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专题 01 中国古代早期的政治制度学习目标:了解宗法制、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重点与难点 重点:西周的分封制、宗法制。难点:周礼与周朝政治制度之间的关系。趣味导引1、据说姜子牙助周灭商之后,就大封功臣。等把功臣封完之后,封地也封完了,没了自己的封地。怎么办呢?他就把自己封到了百姓住房的屋脊正上方。现在农村盖正房,在屋脊正中间还用三块砖几片瓦垒成一座小庙。据说这就是姜子牙的封地。西周的分封制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实行的,是姜子牙推行的吗,分封的主体是不是功臣呢,怎样分封的,姜子牙是不是被分封到屋脊上去了呢,分封制在西周起到了哪些作用?2、提问曹、陈、宋、等姓氏的同学是否知道自
2、己姓氏的来历?这些姓都同古代的哪些政治制度有关?提示:分封制和宗法制。知识梳理一、原始社会禅让制(公天下) ,是指我国原始社会末期,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中国统治者更迭的一种方式,指在位君主生前便将统治权让给他人。指中国原始社会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禅让制实际上是以传贤为宗旨的民主选举首领制度。后来中国的王朝更替,也有以禅让之名,行夺权之实的。禅让制后改成世袭制(家天下) 。二、奴隶社会时期(一)夏朝:王位世袭取代禅让制,国家机器开始出现。血缘政治的出现。(二)商朝:1、内服与外服制度:内服是商人本族的活动区域,外服是商族以外的附属国,商王通过两种不同的管理制度来处理本族和臣服的外
3、族的事务。由此,商王控制着联盟的实际权力,与各附属国形成了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2、以神权强化王权(三) 、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1、分封制(地方行政的“封建时代” )(1)目的:巩固周王朝统治“封建亲戚,以藩屏周”2(2) 、含义:又称封邦建国,周王将宗族、姻亲、贵族、功臣分派各地,广建子国的封国制度。(3)特点:规定了周王与诸侯间的关系“土地、人民”和“义务”受封的诸侯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分封对象多元化(同姓子弟、先代贵族、功臣) ;层层分封 。(4) 、作用:通过分封制,周人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各封国与周王室的臣属关系更加明确,周王形成了天下共主的地位;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 一 诸侯 一 卿大
4、夫 一 士的等级序列。(5) 、遭到破坏:春秋时期,随着周王势力的衰微和诸侯争霸局面的出现,分封制名存实亡;战国时期,分封制逐步被县制取代。 2、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关系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血缘纽带,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两者相辅相成、互为表里。是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的紧密结合。 3、“封建”,全称叫做“封邦建国”,“封”就是赏赐、封赏,“ 邦”就是区域、土地,“建”就是建立,“国”就是国家,意思是一国之君给自己麾下的各个地方贵族封赏土地区域建立各地诸侯国,“封建”国家便是 以各地诸侯国紧密团结在一个实力最强的国王周围的国家形式。封建社会 按照马克思主义史学的说法 ,是由地主私人拥有土
5、地采取向农民租借的办法的生产关系,这是马克思主义所说的封建社会的特征。中国真正的意义上的封建社会,应该是从战国后期兴起的,自秦国以后我国进入中央集权制的封建社会,我国的封建社会不同于西方,我国是的古代政体是君王权利大于一切,即由皇帝来给亲戚来册封,这是我国不同于西方的封建社会。4、西周诸侯国不是独立的国家,诸侯国与周天子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诸侯国必须服从周天子、尽义务,同时在自己的领地内有一定的权力,诸侯国有一定的独立性。诸侯国实质上是西周的地方政权机构。5、为何有学者将中国西周王朝的政治制度称为“家国一体”制度?西周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相结合的政治制度,这时期的家国一体。具有血缘关系的家族,通
