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隆中对教案(新人教版九上)5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陈胜少年 怀有大志;2、进一步掌握文言文字词;过程与方法: 通过诵读、句读 ,明确起 义的原因及谋划;情感与价值观: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立志 为国家多作贡献。二、教学重难点:进一步掌握文言文字 词三、课型:新授课四、导入新课上一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也 让同学们课 后进行了通释课文,现我们就请一位同学来复述一下课文。今天,我们进一步学习 本文,体会一下起 义当时的情境。五、分组检查导学案中预习作 业六、研读新课(一)学习第一段1、学生齐读第一段2、第一段主要写什么?(要求用一句话作答)这段主要写陈胜年轻时给人做佣工之时,胸中已
2、 怀有大志( “鸿鹄之志”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陈涉的?是以姓名、籍贯、身世、志向等几个方面来介绍陈胜的。为什么先写这段?先写这段主要是表明陈胜后来发动起义并非偶然,早有其思想根基。3、本段字词句理解(1)“之”字的三种不同用法。(2)“者也” 句式的理解。(3)“也”“哉” 所表达的语 气。(4)“尝”“苟” 等词的含义 。(5)口味“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的含义作用。明确:辍耕之垄上。之:去、往,动词。怅恨久之。之: 语气助词,不译。鸿鹄之志。之:助词,的。“者也” 句式表判断。其变式有:“, 也。 ” “者, 。” “也”“哉”所表达的语气分别为反诘和蔑视 。重点字词的解释勾在书上。(二
3、)学习第二段1、学生齐读第二段。二次备课2、请找出起义的时间、地点、发起者、参加者及其人数。时间:秦二世元年七月,地点:大泽乡,发起者:陈胜、吴广,参加者及人数:“闾左適戍渔阳”的九百人。起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天下苦秦久矣” ,这是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失期,法皆斩 ”,秦朝严酷的法令逼使戍卒揭竿而起, 这是起义直接原因 为起义作舆论准备的办法是什么? 将写有“陈胜王” 的布条置鱼腹中,戍卒买鱼烹食,得 鱼腹中书; 吴广在驻地旁的丛词中,狐 呜呼口:“ 大楚兴,陈胜王。 ”从一、二段看,怎样认识陈涉?志向远大,足智多谋。3、重点字词句的理解。“发”:征发。 “適” :通假“ 谪”,责罚。 “
4、戍”:防守。“次”:编到。“当行(hang2)”:应差。 “为”:担任,当。“屯长”:戍边军队中的小吏。“会”:适逢。“度”(duo2):估计。 “失”,耽误,错过。“法” :依照秦法 规定,名 词作状语。就。 “亡”:逃亡。“ 举”:起事, 发动。 “等”:同样。 “死”,为而死。 “苦”:苦于,为 某种事物或境况所苦。 “ “当”:应该。七、本堂小结这一节课我们知道了起义的原因, 谋划,下一 节课我们将真正 领略起义的场面,八、布置作业请同学们先预习陈涉世家余下部分。板书设计:陈涉世家司马迁起义的时间、地点、发起者、参加者根本原因起义爆发的原因直接原因起义的谋划【课后反思】:城区二中九年级
5、语文学科教案(总第三课时)课题:陈涉世家3 主备人:杨玉银 贺静 任萍 审核人:王玮志向远大,足智多谋二次备课二次备课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进一步掌握字词,理解使 动、意 动、为动用法;过程与方法:1、通过诵读、句读,学习第三段,明确起义的经过;2、把握本文运用对话及对话时 的语气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情感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二、教学重难点:把握本文运用 对话及对话时的语气来表现 人物性格的写法三、课型:新授课四、教学程序1.检查预习:指名朗读 1、2、32.引入新课:今天,我们将全面学习本文,看课文在记叙农民起义的过程中是怎 样刻画人物形象作为起义领袖的陈胜的性格是通
