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北京专版)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十二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课件.pptx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5495350 上传时间:2019-03-05 格式:PPTX 页数:112 大小:983.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专版)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十二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112页
(北京专版)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十二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112页
(北京专版)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十二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112页
(北京专版)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十二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112页
(北京专版)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十二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1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专题十二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高考历史 (北京专用),1.(2017北京文综,15,4分,0.96)猜谜语是民众喜闻乐见的娱乐形式。下表所列谜语出现于晚清, 其内容 ( ),五年高考,A组 自主命题北京卷题组,A.折射出民众接触的西方文化元素趋于多样 B.表明了西方文化的影响仅停留在器物层面 C.反映了中国古典文化受到广大民众的冷落 D.可佐证全盘西化观念盛行于大众日常生活,答案 A 本题考查近代中国“西学东渐”。表格中所列谜语涉及社会生活、军事、经济、 科学、制度等多方面,这折射出民众接触的西方文化元素趋于多样,故选A项。表格中的“立 宪”属于制度层面,排除B项;猜谜语本身就属于中国的古

2、典文化,排除C项;仅从谜语中出现的 西方词汇不能得出全盘西化观念盛行于大众日常生活的结论,排除D项。,命题评审 本题以“猜谜语”这种民众喜闻乐见的娱乐形式入题,考查考生对近代中国思想 解放潮流的认识。该题题干简洁,能力要求多样,符合历史学科的考查特点。,6.(2017北京文综,37,14分,0.49)(节选)儿童:成长、保护与发展 材料三 古人云:孝者,“百行之本”“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 由生”。 材料四 三纲之根本义,阶级(等级)制度是也。所谓名教,所谓礼教,皆以拥护此别尊卑、明贵 贱之制度者也。近世西洋之道德政治,乃以自由、平等、独立之说为大原。 陈独秀吾人

3、最后之觉悟(1916年) 父子母子不必有尊卑的观念,却当有互相扶助的责任。同为人类,同做人事,没有什么恩,也没 有什么德。要承认子女自有人格,大家都向“人”的路上走。 吴虞说孝(1920年) 材料五 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等权利,国家根据未成年人身心 发展特点给予特殊、优先保护,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创造良好、和睦的家庭环境,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 养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7.(2015北京文综,37,16分,0.43)(节选)历史语境中的语言和文化 材料三 20世纪10年代,新青年杂志有过一场汉字存废问题的讨论

4、。主张废汉字的学者 认为:汉字难识难写,不便推广;“新理新事新物之名词,一无所有”;“欲使中国民族为二十世 纪文明之民族,必以废孔学,灭道教为根本之解决,而废记载孔门学说及道教妖言之汉文,尤为 根本解决之根本解决”。 近代以来,汉语中出现了大量新词汇。下表内容为新词汇示例。,(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分析“废汉字”主张提出的时代背景;(6分)以“挑战与应对百 年来汉语的变迁”为主题,对上表进行解读。(10分)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答案 (3)时代背景:20世纪10年代中国兴起了“新文化运动”,其代表人物提出了“民主与科 学”“打倒孔家店”“文学革命

5、”等口号,掀起了白话文运动。其中更激进的人士认为,汉字 是一切旧思想、旧道德、旧文化的载体,成为中国变革图存、融入世界的障碍,因此提出“废 汉字”的主张。 解读:(略),解析 (3)第一小问要结合新文化运动的内容进行概括。第二小问一定要严格按照试题要求 进行完整而准确的解读。语言要精练,并且要尽量使用历史专业语言。,疑难突破 第一小问,针对材料中关于汉字存废的争论,要求考生运用新文化运动的相关知识 回答问题。最关键的是要将历史问题置于特定的历史时空中进行理解与阐释。废汉字这种 极端主张是救亡图存压力下的一种激烈反应,承载的是近代中国知识分子深切的爱国之情,而 主张“存汉字”的人也未必就反对新文

6、化运动,二者基本一致的主张是改革汉字以适应新文 化发展的需要。第二小问,通过分析表格,从创造新词的方式、繁体字、简体字三个方面所涉 及的内容及背景展开论述,阐明百年来汉语的变迁。,方法技巧 (1)注意人物思想与时代背景的关联,把人物的思想放到其生活的时代背景下思考, 如本题把严复的思想放到甲午战后民族危机深重的背景下,就不难理解他“煞费苦心”的原 因了。(2)注意中国近代史上不同派别的主张,如洋务派主张“中体西用”,维新派主张君主立 宪、变法维新,革命派主张反清斗争。区分了不同派别的主张,不难得出正确答案。,4.(2016课标,28,4分)甲午战后,梁启超提出“诗界革命”,曾赋诗“泱泱哉我中华

