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讲教育信息】一、教学内容:现代诗歌二首(一)教学目标1. 了解现代诗歌的特点,正确划分诗的节奏,饱含深情地朗诵诗歌。2. 了解有关艾青的文学常识和本诗的写作背景。3. 学习有关象征的表现手法。4. 深刻领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学重点1. 关键诗句的理解。2. 作者的思想感情。3. 本诗的主旨。教学难点1. 象征的表现手法。2. 诗歌描写对象的象征意义。学习我爱这土地一、作者和背景介绍1. 艾青(19101996 年) ,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现代著名诗人。2. 艾青笔名的由来艾青的弟弟蒋海涛曾提及艾青笔名的来历,他说:“1979 年我为了编写当代文学研究资料艾
2、青专集 ,住在北京史家胡同我大哥(艾青)家里,看到了在长春上发表的李又然同志写的文章。这篇文章深情地回忆了他在巴黎时与艾青交往的情况,也提到了艾青这一笔名的来历。李又然说:艾青在“蒋”字上打了一个叉,露出草头成了“艾”字;“青”字呢?因为艾青是十二月生的。 “艾”字的来历与许多资料谈及的比较符合,但他把“青”字的来历搞错了。因为艾青是农历二月十七出生的。还有人问,有的材料上说艾青两字也是海澄(大哥原名蒋海澄)两字的家乡土音的谐音,对不对?我想,是有关系的,家乡人称海澄发音和艾青相近。3. 1932 年,作为一个美术青年,由于在上海从事进步绘画运动,艾青被捕入狱。他失去了所有的画具,但他却拿起了
3、笔,进行诗歌创作。这一写,就一发而不可收,他写出了个人也是新诗史上感人的诗篇大堰河我的保姆 。六年后,也就是 1938 年,当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到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的时刻,艾青又拿起了他饱蘸深情的笔写下了我爱这土地 。二、讲读全诗1.“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诗人在这里把自己假设成一只鸟,而不是驰骋疆场的战马。它是平凡的,是普通的,甚至于它的力量是弱小的,但却“也”要歌唱,要为它深爱的土地尽一份力量,鸟儿都能这样,何况是人呢?那我更应该为我爱着的土地歌唱。鸟儿的歌唱是它的鸣叫,那诗人的歌唱呢?就是我们刚刚读过的他的诗篇。谁
4、都知道鸟的叫声是优美清脆的,可诗中鸟儿的声音却不是这样,它是嘶哑的,鸟儿的声音因何而嘶哑呢?因为这是一只饱受磨难的鸟,它持续不断、不畏艰险地一直歌唱着,同时它背负着沉重的苦难和忧郁,面对着正遭受暴风雨打击的土地,鸟儿何来动人的歌喉?在这样的情况下,它的歌唱还能是欢快、高兴的吗?不能。对于暴风雨,鸟儿的态度是仇恨的,是愤怒的。那么鸟儿在歌唱什么?土地、河流、风、黎明。诗人所借助的这些自然景物,在诗歌这种文学体裁中被称作什么?意象。诗人借助这些意象向我们传达怎样的情感呢?我们一起往下看。2.“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 “土地”代表的是什么?是祖国,是我们的中华大地,这片土地正承受着暴风雨的打
5、击。这是怎样的一场暴风骤雨呢?这首诗写于 1938 年 11 月 17 日,此时的中国人民正在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下遭受着苦难。正如历史所记载的,日本侵略者在南京进行了长达六个星期的大屠杀,所到之处无恶不作,残忍至极。虎卧龙盘的南京,三十多万条生命,无论是已入暮年、白发苍苍的老人,还是在母亲怀中嗷嗷待哺的幼儿,统统被杀,无一幸存。他们还进行残忍的杀人比赛,借此炫耀他们的武士道精神。整个南京城一共掩埋了 15 万多具尸体,有三分之一的房屋被烧毁,血流成河,瓦砾成堆,日本帝国主义的滔天罪行使我们的南京城变成了人间地狱。 “处处扼咽喉,天涯何处是神州” ,堂堂中华在侵略者的铁蹄下痛苦地呻吟着。这是一场
