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4.3《诗人谈诗》教案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9).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5478396 上传时间:2019-03-04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4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4.3《诗人谈诗》教案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9).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4.3《诗人谈诗》教案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9).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诗人谈诗教学目标:1.能自主赏读说出作者抒发的感情。2.能理解诗文蕴涵的内涵及意境。3.对两位诗人的作品有自己的感受和见解教学重难点:1.能理解诗文蕴涵的内涵及意境。 2.对两位诗人的作品有自己的感受和见解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我们曾 经学过不少诗,大家多多少少有点体会,请大家谈谈你认为可以从诗的哪些方面去入手理解诗歌?(诗人的生平经历,写作的时代背景,诗歌叙述描写的内容、词语的感情色彩、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等)二 、检查预习1. 给加点的字注音。鲁藜( ) 门槛( ) 曙光( ) 乍( )然 眺望( ) 旷野( ) 山峦( ) 笼( )罩 弓弦( ) 2.了解鲁藜:鲁藜(19141999),

2、福建省同 安县人。解放前出版的诗集有醒来的时候锻炼等还发表过小说、寓言等作品。三、自主探究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2.尝试分析诗句的含义,把行与行、节与 节之间跳跃的空隙填补起来。四、自主合作1.请一位同学在理解诗歌含义的基础上朗读诗歌。2.请同学们用生动的语言,把诗歌中描绘的形象、图景表述出来。3. 揣摩下列各诗句,说说你对诗句(1)月光流进门槛/ 我以为是阳光的理解。诗人看到月光,以为是阳光,这是一个“美丽的错误”,写出这种“错觉”,更显示他对光明的殷切期待的心 情。这充分看出诗人内心对光明的追求;看出了诗人对黎明的渴望。 (2)河岸被山影压着” “压”字,给人一种很沉重的感觉,让人喘不过气

3、来。既写出了现实的黑暗,又表现出诗人盼望黎明不到的压抑心情。(3)“我感觉到,万物还在沉睡/ 只有我是最初醒来的人” 这两行诗让我们感受到:作 者强烈地盼望黎明以后发现夜还正深(河岸被山影压着/ 有星流过旷野去)以后的失望,但只是失望而不是绝望,这是看清现实以后的一种冷静和成熟,从“只有我是最初醒来的人”也可以感受到诗人的执着。五、自主展示品味语言特点(1)精练:第一节的十八个字里,诗人却蕴藏着多么丰富的内涵。这就是语言精练所具有的艺术魅力(2)准确:第二节中的 “仿佛”,就是把想象合情合理的表现出来了。可见准确的使用词语对增强使诗的艺术表现力之重要。(3)寄寓深刻:这首诗的寄寓也是非 常丰富

4、而深刻,诗歌通过精练准确的语 言,营造了特定的意境,使读者感受到了诗人丰富而敏感的内心世界,难以言述的思想内涵。第二课时一、检查复习二、导入新课,了解作者曾卓(1922-2002 ),原名曾庆冠,当代诗人,其诗富于感情,有较深的内涵,诗 风朴实、醇厚,虽然长期遭受不公 正待遇,但热情却未因生活的艰辛而退却。出版的诗集有门(1944) 、悬崖边的树(1981)、老水手的歌(1983)。三、自主探究,学习曾卓的评论方法1. 赏析写法 (1)篇幅短小,结 构 严谨这是一篇短小精悍的诗歌评论。文章的开头,作者就表达出自己对一个深夜的记忆这首诗的“偏爱”,表现了自己独特的眼 光、独特的感受,以及独特的理

5、解;文章最后一段,表达了对这首诗的总体评价,简练而准确地概括出这首诗的特点,同时也表明了作者的见解“宁静而深沉的意境”; 文章的中间几段,都 对诗歌的意境进行了阐发,探索了诗文内在的情感世界,同时又进行了合理的想像和分析,为最后得出结论打下坚实的基础。(2)见解独到、新颖首先,他指出“划破夜的流星,被风吹响的月亮的弓弦 ,既反衬了夜的沉静,又使夜有了动态感”, 这里对“夜的沉静”和“动态感”的评说,就是他的独到见解。流星和风声 ,一有形无声,一有声无形,但是曾卓用自己 的联想丰富了诗的意境,使动者成了反衬夜的沉静的参照物,而夜则因它们的存在而变得有动态感。其次,在曾卓笔下,“夜在沉静中行进,黎

6、明即将到来”,这是原诗在字面上没有出现的意蕴,是曾卓对它的发挥。这个发挥可以说恰到好处,使诗的主题意蕴进一步深化了。最后,他特别指出了诗中“感觉到”这个词的双重含义。一方面指诗人生理上的感觉,即对黎明到 来的 “光 感”;另一方面则是暗示诗人是“对于时代最敏感的人”。而这个诗人“不仅是指他自己。”这就把诗人个人的感受同时代的脉搏跳动,同广大人民的殷切期待融合在一起了。2.鉴赏现代诗歌的方法(1)诗歌的语言来源:Zxxk.Com(2)诗歌的形象(3 )诗歌的情感来源:Zxxk.Com(4)诗歌的艺术特色四、自主拓展赏析雨巷 (戴望舒)诗歌描绘了一幅梅雨时节江南小巷的阴沉图景,借此构成了一个富有浓重象征色彩 的抒情意境。在这里,诗人把当时黑暗阴沉的社会现实暗喻为悠长狭窄而寂寥的“雨巷”,没有阳光,也没有生机和活气。而抒情主人公“我”就 是在这样的雨巷中孤独的亍着的彷徨者。“我”在孤寂中仍怀着对美好理想和希望的憧憬与追求。诗中“丁香一样的姑娘”就是这种美好理想的象征。但是,这种美好的理想又是渺茫的、难以实现的。这种心态,正是大革命失败后一部分有所追求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政治低压下因找不到出路而陷于惶惑迷惘心境的真实反映。五、布置作业自读余光中的乡愁,从自己独特阅读感受出发,试写一篇 评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