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1.1 走进微观 学案(沪科版八年级全册).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5476922 上传时间:2019-03-0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1 走进微观 学案(沪科版八年级全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1.1 走进微观 学案(沪科版八年级全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1.1 走进微观 学案(沪科版八年级全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1.1 走进微观 学案(沪科版八年级全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1.1 走进微观 学案(沪科版八年级全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十章小粒子与大宇宙第一节 走进微观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1)能简单的说明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2).了解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大致了解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并认识到这种探索将不断深入。(3).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的数量级的概念。2过程目标:(1)学习利用不同渠道收集信息的方法,并培养对信息的有效性作出判断的意思;(2)增强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建立物理概念的能力。3.情感目标:领略物质世界的奥秘,培养对大自然的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情感,培育热爱科学、勤于探索的精神。学习重点: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学习难点:学生对微观世

2、界“小”的概念的建立,探索微观世界的科学方法的形成过程。学习方法:收集资料法、讨论法、交流法。教具与学具:课件、实物投影仪、星系、太阳系、分子与原子图片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质疑自探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宇宙万物,变化万千。大到天体,小到原子,它们的运动,它们的组成,引发了我们人类无限的遐想,激发了一代代科学家对它们孜孜不倦的观察和研究。那么,这绚丽的世界到底是由什么组成的呢?现在就对这一问题作初步探讨。板书:第九章小粒子与大宇宙 第一节 走进微观2、质疑自探、预习教材教师依次出示:星系、太阳系、病毒、硅原子等图片。然后提问:看了这些图片,大家想到了什么?鼓励学生畅所欲言。结合学生的回

3、答,整理成以下自探问题:(1)世界上的万物是有什么组成的?(2)浩瀚的宇宙到底有多大?微观世界有有多小呢?组织学生阅读课本,学生用 4 分钟时间阅读教材。完成学案上的“自主学习”部分。初步感知本节课的内容。走入学生中间,及时发现、指导学生自学。学生活动:阅读课本,完成目标检测上的“自主学习”部分。二、小组学习、合作交流教师拿出粉笔进行演示,把它分得越来越小。结合刚才小实验,你对物质的构成有什么想要问的?结合学生的提问,补充整理成如下自学提纲,围绕以下问题进行小组讨论(1) 物质能分成越来越小的微粒吗?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2) 科学家发现了那些微粒?这些微粒是什么样的?有多大?(3) 什么叫原

4、子?什么叫分子?它们是如何命名的?原子的核式结构是什么样子呢?(4) 20 世纪中叶,人们用什么方法得到了更多更小的粒子?对微观世界的探索有没有终点?提问、展示、补充、评价。三、精讲点拨、巩固训练(板书:一、 物质的组成)(板书:1. 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组成的)要求学生阅读课本,请同学描述分子的大小,老师给予评价。(板书: 2. 分子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改变分子在物质中的组合形式,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等就会发生改变。最小的分子氢分子的质量只有 10-27kg 左右。老师利用信息窗的内容说明分子是很小的)(板书: 3. 分子由原子组成的)提出问题:现在我们已经知道,原子是很小很小的,我们的

5、眼睛不能看见它。同学们猜想一下,这样小的物体是实心的?还是空心的?你认为它们的结构是怎样的?(请学生回答、讨论)讨论后老师播放光盘,将学生思路引入微观粒子中去。(板书:二、 微观粒子)师:从刚才播放的影片,同学们已经知道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那么,原子是不是就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了呢?生:讨论并发表各自的见解。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给予肯定性的总结和指导性的讲解,并要求学生阅读“微观粒子”部分内容,提炼并板书:1. 原子是由更小的微粒带负电的电子和带正电的原子核组成的。2. 原子核是由不带电的中子和带正电的质子组成的。3. 质子和中子是由被称为夸克的更小的粒子组成。4. 各种粒子的空间尺度(单

