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省道S111线中山南朗段(原中拱路)改建工程.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5503247 上传时间:2019-03-05 格式:DOC 页数:72 大小:1.5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省道S111线中山南朗段(原中拱路)改建工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省道S111线中山南朗段(原中拱路)改建工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省道S111线中山南朗段(原中拱路)改建工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省道S111线中山南朗段(原中拱路)改建工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省道S111线中山南朗段(原中拱路)改建工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省道 S111 线中山南朗段(原中拱路)改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报批稿简本)建设单位:中 山 市 公 路 局评价单位:珠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二九年三月目 录第一章 总 论 .11.1 项目背景及工程研究过程 .11.2 环评目的(略) 11.3 编制依据 .21.4 评价因子 .41.5 评价等级 .41.6 评价范围 .51.7 项目所属区域环境功能区划及执行标准 .61.8 评价工作重点和环境保护目标 .91.9 评价方法 .101.10 评价时段 .10第二章 工程概况 .132.1 建设项目的基本情况 .132.2 项目地理位置及路线走向 .132.3 现有公路回顾性分析 .142.

2、4 项目改建规模及主要技术参数 .142.5 主要工程数量 .162.6 现有交通量及改建后交通量预测 .182.7 土石方平衡 .192.8 取、弃土及弃渣方案 .212.9 建设工期安排 .21第三章 工程分析 .223.1 现有公路回顾性分析 .223.2 工程污染源分析 .233.3 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 .26第四章 环境质量现状分析与评价 .294.1 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294.2 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294.3 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304.4 生态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30第五章 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略) 31第六章 营运期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 .326.1 营运期噪声预测与

3、评价 .326.2 营运期大气环境影响 .366.3 营运期水环境影响分析 .386.4 营运期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38第七章 水土保持方案(略) 41ii第八章 农业环境影响评价 .438.1 项目建设所造成的农业经济损失影响分析 .438.2 项目建设对沿线农业的综合影响分析 .43第九章 替代方案及项目选线环境合理性论证 .459.1 可研阶段工作情况 .459.2 项目建设的意义和必要性 .459.3 与发展规划的相符性 .46第十章 公众参与 .4710.1 公众参与意见统计与分析 .4710.2 公众参与调查意见小结 .48第十一章 环境保护措施的经济技术可行性论证 .4911.1

4、 设计研究阶段关于环保措施的考虑 .4911.2 施工期环保对策措施(略) .5011.3 营运期环境保护措施及建议 .50第十二章 环境管理及监测计划(略) 5612.1 环境管理计划 .5612.2 环境监测计划 .57第十三章 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略) 59第十四章 评价结论 .114.1 建设项目概况(略) 114.2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114.3 施工期环境影响评价(略) 214.4 运营期环境影响评价 .214.5 污染防治措施 .414.6 合理合法性分析 .514.7 公众参与结论 .614.8 综合评价结论 .61第一章 总 论1.1 项目背景及工程研究过程省道 S111

5、 线由广州经洪奇沥大桥南下进入中山境内,自民众镇与三角镇接壤处穿越民众镇、中山火炬开发区、南朗镇后进入珠海境内,此路线是珠三角经济互动的命脉之一,在中山市及区域性公路网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交通地位,主要承担南北向过境交通。其中省道 S111 南朗段 (K75+800K91+200)即现状中拱公路。目前南朗镇界内南北方向仅有京珠高速公路和省道 S111 线纵贯全镇,省道 S111 线作为唯一的地方干线公路穿越了南朗镇的中心区及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翠亨村,多年来背负着沉重的过境交通负荷。由于建设年代己久,目前省道S111 线沿线大部分路段已街道化,交通设施陈旧,不能满足经济和运输发展需要。随着中山市东部