7、物产 腴沃甲大地,天府雄国言非夸。君不见英日区区三岛尚崛起,况乃堂矞吾中华!”这反映出 “诗界革命” ( ) A.倡导民主革命的思想 B.推动了白话文运动 C.适应了救亡图存的需要 D.成为改良思潮的开端,答案 C 甲午战后的“诗界革命”反对长期以来诗坛的形式主义倾向,要求作家努力反映 新的时代和新的思想。梁启超的这首诗反映了甲午战后知识分子的忧患意识和爱国情怀,适 应了救亡图存的需要,故应选C项。民主革命的思想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的 主张,排除A项;白话文运动发生在新文化运动时期,排除B项;D项错在“开端”。,评析 本题旨在考查历史事件与时代背景的关系,难度不大,解答本题时要注意

8、题干中的时间 信息“甲午战后”。,9.(2017课标,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中国接触的西洋“除了强大的武力,尚有别具一格的政治组织、经济力量、高度 文化,一旦彼此短兵相接,中国的藩篱为之突破,立国基础为之震撼”。面对这“旷古未有的变 局”,中国“应付的困难就从此开始了,但前途放大光明、得大幸福的希望亦即寄托在这个大 变化上”。 摘编自吕思勉中国通史等 围绕材料,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 题,阐述须史论结合。),答案 (仅供参考) 可以以西方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嬗变为论题,选择多个视角进行阐述,如19世纪中期以来中国经

9、济、思想、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发生的重大变化,联系相关史实进行阐述。,解析 本题以吕思勉中国通史等的叙述为切入点,全面考查学生解读、提取材料有效信 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的解题公式如下:提出论题+阐述论题+综述。首先, 要注意解读材料信息,明确材料是围绕着什么话题展开叙述的,据此确定具体的论题。本题的 材料论述了西方工业文明传入中国,中国遭遇“旷古未有的变局”,应对变局,既有困难,也有 机遇。首先可围绕近代中国政治、经济和思想等方面的变化拟定论题。其次,所拟定的论题 要具体,不应过于抽象,也不宜话题太大,以致影响论述。再次,围绕论题展开论述时,既要注意 引用材料,也要注意将所学知

10、识利用起来。表述要分清主次,把最重要的因素放在最前面,依次 展开论述。本题可结合近代先进的中国人挽救民族危亡的历程,从经济的近代化、近代思想 解放潮流和近代政治体制的变化等角度进行阐述。最后,要对阐述的内容进行总结升华。,方法技巧 如何突破主题式材料分析题 主题式材料分析题是学生的一个弱项,学生很难在较短的时间内找到合适的视角。针对此类 试题,平时应加强练习和积累,注意关注史学前沿的相关理论,做到有针对性地备考。,10.(2016课标,46,15分)历史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 1895年,严复说:“秦以来之为君,正所谓大盗窃国者耳。国谁窃?转相窃之于民而已 斯民也,固斯天下之真

11、主也。”“西洋之言治者曰:国者,斯民之公产也;王侯将相者,通国之 公仆隶也。”他认为,开民智是今日一大要政。 1905年,严复在与孙中山交谈中说:“以中国民品之劣,民智之卑,即有改革,害之除于甲者将见 于乙,泯于丙者将发之于丁。为今之计,惟急从教育上着手,庶几逐渐更新乎!” 1915年,袁世凯为复辟帝制,组建筹安会,严复参与其中。同时他认为:“吾固知中国民智卑卑, 号为民主,而专制之政不得不阴行其中,但政体改变,已四年矣。袁公既有其实,何必再居其 名。” 摘编自严复集 (1)根据材料,概括严复关于“民智”的认识。(5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在不同历史时期严复的“民智”主张。(1

