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10隆中对 教案(冀教版九年级上).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5461895 上传时间:2019-03-0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10隆中对 教案(冀教版九年级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10隆中对 教案(冀教版九年级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10隆中对 教案(冀教版九年级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10隆中对 教案(冀教版九年级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10隆中对 教案(冀教版九年级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隆中对教材分析:以故事、典故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作者及故事的写作背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适当联系历史知识,使各学科知识得到有机融合。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诵读课文。积累一些文言词汇,如实词、虚词等。2、学会翻译文言文,了解文章大义。3、了解诸葛亮的卓越才能。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区分中心人物和陪衬人物,学会对比和衬托的写作手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学习古代知识分了“修身、治家、平天下”的济世情怀。2、努力学习,使白己成为一个有利于社会的人。教学重难点:1、文言虚词、实词的用法;文章的背诵2、课文的翻译,隆中对策的核心内容3、对比和陪衬的手法课前准备:学生准备:1、学生

2、将课文读熟练,能大致了解文章的大体意思。2、上网收集有关隆中对的有关知识,以备上课交流。3、上网或看书,阅读三围演义中“三顾茅庐”一节。教师准备:录音机、朗读磁带、小黑板教法与学法:讨论法 朗读法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一)导语:一千多年来,诸葛亮的故事一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如草船借箭、火烧赤壁、三气周瑜、七擒孟获等,充分展示了一代名相存政治、军事诸方面的卓越才能。存人们心中,他不仅是一位满怀报国之情的英雄人物,更是我们崇拜的智慧之神。今天,让我们走近诸葛亮,一睹其风采。(二)出示学习目标:(三)检查预习:1、查字典,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陇亩( )倾颓( )猖蹶(

3、)存恤( )夷越( )胄( )殆( )沔( )诣( )2、找同学交流本文的文学常识,作者,作品,人物。老师补充:东汉末年爆发了一场规模巨大的农民起义黄巾起义。在镇压黄巾起义过程中产生和壮大起来的大小武装力量,军事混战。在镇压黄巾起义中起家的曹操、刘备利孙坚一步步扩大势力。赤壁大战之后,形成了曹操、刘备和孙权三国鼎立的形势。此后,三国之间又混战了七十二年,全国才得到统一。 (三国志)就是记载达段时期的历史的史书。在当时的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中,刘备处于劣势。因此,他希望有能人来帮助他实现他的政治理想。他思贤若渴, “王顾茅庐”请诸葛亮下山。本文叙写的就是诸葛亮回答刘备的咨询,充分展示了诸葛亮卓越的政

4、治才能和军事才能。3、师归纳:重点实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二、初读课文,整体感悟(一)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选两位学生朗读课文,学生集体评议。评议标准如下:(1)读准字音; (2)读清句读,特别是句中语意停顿; (3)读出重音,特别是逻辑重音;(4)读出人物不同的语气。2学生齐读课文。3学生交流初读课文的总体印象,概述文意。生 1:本文主要写徐庶荐诸葛、刘备请诸葛、诸葛献计策、关张妒诸葛等片断。生 2:本文主要写诸葛亮对刘备提出的兴复大业这一问题所作的回答。生 3:标题隆中对显示渚葛亮的隆中对策是本文的核心内容。4、多媒体播放三国演义中三顾茅庐的片断。 (这一环节视学校情况而定,目的在于激发学

5、生学习的兴趣)5、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诸葛亮的相关资料,谈白己从文学作品、民问传说、影视剧、戏剧中了解的诸葛亮形象,可以讲故事,说典故。(二)译读课文,把握文意1学生白由读课文,结合注释,利用工具书,疏通文句,翻译课文。2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按照先读后译的步骤,就疑难词句研究探讨。教师巡视,帮助学生答疑解惑。3教师设计相关练习题,帮助学生积累文言知识,把握文意。(1)通假字欲信大义于天下(通“伸” ,伸张)白董卓已来(通“以” )(2)古今异义将军宜枉驾顾之(拜访;今叉:照顾)凡王往(总共;今义:平凡)孤不度德量力(王侯白称;今义:孤独)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大概;今义:危险)遂用猖獗(用:因此;

6、今义:使用。猖獗:失败;今义:凶狠而放肆)抑亦人谋也(而且;今义:压抑;或者)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可以把;今义:表可能;表许可)三、精读文章,深入研究出示思考题。学生讨论,老师明确1、理清全文思路。学生划分文章结构层次,并交流看法。教师点拨:二分法、四分法都有理由。本文一开始简单交代诸葛亮隐居隆中,继而点出他“每白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设置悬念;接着以徐庶推荐,刘备遂请亮, “凡三往”强化悬念;继而引出两人对答,通过诸葛亮提出的策略显示他的高瞻远瞩和雄才大略,完成对诸葛亮的形象塑造;最后以关张嫉妒诸葛亮,刘备解释作结。文章在起伏中推进,在矛盾中展开,刘诸一问一答是全文中心,也是集

