收藏 分享(赏)

工程材料及加工+铁碳合金+热处理.ppt

上传人:11xg27ws 文档编号:5509428 上传时间:2019-03-06 格式:PPT 页数:139 大小:14.0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材料及加工+铁碳合金+热处理.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39页
工程材料及加工+铁碳合金+热处理.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39页
工程材料及加工+铁碳合金+热处理.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39页
工程材料及加工+铁碳合金+热处理.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39页
工程材料及加工+铁碳合金+热处理.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二章 铁碳合金,第一节 纯铁的晶体结构及其同素异晶转变,一、晶体与非晶体 晶体:原子(或分子)在三维空间的排列有规则的固态物质; 非晶体:原子(或分子)是无规则地堆积在一起; 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 晶体具有固定的熔点或凝固点;各向异性 而非晶体则没有固定的熔点,各向同性。 晶体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转变成非晶体,近年来,采用特殊的制备方法已能获得非晶态的金属和合金。,二、金属的结晶,金属及其合金绝大多数都是晶体 晶体的特性:内部原子或分子呈规则排列,有固定的熔点,规则的形状。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称为凝固 凝固后得到的固体如果是晶体,这种凝固称为结晶 金属的结晶就是由液体转为晶体的过程,也即

2、金属原子由无序转为有序排列的过程,纯金属的结晶过程:,纯金属的结晶过程:,纯金属的结晶试验,测出纯金属的冷却曲线 总结:实际的结晶温度总是低于理论的结晶温度,即结晶过冷现象 理论结晶温度与实际结晶的温度之差,称为过冷度 冷却速度愈快,实际结晶温度就愈低,过冷度就愈大,其结晶速度愈快,金属的结晶过程是遵循:形核、核心长大的基本规律,即在液态金属中先形成小的固体晶核,晶核长大直至晶核长大到互相接触,结晶终了 长大方式:晶体最常见的长大方式是树枝状长大。,由上所述:固态金属是由多晶体构成 每一个晶核长成的是一个小单晶体,称为晶粒。 晶粒之间的界限称为晶界 每个晶粒内部原子按一定的方向排列,不同晶粒之

3、间原子排列取向不同,晶界是2-3个原子厚度排列紊乱的过渡层。,金属晶粒的大小对其力学性能影响很大 晶粒愈细小,其强度硬度愈高,而且塑性和韧性愈好,即力学性能愈好 因此在整个金属材料加工过程,晶粒粗化是不允许的,而细化晶粒是金属热加工中的重要任务。金属结晶时细化晶粒的主要途径是: 1.加快冷却速度,增加晶核的数目 2.在金属液体中,加入外来晶核,增加晶核数目,以达到细化晶粒的目的。这种工艺即变质处理,所加入的物质即变质剂 用热处理或压力加工方法也可以使固态金属晶粒细化,二纯金属的晶体结构,金属晶体:即原子按一定规律排列的金属 晶格:能够反映晶体中原子排列规律的空间网格 晶胞:在晶格中取出能够反映

4、晶格排列规律的最小单元称为晶胞。一般为平行六面体。 晶格常数:反映晶胞大小形状的参数有六个。a b c 单位为“埃”, a b c为晶格常数 各种金属晶体结构的主要差别就在于其晶格类型和晶格常数的不同。,常见的金属晶格,1、体心立方晶格体心立方晶格的晶胞它是一个立方体。在晶胞的中心和八个角上各有一个原子,晶胞角上的原子为相邻的八个晶胞所共有,每个晶胞实际上只占有18个原子。而中心的原子为该晶胞所独有。故晶胞中实际原子数为81812(个)。具有体心立方晶格的金属有:-Fe、Cr、V、Nb、Mo、W等,2、面心立方晶格面心立方晶格也是一个立方体,在晶胞的每个角上和晶胞的六个面的中心都排一个原子,晶

5、胞角上的原子为相邻的八个晶胞所共有,而每个面中心的原子为两个晶胞共有。所以,面心立方晶胞中原子数为8186124(个)。具有面心立方晶格的金属有:-Fe、Al、Ni、Mn、Au、Ag等,密排立方晶格,如图。具有密排六方晶格的金属有:Mg、Zn、Cd、Be等,三金属的同素异晶转变,大多数金属固态下从高温到室温其晶格类型都将保持不变。但有些金属如铁、锡、 钛 、锰等金属固态时,在不同温度范围呈现出不同的晶格, 这种随着温度的改变,固态金属晶格也随之改变的现象称为同素异晶转变。 例如铁,如图:,固态金属的同素异晶转变也称为固态相变。 同素异晶转变对热处理有重要的意义 一般称液态向固态的转变成为一次结