6、组团定性为中山市今后发展的重点区域,东部新城(次中心)的规划建设逐步提上日程,作为东部重要组成部分的南朗镇,迫切需要建设一条高等级的公路来加强东部新城区与外界的交通联系。省道 S111 线中山南朗段(原中拱路)改建工程推荐方案的线路起于现状省道 S111 南朗镇关塘立交的入口起点,终于珠海下栅检查站,于珠海境内京珠高速东、西两侧辅道相接,推荐方案路线全长 13.828km。根据国家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的有关规定,珠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承担省道 S111 线中山南朗段(原中拱路)改建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7、分类管理名录的有关要求,本项目属于大型公路建设项目,须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评价单位根据委托单位提供的资料,通过对项目建设方案的深入分析、对项目所在区域的环境质量现状的详细调查,在此基础上,编制出本报告,报环保主管部门审查批复。1.2 环评目的( 略)21.3 编制依据1.3.1 国家法律、法规(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1989.12.26;(2)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2003.9.1;(3)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1991.6.29;(4)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1998.10.29;(5)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1996.10.29;(6) 中

8、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2000.9.1;(7)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2008.6.1;(8)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2004 年 12 月 29 日修订) ;(9)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 253 号,1998.11.29;(10)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1988.11.8;(11) 中华人民共和国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1992.2.12;(12)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1996.9.30;(13) 交通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 ,交通部令 2003 年第 5 号,2003.5.13;(14) 建设项目环境影

9、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 ,国家环保部,2008.10.1;(15) 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国务院,2000.11(16)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全国绿色通道建设的通知 ,国发200031 号,2000.10.6;(17)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 ,国家环保局,1989.7.10(18)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 88 号,1997.8.29(19)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全国人大常委会,1991.6.29(20)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 ,全国人大常委会,1996.8.291.3.2 地方法律、法规(1) 广东省环境保护条例 , (广东省第十届人大常务委员会第十

10、三次会议,2005 年 1 月 1 日) ;(2) 广东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 (2004 年 7 月 29 日) ;3(3) 广东省饮用水源水质保护条例 ;(4) 广东省珠江三角洲水质保护条例 (1998 年 11 月 27 日广东省第九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通过) ;(5) 关于加强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 ,粤府199974 号;(6) 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 ,粤府200271 号(7) 广东省农业环境保护条例 ,1998 年 6 月 1 日广东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8) 广东省采石取土管理规定 ,1999 年 3 月 1 日起施行;(9) 中山

11、市饮用水源污染防治条例 (1997 年 4 月 21 日起实施,广州市第十届人大常委会第 59 号) ;(10) 中山市城镇环境噪声管理规定 (1995 年 11 月 27 日起实施) ;(11) 中山市城市区域环境噪声适用区划分(中府办20034 号) ,2003年 1 月 16 日;(12) 中山市水环境功能区水质保护规定(中府(1997)115 号) ,1998年 1 月 1 日起实施;(13) 中山市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保护规定(中府199851 号) ,1998 年6 月 19 日。(14) 广东省建设项目环保管理公众参与实施意见(粤环200799号)。1.3.3 技术标准及文件依据(

12、1)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 (HJ/T2.1-93) ;(2)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 (HJ/T2.2-93) ;(3)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 (HJ/T2.3-93) ;(4)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 (HJ/T2.4-1995) ;(5)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非污染生态影响 (HJ/T19-1997) ;(6)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导则 (HJ/T 169-2004) ;(7) 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3-2008)国家环保部, 2008;(8) 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试行) ,交通部,1996.7.8;(9) 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 (JTJ

13、/T006-98)(10) 关于公路、铁路(含轻轨)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环境噪声有关问题的通知 ,环发200394 号;(11) 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 (GBJ118-88) ;(12) 省道 S111 线中山南朗段(原中拱路)改建工程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4,广东省公路勘察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2008.6。1.3.4 相关规划(13) 广东省碧水工程计划 ,粤府办(1997)29 号文;(14) 广东省蓝天工程计划 ,粤府办20017 号;(15) 广东省环境保护规划2006 年 4 月由广东省人民政府正式印发实施;(16) 广东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试行方案) (粤府函1999533 号文

14、) ;(17) 广东省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十一五”规划 (粤府200646 号) ;(18) 珠江三角洲环境保护规划 , (2004 年 9 月 24 日省人大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 ;(19) 珠江三角洲环境保护规划纲要(20042020 年) , (2005 年 2 月 18日) 。(20) 中山市干线公路定线及沿线用地控制规划(第二阶段 18 条干线公路(路段) ) ,中山市规划设计院,2007.12。1.4 评价因子(1) 声环境:现状与预测评价因子均为等效连续声级 LeqdB(A)。(2) 环境空气:现状评价因子:NO 2、TSP;预测评价因子:NO 2。(3) 地表水:现状评价因