6、位:cm)巩固训练:目标检测有关内容四、反馈检测 拓展运用(一)小结本节内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主要学习了以下几个问题:1.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2. 微观粒子,原子不是最小的。(二)反馈检测题1、我们周围的空气、鲜花、树木、动物、水和石头等都是 。2、我们周围的一切物质都是由 或 组成的。3、19 世纪初英国科学家道尔顿证明了 的存在;1897 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发现了 ;1909 年卢瑟福在进行 离子散射实验后,提出了 模型。4、原子是由 和 组成,原子核是由 和 组成;其中 带正电, 不带电。5、下列选项中,由同种分子或原子组成的是( )A、黄金、空气、水 B、黄金、铁、铜 C、水、酒精、

7、油 D、冰、水、水蒸气6、阿伏加德罗发现 18g 的水含有 6.021022 个水分子,由此我们可以知道每个水分子的质量是多少?每个水分子的体积是多少?(三)、布置作业1.认真复习本节内容并预习下节。2.完成同步学习与探究板书设计第一节 走进微观1、自然的尺度2、物质的组成: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组成的,分子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更小的微粒电子和原子核组成,原子核是由中子和质子组成的,质子和中子是由夸克组成。3、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教后反思第二节 看不见的运动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 (1)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着间隙。(2)知道扩散现象,扩散的成因、扩散的规律。(3)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4)能根据

8、实验事实,运用分析的方法得出科学的结论。(5)能运用分子运动理论解释有关的现象。2、过程目标:(1)使学生了解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可以认识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2)能根据实验事实,运用分析推理方法得出科学的结论;3、情感目标:(1)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学生了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2)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参与交流合作的意识,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学习重点、难点:学生通过探究性实验,通过合作和交流的方式归纳出分子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归纳法教具与学具:50ml 水和 50ml 酒精,100ml 量筒、蓝墨水和水,玻璃板与细线,弹簧测

9、力计,针筒,多媒体课件等。一、创设情景、质疑自探1、创设情景,引入新课我们已经知道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由原子组成,但是同学们想过没有,组成物质的这些微粒是怎样排列的?是像士兵的队伍还是像墙一样密不透风呢?问题提出后,老师根据学生的猜想在黑板上画简图,并请出同学们观察桌上的装有 50mL 酒精和 50mL 水的量筒,问学生看见水和酒中的空隙吗?2、自主学习,质疑自探对于以上问题,你有什么疑问?你能提出哪些值得探究的问题?学生思考后,鼓励学生大胆提吃自己的疑问,并归纳补充,形成自学提纲:(1) 分子间有没有空隙?(2) 分子是运动还是静止的?(3) 分子间有力的作用吗?(4) 各种物质的分子是如何

10、排列的?教师活动:组织学生阅读课本,完成学案上的“自主学习”部分。初步感知本节课的内容。走入学生中间,及时发现、指导学生自学。学生活动:阅读课本,完成学案上的“自主学习”部分。二、小组学习、合作交流探究一:分子间有空隙请同学们按课本中第一个实验探究做实验,要求将水倒入酒精中,倒入前,请各组猜想混合后的总体积并记录在课本的空白处。比较实验结果,并与猜想的结果对照。实验结果是总体积没有 100mL,那么少掉的那些体积跑到哪里去了,请同学们猜想原因。如果猜不出,老师提示:往一堆鸡蛋里撒一把细沙子,你能看见细沙吗?为什么?直到同学们得出正确结论:分子间有空隙。师问:组成物体的微粒都在原地不动吗?请猜想

11、。探究二:分子的运动(1) 各小组将空瓶口对准装有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口(按第二个实验探究做),抽去中间的毛玻璃,观察空瓶中是否有棕色的气体。(2) 分别向冷水和热水中滴入一滴墨水,观察墨水是否散开,哪个散得快。请学生回答观察到的现象,并说明现象产生的原因。探究三:分子间的作用力(1) 请同学们把细铁丝拉长一点,说明用力情况,容易吗?(2) 将注射器中注入水,用手堵住针筒嘴,用力推活塞,容易推动吗?(与空气相比)请同学说明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三、精讲点拨,巩固训练1 精讲点拨:物质中的分子状态。、固体:分子靠的很近有规律的紧挨在一起。所以,固体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液体:分子靠在一起。在一定限度内