6、晶。固态之间的相变称为二次结晶或重结晶。 同素异晶转变时,随着晶格类型的恶化,其密度也发生变化,例如FeFe转变时,铁的体积要膨胀。这种体积变化的不均匀时就会产生内应力。也称为组织应力(热胀冷缩不均匀时产生的内应力成为热应力),第二节 铁碳合金的基本组织,由于纯金属性能的局限性,不能满足各种场合的要求。因此,目前使用的金属材料绝大多数是合金。 合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元素,或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熔合在一起,构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下面再介绍几个关于合金的观念。,组元:组成合金的最基本的独立的物质称为组元。组元可以是纯金属也可以是化合物。 由几种组元组成的合金就称为几元合金。如二元合金。 相:

7、在合金中,凡化学成分和晶格类型相同并与其他部分由界面分开的均匀部分称为相。如单相合金,双相合金 显微组织: 用放大镜或显微镜观察到,合金内部各组成相的相对大小、形状、数量、分布的综合即显微组织。 溶解度:,合金中的组织相当复杂,并随着成分、温度和冷却速度而变化。 一般合金中的组织可分为:固溶体、金属化合物和机械混合物。,一、固溶体,当两种组元熔合到一起并保持其中一种组元晶格类型时,形成的这种新物质称为固溶体。保持晶格类型的组元称为溶剂组元,另一组元称为溶质组元。 铁碳合金中,铁为溶剂组元,碳为溶质组元。,固溶体的分类:,间隙固溶体:溶质原子溶入到溶剂晶格的间隙位置,形成的固溶体。碳钢。 置换固

8、溶体:溶质原子溶入到溶剂晶格的结点位置,代替一部分溶剂原子形成的固溶体。合金钢。 有限固溶体: 无限固溶体: 固溶强化:形成固溶体时,由于溶质原子与溶剂原子的大小不同,溶入后造成溶剂晶格产生不同程度的畸变,这种畸变使塑性变形的阻力增加,表现为固溶体的强度和硬度增加,这种现象称作固溶强化。,1.铁素体,铁素体:是碳溶解于-Fe中形成的间隙固溶体;呈体心立方晶格,用F来表示。 溶碳量:600时,溶碳量0.006%; 727时,溶碳量0.0218%. 力学性能:强度、硬度低,塑性、韧性好。b250MPa =45%50% 80HBS,2.奥氏体,奥氏体:是碳溶解于-Fe中形成的间隙固溶体;呈面心立方晶

9、格,用A来表示。 溶碳量:1148时,溶碳量2.11%; 727时,溶碳量0.77%. 力学性能:奥氏体是高温相(727摄氏度以上存在)其性能、强度、硬度不高,塑性优良,因此常将钢加热至奥氏体状态进行锻造或轧制。,二、化合物,当两种组元熔合到一起时,所具有的晶格与其组元的晶格均不相同,而具有新的晶格,这种具有金属特性的新物质称为金属化合物。 金属化合物:一般具有复杂的晶格,性能硬而脆,一般在合金中作为强化相 金属化合物的形状、大小、分布、数量对合金的性能影响极大。 铁碳合金中的金属化合物称为渗碳体Fe3C 渗碳体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分解形成石墨。Fe3CFe+C,三机械混合物,机械混合物:是由结

10、晶过程所形成的多相混合组织。 特点:组成相之间有界面(相界)分开,相互之间不发生化学反应和原子扩散。 铁碳合金中常见的机械混合物是珠光体和莱氏体。,1. 珠光体,珠光体:是由铁素体和渗碳体组成的机械混合物,用P表示(一般铁素体和渗碳体呈交替片层状组织) 含碳量:0.77% 力学性能:b750Mpa HB180HBC =20%-25% aK=30-40J/cm2,2. 莱氏体Ld,莱氏体:高温莱氏体是由奥氏体和渗碳体组成的机械混合物 低温莱氏体是由珠光体和渗碳体组成的机械混合物 含碳量:4.3%C 性质:硬而脆,第三节铁碳合金状态图,铁碳合金状态图又称为铁碳相图;是研究不同成分的钢和铸铁在不同温

11、度下组织变化规律的重要工具。,一、相图的概念,当两种组元组成二元合金时,组元间的比例不同就组成了一系列合金,即二元合金系 相图或状态图是反映合金系中各个合金的结晶过程的简明图解。 相图是平衡图,它是表明合金系中不同成分的合金在不同温度下,是由那些相组成以及这些相之间的平衡关系的图形。 利用相图可以知道各种成分的合金在不同的温度下有哪些相,各相的相对含量、成分以及温度变化时可能发生的变化 相图是制定合金熔炼、锻造、热处理的重要依据,二相图的建立,相图一般是用实验方法测定的,常用的方法为热分析法以FeC合金为例,说明实验的步骤 1.配置合金。并配画成均匀液态,然后缓慢的冷却,测出合金的冷却曲线。