15、子:水温、pH 值、SS 、DO、CODcr、BOD 5、氨氮、挥发酚、石油类、六价铬。1.5 评价等级根据拟建公路工程的特点及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试行) (交通部,JTJ005-96)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确定该项目的评价等级如下:(1) 噪声评价等级本项目沿线的各声功能区分布执行国标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中相应的 2 类和 4 类标准,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5(HJ/T 2.4-1995)判断,声环境影响评价等级定为一级。(2) 环境空气评价等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T2.2-93),选择主要污染物NO2 计算其等标排放量。经估算

16、营运期汽车尾气污染物排放的等标排放量P2.5108,道路沿线区域属微丘平原区,则确定该项目环境空气影响评价等级为三级。(3) 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本项目公路沿线评价范围内涉及地表水体规模较小,水环境预测进行定性分析。(4) 生态环境评价等级本工程公路改建长度 13.828km,改造后路基宽 32m,按公路两侧 200m 计算,影响范围为 2.77km2,因此本工程涉及范围远小于 20km2;此外,初步调查表明公路沿线主要以人工植被为主,无野生动植物保护物种,不涉及珍稀濒危物种,则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HJ/T19-1997) 确定该项目的生态环境评价等级为三级。(5)风险评价等

17、级按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 (HJ/T169-2004)中的有关规定。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等级主要依据评价项目的物质危险性和功能单元中危险源判定结果以及环境敏感程度等因素划分。根据现场勘查和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本项目风险因子主要为交通意外导致的有毒有害气体化学品的泄漏及爆炸等,应属非重大危险源。因此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 (HJ/T1692004)中环境风险评价等级的划分,确定本项目环境风险评价的评价等级为二级。(6)社会环境评价按 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试行) (JTJ005-96)要求进行。1.6 评价范围由于公路改建工程所产生的对社会环境影响、生态影响、噪声影响、大

18、气环境影响、水环境影响的性质不相同,因此,各评价要素存在着不同的评价范围:6(1) 声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为拟改建道路中心线两侧各 200m 以内的区域,施工场地周边 300m 以内的区域。对 200m 以内的敏感点的影响进行评述。(2)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为拟改建道路中心线两侧各 200m 以内区域,以及施工场地周边 300m 以内的区域。对 200m 以内的敏感点的影响进行评述。(3) 水环境的影响评价范围:为项目跨越的河涌(主要是半沙涌) 。对项目的中小桥所在河段进行风险分析。(4)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生态环境评价范围为公路用地界外 100m 范围,及取土场、临时施工场地动土范围。

19、(5) 社会经济影响评价范围:包括该项目的影响区和辐射区。该项目沿线影响区系公路沿线两侧 200 米范围内受公路建设影响的区域;辐射区为公路所在的乡镇。社会环境的调查分析范围扩大到拟改建公路沿线社区。1.7 项目所属区域环境功能区划及执行标准1.7.1 项目所属区域的环境功能区划1.7.1.1 声环境功能区划根据中山市城市区域环境噪声适用区划分(中府办20034 号)的规定,除在中山市中心城区总体规划调整(1998-2010 年)确定的市区范围外,其它各镇区不划定详细执行范围,各镇乡村居住环境按 1 类标准执行,镇政府所在地适用 2 类标准,由市政府及以上各级政府确定的工业区执行 3 类标准。

20、道路交通干线两侧区域若临街建筑以低三层楼房建筑(含开阔地)为主,且相邻区域为 1 类标准适用区域,距离道路红线外 45m5m 的区域范围适用 4类标准,若相邻区域为 2 类标准适用区域,距离道路红线外 30m5m 的区域范围适用 4 类标准,若相邻区域为 3 类标准适用区域,则距离道路红线外20m5m 的区域范围适用 4 类标准,若临街建筑高于三层以上(含三层)的建筑为主,第一排建筑物面向道路的区域适用 4 类标准。根据现场查勘发现,省道 S111 线中山南朗段(原中拱路)改建工程沿线乡村有 6 处集中式居民点,周边已经兴建了一些工业企业,同时也是小城镇的商业集散区域,不适合按 1 类标准执行