6、灾难性的暴风雨,这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铭记在心的暴风雨。3. 在这样的血雨腥风下,中国人民屈服了吗?没有。4. 你在诗中读出中国人民的反抗了吗?中国人民是不会被吓倒的,是不会屈服的。河流会“永远”汹涌,风会“无止息地”吹刮,中国人民的意志是不会被摧垮的。同学们知道,诗歌的意象都有含蓄的象征意义,这里的“河流”象征的是民众的反抗, “风”象征着被激怒的情绪。 (大家在朗读这部分时一定要表达出慷慨激昂的气势。跟着老师一起朗读)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5. 内心所涌动的情感一定就是艾青在诗行间所要表达的,把它说出来。悲愤:既悲痛又愤慨。激怒:是敌人的无耻行径
7、使我们愤怒。面对着日本侵略者那滴血的屠刀,河流和风被激怒了,诗人艾青被激怒了,所有的中国人被激怒了,只要暴风雨一天不停止,那么我们就“永远” “无止息”地汹涌、吹刮。英勇的中国人不但要抗争,而且我们会抗争到底。6. 河流和风无论遇到什么阻碍都顽强斗争,抗争到底,最终战胜暴风雨。中国人民也是如此,我们会不屈不挠地进行抗争。胜利将最终属于我们。因为我们已经看见了“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这“黎明”象征着什么?黎明就是希望。这是艾青多么深切的向往。“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这黎明为什么是来自林间的?又为什么是“温柔”的呢?(这是一个很有难度的问题,同学们可以自由朗读课文,然后在小组内讨
8、论)让我们闭上眼睛,忘记自己,也像艾青这样做一只小鸟,我们嘶哑地歌唱,我们同暴风雨顽强地斗争,我们看到了悲愤的河流,我们感受着激怒的情绪国土沦丧,腥风苦雨,我们经历了太多太多的苦难,就在此时,树林间透过了黎明的曙光,同学们,睁开你的眼睛,用你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黎明带给你的感觉。 (这黎明当然是温柔的)温暖的、轻松的、愉悦的好!你已经完全步入了艾青为我们创设的诗歌的意境中了,这黎明是温暖的、温柔的,是有活力的,是充满生机的。黎明已经来到了,胜利还会远吗?7. 经历了国土沦丧的苦难,看到了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同学们在心里默读一遍,然后讨论应该怎样理解这两句诗
9、。对我深爱的土地,鸟儿即使喉咙嘶哑,也要去放声歌唱;即使死去,也要魂归这片热土,也要把自己的羽毛腐烂在这里去肥沃土壤。生于斯,歌于斯,死于斯,葬于斯这是鸟儿对土地的情感,艾青对祖国的情感,你能替诗人把这种情感更直接地表达出来吗?热爱。程度不够!是对土地、对祖国的眷恋,是至死不渝的爱。8. 第一诗节略作停顿,诗人又深情地写下了后两句诗。 (教师范读)这两句诗是否多余?如果我们把它去掉好不好?不好。为了对土地至死不渝的爱,鸟儿歌唱到最后死了,而作为那个特定时代红色诗人的艾青,也回归了现实,代表所有被激怒的中国人发出了时代的最强音“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诗人饱含深情地表达
10、对土地深沉的爱。在第一诗节中,哪句诗最能表达这种深沉的爱?“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对,所以这最后一个诗节实际上是对整首诗感情上的升华。9. 这样一个对土地无限依恋的诗人,一个连自己的生命都可以献给祖国的中国人,为什么会流泪呢?而且是常含着泪水?由此老师也想到了我们曾读过的端木蕻良的土地的誓言 ,在这篇文章的结尾也有类似的一段话:“我将用我的泪水,洗去她一切的污秽和耻辱。”同学们,这泪水是懦弱的表现吗?不,流泪是因为情到深处,之所以会常含着泪水,是因为对战争给大地带来的灾难而悲痛,是因为对祖国深沉的爱而流泪。 “常含泪水”恰好照应开头的“嘶哑” ,读到这儿,我们就可以更深刻地理
