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 乘法公式 教案(浙教版七年级下)【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通过学生合作学习,利用多项式相乘法则和图形解释而得到完全平方公式,进而理解和运用完全平方公式,对以后学习因式分解,解一元二次方程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学目标】1、通过合作学习探索得到完全平方公式,培养学生认识由一般法则到特殊法则的能力.2、通过体念、观察并发现完全平方公式的结构特征,并能从广义上理解公式中字母的含义.3、初步学会运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计算.【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是理解完全平方公式,运用公式进行计算.难点是从广泛意义上理解公式中的字母,判明要计算的代数式是哪两个数的和(差)的平方【教学准备】展示课件.【教学过程】教学
2、过程 设计说明一、回顾与思考复习平方差公式及如何运用.二、合作学习,探求新知1、合作学习:布置各小组开展节前小组学习,然后结合各小组合作学习情况开始共同探究.2、代数探究运用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法则计算(1 ) (ab ) 2 (2) (2x ) 2(3 ) (2ax) 2观察上述 3 题的计算结果,你发现有什么规律?温故而知新,加强知识联系.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能力.从代数、几何两个方面探索和论证公式,了解公式的产生过程,加深印象和公式的可信度,并对公式有一个直观的认识.3、几何探究如图你能用多种形式表示上图的面积吗?形式一:(ab) 2形式二:a 2ababb 2a
3、 22abb 2形式一和形式二表示的是同一个图形的积,所以(a b) 2a 22abb 24、形成公式,巩固练习综上所述,我们有以下两数和的完全平方公式:(a b) 2a 22abb 2即两数和的平方,等于这两数的平方和,加上这两数积的 2 倍.模仿练习:(a1) 2 (3 x) 2 (2a3b) 2 5、换元拓展提问;(ab ) 2 等于什么?是否可以写成a(-b)2?你能继续做下去吗?通过讨论,尝试得到(ab) 2a 22abb 2即两数差的平方,等于这两数的平方和,减去这两数积的 2 倍 .模仿练习:(y7) 2(7y ) 2三、探求规律,巩固练习1、探求规律若学生直接用多项式乘法来推导
4、,亦应予以鼓励,这里渗透换元法这种重要的思想方法.得到法则后,进行了简单的公式模仿,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然后进一步启发学生分析法则特征,诱导他们总结规律,才能更好地掌握公式,领会其实质.这里的“口决”和抓住中间项正是总结完全平方公式的实质.abba在模仿运用公式的基础上,结合两个公式的特征,可用一句顺口溜来强化记忆:“首平方,尾平方,首尾两倍中间放.”公式变形为:(首尾) 2首 22首尾尾 22、运用规律填表结果的中间项式子首项尾项 符号 系数结 果(完全平方式)(x+2y)2(2a-5) 2(-2s+t)2(-3x-4y)2组织学生展开讨论,由上面的表格不难得出:首尾平方总得正,中间符合看首
5、尾项的积,同号得正,异号得负,中间的两倍记牢,进而总结步骤为:(一)确定首尾,分别平方;(二)确定中间项的系数和符号,得出结论.3、巩固练习(1 ) (2a3) 2 (2) ( b3 ) 2(3 ) (-2x3y ) 2 (4) (3 1/3t) 2(5 ) (0.5m 0.2n) 2(6 ) (13x) (3x-1)四、运用法则,解决问题例:花农老万有 4 块正方形菜花苗圃,边长分别为30.1m, 29.5m,30m,27m.现老万将这 4 块苗圃的边长都增加 1.5m,求各苗圃的面积分别增加了多少?解:(略).五、发散练习,勇于创新(1 )下列计算是否正确?如何改正(ab ) 2a 2b
6、2(ab ) 2a 2b 2(a2b) 2a 22abb 2(2 )填空设计(6)为作业做好铺垫.此例为了解决从掌握知识到运用知识的转化,使知识教学和能力培养结合起来,从而进一步加深对法则的理解,培养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编排发散练习,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效地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一步理解并消化知识.设计(1)对学生可能出现错误作及时预防;设计(2)使学生对完全平方式有初步的了解.设计(4)能开阔学生的思维,给学有余力的同学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学生对公式的理解也获得了升华.a 2b 2 (ab ) 2a 2b 2 (ab ) 2x 24y 2 (x2y) 2x 24y 2 (x2y) 2(3 )运用完全平方公式计算,992= 1002= .(4 )请你编 13 个完全平方式,并说出首尾项.六、归纳小结,充实结构1、今天你学到了什么?2、完全平方公式:(ab ) 2a 22abb 23、口诀七、知识留恋,课后韵味布置作业:课本后附作业题.通过小结比,梳理知识构建新知识.【设计说明】本课时通过合作学习,即通过学生的合作交流,不断探究,自主地构建新知识,然后及时地巩固新知识,并用口诀、表格对知识中的重点和难点予以解决并落实.在学生的合作学习,探究与交流中渗透了换元思想和数形结合思想,在运用公式过程中,体会从一般到特殊,再从特殊到一般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