6、过什么方法表现出来的。 3.新课解析:学习第三段(1)、学生齐读第三段。(2)、第三段写什么内容?(要求用一两句话作答)这段是记述陈胜起义的起事经过以及陈胜起义迅猛发展的概况。起义的步骤是:第一步 ;接着用 作为动员群众起义的口号。(并杀两尉;自称公子扶苏、项 燕的队伍)起义的性质(口号)是什么?“伐无道,诛暴秦”“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的理解石破天惊的一呼,写出了陈胜 的“ 大志”,更表 现出他卓越的宣传能力。(3)、字词理解。( 见书下注释)(4)全文虚实词归纳为 作,当。 “若 为佣耕。 ”担任。 “为屯长。 ”是。 “号 为张楚。 ”作为。 “为天下唱。 ”制,建造。 “为坛而盟。 ”
7、行 行列。 “皆次当行。 ”做,进行。 “乃行卜。 ”行进,行 军。 “行收兵。 ”次 编 列。 “皆次当行。 ”停留,驻扎。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当 值 ,承担。 “皆次当行。当。 “当此时。 ”举 起事,发动。 “举大计”。立。 “死即 举大名耳。 ”之 往。 “辍耕之垄上。 ”助词。 “怅恨久之。 ”的。 “鸿鹄 之志。 ”代词。 “二世杀之。 ”(代人)“然足下卜之鬼乎!”(代事)“皆下之。 ”(代地方)以 因 为。“扶苏以数谏故。 ”认为。 “或以 为死。 ”把。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用。 “以激怒其众。 ”表界限。 “徇蕲以东。 ”已经 。“固以怪之矣
8、。 ”也 ”应该。 “不当立。 ”在,正表判断。二次备课“吾闻二世少子也。 ”表诘问。 “何富贵也?” 乃 于是,就。 “陈胜吴广乃谋曰。 ” 是。 “当立者乃公子扶 苏。 ”固 本来。 “固以怪之矣。 ”必定。 “ 而戍死 者固十六七”。而 表前后两部分是 转折关系。 “而戍死者固十六七”。表前后是承接关系。 “夺而杀 尉。 ”表前后是方式与目的关系。“为坛而盟”。表前后部分在时间上有先有后。 “收而攻蕲” 。(5)讨论课文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特点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很多,一般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 课 文刻画的主要人物是陈胜。从课文内容看,陈胜表达志向、谋划起义、发动起义等都是透过他的语言来表
9、现的。 选读课文中有关陈胜参与对话的内容,找出最能表 现他性格的 语言,并加以适当的评论。五、全文小结课文记叙了陈胜、吴广领导的我国 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 的原因, 经过和浩大声势,表现了农民起义 的伟大力量, 赞颂了陈胜、吴广的反抗精神及历史功绩。六、布置作业完成练习题三。板书设计:陈涉世家司马迁远大志向原因起义筹划 形势分析舆论准备起义经过 怒众、杀尉召令、为盟起义成果 浩大、迅猛、称王【课后反思】:城区二中九年级语文学科教案(总第四课时)课题:唐雎不辱使命1 主备人:杨玉银 贺静 任萍 审核人:王玮 二次备课教学目标: 1、借助工具书和古文知识积累,反复诵读,读准多音字; 。2、初步体会
10、课文大意,理清故事情 节,体会唐雎有胆有 识,不畏强暴的勇士形象。3、学习文章通过对话突出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4、体会文章突出重点、突出中心的选材和写作写法。教学重、难点:1、学习本文通过对话展开故事情 节、刻画人物性格的特点。2、课文如何扣住“ 不辱”二字在选材上有所取舍的。课 型:讲授课教学时数:2 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古往今来,在国家和民族在遭受外敌入侵、面 临危机的时候 总是有许多仁人志士挺身而出、保家卫国,他们位卑未敢忘忧 国。用 实际行动诠释了对国家的 热爱。小国之臣唐雎,面 对强秦的寻衅威胁,奉命危难之间,同秦王展开了面对面的针锋相对 的斗争,最终折服秦