12、0分),答案 (1)民智低下;发展教育,提高国民素质;开民智是实行民主的先决条件。(5分) (2)戊戌时期,主张开民智,宣传启蒙思想,为变法提供思想武器,推动社会变革,具有进步意义;辛 亥时期,认为民智未开,主张改良;北洋政府时期,以民智未开为由,与专制妥协。(10分),解析 第(1)问,要从材料中去归纳概括。第(2)问,不同历史时期严复的“民智”主张与其所 处的时代背景息息相关,因此要结合所学知识将其放在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去分析评价。,2.(2016浙江文综,39,6分)(节选)近代平等思想发端于古希腊和罗马,而追求民权平等也是中国 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矢志一生的奋斗目标。阅读材料,回答

13、问题。 材料三 孙中山一生奉行“天下为公”。“既知民为邦本,一国之内人人平等,君主何复有存 在之余地!”从组织兴中会起,就把“创立合众政府”悬为鹄的。同盟会成立后,他提出“凡 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其后又发明“五权分立”的宪法,在西方三权分立基础上,参照 传统的考试权和监察权而成,以保障民权的落实。民国肇造,约法颁布,民权平等曙光初现,旋 为复辟势力所断。直至晚年,他依然致力于三民主义的新生,认为法国革命的“平等”和“民 权主义”相同。 据李华兴评孙中山的民权主义思想等整理 总结孙中山的民权平等思想,有以下两种认识可供讨论:它是顺应革命实践发展需要、与时 俱进的产物;它是洋为中用、古为今用

14、的产物。 (3)阅读材料三,对孙中山的民权平等思想,您侧重于哪一种认识?试结合相关史实扼要阐述。 (6分。只列观点,不说理由不得分),答案 (3)侧重:辛亥革命前,致力于推翻君主专制,提出“创立合众政府”“创立民国” “五权宪法”等主张;民国成立后,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倡导主权在民、平等自由、民 主共和等;对三民主义做出新解释,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 侧重:潜心研究各种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吸取西方主权在民、自由平等、民主共和等思 想;整理发掘中国古代有益于民权平等的制度与民本思想,包括考试制度、监察制度和“天下 为公”“民为邦本”“民贵君轻”等。,解析 (3)两种认识任选一种作答即可,在阐述

15、时要做到史实充分,论证合理。,3.(2014江苏单科,24B,10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923年孙中山这样概述其创立“三民主义”的思想路径:“有因袭吾国固有之思想者,有规抚 (汲取)欧洲之学说事迹者,有吾所独见而创获者。”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民族主义 观中国历史之所示,则知中国之民族,有独立之性质与能力,其与他民族相 遇,或和平而相安,余之民族主义,特就先民所遗留者,发挥而光大之;且改良其缺点,对于满 洲,不以复仇为事,而务与之平等共处于中国之内,此为以民族主义对国内之诸民族也。对于世 界诸民族,务保持吾民族之独立地位,以期与诸民族并驱于世界,以驯致于大同,此为以民 族主义对世界之诸民族

16、也。 材料二 民权主义 余游欧美,深究其政治、法律之得失,知选举之弊,决不可无以救之。 而中国相传考试之制、纠察之制,实有其精义,足以济欧美法律、政治之穷。故主张以考试、 纠察二权,与立法、司法、行政之权并立,合为五权宪法;更采直接民权之制,以现主权在民之 实,如是余之民权主义,遂圆满而无憾。 以上材料见孙中山中国革命史,请回答: (1)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分别因袭、规抚和创获了哪些思想主张?请将答 案填写在下列表格中相应的位置。(8分),(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从孙中山的成长和活动轨迹,说明上述思想路径形成的原因。(2 分),答案 答案要点: (1)主张:民族独立;

17、和平共处。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反对民族压迫;中国民族自求解 放,反对帝国主义侵略。考试、监察(纠察)二权。三权分立原则。五权宪法;实行直接 民权制度。 (2)原因:幼读私塾,接受传统教育;游历欧美日等,受西方思想影响。,解析 (1)结合所学知识深刻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内涵是解答本问的前提和关键。要依据 因袭、规抚和创获三个层次,对三民主义进行分层解读。 (2)分析孙中山思想路径形成的原因,应注意问题中的提示,从孙中山的成长和活动轨迹角度思 考。结合所学可知,孙中山早年接受中国传统教育,青年时期游历欧美日等,受到了西方资产阶 级民主思想的影响,这些经历对其思想的产生有很大影响。,拓展提升 近