11、解为什么鸟儿的喉咙是嘶哑的了。10. 回顾那段屈辱的历史,在诗人艾青逝世十三周年的今天,我们再次读这首震撼人心、感人肺腑的我爱这土地 ,你有什么特别想说的?丰富的情感有时候是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的,但老师能够听到你们流淌在声音里的爱与恨;能够看到凝刻在你们脸上的爱与恨;能够感受到铭记在你们心中的爱与恨。那么就把我们丰富的情感都融入到我们动情的背诵中吧!11. 这首诗在结构上一、二节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这两节诗都饱含着诗人对祖国深深的眷恋和无尽的热爱之情。就诗的感情发展而言,第一节为蓄势,第二节为感情的迸发、感情的升华。诗意层层递进。三、小结诗人用他那带血的喉咙为我们唱出了这段悲壮的乐章,从你们精彩
12、的背诵中老师听出了你们对侵略者切齿的恨和对祖国深沉的爱。虽然我们现在已远离了被压迫、被凌辱的历史,虽然我们不必再用枪、用笔与侵略者斗争,但我们仍然可以把对土地、对祖国的深沉情感凝结在平时的点滴小事中,认真对待每一次升旗仪式,唱响我们的国歌,做一个自豪的中国人,做一个为祖国繁荣昌盛而努力奋斗的中国人!(二)教学目标:1. 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2. 学习作者用具体形象的事物表现抽象的概念的写法。3. 提高学生赏析诗歌的能力,体会作者强烈的思乡、思国的感情。4.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渴望统一的美好愿望。教学重点:1. 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2. 理解乡愁通过新奇而形象的比喻表达感情的写法。教学难点:学习
13、作者用具体形象的事物表现抽象的概念的写法。学习乡愁一、作者及背景介绍:1. 余光中,1928 年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是台湾名气较大的诗人。1947 年入金陵大学外语系(后转入厦门大学) ,1948 年随父母迁居香港,次年赴台,就读于台湾大学外文系。1953 年,与覃子豪、钟鼎文等在台湾共创“蓝星”诗社。后赴美进修,获艾奥瓦大学艺术硕士学位。返台后任台湾师大、政大、台大及香港中文大学教授,现任台湾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余光中是个复杂而多变的诗人,他变化的轨迹基本上可以说是台湾整个诗坛三十多年来的一个走向,即先西化后回归。20 世纪 80 年代后,他开始认识到自己民族居住的地方对创作的重要性,把
14、诗笔“伸回那块大陆” ,写了许多动情的乡愁诗,对乡土文学的态度也由先前的反对变为亲切,显示了由西方回归东方的明显轨迹,因而被台湾诗坛称为“回头浪子” 。余光中的作品风格极不统一,表达意志和理想的诗,一般都显得壮阔铿锵,而描写乡愁和爱情的作品,一般都显得细腻而柔绵。著有诗集舟子的悲歌 蓝色的羽毛 钟乳石 万圣节 白玉苦瓜等十余种。很多读者知道余光中这个名字,便是因为这首著名的乡愁 ,因此很多时候余光中被称作“乡愁诗人” 。其实,余光中除了创作乡愁之外,其他主题的创作也相当可观,而且半个世纪以来,他始终是“左手为诗,右手为文” ,堪称才情丰富与思考深邃并俱之人。2. 写作背景:1937 年抗日战争
15、爆发后,10 岁的余光中随父母辗转于上海、重庆等地。22 岁那年,余光中随家人来到台湾,并考取了台湾大学外文系。虽然专业是外文,余光中却对祖国传统文化有浓厚的兴趣。他在诗歌、散文、评论、翻译等领域都有大量著述,而其中成就最杰出的,当属诗歌。人们评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风格屡变,技巧多姿,融汇了传统与现代、中国与西方的笔法。因此,他被誉为台湾现代派“十大诗人”之一。1971 年,20 多年没有回过大陆的余光中思乡情切,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赋诗一首。写完后,诗人热泪盈眶,沉吟良久。这,就是后来被海外游子不断传唱的乡愁 。谈起乡愁的创作,余光中说:“当时我离开大陆已经二十多年了,只用了二十多分钟就写
