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乞丐教学目标:1、了解作家和散文诗的特点。 2、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学习用词准确的特点。3、树立人人平等的观念,学会关爱他人。教学重点:理解文章的内容,树立人人平等的观念,学会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关爱他人。教学难点: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教学时间:1 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题目解说 2、作者简介3、背景资料屠格涅夫的作品大概是最早被译成中文的外国作家作品之一。而他的散文诗又是他的作品中最早被译成中文的,时为年,由刘半农用文言翻译了四首散文诗乞食之兄 (即后来译为乞丐 ) 、 地胡吞我之妻 (即后来译为玛莎 ) 、 可畏哉愚夫 后来译为傻瓜或愚人 、 小丑 、 嫠妇与菜汁 (即后来译为菜汤
2、 ) 。从此屠氏的作品大量传入中国,伴随着新思潮一起发展,成为对中国文学最有影响的外国作家之一。 二、阅读全文,整体感知三、问题探究1、我为什么要向乞丐请求原谅?2、结尾句说:“我明白我也从我的兄弟那里得到了周济。 ”这句话应该怎样理解?我从老人那里得到了充分的理解和坚持我生活信念的力量。四、对比阅读、拓展延伸1、 我的叔叔于勒和范进中举有哪些相似之处?我的叔叔于勒钟的“母亲“所说的哪些话和胡屠户特别相似?2、 我的叔叔于勒中的男孩与孔乙己中的小伙计,在小说中的作用有什么相同之处?如果换作别的人物好不好?为什么?3、 乞丐中的“我”对待乞丐的态度和孔乙己中人们对待孔乙己的态度有什么不同?如果是你,会怎样对待这样的“可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