21、,适用于 2 类标准,因此本次环评对沿线7非干道两侧的乡村居住区域及周边零星工业、混合区按 2 标准执行,靠近工业区道路红线外 20m5m 的区域范围适用 4 类标准。道路沿线评价范围内不涉及公路学校、医院、疗养院、敬老院等特殊敏感建筑。详见表 1.7-1。表 1.7-1 省道 S111 线中山南朗段(原中拱路)改建工程声环境功能区划分用地类别 区域 划分标准 划分依据红线范围外两侧 305m 外 2 类乡村、商业混合环境 红线范围外两侧 305m 内 4 类乡镇居住、商业混合区中山市城市区域环境噪声适用区划分红线范围外两侧 205m 外 3 类工业区红线范围外两侧 205m 内 4 类工业区

22、范围内中山市城市区域环境噪声适用区划分1.7.1.2 大气环境功能区划本项目道路范围在二类区范围内。1.7.1.3 水环境功能区划根据广东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试行方案) (粤府函1999553 号) ,并结合中山市水环境功能区水质保护规定(中府1997115 号),中山市在文中未具体列明的河涌均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类标准。具体见表 1.7-2。表 1.7-2 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所属区域河流名称 水质饮用水源保护区 执行标准半沙涌中山排水渠 IV 类不属于饮用水源保护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的 IV 类标准1.7.2 环境质量标准1.7.2.

23、1 水环境质量标准根据广东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试行方案) (粤府函1999553 号) ,并结合中山市水环境功能区水质保护规定(中府1997115 号),中山市在文中未具体列明的河涌均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类标准。具体见表 1.7-2。表 1-5 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执行标准 单位:mg/L ,pH 值除外水体 半沙涌、排水渠项 目 标 准 限 值 执行标准8水温 周平均温升1周平均温降2pH 值 69DO 3CODcr 30BOD5 6氨氮 1.5总磷 0.3总氮 1.5石油类 0.5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 IV 类标准1.7.2.2 声

24、环境质量标准本项目所在地声环境评价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 2 类和4a 类标准,具体见表 1.7-4。表 1.7-4 声环境质量评价执行标准 单位:等效声级 LepdB(A)声功能区类别 昼间 夜间 执行标准2 60 504a 70 55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7.2.3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根据大气环境功能区划,道路沿线经过的区域执行二级标准,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1996)及修改通知单。详见表 1.7-4。表 1.7-4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摘要表浓度限值(mg/m 3)污染物名称 取值时间二级标准年平均 0.20总悬浮颗粒物TSP 日平均

25、 0.30年平均 0.10可吸入颗粒物PM10 日平均 0.15年平均 0.08日平均 0.12二氧化氮 NO2一小时平均 0.24日平均 4.00一氧化碳CO 一小时平均 10.0091.7.3 污染排放标准1.7.3.1 营运期水污染物排放执行广东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 (DB44/26-2001)第二时段二级标准;摩托车排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621-93) ;我国 2004 年后,全面实施相当于欧 2 标准的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 (GB18352.2-2001)国 2 排放标准;2007 年 7 月 1 日后,我国实施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 (GB18352.

26、3-2005) ,此标准相当于欧 3 标准;环境噪声排放执行中山市城镇环境噪声管理规定 。1.7.3.2 施工期施工期水污染物排放执行广东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 (DB44/26-2001)第二时段二级标准;沥青烟气排放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16297-1996 )中的二级标准;环境噪声排放执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 (GB12523-90 ) 。建筑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 (JGJ146-2004)。1.8 评价工作重点和环境保护目标1.8.1 评价工作重点(1) 工程分析工程分析主要根据可行性研究报告成果综述工程概况,分析老路已经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分析目前改建公路所在地环境的主要制