11、王,不辱使命,保全了国家的领土。这需要何等的气魄胆 识和智慧!这里的唐雎,是战国策里塑造的又一个游侠勇士的形象。今天就让我 们一起走进唐雎不辱使命 。二、作者、背景简介。1、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 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共三十三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策。2、这篇文章记叙了战国末期的一段故事:公元前 230 年和前 225 年,靠近秦国的 韩国、魏国相继被秦国所灭,其余山东六国中的 赵、燕、齐、楚,在连年不断的战争中,早已被秦国日削月割,奄奄待毙了,又过了几年,秦就统一了天下。安陵国是魏国的附庸小国。安陵在它的宗主国魏国灭亡之后,一度还保持着独立的地位。秦
12、国想用 诈骗手段吞并安陵,安陵君拒绝秦王的要求,在秦王不悦的情况下派遣唐雎出使秦国,目的就在于保全国土,解除与秦国之间的矛盾。3、辱:辱没。三、教师范读课文 请同学们注意下列字词的读音:雎(j)怫(f)跣(xin )抢(qing ) 祲(jn)缟(go )傀(gu )挠 (no)四、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结合注释疏通课文,教师点拨。2、请同学们用一句话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本文通过唐雎面对暴秦展开斗争直至折服秦王的记述, 赞扬 了唐雎坚持正义、勇敢无畏的 爱国精神。3、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复述课 文内容。城区二中九年级语文学科教案(总第五课时)课题:唐雎不辱使命2 主备人:杨玉银 贺静 任萍 审核
13、人:王玮 二次备课一、研读赏析:1、唐雎出使秦国的原因是什么?结果呢?唐雎与秦王的较 量分几个回合?明确: 起因秦王因易地的骗局没有得逞而不悦;开端:秦王不悦,唐雎使秦 发展:质问施压 断然回绝 ( 否 千里不易, 岂直五百里哉? ”)高潮:武力威胁 针锋相对 (挺剑而起)结局:秦王色挠不辱使命 唐雎折服了秦王。2、第一段中写秦王“ 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这样做的实质是什么?秦王在这里耍的是什么手段?吞并安陵;欲擒故纵。3、外交辞令往往委婉含蓄,隐藏着“ 潜台词”,听话者应仔细揣摩,才能灵活应付。请揣摩下列各句,说说其“ 潜台词”是什么。第二段中 “且秦灭韩亡魏”一句话的言外之意是什么?安陵
14、君如果敢违抗我强秦,那 韩魏两国的灭亡,便是你安陵国的下场。公亦 尝闻天子之怒乎?你最好是将你们的土地奉送给我,不然的 话我将发怒,那后果将不堪设想。与臣而将四矣。我将效法他们三人,与你同归 于尽。4、揣摩语言、分析人物性格:思考问题:(1)秦王派人对安陵君说的话是何居心?语气是怎样的?是以易地为借口设骗局,但秦国 势力强大、故 语气强硬,是命令式的。(2)安陵君是以怎样的方式回答的?语气是怎样的?安陵君因为国势衰微,所以 说话语气委婉,以退 为进,据理守土(3)秦王对唐雎说话时语气有怎样的变化?唐雎的回答与安陵君有怎样的不同?因为唐雎为臣,所以秦王说话 盛气凌人,有 质问性的。唐雎的回答首先
15、是直接否定,然后是反问,语气比较硬朗。(4)遭到回绝后秦王的反应任何?唐雎是怎样回应的?秦王佛然怒、以武力相威胁 ;唐雎不畏强暴、挺 剑而起、针锋相对。(5)面对唐雎严厉反击,秦王有什么行 动和言语?明确:面对唐雎的反击,秦王软 弱了, “色挠”“长跪而谢之”以及他说的“徒以有先生也”,都说明了他的外强中奸、色厉内荏的内心世界。 (6)唐雎以“士之怒” 回击秦王的“ 天子之怒”,这表现了唐雎怎样的精神?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精神。(7)唐雎以“士之怒” 反击秦王的“ 天子之怒”时为什么要引出专诸、聂政、要离行刺的故事?表明自己要效法他们,同时表达了要跟秦王斗争到底的决心。(8)秦王的反映对刻画唐
16、雎的形象有什么好处? 明确:从侧面刻画了唐雎的形象,表 现了唐雎的智勇超群、英气逼人的大无畏精神。 (9)请学生说说你认为唐雎是个怎样的人?你认为秦王是个怎样的人?为什么?二次备课秦王: 骄蛮欺诈 盛气凌人 外强中干 色厉内荏唐雎:不畏强暴 从容镇定 敢于斗争 忠于使命(10)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唐睢是怎 样让秦王理屈词穷的?从中可以看出唐睢是个怎 样的人?首先,唐睢针锋相对,寸步不让,用“ 布衣之怒”来对抗秦王的“ 天子之怒”。其次,唐睢列举了三个布衣之士的例子来反驳秦王,并表示要效法 这些有胆 识的勇士,不畏 强暴,刺杀秦王。最后,唐睢“挺剑而起 ”,以死相拼,舍生取义,挫败秦王。二、合作