12、2.把冷却曲线上的各临界点(拐点)标在温度成分坐标中 3.将各意义相同的临界点连接起来,即得到相图,三、FeC合金状态图的分析,基本相:液相L 、奥氏体(A)、 铁素体相(F)和渗碳体。 重要的点:A、B、E、C、G、S、P等 线:液相线ACD、固相线AECF、共晶线ECF:LA+Fe3C(Ld)共析线PSK AF+Fe3C(P)也称A1线 GS线:也称A3线,是AF; ES线:也称Acm线,是碳在奥氏体中的溶解度曲线,冷却时过饱和的碳以渗碳体的形式析出。,铁碳合金的分类,根据含碳量和组织的特点,可将铁碳合金分为三类: 1.工业纯铁:含碳量0.0218%;组织:F+Fe3C 2.钢:含碳量0.

13、0218%2.11%;又分为: 亚共析钢:含碳量0.77%;组织:F+P 共析钢:含碳量 0.77%;组织:P 过共析钢:含碳量0.77%;组织: P+Fe3C,3.铸铁:含碳量2.11%-6.69%;又分为: 亚共晶铸铁:含碳量4.3%; 共晶铸铁:含碳量4.3%; 过共晶铸铁:含碳量4.3%;,三、钢在结晶过程中的组织转变,利用铁碳合金相图分析各种钢或铸铁在加热或冷却过程中的组织转变是非常重要的,可以了解其变化规律。,T1:LA,T2:A,T3:AF,T4:AP,室温:F+P,T3:AP,室温:P,室温:P+Fe3C,第三章 钢的热处理,钢的热处理是将钢件在固态下经过加热、保温和冷却等三个

14、步骤,以改变其整体或表面的组织,从而获得所需性能的一种工艺。 通过热处理可以充分发挥材料性能的潜力,调整材料的工艺性能和使用性能,满足机械零件在加工和使用过程中对性能的要求,所以凡是重要的机械零部件都需要进行热处理。 热处理只改变钢件的组织和性能,不改变其形状和尺寸。,热处理的分类,按照应用特点,常用的热处理工艺可大致分以下几类: (1)普通热处理 包括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等。 (2)表面热处理和化学热处理 表面热处理包括感应加热淬火、火焰加热淬火和电接触加热淬火等;化学热处理包括渗碳、渗氮、碳氮共渗、渗硼、渗铝、渗铬等。 (3).其他热处理 包括可控气氛热处理、真空热处理和形变热处理等。,

15、第一节 钢在加热和冷却时的组织转变,一、钢在加热时的组织转变,Fe-Fe3C相图是平衡状态图, 在实际的热处理过程中,加热或冷却都是按一定的速度进行,因此相变是在非平衡条件下进行的; 必然要产生滞后现象,即有一定的过热度或过冷度。 因此在加热时,钢发生奥氏体转变的实际温度比相图中的A1、A3、Acm点高,分别用Ac1、Ac3、Accm表示。同样,在冷却时奥氏体分解的实际温度要比A1 、 A3 、Acm点低,分别用Ar1、Ar3、Arcm表示,,根据Fe-Fe3C相图,共析钢加热到Ac1线以上,亚共析钢和过共析钢加热到Ac3线和Accm线以上时才能完全转变为奥氏体 ; 钢在加热时要注意的问题:

16、要得到所需要的组织; 晶粒一定要细化。 影响以上两点的因素有:加热温度、钢的冶金质量、化学成分等。,二.钢在冷却时的组织转变,冷却条件也是热处理的关键工序,它决定钢在冷却后的组织和性能。 例如:40Cr钢经850加热到奥氏体后,在不同冷却条件下对其性能的影响。 炉冷: b =574 MPa s =289 MPa =22% =58.4% Ak= 61 J/cm2 空冷:b = 678 MPa s =387 MPa =19.3% =57.3 % Ak= 80 J/cm2 油冷并经200回火:b = 1850 MPa s =1590 MPa =8.3% =33.7% Ak= 55 J/cm2,由Fe