27、约因素,分析改建公路可能对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2) 声环境质量现状调查项目运营期穿过城镇、村落,车辆产生的噪声可能对城镇居民产生一定的滋扰,对此,声环境质量现状作为项目营运前的本底值应做详细的监测和调查,并在原省道 S111 路线的噪声现状也应该同步监测,因此本项目路线沿线经过的村庄和居民点声环境质量现状调查应作为本次环评的评价重点之一。(3) 营运期环境影响10道路施工结束后,营运期主要是交通噪声对该地区的居民居住环境的影响以及随着交通量的发展,汽车尾气也逐渐成为重要污染源,对当地的大气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营运期评价重点为交通噪声和汽车尾气的环境影响。1.8.2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筛选出

28、省道 S111 线中山南朗段(原中拱路)改建工程项目评价范围内沿线主要环境保护目标见表 1.8-1,沿线范围内主要为大气和声环境敏感点分布见图1-1,敏感点详情见表 1.8-2。表 1.8-1 评价范围内主要环境保护目标环境要素 保 护 目 标 重 点 保 护生态环境 全线景观、水土保持、土地资源、地表植被 林地、水田、水土保持和动植物保护声环境 沿线评价范围:村庄、居民集中区 9 处 村庄、居民集中区 9 处环境空气 沿线评价范围:村庄、居民集中区 9 处 村庄、居民集中区 9 处社会环境 受阻隔的村庄、需拆迁再安置居民 受阻隔的村庄、搬迁居民1.9 评价方法根据道路建设项目环境评价“点多、

29、线长、面广又有相似性、重复性”的特点,本评价采用点线结合、以点代段反馈全线的评价原则,现状评价采用监测、调研、计算及分析等方法;预测评价采用模式计算、类比分析等方法。对大气、噪声、水环境采用模式计算法来进行预测评价;对水土流失采用类比估算法;对生态环境评价采用分析法;对社会、生活质量部分则采用调查分析法。一般对有国家标准的项目采用直接对照标准来评价。1.10 评价时段评价分为现状评价及预测评价,预测评价根据工程工期安排、公路使用年限及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试行) (JTJ 005-96)的要求,预测年限取公路竣工投入营运后第 10 年和第 20 年要求,确定评价时段为:施 工 期:20

30、08 年 10 月2010 年 12 月;营运初期:2011 年;营运中期2020 年;营运后期:2030 年。1112表 1.8-2 评价范围内主要敏感点序号 敏感点名称 桩号 路基形式 声环境标准 与路肩最近距 离( m)敏感点地基与公路高差(m)敏感点描述 朝向 实景图(略)1 土草廊村 K1+500K1+900 路基 2 50 -5.5建筑物多为 3 层以上,沿道路西侧分布,30 多户居民,50 米内 6 户居民楼。侧对、背对2 贺屋村 K2+750K2+850 高架桥 2 40 -1.5建筑物多为 3 层以上,位于中顺立交的声影区,东北方向背向侧对,总户数 20 多户。侧对、背对3

31、三家村 K3+100K3+200 高架桥 2 50 +2.5建筑物多为 3 层以上,沿道路西侧分布,共 3排 10 多户民居顺山体西高东低分布。面对4 元山村 K3+850K4+230 路基 2 100 +1.5建筑物多为 3 层以上,在京珠和本项目的两侧沿线分布,规模较小,首排户数为 4 户。侧对135 观新村 K5+100K5+200 路基 2 40 +2.5沿京珠高速东侧分布,建筑物多为 3 层,首排8 户房屋。侧对、背对6 下沙村K10+500K11+200路基 2 50 0沿京珠高速和本项目西侧分布,建筑物多为 3层,规模较大,首排12 户居民房,其它多为酒店餐饮设施。面对7 长沙埔

32、K12+350K12+600路基 2 60 -0.5沿京珠高速和本项目西侧分布,建筑物多为 3层,建筑物沿山体西高东低分布,10 户左右房屋。面对8 逸平村K12+600K13+000路堑 2 60 +1.0沿京珠高速和本项目西侧分布,建筑物多为 3层以上,位于路堑处,多排建筑物沿山体西高东低分布。侧对、背对9 锦绣海湾城住宅区 K13+550 路堑路基 2 200 -0.5京珠高速和本项目路段东侧的高档住宅生活区,建筑物为 3 层以上别墅,目前正在开发建设中。侧对14第二章 工程概况2.1 建设项目的基本情况项目名称:省道 S111 线中山南朗段(原中拱路)改建工程建设单位:中山市公路局项目