18、代中国报刊最重要的特点是带有民族性:近代中国,列强欺凌,军阀混战,从鸦片 战争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在政治上、经济上都不是完全独立的。从1840年到1949年的 百余年中,中国人的历史使命就是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国人创办报刊都有着鲜明的目的,即通 过舆论宣传来唤醒民众。当时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决定了近代报刊从它创立的 那一刻起,就从未间断地发挥着联系和沟通中西文化、中国社会各阶层的作用。所以说,不管 是近代创立的报刊也好,还是当代的各类新闻媒体也罢,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树立一种民族责 任感和历史使命感。,5.(2016天津文综,7,4分)直到1917年初,新青年在答读者问时还这样写道

19、:“社会主义,理想 甚高,学派亦甚复杂。惟是说之兴,中国似可缓于欧洲,因产业未兴、兼并未盛行也。”新青 年之所以这样回答,主要是因为 ( ) A.尚未看到社会主义实践成果 B.中国经济落后于欧洲 C.社会主义理论学派复杂 D.对社会主义持怀疑态度,答案 A 1917年初,新青年认为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可缓于欧洲,因为此时社会主义还停 留在理论阶段,尚未进入实践,故A项符合题意。材料没有对比中欧经济,B项错误;社会主义理 论学派复杂只是材料中体现的部分信息,不全面,C项错误;“社会主义,理想甚高”,说明新 青年对社会主义持肯定态度,D项错误。,7.(2018天津文综,13,19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 材料一 今日中国不变法则必亡是已然则救之之道当何如?曰:痛除八股而大讲西学 约而论之,西洋今日,业无论兵、农、工、商,治无论家、国、天下,蔑(无)一事焉不资于学 公等从事西学之后,平心察理,然后知中国从来政教之少是而多非。即吾圣人之精意微言,亦必 既通西学之后,以归求反观,而后有以窥其精微,而服其为不可易也。 严复救亡决论(1895年) 材料二 不佞垂老,亲见七年之民国与欧罗巴四年亘古未有之血战,觉彼族三百年之进化,只做 到“利己杀人,寡廉鲜耻”八个字。回观孔孟之道,真量同天地,泽被寰区。 严复与熊纯如书(1918年)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严复对于中西文化的前后不同态度

21、及其原因。(8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严复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是否符合当时的思想潮流。(5 分) 材料三 就世界观和基本的价值观而言,严复是一个西方文明的十足的崇拜者:这导致他对中 国的传统进行无情的批判笼统地把当时全部儒家学派都视为思想的废物而不屑一顾,医治中国的弊病只能利用西方的思想和价值观。 美费正清等编剑桥中国晚清史 (3)结合材料一、二,分析材料三中对严复的评价是否准确并说明理由。(4分) (4)综上,结合当今时代,你认为应该如何看待中国传统文化。(2分),答案 (1)材料一批判中国传统文化,肯定西方文化的学习价值;材料二否定西方文明,主张回 归中国传统文化。 维新变

22、法时期,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不足以救亡,主张向西方学习,进行变法;新文化运动时期,对 社会现状不满,一战又使其对西方文明失望。 (2)与当时的思想主流不符;新文化运动时期全面向西方学习成为时代潮流,马克思主义在中国 传播,“以俄为师”成为新的救亡选择,严复的态度相对保守。 (3)不准确。 维新变法时期,严复对中国传统文化并未全面否定;一战后,严复反思西方文明,对传统文化有 更多的肯定。 (4)答案示例:中国传统文化既有精华,也有糟粕,既要继承,也要反思;要增强文化自信;对于传统 文化如何扬弃,既要放到具体时空予以具体分析,也要在一个长时段内加以总体评判。,解析 (1)第一小问可提炼两则材料的核心思

23、想作答,第二小问要结合维新变法和新文化运动 两个时期严复的不同心态分析。 (2)由新文化运动时民主与科学的时代潮流可知严复的思想已经落伍;再结合新文化运动后期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可进一步说明严复的思想日趋保守。 (3)结合第(2)问的答案可知材料三对严复的评价不准确,其原因要结合材料一、二中严复的不 同态度分析。 (4)为开放性设问,可围绕传统文化这一主题发表自己的见解,但一定要言之有理,立论准确,符 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法技巧 评价类材料题的解题方法 回答评价类的试题一般有三种方法:一分为二法,从正反两个方面分析评价历史事件;分阶段评 价法,从不同的历史时期分析评价历史事件;主客观

