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学学习分享,大学概说,一、大学之作者1、孔氏之遗书,而初学入德之门也。 北宋 程颢2、盖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朱熹3、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也。部分学者,本名曾参,字子舆。春秋末期鲁国人。十六岁拜孔子为师。编论语、著大学、写孝经、著曾子十篇,后世尊奉为“宗圣”,是配享孔庙的四配之一。孔子的孙子孔伋(字子思)师从曾子,又传授给孟子。曾参上承孔子之道,下启思孟学派,对孔子的儒学学派思想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和建树。曾参是孔子学说的主要继承人和传播者,在儒家文化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曾 参,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追封“郕伯”。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加封“郕侯”(一作瑕丘侯)。元至顺初年,
2、加封为“郕国宗圣公”。明嘉靖九年改称“宗圣”。被后世尊称为中国历史上五大圣人之一。,二、大学之成书年代 1、春秋末战国中期。程颐、程颢、朱熹 2、西汉以后作品。陈澧(清代著名学者) 3、先秦战国时期。唐君毅(中国现代学者、 哲学家、新儒家代表人物之一) 4、汉武帝以后的作品。武内义雄(日本学者) 5、秦统一天下以后,西汉政权成立以前的作品。 徐复观(新儒学领军人物),大学是四书五经的第一部。原是礼记中的一篇文章。它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儒家经典的组成部分,是最全面、最系统地阐述治国平天下学说的第一篇政治论文,反映出儒家关于修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以及探究学问,追求真理的宗旨和方法。全书共30章
3、,1680个字。,三、大学之内容,四、大学之评价,1、“学者必由是而学焉,则庶乎其不差矣。” (程颐),做学问的人必须沿着大学中的顺序去学习,那么进入道德的门径就可以说不远了。,2、大学等文章不仅简练,也真有温柔敦厚之美,是每个人自理自修的学问。 (南怀瑾),3、大学系统地阐述了儒家的思想、理论和教育主张,它是学习传统文化的首选之书。(高占祥),4、大学是中华传统文化典籍中,最简短、最博大、最精深、最有价值的一部经书,也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必须读的一部奇书。(刘学之),大学讲析,本章为开篇总论和核心,明确提出了大人之学的三纲目(三大目标即三大宗旨)。,一、内容提要,第1章 明德章,二、注解,1、大
4、学据传在周朝时,贵族子弟八岁入小学,学习基础文化及武艺。十五岁入大学,又称太学,学习治理政事的理论等。,2、道 (1)“道者,路径也。” 道的本义是道路。 一条路,就叫做道。,(2)道是指原理、定理、原则、宗旨、规律。易经里说:“一阴一阳之谓道。”在医药上的定理,叫做医道。用于政治上的原则,叫做政道。用于军事,叫做兵道。揭示宇宙规律的,叫做天道。揭示地的规律的,叫地道。揭示人的规律的,叫人道。,(3)道,是形而上哲学的代号。易经说:“形而下者谓之器(物质世界有形有相的东西)”、“形而上者谓之道。(超越于物质或物理的有形有相之上的,即那个能为万象之主的东西)”。,(4)道,是讲话的意思。“且听我
5、慢慢道来。”,(5)道,是一个宗教或某一个学术宗派的最高主旨,或是主义的代号和标志。例如:道教、侠义道、五斗米道等。,3、明第一个“明”,是动词,意为彰明、自明、内明、弘扬。 4、明德即光明的品德、高尚的德行。尚书提出 “三德”:“一曰正直;二曰刚克;三曰柔克。”周礼提出“六德”:“知、仁、圣、义、中、和。”古代社会提出“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5、亲民 指亲爱人民、服务人民。6、止 指达到并停留下来。7、至善 指最好的思想境界,最完美的 生命境界。,三、今译,大人之学的根本宗旨:就在于内明高尚的道德,在于具有亲近平民的思想感情,在于使人的生命达到最完善的境界。,存德天下