33、性质:改建道路交通建设项目项目建设地点:位于中山市南朗镇(详见附图-1 项目地理位置图)项目规模:现状省道 S111 线南朗段(K75800K91 200) ,即中拱公路,建设年代已久,交通设施陈旧,路况、路容较差,全线长 14km。改建工程线路长 13.828 km。改建工程具体为: K75800K91 200 段共 13.828 km 改建为双向六车道一级公路标准,设计速度采用 80km/h,路段整体式路基宽度32.0m,分离式路基宽度 16.0m。本环境影响评价的对象为省道 S111 线南朗段(原中拱路)13.828 km 改建部分。项目投资:本工程建设投资共 9.779 亿元。2.2

34、项目地理位置及路线走向2.2.1 推荐方案的起点和终点省道 S111 线中山南朗段(原中拱路)改建工程路线起于现状省道 S111 南朗镇关塘立交的入口起点,终于珠海下栅检查站,与珠海境内京珠高速东、西两侧辅道相接,推荐方案路线全长 13.828km,项目地理位置参见附图 1。2.2.2 推荐方案路线走向推荐线路沿现状省道 S111 向东南方高架上跨京珠高速后下穿广珠城际轻轨,基本沿京珠高速平行方向经土草廊至贺屋村,与规划的中顺快线互通,然后向东南逐渐贴近京珠高速线位,行经鲤鱼地、知青场区,其间设置喇叭型互通立交与南朗镇内主要干道连通;继续南行至翠亨工业区跨越现状中拱路,随即断15面左、右幅分离

35、,左幅先跨越京珠高速,再同右幅平行、两幅紧依京珠高速两侧布设,经龙珠互通立交,直至路线终点珠海下栅检查站,与珠海境内京珠高速东、西两侧辅道相接。沿途经过的主要城镇:南朗镇。路线主要控制点有:关塘立交入口、土草蓈村、贺屋村、鲤鱼地、知青场区、翠亨工业区、珠海下栅检查站。跨越的主要道路:京珠高速、正在建设中的城际轻轨、规划中的中顺快线、省道 S111(原中拱路)、龙珠路。2.3 现有公路回顾性分析省道 S111 线由广州经洪奇沥大桥南下进入中山境内,自民众镇与三角镇接壤处穿越民众镇、中山火炬开发区、南朗镇后进入珠海境内,此路线是珠三角经济互动的命脉之一,在中山市及区域性公路网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交通

36、地位,主要承担南北向过境交通。其中省道 S111 南朗段 (K75+800K91+200)即现状中拱公路。目前南朗镇界内南北方向仅有京珠高速公路、省道 S111 线纵贯全镇,其中作为唯一的地方干线公路的省道 S111 线穿越了南朗镇的中心区及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翠亨村,多年来背负着沉重的过境交通负荷,山于建设年代己久,沿线大部分路段已街道化,交通设施陈旧,目前不能满足经济和运输发展需要。(现有公路位置示意图见附图 1)2.4 项目改建规模及主要技术参数2.4.1 项目改建规模本项目推荐路线起于现状省道 S111 南朗镇关塘立交的入口起点,终于珠海下栅检查站,与珠海境内京珠高速东、西两侧辅道相接。路

37、线全长 13.828km。路线推荐方案全线设大桥 5 座,总长 2145m;中小桥 8 座,共长 280m:涵洞28 座:软土路基 7.761km(路基宽 16.0m):拆迁建筑物 27275m2。路线推荐方案全线设置互通立交 3 座,分别是中顺互通立交、知青场互通立交、龙珠路互通立交。其中中顺互通立交匝道工程、投资界面由本项目及中16山东部快速干线各自承担 50,主线各自负责;知青场互通本项目承担100,但主匝道只设置到等宽路段(路基宽 22.5m):龙珠路互通本项目承担100,龙珠路本项目承担桥梁新建长度为 550m,路基长度 400m,其他同地方路的连接段纳入市政工程,本项目不计。本项目