24、评价法,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评价历史事件。,8.(2016课标,48,15分)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蔡元培在德国留学期间,发现德国大学校长和各科学长都是每年更迭一次,由教授会公 选。1916年底他被任命为北京大学校长。此前的北大,校长独揽大权,一切校务都由校长与学 监主任、庶务主任等少数几个人办理,连各科学长也无权与闻其事。蔡元培接任校长后,设立 评议会作为全校的最高“立法”机构,凡大学“立法”均须评议会通过;同时,它又是全校最高 权力机构,凡重要事项经评议会审核通过才能付诸执行。评议会由评议员组成,校长是当然的 议长,评议员包括各科学长、主任教员和各科教授。此后,蔡元培又组织选

25、举产生各学科教授 会,规划各学科的教学工作。他聘请教员不拘一格,不问思想流派,只问学问能力。1919年3月, 东方杂志载文称蔡元培“使数年来无声无臭生机殆尽之北京大学挺然特出,褒然独立 学风丕振,声誉日隆”。 据周天度蔡元培传 (1)根据材料,指出蔡元培在北京大学推行校务改革的原因。(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京大学校务改革的特点,并评价蔡元培的贡献。(11分),答案 (1)北大原有管理体制存在严重弊端;蔡元培具有民主进步思想,善于借鉴国外教育管理 经验。(4分) (2)特点:成立相应管理机构,权力下移;教授治校;兼容并包。(4分)贡献:力倡并推行改革;提高 办学水平,培养了

26、众多优秀人才;使北大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阵地;推动中国教育改革与 发展。(7分),解析 第(1)问,要从材料中归纳概括,可从北大原有管理体制存在弊端、蔡元培自身因素等方 面作答。 第(2)问第一小问,要从材料中归纳、概括,同时要结合北大“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 针进行思考。第二小问,要从蔡元培对中国教育的贡献和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贡献两方面来作答。,9.(2016天津文综,13,4分)(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农民在乡里造反,搅动了绅士们的酣梦我初到长沙时,会到各方面的人,听到许多 的街谈巷议,从中层以上社会至国民党右派,无不一言以蔽之曰:“糟得很。”“糟得 很”,明明是站在

27、地主利益方面打击农民起来的理论,明明是地主阶级企图保存封建旧秩序,阻 碍建设民主新秩序的理论一切革命同志须知: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辛亥革 命没有这个变动现在有了这个变动,乃是革命完成的重要因素。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 (1)材料一出自毛泽东哪篇文章?毛泽东批判了哪种错误态度?他对农民运动是如何认识的?(4 分),答案 (1)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批判了认为农民运动“糟得很”的错误态度。 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主要问题,要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解析 (1)根据材料中“国民革命”的时间信息,并结合材料中毛泽东对这场农民运动的称赞 可知该著作是写于国民大革命时期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从材料

28、信息看,“从中层 以上社会至国民党右派”均认为农民运动“糟得很”,毛泽东批判了这种错误态度。毛泽东 认为,农民运动是“革命完成的重要因素”,联系中国民主革命的动力等相关知识回答第三小问。,10.(2016江苏单科,22,15分)新文化运动中的思想先驱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刻的反思。阅 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尖锐地批评了传统儒学的有关内容,但是他们并未全盘否定 儒学。中国的文化、社会和历史,是一个较之传统儒家意义更为广大的传统。在对待这个大 传统的态度问题上,新文化运动没有“全部摒弃”“彻底否定”的看法。陈独秀认为,中国文 明,包括儒家学说中所包含的许多积极有益的内容,实际上

29、与人类文化的普遍价值相联系相一 致。上海某报批评北京大学设立“元曲”的课目,指元曲为“亡国之音”,认为不当讲授。陈 独秀反对这一看法。他还公开承认,钱玄同废除汉字的主张过于急切,是对传统语言文字用了 “用石条压驼背的医法”。 摘编自李良玉思想启蒙与文化重建 材料二 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们本身都是非常激烈的。他们不承认任何传统的权威和因袭的 教条,礼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乃至汉字、中医、京剧等传统文化,都遭到无情的批 判。这个勇猛的、也是简单而绝对的批判运动,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虽不可避免地具有 一些形式主义的偏向。 摘编自李新中华民国史,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

30、出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分析这 些认识产生的原因。(6分)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对传统文化的认识。(9分)(要求:观 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答案 答案要点: (1)认识:传统文化中存在积极有益成分,不能全盘否定;传统文化中存在封建落后因素,不能全 盘肯定。 原因:抵制尊孔复古逆流的需要;受到启蒙思想(民主思想)影响。 (2)略,解析 (1)注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但是他们并未全盘否定儒学”“中国文明,包括儒家学说 中所包含的许多积极有益的内容”,据此可得出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其产生的原因要结合当

