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内容 奥伊达的理想 节次 第二课时 上课时间撰稿人 持有人教学目标 让学生明白儿童小说构思的特点,培养鉴赏儿童小说的能力。明白本小说的人物性格特点和主题重点难点 咀嚼本小说的语言。体味轻讽和夸张在小说中的作用。教学方法一、活动流程1、 讨论上课思考题(1):什么是幽默?幽默是智慧的表现。它是用一种轻松、有趣、乃至荒诞的形式表达人物喜怒哀乐的情感以及社会生活的方式。幽默的特点:表现的东西看似离奇古怪、哭笑不得,实则兴味盎然、妙趣横生,让人回味久远。这种表达,通常是通过悖谬的方式,即表现出人们目的与行为,手段、过程与结果的矛盾,事物现象与本质的矛盾等等,让人发出会心的笑,并在笑中体味其中的寓意哲理
2、。幽默往往和童心连在一起的。天真活泼的孩子,他们往往更具有天然的幽默感,童真的乐趣。而好的儿童小说,也往往是要表现孩子们的这个特点的。儿童小说里如何表达幽默呢?常见的方法是:一是童年情态和童言稚语的描摹。如上一课,我们把握奥伊达形象时已经知道了一些。(还可以再分析探险情节中的一些儿童心态和行为加以证明。)二是“一惊一乍” 的事件或突发事件的表现。如本文取名字的情节。读 104 页到 106 页第三行有关文字。思考:本小说在刻画奥伊达和其父母时是怎样运用幽默方式的?讨论。归纳。奥伊达的爸爸、妈妈,这是一对既平常又特别爱儿子的父母。对刚出生的儿子,他们同其他父母一样,对他寄予了无限的希望。可他们的
3、方式却与别人不同。在爸爸的世界里,儿子是小“拜伦”,未来的大诗人;而在妈妈的心目中,儿子是“小杰克逊”,明天的超级名星。为给奥伊达取一个表明自己希望的名字,两个人争得面红耳赤,最终达成协议,各喊各的,互不干涉。爱和美好的愿望,让爸爸妈妈有了超乎常理的行为,可结果呢,奥伊达的伙伴无所适从,不能理解,奥伊达本人也很苦恼,最后不得不声嘶力竭地给自己取了个莫名其妙的名字。奇怪的是,这个结果爸爸妈妈竟然接受了它,而且大加赞扬它。这又不得不让奥伊达纳闷。取名字的情节,作者就是通过描写了父母美好的愿望与离奇言行之间的矛盾冲突,让人发出会心的笑意,同时也让人回味这些妙趣横生的情节中的深意:望子成龙成凤,愿望固
4、然是好的,但必须合乎常理,顺乎自然,切不可以家长的主观愿望强加孩子。文章中描写这些愿望与言行悖谬的情节,或者说惹人发笑的情节比比皆是。如当奥伊达提出要为自己买电影票时,妈妈哄他,爸爸唬他,因为在他们眼中,小奥伊达是个孩子,可当觉得拗不过奥伊达时,只好又暂时屈从于他,为他买回了电影票。这种不听/从便顺从的做法是当今太多父母在教育子女时所采取的方法。当奥伊达成了探险“名人”之后,爸爸妈妈又都认为,应该改变原来的想法,决定齐心协力把儿子培养成真正的探险家。他们就是这样,寄希望于儿子,深爱着儿子,但他们的爱都是从成年人的角度所给予的爱,是脱离孩子需要的爱,是一种宠爱,甚至错爱,因而往往表现得离奇夸张,
5、让人发笑。当然,这种爱是几乎天下所有父母爱子的那种方式。小说的可贵之处在于,作者不仅善意的表达了奥伊达父母在目的与行为方式方法上的矛盾,更重要的是表现了他们的觉悟。当奥伊达的父母从儿子给他们那份账单上发现了他们爱的错位时,于是能够借助回账单这种巧妙的方式给予奥伊达一种真正的爱,一种成功的教育。这是我们今天多数做父母的所不能做到的。所以说,这篇小说的成功在于,不但塑造了奥伊达这一典型的儿童形象,同时还塑造了一对重感情而又理智的父母形象,启发人们应如何做好父母。2 讨论问题(2)对奥依达父母的教育方法,你有怎样的个性看法?你对当今许多父母教育孩子的方法又有何看法?(如果这题来不及讨论,或可以写篇 250 字左右的小作,或开一个演讲辩论会也可。)分组讨论总结归纳评讲。三、活动延伸1、 继续进行课上的问题(2)2、 继续阅读中文儿童文学中的名篇佳作。3、 自己创作一篇童话、寓言或者儿童小说。500 字左右。板书设计 幽默和童心在一起幽默:用轻松、有趣、乃至荒诞的形式表达情感以及生活的方式。特点:看似离奇古怪、哭笑不得,实则兴味盎然、妙趣横生悖谬:目的与行为,手段、过程与结果,事物现象与本质的矛盾,让人笑,在笑中体味。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