17、-Fe3C相图可知,奥氏体在A1以上的温度是稳定的。当温度处于临界点A1以下时,奥氏体就变得不稳定,要发生分解和转变。 但在实际冷却过程中,处在临界点以下的奥氏体并不立即发生转变,这种在临界点以下存在的奥氏体,称为过冷奥氏体。 过冷奥氏体冷却时可以两种方式进行,即在等温条件下转变,和在连续冷却条件下进行转变。现以共析钢为例讨论过冷奥氏体的转变。,共析钢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时的组织和性能,根据过冷奥氏体在不同温度下转变产物的不同,可分为三种不同类型的转变:珠光体转变、贝氏体转变和马氏体转变。 (1)珠光体型转变高温转变(A1-550) 珠光体是F和Fe3C片层状组织,但由于转变温度不同,原子扩散能

18、力及驱动力不同,其片层间距差别很大,一般转变温度愈低,层间距愈小。 一般又把珠光体型组织分为珠光体(P)、索氏体(S)和托氏体(T),但它们从组织上并没有本质的区别,也没有严格的界限,只在形态上有片间距的不同。,珠光体组织类型形成温度和硬度: 珠光体(P): A1650 ; 硬度 =1527 HRC 索氏体(S):650600 硬度= 2738 HRC 托氏体(T): 600550 硬度 =3843 HRC,(2)贝氏体型转变中温转变(550Ms) 贝氏体是碳化物(渗碳体)分布在过饱和碳的铁素体基体上的两相混合物。根据转变温度和产物组织形态的差异,贝氏体又分为:550350范围内形成的上贝氏体

19、(B上), 和在350Ms范围内形成的下贝氏体(B下)。,贝氏体的组织形态和性能,由于上贝氏体中的铁素体条比较宽,抗塑性变形能力比较低,渗碳体分布在铁素体条之间容易引起脆断。因此,上贝氏体的强度较低,塑性和韧性都很差,这种组织一般不适用于机械零件。 由于下贝氏体组织中的针状铁素体细小且无方向性,碳的过饱和度大,碳化物分布均匀,弥散度大,所以它的强度和硬度高(5060HRC),并且具有良好的塑性和韧性。因而许多机械零件经常选用等温淬火热处理,以得到综合力学性能较好的下贝氏体组织。,(3)马氏体型转变-低温转变(MsMf) 马氏体是碳在-Fe中的过饱和固溶体。 过冷奥氏体以某一冷却速度(大于临界冷

20、却速度Vk)冷却到Ms点以下(230)时,将转变为马氏体(M)。,马氏体的组织形态与钢的成分、原始奥氏体晶粒的大小以及形成条件有关。 其形态主要分为两大类,即板条马氏体和片状马氏体。影响马氏体形态的主要因素是奥氏体的含碳量。 含碳量低于0.25%时为典型的板条马氏体; 含碳量大于1.0%,几乎全是片状马氏体; 含碳量在0.251.0%之间时,是板条状和片状两种马氏体的混合组织。,马氏体的性能 由于含碳过饱和,其晶格畸变严重歪扭,各种强化因素综合作用后,其硬度和强度大幅度提高,而塑性、韧性急剧下降,含碳量愈高,强化作用愈显著。 高碳马氏体含碳量较高,晶格畸变严重,淬火应力较大,往往存在许多显微裂

21、纹。所以塑性和韧性都很差。但隐晶马氏体的韧性比前者为好。 低碳板条马氏体中碳的过饱和度小,淬火应力低,不存在显微裂纹。所以板条马氏体的硬度较高,强韧性也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过冷奥氏体的连续冷却转变,1.过冷奥氏体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CCT曲线) 大多数热处理工艺都是在连续冷却过程中完成的,所以钢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更具有实际意义。连续冷却转变曲线是用实验方法测定的。,将相同条件奥氏体化冷却测得的共析钢CCT曲线和C曲线叠加在一起 可以看出。 连续冷却时,过冷奥氏体的稳定性增加,奥氏体完成珠光体转变的温度更低,时间更长。根据实验,等温转变的临界冷却速度大约是连续冷却的1.5倍。另外在连续冷却过

22、程中,没有贝氏体转变过程,即得不到贝氏体组织,只有等温冷却才能得到。,与C曲线比较,CCT曲线有以下特点: 1. 直线AB为P分解转变终止线, 2.临界冷却速度Vc 3.连续冷却时,组织转变是在一定温度区域内发生,得到的组织不均匀,有时得到组织的混合物。 4.共析钢和过共析钢连续冷却时,没有贝氏体转变。亚共析钢会发生贝氏体转变。,第二节 退火和正火,在机械制造过程中,退火和正火经常作为预先热处理,用以消除铸造或锻造等热加工工件存在的晶粒粗大,组织不均匀,成分偏析和残余应力过大等缺陷,有时也为最终热处理(淬火回火)做好组织上的准备。 通过适当的退火和正火后,工件的组织细化,成分均匀,具有较好的力