31、时的时代背景分析。 (2)具有较强的开放性,首先是观点的选取上比较开放,其次在评价时论据的选用上也比较开 放。解答前一定要仔细阅读设问要求,严格按照设问要求作答。,评析 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侧重考查考生评价和 论证历史观点的能力,难度较大。它不仅要求考生具有充足的知识储备,还要求考生具备论证 历史问题的基本能力。,C组 教师专用题组,考点一 从“师夷长技”、体用之争到维新思想 1.(2014天津文综,6,4分)19世纪八九十年代,李鸿章在为格致书院所出考题中,曾问到西方测 温、测热、测电的方法,问到西方平弧三角与周髀算经的关系,问到西方关于64种化学物 质在中国语言为

32、何物这说明当时的中国人 ( ) A.开始开眼看世界 B.坚持“中体西用” C.普遍接受西式教育 D.关注西方科技,答案 D 题干中的“测温、测热、测电”“平弧三角”“化学物质”等属于西方科技范 畴,因此D项符合题意。19世纪40年代林则徐开始开眼看世界,排除A项;“中体西用”虽为洋 务派的主张,但材料没有体现出“中体”,排除B项;C项中“普遍”的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4.(2015课标,40,15分,0.382)(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历史中,儒学一直在发展与创新。唐代韩愈以周公、孔子的继承者自居,排斥佛、 道,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认为周公、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后已经断绝。他

33、在原道中说:“吾 所谓道也,非向(先前)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 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他的这一 主张被宋代儒者接受并发扬。当代学者认为韩愈开了宋代“新儒学”的先河。 摘编自卞孝萱等韩愈评传 材料二 19世纪末,康有为撰写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二书,认为汉代以来儒者奉为 经典的周礼左传等书,是汉代学者为王莽篡汉而伪造的,影响恶劣,导致“中国之民, 遂二千年被(遭受)暴主夷狄之酷政”。他主张回归孔子所编订的诗经礼记等原典, 理解真正的儒学精神。在他看来,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改革家,春秋便是孔子为“改制”而

34、创作的。他甚至用西学来解释春秋,认为春秋公羊传中的“三世”说为:“始于据乱 (世),立君主;中于升平(世),为立宪,君民共主;终至太平(世),为民主。” 摘编自张海鹏等编中国近代史,5.(2014江苏单科,22,13分)1885年早期维新志士王韬主掌上海格致书院,延请洋务大员,命题考 士,士子们应时而对,颇多新见。从主考人员、考核内容和考核结果来看,王韬课士的整个过程 体现出新旧杂糅的时代特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上海格致书院课士题表,据王尔敏王韬课士及其新思潮之启发相关表格简编,材料二 此编所命诸题,巨细精粗,无乎不贯。诸生所对,皆能荦荦举其大端,集思广益,萃 众长而备一得。咸有裨于国家

35、大计。盖诸生讲求西学,揣摩时局,日就月将,进而益上。较之前 时,已大相径庭矣。 王韬格致书院课艺 请答题: (1)材料一中哪句表述典型地反映了洋务运动的什么指导思想?该表述内容的传统性体现在哪 里?(3分) (2)与传统性相对应的是近代性。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以“王韬课士的近代性”为主 题进行论证。(10分)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280字左右),答案 答案要点: (1)表述:(或谓)纲常政教,中国自有常经,惟兵商二途,宜集思以广益。 指导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体现:坚持纲常政教。 (2)略,解析 (1)早期维新思想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洋务运动“中体西用”

36、的指导思想。分析材料 一中的“试题”信息,能典型地反映洋务运动指导思想的语句为“纲常政教,中国自有常经,惟 兵商二途,宜集思以广益”。传统性主要体现在依然坚持中国传统的纲常政教。 (2)该问属于开放性设问。论证时应紧扣材料主旨,即近代性,同时深刻理解近代性的内涵。结 合材料一,可以提炼出课士的类别有自然科学类,体现了学习西方自然科学方面的近代化特 点。材料二中“诸生讲求西学,揣摩时局”反映了向西方学习以救亡图存的近代性。论证过 程中应注意运用史实,做到史论结合。,6.(2010全国,37,12分)(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二 泰西风俗,以工商立国,大较恃工为体,恃商为用,则工实尚居