6、过分封几乎垄断了所有的权力,在权力的继承方面又确立宗法制,通过宗法制来保障以周天子为代表的贵族的世袭特权。这样通过宗法制与分封制的结合,就垄断了政治生活的参与权,垄断了普通民众通过政治渠道。通俗的来说,对姬姓家族来说,从政治的角度来 说,周王朝是他们的国,从家庭来说,周王朝又是他们的家。知识拓展:一、宗法制的深远影响:利:形成的尊宗敬祖、尊老爱幼的浓厚亲情观(重视修家谱,建宗祠,寻根问祖,互相帮助)有益于社会安定和民族的凝聚力的形成。也对中国现在的民间继承方法有较大的影响。 3弊:导致特权思想严重,等级制森严,崇尚权威,家(族)长制盛行,缺乏反抗精神,重男轻女现象严重,任人唯亲,裙带作风(走后
7、门)盛行,缺乏理性,宗族势力较强,妨碍了近现代民主、法制的发展。二、 “家国同构”:家国同构是我国传统社会的独特的社会结构,它源于“始于殷、成于周”的宗法制度,“家国同构”的本质就是家、家族、国家在结构上的同一性,即家族是家庭的扩大,国家则是家族的扩大和延伸。在家庭、家族内,父家长地位至尊,权力至大;在国内,君王地位至尊,权力至大。简言之,父为家“君” ,君为“国父” ,君父同伦,家庭治理的形式扩大到国的范围。古代早期“家国同构”实现了“族权”与“政权”的统一。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家国同构”现象,充分体现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高考演练场1 (2015江苏单科1) 礼记记述了贵族朝会的列位礼
8、节:天子南向而立;三公,中阶之前;诸侯,阼阶(东台阶)之东;诸伯,西阶之西;诸子,门东九夷,东门外;八蛮,南门外。与此相关的政治制度是( )A分封制 B三公九卿 制 C郡县制 D郡国并行制【答案】A2 (2015浙江文综14)下列选项不能体现宗法制及 其影响的是( )A “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B “谱牒不立, 则传久而失宗”C “父死子继,兄终弟及” D “内举不避亲,外举 不避仇”【答案】D【解析】 “封建亲戚,以蕃屏周”体现是分封制 ,分 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故 A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谱牒不立,则传久而失宗”体现家谱在家族传承中的作 用,故 B 现正确,不符合题意;“父死子继,兄终
9、弟及”体现是宗法制中世袭的特点,故 C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说明不依靠亲族关系来选官,体现 不出宗法制影响,故 D 项错误,符合题意。 3 (2016江苏单科1)中国传统家族有“长兄如父” “小儿不及长孙”的说法。这些说法体现的是( )A家族和睦 B等级秩序 C贵族世袭 D宗法观念【答案】D4【试题解析】家族和睦是指家族成员之间相处融洽,长幼互亲,与题中“长兄如父” “小儿不及长孙”说法内容不符,故 A 错误;等级秩序是指依据守法制形成的严格的社会等级分层,与题中“小儿不及长孙”说法内容不符,故 B 错误;贵族世袭指的是贵族世代继承祖先的权力,是先秦时期贵族政治的重
10、要特征,与题中“长兄如父”的说法不符,故 C 项错误;故 C 项错误;“长兄如父” , “小儿不及长孙”突出了嫡长子的重要性,是宗法制的特点,因此这些说法体现了宗法观念,故 D 项正确。4 (2016新课标全国卷文综 24)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字数越来越多,语句也愈加格式化。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用。这表明西周时( )A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字体系 B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C宗法制度受到了严重的挑战 D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改变【答案】B5、 (2017全国新课标卷 1 文综24)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 ;封周公长子伯
11、禽于鲁, 都奄(今山东曲阜) ;封召公爽于燕,都蓟(今北京) 。分封 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 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答案】A【解析】A 项中文化的交流和认同材料没有体现;B 项错误,西周时期尚未实现君主的专权,君主专制制度是在秦朝建立的;C 项错误,分封制下诸侯有很大的自主权,周王室并不能直接对地方进行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同姓亲族、姻亲等被分封到各地作为诸侯,也建立了世卿世禄的特权,故 D 项正确。6(2017海南单科1)考古工作者在河南辉县琉璃阁发掘了一座春秋时期的诸侯墓,出土了只有周天子才能使用的九鼎。这反映了( )A、