17、探究1、为什么说唐雎没有辜负使命 ?秦王要求用五百里土地换安陵君的封邑, 实际是要并吞安陵。而在当时这是不可抗拒的。唐雎奉命出使,凭着自己的机智勇敢,面对横蛮狡诈、色厉内荏的秦王,不畏强暴,敢于斗争,不被威势压服,最后使秦王放弃了易安陵的打算。唐睢维护了本国的尊严,出色地完成了使命。2、人物的对话主要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试举例说明。 明确:主要用了夸张、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 夸张: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 排比:夫专诸刺王潦也苍鹰击于殿上。 对偶: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3、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有什么作用呢 ? 明确: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和语言的力量,使人物的 对话具有 强大的说服力
18、,体 现了雄峻奇伟的语言风格。 三、拓展延伸自古至今,像唐雎一样“ 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还有许多。 试举一例,用一句 话概括其主要事迹。墨子 阻止公输盘和楚王攻打宋国。 晏子 出使楚国,令楚王自取其辱。 诸葛亮 舌战群儒,联吴抗曹。四、教师小结。这篇记叙文,写了唐雎忠于使命,不畏强暴,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英雄气概,揭露了秦王的骄横欺诈,外强中干,色厉内荏的本质。课后反思城区二中九年级语文学科教案(总第六课时)课题:隆中对1 主备人:杨玉银 贺静 任萍 审核人:王玮教学目的:二次备课1通过课文,了解当时的天下形势,诸葛亮提出的政治蓝图,计谋及策略。2理解时年 27 岁的诸葛亮的远见卓识、极其锐利
19、的战略眼光。教学重点:当时的天下形势,诸葛亮提出的政治蓝图,计谋及策略教学步骤:导人新课:放录音歌曲滚滚长江东逝水。 青山依旧夕阳依旧,英雄生命已逝,但却活在后世人的记忆里,诸葛亮就是这样一个英雄。今天我们要通过隆中对这篇文章来了解他,在学习之前,问一问学生,了解哪些关于诸葛亮的词语、对联、诗歌、故事?二、检查预习,学生齐读课文。三、老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找出文中所有的人物名字。四、学生讨论回答:亮、管仲、乐毅、崔州平、徐庶元直、先主(刘备)、董卓、曹操、袁绍、孙权、高祖、刘邦、刘表、刘璋、张鲁、关羽、张飞五、如此众多的人物,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他们的身份、地位是怎样?请同学们分成四人小组,探
20、讨这个问题,记得提供原文根据。诸葛亮:隐居隆中,种田人。(“亮躬耕陇亩”)管仲、乐毅:春秋战国有名的将相,辅佐国君成霸业,诸葛亮自比二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崔州平、徐庶元直:是诸葛亮的朋友(“与亮友善,谓为信然”)先主(刘备):是帝室的后代,其父中山靖王刘胜是汉景帝刘启的儿子,以光复汉室为由屯兵新野,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为什么?请在原文中找答案。(“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短浅,遂用猖撅,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董卓:杀死东汉少帝刘辩,独掌大权,导致天下大乱。(“自董卓以来不可胜数)曹操:开始没有名声,兵力也弱,现在有百万军队,挟持皇帝号令诸侯。(“曹操比于袁绍挟天子