37、商之先;士研其理,工致其 功,则工又必兼士之事夫泰西百工开物成务,所以可富可强,可大可久者,以朝野上下敬之 慕之,扶之翼之,有以激厉之之故也中国果欲发愤自强,则振百工以前民用,其要端矣。欲 劝百工,必先破去千年以来科举之学之畦畛,朝野上下,皆渐化其贱工贵士之心。 薛福成:振百工说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薛福成等早期维新思想家关于工商业的主要观点,并 分析其产生的历史背景。(12分),答案 (2)观点:工商立国;与列强展开以工业为基础的商战;破除传统,培养和尊重工商技术人 才。 背景:重农抑商、闭关锁国,落后于西方工业化国家;列强入侵与对华商品和资本输出;洋务运 动。,解析 第

38、(2)问,早期维新思想家关于工商业的主要观点,既要从材料二中提取关键信息,又要 调动教材中有关早期维新派在工商业方面的主张来分析概括。至于其产生的历史背景,要结 合早期维新思想所产生的时期,即19世纪60年代所发生的与工商业有关的事件来分析。,考点二 孙中山与三民主义 1.(2014海南单科,17,2分)十月革命后,孙中山一面强调“以俄为师”,一面强调“不可学俄人 之焦头烂额也”。据此可知孙中山主张 ( ) A.借鉴代议制度,摒弃党国体制 B.发展私人资本,预防国家资本垄断 C.学习苏俄革命精神,不采用苏维埃制度 D.推动土地革命,实现“耕者有其田”,答案 C 材料强调的是向俄国学习,不是“摒

39、弃党国体制”,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提及 “私人资本”的信息,故B项错误;材料中“以俄为师”“不可学俄人之焦头烂额也”说明孙 中山主张有选择地学习苏俄,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反映“耕者有其田”的信息,故D项错 误。,2.(2012课标全国,41,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冲击反应”曾是国内外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历史的模式之一。其主要观点为中 国社会存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动力;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 发生剧烈变化。有人据此图示中国近代历史变迁(见下图)。,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冲击反应”模式。 (要求:对该模式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运

40、用材料中的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答案 略,解析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考查近代思想解放等知识,旨在考查考生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 探究问题的能力。解题时注意提取材料中的观点,作者认为,西方对中国的冲击,导致中国思想 观念发生重大变化,推动中国政治民主化和思想现代化的进程。联系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思 想、政治体制等方面的变化分析回答。注意论从史出、史论结合。,考点三 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民主革命时期的毛泽东 1.(2015课标,46,15分,0.413)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 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 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

41、根本之条件。自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则应自进而建设政府,自 立法度而自服从之,自定权利而自尊重之。倘立宪政治之主动地位属于政府而不属于人民,不 独宪法乃一纸空文,无永久厉行之保障,且宪法上之自由权利,人民将视为不足重轻之物,而不 以生命拥护之;则立宪政治之精神已完全丧失矣。是以立宪政治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多 数国民之自动,惟日仰望善良政府,贤人政治,其卑屈陋劣,与奴隶之希冀主恩,小民之希冀圣君 贤相施行仁政,无以异也共和立宪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与自动,皆伪共和也,伪立宪 也,政治之装饰品也,与欧美各国之共和立宪绝非一物。 摘编自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1916年) (1)根据材料,概括陈独

42、秀关于实现民主政治的主张。(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陈独秀关于实现民主政治的主张。(9分),答案 (1)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多数国民须自觉居于主人地位,具有主动精神;自觉参与建设 政府、制定并维护宪法。(6分) (2)从思想文化层面反思清末民初民主政治失败的原因;认识到民众觉悟才是实现民主政治的 关键,要唤醒国民的政治自觉;发展了民主思想;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开展,起到思想解放作 用。(9分),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中的有效信息“自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自定权利而自尊重 之”,从地位、精神、参与等角度概括即可。第(2)问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陈独秀对清末 民初的民主政治进行

