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作者:冰心,只拣儿童多处行,学习链接,田间 汪舟次 小妇扶犁大妇耕,陇头一树有啼莺。 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儿童不知道春天在哪里,只知道拣游人多的地方去找春天。他们以为人多的地方,一定是春光最美的地方。,冰心:人称“世纪老人”。 原名谢婉莹,笔名为冰心。 现代著名作家、儿童文学家、诗人、翻译家。崇尚“爱的哲学”,她把小孩看成“神圣的人”。母爱、童真、自然是她作品的主旋律。代表作品:小说集超人,诗集繁星、春水等。人生格言:有了爱就有了一切。,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听读课文,整体感知,颐和园门知春亭畔湖边玉澜堂院,地点的转换:,第一段( ):我们迎着儿童的涌流,挤进颐和园去赏春。第二段
2、( ):我们在知春亭畔和湖边看到许多儿童在热热闹闹地赶春。第三段( ):我们在玉澜堂的院子里,与孩子们共赏开得正旺的海棠花。 第四段( ):我的感想。,课文分段,12,34,58,9,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学习生字词,颐和园门知春亭畔湖边玉澜堂院,地点的转换:,生字、组词,gi(概况) j(聚会) cng(匆忙) 概(大概) 聚(聚集) 匆 (匆匆) Sho(树梢) sh(释放) (额头) 梢 (眉梢) 释(解释) 额(数额)ni (纽扣)wng (旺盛)zho(感知) 纽 (纽带) 旺 (兴旺) 召(号召),jin (挑拣) x (座无隙地) 拣(挑肥拣瘦)隙(空隙)yng tng漾(荡漾)
3、 棠(海棠),1、第1自然段中哪些是作者的见闻?哪些是作者的联想?,学习课文第一段(12),2、“成千盈百的孩子,闹嚷嚷地从颐和园门内挤了出来,就像从一只大魔术匣子里飞涌出一群接着一群的小天使。”用“魔术匣子”比喻什么?“小天使”比喻谁? 这样写你觉得怎么样?,感受到儿童之多、之活泼可爱,表达了作者对儿童的喜爱之情。,“魔术匣子”比喻颐和园。 “小天使”比喻孩子们。,3、“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就能找到春天?,因为儿童在春光明媚、热闹的地方玩,儿童多的地方,春光最饱满、最烂漫,而且儿童充满了生机和活力。,1、朗读第3自然段,找出作者联想的句子。,学习课文第二
4、段(34),个个鼻尖上闪着汗珠,小小的身躯上喷发着太阳的气息。,形容小朋友充满了活力。,2、这两段是怎样写儿童的神态动作的?找出来读一读。,春天的颐和园成了儿童的乐园,儿童的世界,儿童的海洋。,1、第5自然段中哪些词语说明了海棠花之多、之密、之美?用“喷花的飞泉”比喻什么?,学习课文第三段(58),密密层层、从树枝开到树梢、 不留一点儿空隙。,用“喷花的飞泉”比喻密密层层的海棠花,比喻句既让人感受到海棠花旺盛的生命力,又让人感觉到春光的饱满和烂漫。,2、在第七小节里出现了几个“笑”字?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笑?,表现了儿童的快乐,对儿童的喜爱。,3、为什么说“花也和儿童一样”?,花儿和儿童一样,在春天的感召下,就会欢畅活泼,以旺盛的生命力,舒展出新鲜美丽的四肢,使出浑身解数。这时候,自己感到快乐,别人看着也快乐。,1、同学们,读完课文,你认为“春天在哪里呢?”你有没有新的发现?,学习课文第四段(9),春天在儿童多的地方!春天在儿童身上!,2、把“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这个双重否定句换一种说法。,永远找得到春天!,3这篇文章主要是写儿童,为什么作者又用了许多笔墨写花儿?,作者借花喻人,儿童和花儿都充满了生机和活力,都让人感到快乐,对花的赞美就是对孩子们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