6、,可理天下; 行德天下,可得天下; 完善自我,精彩人生。,四、感悟与智慧,第2章 知止章,本章论述一个人要达到成功的六个人生精进阶梯(又称六个步骤)。,一、内容提要,1、知知道、明白、明确、懂得、立志、目标。 2、定坚定、定力。 3、静清静、守静、镇静、平静。 4、安清安、安宁、安详、安定。 5、虑思虑、考虑、精思、慧力。 6、得得到、得道、获得、成功。,二、注解,三、今译,明确了要达到的目标,然后才能做到志向坚定;志向坚定,然后才能做到思想清静;思想清静不乱,然后才能做到心情安宁;心情安宁,然后才能做到思虑周详;,四、感悟与智慧1、确立目标,志向坚定;2、心静安宁,克服浮躁;3、抓住本质,掌
7、握规律。,思虑周详,然后才能获得成功。天下万物都有根本和枝节,世间万事都有结尾和开始。知道他们的主次先后,轻重缓急的顺序,那就接近懂得事物发展的规律了。,第3章 致知章,本章论述实现三纲领的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内容提要,1、先齐其家意为首先要整顿好家族。使家族齐心协力,和睦平安。,二、注解,齐,有治理、整顿之意。家,家族,古代卿大夫有一定的地域被他统治,组成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 家族,不同于现代意义上的“家”或“家庭”。 2、修其身指修养自己的身心。 3、先致其知先使认识达到明确的程度。 致,即明确、掌握。知, 认识、知识。 4、格物探究、认识、把握事物
8、的原理。,三、今译,古时候,想把自己光辉的道德彰明于天下的人,首先是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治理好自己国家的人,首先是整顿好自己的家族;要整顿好自己的家族,首先是努力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要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 ,首先是端正自己的内心;要端正自己的内心,首先是使自己的意念诚实;,1、胸怀抱负,富于梦想; 2、学问广博,知理厚重; 3、心正身正,家齐人和; 4、修好根本,大治天下。,四、感悟与智慧,要使自己的意念诚实,首先是获得丰富的知识;要获得丰富的知识,首先是认识、探究世界万事万物的原理。,第6章 康诰章,本章引用尚书,深入阐明“明明德”的道理。,一、内容提要,1、康诰尚书周书篇名。尚书是中国上古历
9、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的汇编。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部分。康诰是周公封康叔时作的文诰。,二、注解,2、克制胜、克胜、刻苦、限定、能够。康诰篇原句为:“惟乃丕显考文王,克明德慎罚。”是赞扬文王的诰。3、太甲尚书商书中的篇名。太甲,商代国王,商汤的嫡长孙,太丁之子。传说太甲即位后,因破坏汤法,不理国政而被伊尹放逐,后回国复位。相传太甲被放逐期间,生活在民间,了解人民疾苦。复位后,励精图治,做到“诸候归殷,百姓以宁”。4、顾回顾、想念、思念。5、諟同“是”,“此”,指示代词。,6、明命指光辉的命令,即明德。古人认为是天所赋予的,故称为“天之明命”。据太甲篇原句为“伊尹作书曰,先王顾諟天之明命
10、,以承上下神祇(q,地神)”。 7、帝典即尧典,是尚书虞书 (虞y,神话传说中的兽名,即驺虞。驺zu,古代养马驾车的官,骑士)中的篇名。主要记载尧、舜二帝的事迹。 8、峻尧典中原作“俊”,是“大”的意思。据尧典篇原句为:“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三、今译,尚书康诰篇说:“能够彰明并发扬美德。”尚书太甲篇说:“经常注意上天赋予的弘扬美德的使命。”尚书帝典篇说:“能够弘扬伟大崇高的美德”。以上这些书上说的都是强调弘扬彰明美德。,1、克躬励己,完成使命; 2、仁德高尚,事业亨通。,四、感悟与智慧,五、故事大禹 王永庆,三、今译,诗经商颂玄鸟篇说:“国都幅员广阔,方圆千里,是百姓最安定的居处。”诗经雅