12、宗法制度的瓦解 B、分封制度的崩溃C、等级制度的颠覆 D、礼乐制度的破坏 【答案】D5【解析】礼乐制度是维护宗法分封制的工具,是强调的等级秩序在礼仪上的体现,材料中明确可以看出诸侯僭越用了天子的礼仪,说明礼乐制度遭到破坏,故 D 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内容,因此 AB 项错误。C 项说法绝对化,材料只是冲击了天子的权威。 7.(2018 年全国新课标 1 卷 24)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 ;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 ;封召公爽于燕,都蓟(今北京) 。分封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
13、的直接控制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答案】A 【解析】分封制是关于中央与对方的关系,而且统治集团没有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制度是在秦统一后正式确立,排除 B;分封制下地方诸侯有相对的独立性,没有实现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排除C;注意题干中“武王弟”“周公长子”“召公爽”,可见分封对象多为贵族,但没有反映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而且贵族世袭特权在夏商时期已经出现,排除 D。分封制扩大了周朝的统治疆域,有利于中原文化的传播,因此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故 A 项正确。 四面密实,认为这样便将鸟兽杀绝了,“乃去其三面”,因此获得诸侯的拥护,最终推翻夏桀,创立商朝,这一记载意在说明A. 商汤成功缘
14、于他的仁德之心 B. 捕猎是夏商时主要经济活动C. 商朝已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D. 资源争夺是夏商更替的主因【答案】A9(2018 年北京卷 37)儿童:成长、保护与发展材料一 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 ”年龄段 称谓 称谓由来(摘自礼记等)1-3 岁 孩提 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10 岁以前 孺子 孺子早寝晏起,唯所欲,食无时6满 10 岁 幼学 人生十年曰幼,学13-15 岁(男) 舞勺 十有三年,学乐,诵诗,舞勺 (一种文舞)15 岁左右(男)束发 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15 岁(女) 及笄 十有五年而笄(笄礼)15-20 岁(男) 舞象 成童,舞象 (一种武舞) ,学射、
15、御满 20 岁(男) 弱冠 二十曰弱,冠(冠礼)(1)礼乐制度是维护宗法社会的重要基础。表中能够反映礼乐制度对儿童要求的称谓有哪些?简析在先秦社会礼乐制度是如何渗透到儿童成长过程中的。 (10 分)【答案】 (1)称谓:幼学、舞勺、束发、及、舞象、弱冠。简析:先秦有严格的礼乐制度;贵族根据礼乐制度培养子弟;根据儿童年龄划分学习阶段;男女要求不同;学习礼乐目的在于更好维护社会等级制度,稳定统治秩序。【解析】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夏朝自启以后,后(王)位只能在夏后氏王族内世袭。禹家族的其他支族,都被分封在全国各地,“以国为姓” ,成为夏王朝的侯、伯。这些同姓侯伯封国,成为夏王朝控
16、制全国的依靠力量。白钢主编中国政治制度史(上) 材料二 “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左传桓公二年7材料三:春秋初期,郑庄公一度独揽王室大权。周郑双方互换太子为质,史称“周郑交质” ;后来双方反目,郑军打败周军,周桓王中箭负伤,史称“射中王肩” 。从此, “王室之尊,与诸侯无异” 。春秋战国时期,战争频繁。春秋后期和战国前期,不少诸侯国内的卿大夫逐渐取代国君掌握了国政。 “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 ,形成了战国七雄争霸的格局。请回答:(1)材料一中所指的制度是什么?对后世政权有何影响?(2)结合材料二,归纳分封制与宗法制条件下西周社会结构的基本特点(3)材料三所述现象反映了哪些问题?原因何在?【答案】 (1)初步形成分封制度,对商特别是西周分封制的确立起到了奠基的作用。(2)通过分封制,西周的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通过宗法制,确立了大宗和小宗层层相属的体系,呈金字塔式的等级制结构;分封制和宗法制条件下的西周社会结构具有族权和政权合一的特点。 (任选一种观点进行评论,言之成理即可)【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