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强化过程、注重方法 促进知识的内化和能力的提升 2017年高考生物二、三轮复习策略,基于对下列问题思考的高考生物综合复习 研讨交流活动,1.办会方和参会方的共同宗旨:究竟怎样开展二、三轮复习,才能真正高效地提升高考成绩 2.正在全面推进的高考综合改革对2017年高考会产生什么影响? 3.核心素养教学目标导向的高考命题会有什么变化? 4.备考复习教学中如何应对考试大纲的调整变化? 5.近几年高考生物试题有哪些变化(试题特点是什么)?对备考复习有什么启迪? 6.我省于3月底举办高考研讨交流活动有什么意义?,yil一轮:营养生长,夯实基础,强基固本 二轮:杨花灌浆,知识内化,能力提升 三轮:果硕形美
2、,查漏补缺,分类提取,有哪些变化?主导思想是什么?,讲座提纲,1.关注教育新政,明确高考命题方向高考制度改革、核心素养导向 考什么?2.研究考纲、考题,掌握考试内容、命题思想 怎么考?考纲要求、试题特点 3.强化过程、注重方法,知识内化,能力提升(备考策略)(教什么?怎么教?学什么?怎么学? ),一.教育政策变化,要求基础教育课程以“核心素养”为育人目标,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教育任务,1. 经济社会发展提出新世纪基础教育的人才培养观 2012年OECD提出“21世纪人才十大核心技能”,强调在数字化、信息化和全球化环境下,在多元异质社会中,个体具有创新精神、批判性思维、沟通交流和团队合作等技能
3、的重要性 2012年后,美、英、德、澳、瑞士等相继提出本国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框架,2.我国教育领域划时代的纲领性文件 2012.11.08党十八大报告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考改革方案: “3+3”模式,考生总成绩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成绩(各150分)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3个自选科目(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选择3门)成绩组成,3科选考科目成绩180分(每科满分60分),总分630分 2014年在上海、浙江率先试点,今年,这
4、批学生将最先迎来改革后的高考。 2017年,北京、天津、山东、海南四省市开始第二批高考综合改革试点。 甘肃省从2019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学生开始实施新的高考改革方案,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 2014.4号,首次提出“核心素养体系”概念。要求各级各类学校要从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出发,把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要求落实到各学科教学中。同时,正在进行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修订,也将核心素养作为重要的育人目标。,“学科核心素养”是各学科对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蕴涵的分解和落实,生物学科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表现
5、。是学生在生物学课程学习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在解决真实情境中的实际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必备品格和和关键能力。生物学核心素养主要包括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新课程标准倡导的核心素养,新课程标准倡导的核心素养,新课程标准倡导的核心素养,新课程标准倡导的核心素养,(二)核心素养导向的高考命题变化,以“双基”为载体,充分体现考查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水平。 保障基础性,强化选择性和时代性 关注学科知识与技能的结构化,重视理论联系实际 强化问题情境,强调学科思维方式和探究能力的渗透,理科基础知识有三大类别:,1.高考评价体系的顶层设计,2.2016命题改革探索(体现核心素养教育考查目标) 调
6、整分省命题格局(确保考题质量,体现公平公正),确定命题思路 强调以必备知识为依托,重视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四翼) 凸显核心价值观引领作用,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吸收世界文明有益成分,彰显时代精神。(成就价值;热点责任) 落实“一点四面”。弘扬悠久历史和文化,挖掘科学史育人价值;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创设真实有价值的问题情境,加强试题的开放性和探究性;深入考查实验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学科素养),2016命题改革力度,4.2017年命题走向巩固命题改革成果,彰显对教学和备考的导向性 教学(或备考)以立德树人为指向,以核心素养为基准 以必备知识为依托,围绕重要概念设计并组织教学活动,引领学生
7、实现知识结构化,接受科学思维训练 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4.备考建议:以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为基准备考复习,二. 研究考纲、考题,掌握考试内容、命题思想,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规范性文件和标准,是课程改革的重要载体,是高校选拔人才的标准,是复习备考、评价试题的依据。考试大纲明确了高考的性质和功能,规定了考试内容与形式,认真研究和准确把握考纲的考核目标及要求、考核范围及要求,才能使备考复习科学有序地进行,以提高备考复习效率。 考题是命题思想的具体表现形式,是高考改革变化的风向标,是最重要、最直接、最有效的高考信息。研究考
8、题有助于真实地诠释命题思想、精准地探寻命题规律,正确地把握高考方向,从而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备考复习教学,以提高备考复习的适切性。备考复习中,大多数老师和学生所关注的往往是更加具体的考试内容,或市场上各种复习资料中的内容,这是一种舍本逐末的做法。,(一)研究考试大纲 、加强备考复习针对性,研究考纲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研究考核目标与要求,要对考纲关于“理解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获取信息能力、综合应用能力” 在不同层次的具体要求有准确的理解和把握。2.研究考试范围与要求。要对考纲规定的考试范围中知识内容及其、级要求、实验内容及其要求做详尽分析,形成考查内容清单,做到心中有数,并在备考复
9、习中按其要求逐一落实 3.研究考纲的修订变化及其修订思想,进而把握命题的变化趋势4.考纲研究不能只停留于对考纲字面意思的理解,要与考试说明中的题型示例、与近几年来的考题进行对比研究,真正参悟和领会考纲的内涵和不同层次的具体要求。,1.理解能力 (1)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把握所学知识的要点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知识的理解 梳理清晰,理解到位】 (2)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能用文字、图表、图解等形式阐述生物学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 )【知识的表达 图文转换、图图转换能力】 (3)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
10、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能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知识的运用 是前两个层次的能力提升。】,例1(2016年全国卷) 2. 某种物质可插入DNA分子两条链的碱基对之间,使DNA双链不能解开。若在细胞正常生长的培养液中加入适量的该物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随后细胞中的DNA复制发生障碍 B.随后细胞中的RNA转录发生障碍 C.该物质可将细胞周期阻断在分裂中期 D.可推测该物质对癌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 【说明】本题以“DNA双链不能解开”为关键点,考查考生对“DNA复制、 RNA转录、细胞周期以及癌细胞增殖等”相关性的理解。要求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例2.下列有关小麦根系吸收矿质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根吸收矿质元素所需的ATP来源于光合作用 B根吸收矿质元素所需的ATP来源于呼吸作用 C根尖表皮细胞对各种矿质元素的吸收量相等 D各种矿质元素进入根尖表皮细胞需要同一种载体的协助 【说明】本题考查考生把握所学知识的要点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试题围绕根系吸收矿质元素的过程,考察了呼吸作用和跨膜运输的基础知识及其相互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