43、了思想文化层面的反思,认识到民主政治的实现要靠多数国民的自觉,其 主张有利于民主思想的发展,促进了思想解放。,2.(2015安徽文综,36,26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善观水者,必观其澜。明末清初以来,中国社会发生深刻变化。一些有识之士,勇立潮 头,审时度势,引领时代。下列代表人物的言论所体现的思想作为时代精神,推动了中国社会的 进步。,3.(2015浙江文综,39,6分)(节选)近代的民主思想和科学精神从欧洲兴起后,传播到全世界。19 15年,在民主和科学的大旗下,中国新文化运动拉开了序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 晚清以降,国人科技意识因“师夷”而增长。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冲

44、决专制制度和 伦常之网罗,接引“西学”以启蒙。进入民国,各主要报刊加入对临时约法的大讨论,民主 与科学思想得以倡扬。北洋军阀上台,妄图复古倒退,陈独秀等奋起反击,掀起新文化运动。 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起因,有学者侧重于从晚清以来西学东渐的演变历程分析,也有的侧重于从 1915年前后各种主客观因素分析。 据李侃等中国近代史整理 (3)阅读材料三,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起因,您侧重于哪一种观点?试结合相关史实扼要论述。(6 分。只列观点,不说理由不得分),答案 (3)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成理;史论结合,言简意赅。在“结合相关史实扼要论述”部分: 侧重:“师夷长技”促进了对西方先进技术的学习。维新派传播西方资产

45、阶级的社会政治 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革命派提出三民主义思想,辛亥革命和临时约法促进了民主与科 学思想的传播。 侧重:民国的建立,促进民主与科学思想的传播。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北洋军阀妄图 复辟帝制。新式学堂和留学风气促进了先进知识分子对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的吸收,成为新 文化运动的领军人物。北京大学实行“兼容并包,思想自由”,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解析 (3)可任选一种观点作答。论述时一定要做到有理有据,论从史出,并且论证要严谨。,4.(2014四川文综,14,10分)(节选)历史叙述、历史解释和历史评价是历史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 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四 “中体西用”后来久被指

46、为包庇封建,其实,那个时候的中国,天下滔滔,多的是泥古 而顽梗的士人,在封建主义充斥的天地里,欲破启锢闭,引入若干资本主义文化,除了“中体西 用”还不可能提出另一种更好的宗旨。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 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3)概括材料四中陈旭麓是如何评价“中体西用”的,指出这一评价遵循的原则是什么。(6分) 按照这一原则,任选上表中的一种观点进行评价。(4分),答案 (3)评价:当时中国封建顽固势力异常强大,“中体西用”为西学的传入创造了条件。 原则:历史评价应把评价对象放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进行。 戊戌变法:该观点忽视了当时封

47、建顽固势力强大,维新派实力相对弱小的特定历史条件。 辛亥革命:该观点忽视了当时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清政府的“新政”步入困境,民主革命势 力迅速发展的历史现实。 新文化运动:该观点忽视了当时的专制统治和复古逆流的社会现实,以及新文化运动知识精英 试图把中国引入民主政治轨道的追求。,解析 (3)要依据材料概括作者的观点和原则,即历史地看问题,然后依据上述观点和原则,任 意选取表中的一种观点进行评价。,5.(2017北京丰台一模,17)下面是孙中山传的目录,每一章下包含若干子目,“宣扬民生主 义和实业救国”子目应属于 ( ) 第一章 青少年时代 第二章 踏上民主革命的征途 第三章 成立中国同盟会

48、第四章 推翻封建帝制,创建中华民国 第五章 坚决捍卫共和国 第六章 掀起国民革命高潮 第七章 抱病北上,巨星陨落 A.第二章 B.第三章 C.第四章 D.第五章,答案 D 孙中山在反对北洋军阀、捍卫共和国的同时,投身实业建设,实践民生主义和实业 救国,故D项正确。,6.(2018北京朝阳二模,37)(节选)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材料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具有 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过程。具体而言,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 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结合起来,同中国的优秀历史传统和优秀文化结合起来,既坚持

49、马克思 主义,又发展马克思主义。一是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实现具体 化。二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理论化。三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 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3)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革命和建设”为主题,结合所学,对材料三所蕴含的历史信息 进行解读。(要求:史实清楚,逻辑严谨,史论结合)(16分),答案 (3)评分标准:,【示例】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分析中国社会性质,依靠工农群众,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 的革命道路,领导人民经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赢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马克思主义中 国化的成果毛泽东思想逐步成为党的指导思想。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中共中央正确分析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积极探寻适合中国国情 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道路,建立起三大民主政治制度;完成三大改造,推进工业化建设,奠定 了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在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中完善了毛泽东思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高考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