23、学性能和切削加工性能,对于一些普通铸件、焊接件以及不重要的工件,退火和正火也可以作为最终热处理工序,一、退火,退火是将钢加热到一定温度并保温一定时间,然后随炉缓慢冷却,以获得接近平衡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根据退火的工艺特点和不同的目的,退火工艺可分为完全退火、等温退火、球化退火、去应力退火和扩散退火等 。,1. 完全退火,又称重结晶退火,一般简称退火。它是把钢加热至Ac3以上3050,并保温一定时间,然后随炉缓冷。 完全退火的“完全”是指工件被加热到临界点以上获得完全的奥氏体组织。它主要用于亚共析钢和合金钢,目的是使热加工造成的粗大、不均匀组织均匀细化;或使中碳以上的碳钢及合金钢降低硬度、改善切

24、削加工性能;由于冷却缓慢,还可消除残余应力。,2. 球化退火,球化退火属于不完全退火。它是将钢加热到略高于Ac1的温度并保温,使钢中未溶碳化物自发地由片状变成球状。 球化退火主要用于过共析钢及合金工具钢等热处理, 目的是使网状的二次渗碳体及珠光体中的片状渗碳体球化,以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能,并为以后的淬火做好组织准备。过共析钢球化退火的显微组织是在铁素体基体上分布着细小均匀的球状渗碳体,(3)去应力退火,去应力退火又称低温退火。将钢加热至低于A1的某一温度,保温后随炉缓冷。 去应力退火常用于消除铸、锻、焊工件的残余应力。 与去应力退火类似的另一种低温退火再结晶退火,用于消除冷变形加工产生的

25、加工硬化现象。其工艺过程是将这类工件加热到再结晶温度以上150250, 即500650保温后缓慢冷却,其目的是改善组织,降低硬度和提高塑性。,二、正火,将钢加热到Ac3(对于亚共析钢)或Accm(对于过共析钢)点以上30-50,保温一定时间后,在空气中冷却,从而得到珠光体类组织的热处理工艺称为正火 。 亚共析钢正火的主要目的是细化晶粒,消除组织中的缺陷。由于冷却较快,正火组织中珠光体片层较细,提高了钢的强度和硬度。 过共析钢正火的主要目的是抑制或消除网状渗碳体。,普通结构零件的正火处理可作为最终热处理。合金钢在调质处理前均进行正火处理,以获得细密而均匀的组织。 低碳钢或低碳合金钢正火后可提高硬

26、度,改善切削加工性能。 由于正火比退火生产周期短,设备利用率高,节约能源,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第三节 淬火和回火,钢淬火+回火是强化钢的最常用的手段,一般淬火后,配合不同温度的回火,可使钢获得所需要的性能。 强调:钢淬火后必须进行回火处理。,一、淬火,钢的淬火是以获得马氏体组织为目的的热处理工艺。 它是将工件加热至奥氏体化或部分奥氏体化的温度,然后以大于临界冷却速度(Vk)冷到Ms点以下,使钢发生马氏体转变 。,淬火的目的,1)提高钢的硬度和耐磨性 工具、轴承等工件一般用高碳钢制造,并淬火得到马氏体(部分下贝氏体),再配以低温回火,以提高其硬度和耐磨性 2)获得优异的综合力学性能 齿轮(心

27、部)、轴类、结构件等重要机器零件,都要求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即高强度和高韧性,一般用中、低碳钢制造并淬火得到马氏体,再进行高温回火,3)获得某些特殊的物理和化学性能 例如不锈钢、耐热钢、磁钢等,都可通过淬火使之得到一定的物理或化学性能。,淬火的加热温度,对亚共析钢,适宜的淬火加热温度为Ac3以上3050,淬火后可获得细小均匀的马氏体组织。 如果淬火加热温度不足(Ac3),则淬火后的组织中将会出现铁素体,造成硬度不足、强度降低。 若淬火加热温度过高,淬火后获得粗大的马氏体组织,零件的性能变坏,同时容易引起零件变形和开裂。,过共析钢:淬火加热温度为Ac1以上3050,淬火后的组织为:细小均匀的