21、而令诸侯)袁绍:汉末冀州牧,几十万军队与几万人作战,大败(老师补充官渡之战)。孙权:继承父兄之业占据江东,是江东之主。(“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高祖:刘邦,西汉开国皇帝。刘表:荆州牧刘漳:益州牧,昏庸懦弱。(“刘璋暗弱”)张鲁:占据汉中,在益州的北面,国富民强却不知爱惜。(“张鲁在北,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关羽、张飞:师补充:是刘备的手下。(“关羽、张飞等不悦羽、飞乃止”)六、人物的身份、地位现在都清楚了,问问学生,对于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的刘备来说,哪些人特别重要?(曹操和孙权、刘表、刘漳、张鲁)七、布置作业:熟读课文,进一步熟悉人物,自己查阅相关历史书籍,了解当时的背景。找出文中的地名,画
22、一张地形草图,能体现大致方位即可。城区二中九年级语文学科教案(总第七课时)课题:隆中对2 主备人:杨玉银 贺静 任萍 审核人:王玮一,学生交流所找的地名,根据课文,分析当时情形。(这部分以学生分组讨论为主,需要老师的引导)二次备课博陵、颖 、新野、江东、荆州、南海、吴公、巴蜀、益州1亚博陵、颖川:分别是崔州平徐庶的家乡。提一下即可,古人常将家乡级在人名前面。2新野:刘备屯兵之所。为什么刘备会屯兵这里?他怎么会见到诸葛亮?用文中话回答,并解释清楚。(这个问题有助于理解课文第二、三段)3江东:孙权占据的地方。4荆州:北面靠着汉水、沔水;东面与吴会相连,西面与巴郡蜀郡相通,是大家都要争夺的地方。(北
23、据汉、沔?此用武之国)5益州、地势险要,土地肥沃,自然条件优越。二、出示三国形势图,(虽此时还没有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但可以帮助学生有大致的方位概念)三、请学生分成四人小组,将上节课的人物与本节课的地名结合起来,参照地图,分析形势,当一回军事指挥家,为处在困境中的刘备出一条妙计。曹操 北方(兵力雄厚,挟天子以令诸侯,不可与争锋孙权 据江东,已经三世,国显民附 可以为援刘表 据荆州用武之国,不能守刘璋 据益州险塞,暗弱 可攻荆益张鲁 在益州北面,民殷国富却不知存恤有利条件刘备 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思贤如渴四、参照课文,将你的计策与诸葛亮的对照一下,看看诸葛亮对天下形势有怎样的分析。五、诸葛亮
24、为刘备提出了什么策略?(要有原文根据)曹操:今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民附, 任用贤能 可援不可图刘表:据荆州用武之国,却不能守。刘漳:据益州险塞,暗弱张鲁:在益州之北,民殷国富却不知存恤。城区二中九年级语文学科教案(总第八课时)课题:隆中对3 主备人:杨玉银 贺静 任萍 审核人:王玮一、再读课文,体会文章语言的精妙。二次备课二、通过一番精彩的对话,我们初步了 解了诸葛亮,你如何评价他?与同学交流 一下。三、完成课后练习一、三。四、发三国演义第 37、38 回的资料, 做比较阅读。课下写小短文,探讨一下史学家 和文学家笔下的诸葛亮有什么不同?五、建
25、议:学完出师表一文,可与本 文结合,引导学生查阅资料,再次解读历史人 物诸葛亮。与本文相关资料:1诗词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2诸葛武侯祠对联:日月同悬出师表 风云常护定军山。青山绕郭宜龙卧 翠柏参天有鹤来。有庐堪千古 读策定三分。草庐卧龙,王佐动先主三顾 兰田生玉,英才起吴帝唯称。梁父吟成高土志 出师表见老臣心。3词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4故事:草船借箭、三气周瑜、火烧赤壁、七擒孟获、空城计。5补充:官渡之战。八月,袁绍大军推进至官渡,双方攻守激战,对峙数月,十月,袁绍谋士许攸愤然降曹,献计偷袭袁军屯粮地鸟巢(今河南原阳东北)。曹操当即亲率步骑连夜奔袭乌巢,尽焚袁军粮秣(参见乌巢之战)。袁军乌巢大败,军心震恐,部将张、高览阵前降曹,瞬时全线崩溃。曹操趁热反攻,大获全胜,歼灭袁军 7 万余人,袁绍率余部渡河北逃,从此一蹶不振(见官渡之战)。此战,曹操展出奇兵,顽强坚持正面固守,创造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