12、,分子能运动或滑动,所以液体有一定的体积而没有一定的形状。、气体:分子离的比较远,能自由地向各个方向运动,所以气体没有固看不见的运动分 子 间 有 空 隙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着分子间存在着引力和斥力定的形状和确定的体积。2、巩固训练:例 1 下列现象中 ,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 糖块放入水中,水变甜了B 洒水车将水喷洒在地面上C 扫地时,在阳光下看到灰尘在空中飞舞D 沙粒放入水中,水变浑浊了闯关点拨 注意区分宏观物质的一些细小微粒与微观粒子的一些区别解 分子很小,一般分子的直径只有 10-10m,因此选项中的水滴,灰尘和沙粒都是我们肉眼就能观察到的,它们应该属于宏观物体的运动,而不

13、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选项 A 中,糖块放入水中,水变甜了,是属于扩散现象,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结果。答 选 A例 2 通常把青菜腌成咸菜需要几天时间,而把青菜炒熟,使之具有咸味,仅需几分钟。造成这种差别的主要原因是( )A盐分子太小,很容易进入青菜中B盐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排斥力C青菜分子间有空隙,易扩散D炒菜时温度高,分子运动加快闯关点拨 分子运动的快慢跟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越快解 炒菜时温度高,分子运动的速度快。而腌菜是在常温下进行,分子运动缓慢答 选 D题型二 懂得分子间存在着吸引力和排斥力,并能解释有关现象例 1 压缩固体和液体很困难说明分子间( )A.分子之间存在着斥力B

14、.分子之间存在着引力C.分子不停滴在做无规则的运动D.固体、液体分子之间没有空隙闯关点拨 固体、液体都很难被压缩,原因是分子间存在着斥力解 固体、液体难压缩的原因,是受压后分子间的距离 就要小于0.1nm,这时分子间斥力大于引力,斥力起主要作用,并且斥力会随着分子间距离的进一步减小而迅速增大,所以很难被压缩。答 选 A例 2 分子间有引力,为什么不能将打碎的玻璃吸引在一起?闯关点拨 分子间的作用力和分子间的距离有关,当分子间的距离大于分子直径的 10 倍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就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了解答 两块玻璃碎片拼合在一起,不可能相距很近,它们之间的距离很难达到如此小的距离范围,分子间的引力

15、十分微弱,所以不能吸引在起四、反馈检测,拓展运用(一)、课堂小结、构建网络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主要学习了以下几个问题:1. 分子之间存在着空隙2. 组成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作无规则运动3 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二)反馈检测1在量筒的下半部分盛有蓝色的浓硫酸铜溶液,再在硫酸铜溶液上方缓缓地注入一些清水,几天后,整个量筒内的液体都变成蓝色,这一现象表明_ (题型一)2一根铁棒很难压缩是因为分子间存在_,又很难被拉长是因为分子间存在着_。 (题型二)3如图 9-1 所示,下面的瓶子里装有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它的密度大于空气密度当抽去玻璃片后,过一段时间,看到上面的瓶子里也出现了红棕色的二

16、氧化氮,这种现象主要表明( ) (题型一)分子有一定的质量 分子间有相同作用力分子有一定大小 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4下列诗词、歌词或俗语中不含有分子无规则运动这一物理知识的是( )(题型一)固体、液体分子间的距离本来就很小.图 9-1A稻花香里说丰年 B美酒飘香歌声飞C墙里开花墙外香 D亲戚远来香5下列实例中,不能用来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的是( ) (题型一)A.湿衣服在太阳下被晒干 B.炒菜时加点盐,菜就有咸味C.扫地时灰尘飞扬 D.香水瓶盖打开后能闻到香味6长期堆放煤的墙角,墙壁的内部也会变黑说明其原因 (题型一)7.把 1 升酒精倒入容器中,再把 2 升水也倒入这个容器中并进行充分混合

