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研習後心得報告研習名稱:台中市遊戲治療研習(初階)主講者:台中教大羅明華老師時間:98 年 6 月 5 日(星期五)心得報告分享者:詹雅淳在參加研習活動前,對於遊戲治療是完全的陌生,但是卻又充滿了好奇,難得台中市特別舉辦了一場遊戲治療的課程,讓我掀開這神秘的面紗-遊戲治療。羅老師一開始介紹兒童的行為類型,而依照兒童的特殊問題類型,挑選適合他們的玩具。玩具的類型在遊戲治療中扮演著重要的媒介工具,譬如,發展遲緩的孩子玩的玩具要大些,像一些積木、拼圖等等;過動的兒童則要選擇較有結構的媒材,例如,蠟筆、彩色筆,容易控制。這些看似簡單,其中卻有許多學問。除了選對玩具外,教師在孩子玩遊戲時羅老師建議我們要
2、夠笨 ,才能完成遊戲治療的功效。老師在兒童遊戲治療的過程之回應就非常重要,包括描述兒童的行為,描述觀察兒童遊戲治療的過程之感覺,反應孩子在遊戲中的動機和需求,建立自尊,描述與兒童之間的諮商關係。過程中發展出可被接受的表達情緒或解決問題的方式。羅老師輔導個案的經驗豐富,當場舉出許多特別的案例,加深了我對遊戲治療的技巧印象。其中有個案例是有位兒童他拿了動物玩偶說了一個故事,故事內容是說小狗想跟小馬一起玩,但被小馬拒絕,小狗惱羞成怒找了大野狼去咬小馬,小狗會做出傷害小馬的原因是他被小馬拒絕,太傷心。最後老師知道這位兒童其實就是故事中的小狗,所以老師要教這位個案學習輪流、等待、分享。交朋友的方法可以拿
3、自己好玩的玩具跟朋友分享,或是當別人正在玩時,你在旁邊觀察,等有機會你再加入。諸如此類的個案的經驗分享,讓我受益良多,尤其在教導孩子社交技巧和情緒控制方面的策略上增進不少。研習後心得報告研習名稱:台中市遊戲治療研習(進階)主講者:台中教大羅明華老師時間:98 年 8 月 21 日(星期五)心得報告分享者:詹雅淳第二次研習剛剛在八八水災之後,羅老師就提及換環境、經濟變故、換老師、親人往生,這些都是壓力,如果調適不來,接下來就會產生憂鬱、自責、懊悔等負向情緒。利用遊戲治療讓孩子在遊戲治療中玩出他的問題和感受,等同於成人在治療過程中說出他的問題和困難。尤其是特殊學生,更需要表達材料來表達情緒,因為情
4、緒抽象,不易表達。進階的課程中,羅老師提供我們畫紙與蠟筆,讓我們自行畫圖,六個有連貫的圖,並自己訂題目,在圖中呈現主角、煩惱、以及想要的快樂結局,中間安插兩個解決煩惱的方法,方法可以問同學或家人,請他們提供我們。大家在練習的過程中,羅老師不斷提醒我們在與孩子的互動原則要注意的事情,描述孩子的表情或描述故事中的主角,以第三人稱,老師當旁白配音,老師將自己的感覺換成孩子的感覺,例如,我自己看起來畫有點亂,你也會覺得有點亂嗎?或是介紹這幅畫給我,最喜歡什麼或最不喜歡的部份,可改善什麼?盡量不要問孩子你畫的是什麼?可以問你畫什麼?或這畫要告訴什麼?也可以問這故事取個名字,要告訴人是什麼?這些問話真的很不簡單,在與孩子互動中,處處站在孩子的立場,試著了解孩子的需求動機,找出問題,試著給予策略解決,需要不斷練習,有機會還是希望台中市可以多辦一些與實務經驗結合的研習,可以真正應用在諮商輔導學生上,這次的研習真的是滿載而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