28、马氏体和粒状渗碳体,硬度和耐磨性都比较高。 如果淬火加热温度过高(Accm),将获得粗大的马氏体组织,同时引起较严重的变形或开裂。,淬火时应注意的问题,1)严格控制加热温度。既要得到马氏体组织,又要保持晶粒细化。 2)合理选用淬火介质。在保证得到马氏体前提下,尽量降低冷却速度,以减少淬火应力的产生,是钢件变形小,不开裂。 3)正确选择淬火方法。目的与上相同,如用:双液淬火,分级淬火,等温淬火等。,二、回火,将淬火钢加热到Ac1以下某一温度,经适当保温后冷却到室温的热处理工艺,称为回火。,钢的淬透性,钢的淬透性是指钢在淬火后的淬硬层深度(又称为淬透层深度) 。是钢的热处理工艺性能。 一定尺寸的圆

29、柱形工件,淬火时工件表面冷却较快,心部冷却较慢,如果工件表面和心部冷却速度V表和V心都大于临界冷却速度 V临时,则整个工件的截面上都可转变为马氏体,即被淬透了。如果工件心部的冷却速度小于V临,心部就不能转变为马氏体,而是索氏体或托氏体组织,则没有被淬透 。,影响淬透性的因素,合金元素 除钴以外,大多数合金元素溶入奥氏体后均使C曲线向右移,降低临界冷却速度,提高钢的淬透性。 奥氏体化温度 提高奥氏体化温度将使奥氏体晶粒长大,成分更均匀化,提高钢的淬透性。 钢中未溶第二相 未溶入奥氏体的碳化物、氮化物及其它非金属夹杂促进奥氏体转变产物的形核,减少过冷奥氏体的稳定性,使淬透性降低。,钢淬火后为什么要

30、回火,钢淬火后获得马氏体组织不是最终目的,而是通过随后的回火,使马氏体发生转变,并控制转变的程度以获得不同的回火组织,使钢具有不同的性能,以满足各类零件及工具的使用要求。 另外,淬火钢硬度高、脆性大,存在着淬火内应力。淬火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也都是亚稳定的组织,在一定条件下,经过一定时间,它们有可能分解,向平衡组织转变。淬火钢在组织和性能上的这些特征,不仅限制了其使用,而且还会造成零件形状、尺寸和使用性能的不稳定性,甚至使零件变形、开裂。因此对淬火钢必须进行回火处理。,回火的分类和应用,1)低温回火(150250) 低温回火的目的是在保证淬火后工件的高硬度和耐磨性的基础上,降低淬火应力,提高工件

31、韧性。低温回火得到的是回火马氏体组织,硬度可达5864HRC。常用于处理高碳工具钢、模具钢、滚动轴承钢及渗碳钢等零件。,2)中温回火(350500) 中温回火得到的组织为回火托氏体,它具有高的弹性极限、屈服极限及屈强比,同时具有一定的塑性和韧性,硬度一般为3545HRC。常作为各种弹簧的热处理。,高温回火(500650),通常把淬火后再进行高温回火处理称为调质处理。 调质处理得到的是回火索氏体组织,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 在许多重要的机械结构件中,如受力比较复杂的连杆,重要的螺栓、齿轮及轴类零件得到了广泛应用。中碳钢调质处理后的硬度一般为200350HBS。 调质处理后的力学性能与正火相比,

32、不仅强度高,而且塑性和韧性也较好。.,第四节 钢的表面淬火和化学热处理,一些零件既要表面硬度高、耐磨性好,又要心部的韧性好,如齿轮、轴等,若仅从选材方面去考虑,是难以解决的。如高碳钢的硬度高,但韧性不足;虽然低碳钢的韧性好,但表面的硬度和耐磨性又低。在实际生产中广泛采用表面淬火或化学热处理的办法来满足上述要求,一、钢的表面淬火,表面淬火是将工件的表面层淬硬到一定深度,而心部仍保持未淬火状态的一种局部淬火法。它是利用快速加热使工件表面奥氏体化,然后迅速予以冷却,这样工件的表层组织为马氏体,而心部仍保持原来的退火、正火或调质状态的组织。 表面淬火一般适用于中碳钢和中碳合金钢,也可用于高碳工具钢、低

33、合金工具钢以及球墨铸铁等。目前应用最多的是火焰加热和感应加热表面淬火法。,感应加热表面淬火,感应加热的基本原理 :在感应线圈中通以高频率的交流电,线圈内外即产生高频交变磁场。若把钢制工件置于通电线圈内,在高频磁场的作用下,钢的内部将产生感应电流(涡流),在本身电阻的作用下工件被加热。这种感应电流密度在工件的横截面上分布是不均匀的,即在工件表面电流密度极大,而心部电流密度几乎为零,这种现象称为集肤效应。频率愈高,电流密度极大的表面层愈薄。感应加热的速度很快,在几秒钟内即可使温度上升至8001000,而心部仍接近室温。当表层温度达到淬火加热温度,立即喷水冷却,使工件表层淬硬,感应加热淬火的淬硬层深