16、完了全诗,因为那种浓浓的乡愁在心中已经二十多年了!”二、赏析全诗。1. 这是一首意味深远的小诗,诗人是以什么顺序来组织全诗的?是以时空的变化为线索,也是以个人的成长经历贯穿全诗的,从年少到白头, “乡愁”一直陪伴左右,这是多么深切的情感!2. 我爱这土地这首诗中诗人用了“土地” “河流” “风”和“黎明”这些意象来表达对祖国的热爱, 乡愁这首诗又用了哪些意象来表现乡愁呢?这些意象的运用有什么效果?诗人将不可捕捉的抽象的乡愁比作“邮票” “船票” “坟墓” “海峡” ,使乡愁有了寄托,变得具体可感,形象生动感人。3. 诗人通过这四种意象刻画了四种别离,分别是什么?你能简单地复述这几种离别吗?母子
17、别、夫妻别、生死别、故国别。小时候外出求学, “小小的邮票” ,使“我”可以用家信来寄托对母亲、对故乡绵绵的思念。长大后,出外谋生,除了对母亲的思念,又增加了对爱人的思念, “窄窄的船票”能使“我”来往于大陆和台湾之间,了却“我”的无尽的牵挂。后来, “一方矮矮的坟墓” ,使“我”与母亲永远生死相隔,永生无缘再见,也许,在母亲临死时还满含热泪盼望着团圆。现在, “一湾浅浅的海峡”使多少骨肉同胞两地相隔,日夜思念!诗人将个人的悲欢与伟大的祖国之爱、民族之恋交融在一起,撩人愁思。暗含了渴望亲人团聚、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4. 乡愁是凝重的,可诗中为何却说是“小小的邮票” “窄窄的船票” “矮矮的坟墓
18、” “浅浅的海峡”?这些词语都是看似轻描淡写,实则情深义重。诗人把乡愁浓缩于四个面积小而程度轻的对象之上,恰恰也反衬出诗人内心深处浓烈的思乡之情,以及渴望亲人团聚、企盼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含蓄委婉,而又深沉哀怨。三、欣赏“三美” ,品味鉴赏闻一多先生认为诗歌须具备“三美”特征: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可以说,这首诗歌在这几方面都表现得很突出,值得我们欣赏品味。1. 音乐美。先朗读,品味其音乐美的所在。诗歌分四小节, “乡愁是”与“在这头在那(里)头”四次重复, “头”字有规律地重复,加之四段中“小小的” “窄窄的” “矮矮的” “浅浅的”在同一位置上的叠词运用,使诗歌的旋律回旋往复,一唱三叹。
19、2. 绘画美。(1)这首诗歌共撷取了几个意象?分别是什么?共四个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2)你认为选取这四个意象有什么好处?这几个意象具有单纯而丰富之美。它们是明朗的、集中的,所传递的情感是真挚的、热烈的,让读者似乎能听到一颗思乡的心在跳动,绵长而有力。(3)用具体的描述性语言描述一下海峡这头、海峡那头两岸亲人的相思画面,并抒写相思之情。3. 建筑美。顾名思义是结构上的美的特点,那么,这首诗歌在结构上的特点是什么?(1)脉络清晰,一线贯穿。以“小时候” “长大后” “后来啊” “而现在”这种表时间的时序语为线索,其间贯穿强烈的思乡之情。(2)句式整齐、匀称,却又不失活泼、流动,注意了长
20、句和短句的变化调节,表现出了在统一中求变化、在变化中求统一的美的原则。四、课外拓展。“游子思乡”是中国诗歌一个永恒的话题,请同学们回顾曾经学过或读过的作品,说出有关描写乡愁的诗、词、曲。如:1.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 李煜的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3. 苏东坡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4. 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5. 李白的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6. 崔颢的黄鹤楼:“日暮乡