7、中刻画诸葛亮这一形象的重点。2理清诸葛亮隆中对策的思路。学生前后座四人一组讨论。教师总结:渚葛亮首先分析曹操、孙权:曹操战胜袁绍,以弱制胜,指出曹操具有卓越的才能已经“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 ,所以“不可与争锋”;孙权“国险而民附” ,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然后基于对形势的分析,他规划了“三步走”的策略:第一步主攻地理位置重要而“其主不能守”的荆州;第二步夺取“刘璋暗弱”的益州,以荆、益两州作根据地;最后“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实现消灭曹操进而统一全园的第三步计划。整个规划严密合理,无懈可击,令人拍案称奇。3既然足写诸葛亮,为什么要花笔墨写徐庶、张飞、关羽等人?

8、明确:从各方面描写诸葛亮这个中心人物,是本文最主要的写作特点。开头一段写诸葛亮隐居,从正面写他的不凡抱负;徐庶向刘备推荐,则是从侧面表现。刘备与诸葛亮问答的过程是从正面通过人物白己的行动和语言塑造形象,而刘备三顾茅庐,密谈后“与亮情好日密” ,关羽、张飞不悦后,刘备“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的回答,都从侧面表现诸葛亮的非凡才能。全文正面描写-卜侧面描写互相照应,使诸葛亮人物形象亲切可感,这是文章的成功之处。4、让学生将课前搜集的三国演义中“三顾茅庐”片段向同学们表述。同学们讨论为什么本文将这一片段,写得极其简单,而“j 顾茅庐”却不厌其详。(二)教师点评总结:这节课,同学们从史书的角度认识了

9、诸葛亮的经天纬地之才,陈寿还原了一个真实的诸葛亮给我们。使我们看到了这个被神化了传奇人物,我们应该向诸葛亮学习,学习他积极参与国家大事的品质。能给社会出力,是古代读书人终生追求的目标。我们同学要努力学习,将来将自己的聪明才智贡献给国家。(三)学生再次朗读课文。四、质疑问难:五、拓展延伸:阅读下列文段,按要求思考答题。关羽号称神勇,但其种种作为却令人颇有些不解:降曹后斩颜良诛文丑,明知当时刘备在袁绍手下,却杀袁绍大将,等于将刘备推向虎口。华容道放曹,诸葛亮审时度势当然知道曹操不能杀,一旦杀了则北方群雄并起,又将陷入更大的混战,只有二足鼎立,方能给刘备以喘息之机。所以,诸葛亮明知关羽会囚情放了曹操

10、,而故意派他去还这个人情。但关键在于,关羽却不知其中奥妙,仅因个人恩怨就不顾大局。此后,又与黄忠争先,大意失荆州前的“虎女不嫁犬子”之类言论,都不能不说是与忠义仁相悖的。关羽虽然神勇,却骄傲居功,刚愎自用,最后只能败走麦城,并连带引发了张飞、刘备之死。蜀困从此元气大伤,再也无力与其他两大集团争衡了。每读至此,令人神伤。张飞勇猛暴躁,在刘氏集团中虽不起决定性作用,但他是刘备赖以牵制诸葛亮的最主要的制衡力量。诸蔼亮最欣赏赵云,同时他也是赵云最欣赏的人。刘备长于心计,关羽傲物,张飞暴戾。赵云无法和他们肝胆相照,惟有诸葛亮智慧绝伦,是人中精华,深为赵云所信赖诚服。刘备虽然也对赵云恩宠有加,但他深知赵云

11、是诸葛亮的人,虽放心让赵云去办任何事,但似乎并不把他当作兄弟。诸葛亮信住赵云,不管T-什么,身边总带着赵云,连刘备去东吴招亲,诸葛亮也派赵云相随。他早已将一切计算得清清楚楚,安排得妥妥贴贴,而只有赵云能按他的旨意去行事,只有赵云会将他的锦囊妙计当作圣旨,关、张都不会。1勾划出文段中与诸葛亮相关的语句,谈谈你对诸葛亮的看法。2依据阅读,你同意作者对关、张、刘、赵的评价吗?请任选其中之一,发表你的见解,只要言之有理即可。3查阅有关资料,结合白己学习隆中对和阅读上文的体会,围绕“诸葛亮”这个话题,写一篇小论文或小随笔。六、课堂总结: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老师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七、布置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2、背诵对策一段八、板书设计:隆中对徐庶荐贤 侧面描写 足智多谋诸葛亮三分定天下关、张不悦九、课后反思: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运筹帷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