17、,发现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 3 升,请解释这个现象。师生合作形成共识。五、布置作业1.认真复习本节内容并预习下节2.完成同步学习与探究板书设计第二节 看不见的运动一、分子间有空隙吗二、分子是运动还是静止的三、分子之间存在作用力吗教后反思:第三节第三节 探索宇宙探索宇宙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大致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结构的历程。(2)认识到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2、过程目标:体会科学家探索宇宙的艰辛和坚持不懈的精神;通过自主探究学生的自学能力。3、情感目标:感受科学力量的巨大,使学生崇尚科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欲望。学习重点:对宇宙的了解学习难点:通过人类

18、对宇宙探索历程的展示,培养学生对科学的追求,认识宇宙的科学态度,探索宇宙的科学精神。教具与学具:录相带,课件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质疑自探(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提问:1.分子动理论包括哪些主要内容?2.哪个实验能说明分子是运动的?识图创设情境学生认识“探索的历程”中的图,并进行归纳和比较,引入新课。(二)、自主学习、质疑自探有学生根据课题及出示的情景,提出相关问题,教师梳理归纳补充,形成自探提纲:(1)人类在探索宇宙的过程中,经历了怎样的过程?说出其中伟大的科学家及其贡献。(2)太阳系又怎样的组成?银河系又是如何组成的?(3)你对人类在探索宇宙方面有什么幻想和追求?请学生用 8 分钟的时

19、间认真自学教材,探究以上问题教师活动:组织学生阅读课本,完成学案上的“自主学习”部分。初步感知本节课的内容。走入学生中间,及时发现、指导学生自学。学生活动:阅读课本,完成学案上的“自主学习”部分。二、小组学习 合作交流提问学生,并让学生补充归纳、评价。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回答得越多越细越好。三、精讲点拨、巩固训练(一)探索的历程1. 教师归纳:这些图向同学们简要展示了古今中外人类对宇宙探索的历程,前两幅图充满神学与宗教的色彩,后四幅图闪耀着人类科技文明的光芒。下面请同学们从下列各题中任选一条,进行网上信息收集。也可以自行立题探究。2. 问题科学猜想(1) 中国古代关于宇宙结构的学说。(2)

20、哥白尼和日心说。(3) 从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到人类第一次乘飞船进入太空。(4) 美国的“阿波罗”登月计划。(5) “神舟”号飞船的四次成功飞行。3. 上网查阅文献探究学生协作式活动过程,教师可参与其中,与同学们共同查阅资料,共同讨论。4. 交流研讨互动式学习在各组成员之间交流和协作的基础上,各组推选代表,进行信息发布。把相关问题的科学猜想,论证分析进行报告。5. 老师评价总结肯定学生的探究精神和研究成果,指出探究活动中的不足,设置疑问,引导学生探究的深入。(二) 浩瀚的星空、幻想和追求1. 识图创设情境学生认识“浩瀚的星空”中的图,并进行归纳。教师归纳:(1) 请同学们在太阳系

21、示意图中找出我们生活的地球。投影此图,指出地球的位置。(2) 这些图是以地球为参考,逐渐向外延伸,向同学们简单呈现太阳系、银河系和河外星系的图景,我们可以从中窥探出宇宙的结构和层次,我们的太阳只是星光闪闪的恒星的典型代表。为了进一步了解“浩瀚的星空”,请同学们选题进行网上查询,也可以自拟论题查询。2. 问题科学猜想(1) 太阳系的结构和演化。(2) 地球结构和演化。(3) 银河系的结构和演化。(4) 空间技术。3. 上网查询文献探究4. 交流研讨互动式学习5. 老师评价总结四、反馈检测、拓展运用1、组织学生进行习题训练(学案中的知能应用),巩固提高。师巡视批阅,及时发现问题。2、课堂小结、构建网络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主要学习了以下几个问题:1. 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结构的历程。2. 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3、布置作业1.认真复习本章内容2.完成同步学习与探究中的本章检测题。板书设计第三节 探索宇宙一、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结构的历程二、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教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