21、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五、小结:本诗以时间为顺序来进行写作,概括了诗人漫长的生活历程和对祖国的绵绵怀念之情。新课导学:下一课我们将学习白色鸟和最后一课 ,请同学们做好以下预习:1. 掌握文中涉及的字词。2. 了解作家都德和最后一课的写作背景。3. 了解文化大革命的时代背景。4. 体会白色鸟这篇小说的语言特色及最后一课小主人公前后的变化。【模拟试题】一、阅读课文,回答问题。1. 在我爱这土地一诗中, “土地”有什么象征意义?2.我爱这土地中“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的“鸟”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这只鸟歌唱至死,最后“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对此应如何理解?3. 在乡愁一诗中,诗人从“小时候”入
22、手写乡愁,继而写“长大后” “后来啊” “而现在”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乡愁一诗中用了很多叠词,找出这些叠词,并分析一下这样写的好处。二、延伸阅读(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太 阳艾青从远古的墓茔从黑暗的年代从人类死亡之流的那边震惊沉睡的山脉若火轮飞旋于沙丘之上太阳向我滚来它以难掩的光芒使生命呼吸使高树繁枝向它舞蹈使河流带着狂歌奔向它去当它来时,我听见冬蛰的虫蛹转动于地下群众在旷场上高声说话城市从远方用电力和钢铁召唤它于是我的心胸被火焰之手撕开陈腐的灵魂搁弃在河畔我乃有对人类再生之确信1. 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1)墓茔( ) (2)冬蛰( ) (3)虫蛹( ) (4)搁弃( )
23、2.“土地”和“太阳”是艾青诗中出现最多的两个意象,仔细阅读诗歌,理解诗中的“太阳”有什么象征意义。3. 太阳的到来对“我”有什么影响?(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晚秋的乡愁蓉 子紫色雏菊簇立在更深色的瓶内在刻镂着福与寿字的古老花瓮在异乡的风里凄愁而虚静落下在昔日家屋在远处山冈云淡淡曳过风轻轻扬过山头水悠悠溜走有琵琶声的哀怨滴落在水上看青青的潭水有多冷十月的寒意有多深以及幽壑奔冽的光有一种可能触及的悲凉啊!谁说秋天月圆佳节中尽是残缺每一回西风走过总踩痛我思乡的弦!4. 诗歌的第一节,诗人描写了一种什么样的画面?为全诗奠定了什么样的基调?5. 诗人为什么写“雏菊” ,而不写成熟开放的菊?6.
24、 诗中写云,写风,写水,有什么特点?7. 诗中对琵琶声的描写有什么作用?8. 第三节写异乡的山水,从中你可以感受到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试题答案一、1. 艾青是一位与“土地”联系非常紧密的诗人,在这首诗中, “土地”象征着生他养他而又多灾多难的祖国。2. 从“嘶哑的喉咙” ,可以看出“鸟”是一个饱受磨难、拼尽全力用整个生命去歌唱的形象,在炮火连天、国运危急的时刻奋力抗争。死后,也要把自己投入土地的怀抱,与土地融为一体。3. 这四个阶段正是人生的四个重要阶段,从中可以感受到诗人情感的潮水沿着时间的河床流淌,连绵不断。4. 如“小小的” “窄窄的” “矮矮的” “浅浅的” ,增加了诗歌的音韵美。二、1. 略。2. 太阳象征着光明、希望、正义和力量,它给世间万物带来生机与活力。3. 在太阳的感召和鼓舞下,曾经痛苦、失落的“我”重新获得了信心和力量。4. 诗人用紫色的雏菊、古旧的花瓮、异乡的疾风,组成了一个冷色调的画面,为全诗奠定了幽深、凝重的基调。5.“雏菊”还没有长大就被移插到花瓮中,可以令人联想到海外游子的“少小离家” 。6. 诗中的云、风、水,都呈现出一种随心所欲的自由状态,反衬着乡愁的凝重、深沉。7. 琵琶声的哀怨滴落,使不可捉摸的乡愁具体化了。8. 诗中借晚秋的凉意抒发随时可以触发的悲凉情绪,可以感受到诗人的思乡之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