38、共占用土地 114.99 公顷,其中水田 14.62 公顷,旱地 40.58 公顷,山地 38.54 公顷,鱼塘 9.62 公顷,其它(河塘、苗圃、菜地)11.63 公顷,不占用基本农田。本项目推荐方案估算总金额为人民币 9.779 亿元,平均每公里造价 7072 万元。2.4.2 项目主要技术参数本项目推荐路线设计为双向六车道一级公路标准,设计速度采用 80km/h,全线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结合中山市公路网规划,为节省项目用地,路段整体式路基宽度 32.0m,分离式路基宽度 16.0m。桥梁设计荷载公路-I 级,设计洪水频率:特大桥 1/300,大、中、小桥、涵洞及小型排水构造物为 1/10

39、0;抗震设计按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系数为 0.10g(相当于地震基本烈度为 VII 度),行车道采用双向六车道 233.75m,中间带、硬路肩、土路肩按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的有关要求取中、低值。其余技术指标均按现行部颁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规定值执行。推荐方案的主要技术指标见表 2.4-1。表 2.4-1 主要技术指标序 号 指 标 名 称 单 位 主 线 T 线 方 案 指 标(推 荐 方 案 ) 规 范 值1 公 路 等 级 级 公 路 级 公 路2 设 计 速 度 Km/h 80 803 行 车 逆 数 道 双 向 6 车 道4 行 车 道 宽

40、度 m 2x3x3.75 2x3x3.75整体式 32 325 路 基 宽 度分 离 式 m 16 166 桥 梁 宽 度 m 32, 2x16 32, 2x167 停 车 视 距 m 110 1108 平 曲 线 最 小 半 径 m 486 一般值 40017序 号 指 标 名 称 单 位 主 线 T 线 方 案 指 标(推 荐 方 案 ) 规 范 值9 平 曲 线 不 设 超 高 最 小 径 m 2500 250010 最 大 纵 坡 2.927 56 最 小 坡 长 m 400 2001l 凸 形 竖 曲 线 最 小 半 径 m 6500 一般值 450012 凹 形 竖 曲 线 最 小

41、 半 径 m 6000 一般值 300013 桥 涵 设 计 荷 载 公 路 -1 级 公 路 -1 级14 设 计 洪 水 频 率 特 大 桥 1/300中 、 小 桥 1/100 特 大 桥 1/300中 、 小 桥 1/10015 地 震 动 峰 值 加 速 度 g 0.10 0.1016 路 面 结 构 类 型 沥 青 混 凝 上2.5 主要工程数量省道 S111 线中山南朗段(原中拱路)改建工程路线全长 13.828km,为双向六车道一级公路,推荐方案主要工程量见表 2.5-1。表 2.5-1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序 号 指 标 名 称 单 位 数 值 备 注一 、 基 本 指 标1

42、 设 计 交 通 量 辆 /日 64883 2030 午 折 算 小 车 ,全 路 段 加 权 平 均2 公 路 等 级 级 一 级 公 路3 设 计 速 度 Km/h 804 占 用 土 地 亩 1724.85二 、 路 线1 路 线 长 度 km 13.8282 最 小 平 曲 线 半 径 m/处 486/13 最 大 纵 坡 /处 2.927/1三 、 路 基 路 面1 路 基 宽 度 32/16 整 体 式 路 基 /分 出 式 基2 计 价 土 石 方 1000m3 997.7613 平 均 每 公 里 上 石 方 1000m3 日 7.5 路 基 段4 排 水 及 防 护 1000

43、m3 23.666 浆 砌 片 石 数 道5 路 面 1000m3 330.0 不 包 括 桥 梁 、 立 交 匝 道桥6 软 基 处 珲 km 7.761 (分 离 式 路 肚 宽 16m)四 、 桥 涵1 设 计 车 辆 荷 载 公 路 -I 级2 大 桥 m/处 2145/5 包 括 大 型 跨 线 桥3 中 、 小 桥 m/处 280/84 涵 洞 道 2818序 号 指 标 名 称 单 位 数 值 备 注5 平 均 每 公 里 桥 长 175.46 平 均 每 公 早 涵 洞 数 量 道 2五 、 路 线 交 叉1 互 通 立 交 处 31)匝 道 桥 m 40502)匝 道 路 基