34、度与加热功率、加热时间、电流的频率有关。 频率愈高,淬硬层愈浅。 根据电流频率的不同,可分为高频加热、中频加热和工频加热。 高频感应加热淬火电源的频率为200300kHz,适用于淬硬层小于2mm的工件; 中频电源的频率为25008000Hz,适用于淬硬层25mm的工件; 工频电源频率为50Hz,可直接采用工业电源,适用于淬硬层1015mm以上的工件。,感应加热表面淬火的特点,感应加热时相变的速度极快,过热度大,淬火后得到的是细小隐晶马氏体组织,表面硬度比一般淬火高23HRC,而且脆性较低 表面淬火后,工件的表层残余压应力较高,可提高工件的疲劳强度。小工件可提高23倍,大工件也可提高20%30%

35、 工件表面氧化和脱碳少,而且由于心部未被加热,淬火变形小. 加热温度和淬硬层厚度易于控制,便于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加热温度和淬硬层厚度易于控制,便于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 感应加热的缺点是设备较贵,感应圈的设计和制造难度较大,生产成本比较高 感应加热表面淬火后要进行180200的低温回火,以降低淬火应力,保持高硬度和耐磨性。,二、钢的化学热处理,化学热处理是将工件置于一定的介质中加热和保温,使介质中的活性原子渗入工件表层,改变其表面层的化学成分、组织和性能的热处理工艺。 与表面淬火相比,化学热处理不仅使工件的表面层有组织变化,而且还有成分变化。,根据渗入元素的类别,化学热处理可分为渗碳、氮化、碳

36、氮共渗、渗硼、渗铝等。化学热处理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工件的表面硬度、耐磨性以及疲劳强度外,有时也用于提高零件的抗腐蚀性、抗氧化性,以替代昂贵的合金钢。,钢的渗碳,渗碳是将工件置于渗碳介质中,在一定的温度下使其表面层渗入碳原子的化学热处理工艺。渗碳可以使工件的表面具有高硬度和高耐磨性,并具有较高的疲劳极限,而心部仍保持良好的塑性和韧性。主要用于表面受严重磨损,并在较大冲击载荷、交变载荷,较大的接触应力条件下工作的零件,如齿轮、活塞销、套筒等。,渗碳件一般采用低碳钢或低碳合金钢,如20、20Cr、20CrMnTi等。渗碳层厚度一般在0.52.5mm,渗碳层的碳浓度一般控制在1%左右 。 渗碳方法 根据

37、渗碳介质的不同,可分为固体渗碳、气体渗碳和液体渗碳,常用的是气体渗碳和固体渗碳。,气体渗碳 : 将工件装在密封的渗碳炉中,加热到900-950,向炉内滴入易分解的有机液体(如煤油、丙酮、甲醇等),或直接通入渗碳气体(如煤气、石油液化气等)。在炉内发生下列反应,产生活性碳原子,使工件表面渗碳: 气体渗碳的优点是生产率高,劳动条件较好,渗碳气氛容易控制,渗碳层比较均匀,还可实现渗碳后直接淬火,是目前应用最多的渗碳方法。,渗碳后的热处理 渗碳后的零件要进行淬火和低温回火处理。 渗碳钢淬火、回火后的性能 表面硬度高,达5864HRc以上,耐磨性好。心部塑性、韧性好,未淬硬时,心部为138185HBS;

38、淬硬后的心部为低碳马氏体组织,硬度可达3045HRC。 渗碳钢的表面层为高碳马氏体,体积膨胀大,心部为低碳马氏体(淬透时)或铁素体加托氏体(未淬透时),体积膨胀小。结果在表面层造成残余压应力,提高了工件的疲劳强度。,第四章 工业用钢,一、钢的分类 按化学成分分类:碳素钢、合金钢; 按用途分类:结构钢、工具钢和特殊性能钢 按冶金质量分类:普通钢、优质钢和高级优质钢 按脱氧程度分类:镇静钢、沸腾钢;,第一节 碳素钢,一、化学成分对碳钢性能的影响 钢中常存的杂质:硅、锰、硫、磷等 硫S:是有害杂质元素,主要是硫在钢的晶界处形成低熔点共晶体,使含硫量较高的钢在热加工时容易产生裂纹,即热脆性。 磷P:使