11、绵蛮篇说:“喳喳叫的黄雀,安逸地栖息在山丘边的丛林里。”孔子感叹地说:“唉!黄雀起居时,都知道应该安居在什么地方,难道人反而不如黄雀吗?”,1、找准定位,专心拼搏; 2、通权达变,善识大体。,四、感悟与智慧,五、故事 崔宏,第10章 淇澳章,本章继续引用诗经,深入阐明应以卫灵公为榜样,不断“道学”、“自修”,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一、内容提要,1、诗云句见诗经卫风淇澳。 2、瞻看、远望。 3、淇淇水;古属卫国,在今河南省北部。,二、注解,4、 澳(y,读玉音),水边弯曲的地方。 5、 猗猗美盛的样子,茂盛的样子,郁郁葱葱的样子。 6、 斐指人有文采,才华卓绝。 7、 君子这里指卫灵公。 8、
12、切用刀切割。 9、 磋用挫挫平。 10、琢用刀雕刻。 11、磨用沙磨光。,12、瑟庄重、庄严、洁静鲜明的样子。本意为弦乐器。 13、僴威武、威严,宽广、博大。 14、赫光明、显耀、火红色。 15、喧通“煊”,盛大、高尚、显扬。 16、终终身、永远。 17、諠遗忘、忘记。 18、道学道,言、说。学,讲习、讨论。指治学态度。 19、恂憟惶恐、恐惧。 20、威仪仪表威严。 21、道说明。 22、盛德盛大的品德,高尚的品德。盛大、高。,三、今译,诗经卫风淇澳篇说:“远望那淇水弯弯的岸边,嫩绿的竹子郁郁葱葱。有一位文质彬彬的君子,他治学就像切削坚硬的骨器那样专心致志,他修身就像打磨玉器那样精细认真。他神
13、情庄重,仪表威严,他光明磊落,品德高尚。如此一个文质彬彬的君子真是教人终身不能忘怀啊!”,1、道德高尚,赢得民心; 2、道德高尚,人民永敬; 3、精心修炼,达成盛德。,四、感悟与智慧,诗中“如切如磋”,比喻精心进学;“如琢如磨”,比喻修养德性;“瑟兮僴兮”,是讲心胸宽广;“赫兮喧兮”,是讲仪表威严;“有斐君子,终不可渲兮”,是说明一个文质彬彬的君子,品德高尚,达到了最完善的境界,所以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他。,五、故事 赵匡胤 周恩来,本章论述治国平天下中的政治原则和为政以德的经济原则。,一、内容提要,1、生生产、创造。 2、财财富。 3、食食用,消费、耗财、开支。 4、寡少。 5、为动词。即制造、
14、治理、掌管之意。 6、疾疾速、迅速、勤快。,二、注解,第29章 生财章,7、用使用、用财、耗用。 8、舒迟缓、安祥、节俭。 9、恒长久、永远、经常。 10、发发起、发达、发扬、完善。 11、府库古代国家收藏财物和文书的地方。府,指机构,库,指财物用房、仓库。,三、今译,生产财富的重要原则:生产财富的人要多,消费财富的人要少,掌管财富的人要勤快,使用财富的人要节俭,这样财富就会长久保持富足了。有仁德的人用财富去完善自身的品德,没有仁德的人以舍弃自身的生命去求财。从来没有处在上位的人爱好仁德,而其下属却不爱好道义的;从来没有爱好道义的,却办事不能取得最终成功的;也从来没有国库中的财富不归国君管理的
15、。,1、巧取豪夺,富不久恒;2、以身作则,厉行节俭。,四、感悟与智慧,五、故事白圭 徽商、晋商 孔祥熙,本章重点论述义与利的关系。,一、内容提要,1、孟献子鲁国大夫,姓仲孙,名蔑。 2、畜马乘指初做大夫官的人。畜,养。乘,古代一车四马为一乘,指用四匹马拉的车。 3、察关注、注重、观察、细看,引申义为计较。 4、豚小猪,这里泛指猪。,二、注解,第30章 义利章,5、伐冰之家古代丧祭时能用冰保持遗体的家族,指卿大夫。 6、百乘之家拥有一百辆车的家族,指有封地的诸侯王。 7、聚敛聚,聚集。敛,征收。 8、长国家之首长,即君王。 9、务致力、专力、专心、一心。 10、彼他,他们。这里指国君。 11、无
16、如之何无法对付、无法挽救。,三、今译,孟献之说:“养了四匹马拉车的士大夫之家,就不应该去关注养鸡养猪这种财利;丧祭用冰的卿大夫之家,就不应该去关注饲养牛羊这种财利;拥有一百辆兵车的诸侯之家,就不应该再去收养搜刮民财的家臣。与其收养搜刮民财的家臣,还不如收养偷盗国库钱财的家臣。这意思是说,身为一个国君不应该以财利作为自己的最高利益,而应该以为民众谋福祉这一义务作为自己的最高利益。,做了国君却还一心只想着贪敛财富,这必然是受到来自小人的诱使。国君还以为这些小人是好人,让他们去处理国家大事,结果是天灾人祸一齐降临。这时,虽有贤能的好人来治理,却也无法挽救这个国家灭亡的命运了。所以说,一个国君不应该以财利作为自己的最高利益,而应该以为民众谋福祉这一伟大义务作为自己的最高利益。,四、感悟与智慧,1、克己奉公,勤政为民; 2、仁义至上,不敛财利; 3、精神富有,最为可贵。,五、故事关羽 割席断交 富弼,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