44、 长 度 km 8.972 分 离 立 文 处 3 跨 线 桥 m/处 计 入 桥 梁 工 程 中4 通 道 m/处 6七 、 投 资 估 算1 估 算 总 投 资 亿 元 9.7792 平 均 每 公 里 造 价 万 元 70722.5.1 工程占地本项目公路占地 18161.2 亩,占用土地类型及数量估算见表 2-3。表 2-3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项 目 单 位 指 标 备 注一 、 路 线1.路 线 长 度 km 13.8282.山 川 土 地 公 顷 114.993.拆 迁 建 筑 物 m2 272754.拆 迁 电 力 、 电 讯 线 m 2909 普 通 高 压 线二 、 路 基1

45、.路 基 土 石 方 1000m3 9977612.特 殊 路 基 处 理 km 7.761 路 基 宽 16.Om3.路 基 排 水 及 防 护 工 程 1000m3 31.2864.植 草 1000m2 18.4045.路 面 结 构 类 型 及 数 量类 型 沥 青 砼数 量 1000m2 340.78三 、 桥 梁 、 涵 洞1.特 大 桥 m/座 02.大 桥 m/座 2145/53.中 小 桥 m/座 280/84.涵 洞 道 285.平 均 每 公 里 桥 长 m 1756.平 均 每 公 里 涵 洞 道 数 道 2.0五 、 路 线 交 叉互 通 式 立 体 交 叉 座 319

46、项 目 单 位 指 标 备 注通 道 道 6六 、 交 通 工 程 及 沿 线 设 施 km 13.828七 、 环 境 保 护 km 13.828八 、 估 算 总 额 亿元 9.779九 、 平 均 公 里 造 价 亿元/km 70722.6 现有交通量及改建后交通量预测省道 S111 线中山南朗段(原中拱路)改建工程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广东省公路勘察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2008、06) ,根据交通量观测站的数据,省道 S111 线中山南朗段现状日均交通量见表 2.8-1 所示。核算各车型比例见表2.8-2。表 2.8- 1 省道 S111 南朗段环境近三年交通量分析表 辆/日年份 小型货

47、车 中型货车 大型货车 特大型 货车 小型客车 大型客车 绝对数 折算数2005 2208 2279 2046 342 6821 1239 14935 194242006 1689 5453 506 604 9154 1236 18642 237012007(湖溪里观测点)2796 3051 3207 647 11843 1017 22561 290962007(翠亨观测点)1174 4335 447 918 6073 1029 13976 18941注:表中折算小客车数量按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GB01-2003)的折算系数计算,湖溪里路段为双向四车道,翠亨路段为双向 2 车道。表 2.8

48、-2 省道 S111 线中山南朗段(原中拱路)现状交通车型比()车型路段 小型货车 中型货车 大型货车特大型货车 大客车 小客车2007(湖溪里观测点) 12.4 13.5 14.2 2.87 4.5 52.52007(翠亨观测点) 8.4 3.1 3.2 6.6 7.4 43.520根据省道 S111 线中山南朗段(原中拱路)改建工程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改建后车流量的预测及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试行)(JTJ005-96),对该项目预测交通量各车型进行归并,见表 2.8-3。本评级选取预测特征年的昼间(16 小时)和夜间(8 小时)的车流量分别占总车流量的 75%和25%,高峰时段交通量为总交通量的 8%。根据车型比和昼夜比可得出预测现状年各路段小时平均交通量(见表 2.8-4)。表 2.8-3 建设项目各车型交通量预测结果 单位:辆/天年份 小型车 中型车 大型车 合计2011 12144 4569 4044 207572020 20180 11388 6719 382872030 28743 10814 9570 49127表 2.8-4 新省道 S111 各路段不同车型交通量预测表 (辆/h)小型车 中型车 大型车路段 预测年昼间 夜间 高峰 昼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