39、钢的塑性和韧性下降,特别是使钢的低温时脆性急剧增加,即冷脆性。 硅和锰:是有益的杂质元素,硅和锰可提高钢的强度和硬度,锰还能与硫形成MnS,从而减轻硫的有害作用,一般不限制其含量。,碳素结构钢,1.普通碳素结构钢: 一般只保证性能,不保证成分;直接使用,不进行热处理强化;用于一般工程结构。 含碳量:0.38%;常用小于0.25%C 编号原则:Q235;Q代表屈服点的“屈”,三位数字代表最低屈服点(MPa)。数字越大强度越高。,2.优质碳素结构钢,优质碳素结构钢含硫和磷较低,也称机械零件用钢。既保证性能又保证成分。 编号原则:45钢,用两位数字表示,是钢中含碳量的万分之几。 08、10、15、2

40、0、25等牌号属于低碳钢。塑性好,焊接性好,常用于制造螺钉、螺母、垫圈小轴等。 35、45、50、55等牌号属于中碳钢。不仅强度和硬度较高,而且塑性和韧性也较好,即综合性能优良。45钢应用最广,常用于制造轴、齿轮、连杆、重要的螺栓等。 60、65、70、75等牌号属于高碳钢。它们经过热处理后,不仅强度、硬度高,而且弹性极限高,常用于制造小弹簧、发条、钢丝绳、轧辊等。,3. 碳素工具钢,含碳量:0.7-1.35%;大多属于共析钢或过共析钢。 编号原则:T+数字;T代表工具钢,数字代表含碳量的千分数,如果后面还有A,表示为高级优质钢。 常用牌号:T7、T8、T10或T10A、T12等。 应用:木工

41、、钳工工具和小型模具等。钢锉、刮刀、冷冲模。,第二节 低合金钢,为什么使用合金钢? 碳钢的优缺点: 优点:价格便宜、品种齐全、容易获得,工艺性能好,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满足使用性能的要求。 缺点:淬透性低和回火稳定性差,力学性能低,难以满足更高的要求,耐热性、耐磨性、耐蚀性都较差。,合金钢是在碳钢的基础上加入合金元素而形成。常用的合金元素有:Si、Mn、Cr、Ni、W、Mo、V、Ti、Al、N、B、Nb及稀土元素等。 加入合金元素可以产生:固溶强化、第二相强化;提高钢的淬透性、回火稳定性;可以获得特殊性能,如耐热性、耐磨性、耐蚀性等。,低合金结构钢是指合金元素含量较低(3%)、低碳的钢。,1.

42、合金结构钢,编号原则:两位数字+元素符号+数字,首起两位数字表示含碳量的万分数,元素符号及数字所含合金元素及平均含量的百分数,一般合金元素含量小于1.5%,不标其含量,1.5-2.5%标2,2.5-3.5%标3,以此类推。 常用牌号:16Mn、20Cr、20CrMnTi、40Cr、38CrMoAl、40CrNiMo等。,2. 合金工具钢,合金工具钢主要用来制造刃具、模具和量具。 编号原则:一位数字+元素符号+数字,一位数字表示含碳量的千分数,当含碳量小于1%时,则不标出,后面的合金元素表示与结构钢相同。 常用牌号:9SiCr、CrWMn、Cr12、W18Cr4V、3Cr2W8V等。,3. 特殊

43、性能钢,特殊性能钢是指不锈钢、耐热钢和耐磨钢。 不锈钢:2Cr13、Cr17、1Cr18Ni9Ti。 耐热钢: 耐磨钢:ZGMn13。,第五节 零件选材的一般原则,在机械零件产品的设计与制造过程中,如何合理地选择和使用金属材料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不仅要考虑材料的性能能够适应零件的工作条件,使零件达到要求的使用寿命,而且要求材料有较好的加工工艺性能和经济性,以便提高零件的生产率,降低成本,减少消耗等。 下面介绍一般零件的选材的原则。,1.应能满足零件的使用性能要求,材料的使用性能是选材最重要的依据。所谓使用性能是指零件在工作过程中材料应具有的力学性能、物理性能或化学性能等,以满足零件的使用要求。 根据零件的工作条件,确定其使用性能要求。零件工作条件分析包括三方面: 零件的受力情况;零件的工作环境;其他特殊性能要求。 提出对材料性能指标的要求。,2.应满足工艺性能要求,材料的工艺性能是指材料加工的难易程度, 常见的加工工艺有:切削加工性能;铸造工艺性能;锻造工艺性能;可焊性;热处理(淬透性)。,3.材料的经济性原则,产品设计和制造时,在满足使用性能的前提下,应尽量降低生产成本。 应考虑的几个方面:材料的价格;零件的总成本;国家的资源。,本次课作业: 第一章:4; 第二章:4;6;8 第三章:5;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