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4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1)同步练习(沪科版八上).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5457614 上传时间:2019-03-0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4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1)同步练习(沪科版八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4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1)同步练习(沪科版八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4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1)同步练习(沪科版八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4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1)同步练习(沪科版八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4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1)同步练习(沪科版八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30分钟 40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5小题,每题 3分,共 15分)1.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有一个重要的环节是进行实验和收集证据,其目的是( )A.为了理解所提出问题的意义B.为了提出自己的观点C.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D.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是否正确 【解析】选 D。本题考查科学探究的过程。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首先是提出问题,再进行猜想、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然后是进行具体的实验和收集证据,目的就是为了证明提出的问题是否正确。2.(2014武汉二中月考)如图所示,下列各图是利用每秒闪光 30次的照相机拍摄到的 4个物体的频闪照片,图中箭头表示物体运动的方向,其中做匀

2、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是 ( ) 【解析】选 D。本题考查对速度变化情况的判断。A、B 选项物体在相等的时间里运动距离不同,所以速度在变化,不是匀速直线运动;C 选项物体运动方向在不断变化,不是直线运动;D 选项物体在相等的时间里运动距离相同,且运动方向不变, 所以是匀速直线运动。故选 D。3.某同学为测自己步行的平均速度,他在 400m跑道的起点处从10:10开始计时,走到终点时,表针指到 10:20,则该同学在此段的平均速度是 ( )A.12m/min B.20m/minC.60m/min D.40m/min 【解析】选 D。本题考查平均速度的计算。由题意可知,该同学步行距离 s=400m,步行

3、时间 t=10min,代入平均速度公式v= = =40m/min,故选 D。s 400 104.(2014长春联考)一个足球在草坪上沿直线运动,速度越来越慢,如图所示,测得 AB的长度等于 BC的长度。它通过 BC段所用时间为 0.5s,BC段长度为 3m,则该足球从 A经 B到 C这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可能是 ( )A.7m/s B.6m/sC.4m/s D.无法确定【解析】选 A。本题考查估测平均速度。由题意知:AB=BC=3m,足球由 A 运动到 C,速度越来越慢,t BC=0.5s,所以tABs6=6m/s。因此足球的速度可能为 7m/s。故选 A。61 5.(2014黄冈浠水期末)课外

4、活动时,小明和小华均在操场上沿直线进行跑步训练。在某次训练中,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B.两人都不做匀速直线运动C.前 2s内,小明跑得较快D.全程中,两人跑步的平均速度相同【解题指南】解答本题应抓住以下关键点:(1)确定两人 s-t 图像的形状,判断图像是否为过原点的直线。(2)确定前 2s 内两人通过的路程。(3)确定全程两人通过的路程及其所对应的时间。【解析】选 D。本题考查对速度的理解。由题图可以看出小明做匀速直线运动,小华做变速直线运动; 在前 2s 内小华通过的距离大于小明通过的距离,所以小华跑得快; 在全程中两人

5、通过的距离和所用的时间是相等的,所以两人跑步的平均速度相同。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3小题,每空 3分,共 9分)6.(2013安顺中考)小明在体育毕业考试中,50m 跑的成绩是 8.0s,他的平均速度是 m/s。【解析】本题考查速度公式的应用。路程 s=50m,所用时间 t=8.0s,则他的平均速度 v= = =6.25m/s。 s 50 8.0 答案: 6.257.小雨以 2m/s的速度沿着平直马路向前走,远远看到前方 400m处叶子姐姐正朝他跑来,叶子姐姐运动的s-t图像如图所示。则他俩经过 s 相遇。【解析】本题考查读图及速度的计算。由图像可知叶子姐姐的速度是 6m/s,若以小雨为参照物

6、,则叶子姐姐向小雨靠近的速度 v=2m/s+6m/s=8m/s,故相遇时间 t= = =50s。s400 8 /答案: 508.(2014河南双语月考)一小车以 30m/s的速度匀速行驶,司机突然发现前方有紧急情况,经过 0.6s开始刹车,又经过 4.4s滑行 52m后停止,则从发现情况到停车,车的平均速度是 。【解析】本题考查速度公式的应用。由 v= 得,0.6 s 汽车行驶的路s程为 s1=vt1=30m/s0.6s=18m,从发现情况到车停止的总路程s=s1+s2=18m+52m=70m,所用总时间 t=t1+t2=0.6s+4.4s=5s,则车的平均速度 v= = =14m/s。s 7

7、0 5 答案: 14m/s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 2小题,共 16分) 9.(6分)如图为一小球从 A点沿直线运动到 F点的频闪照片,若频闪照相机每隔 0.2s闪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小球从 A点到 F点做的是 (选填“匀速直线”或“变速直线”)运动。小球从 D点到 F点的平均速度是 m/s。【解析】本题考查平均速度的计算及变速直线运动的知识。由图可知, 在相等的时间内小球通过的路程越来越大,说明小球运动越来越快,即速度越来越大,故小球做变速直线运动; 从 D 到 F,由图中刻度尺可读出 DF 间的距离 s=12.50cm-4.50cm=8cm=0.08m,小球运动的时间 t=0.4s,则小

8、球的平均速度 v= = =0.2 m/s。 s 0.08 0.4 答案: 变速直线 0.210.(10分)(2014江西上饶质检)如图所示,小车从斜面的顶端 A处由静止释放,沿斜面滑下直到撞上挡板的过程中,小洪用刻度尺和停表分别测出小车在 s1及 s2两段路中的平均速度 和 。下面是小洪1 2写出的实验的主要步骤和计算 、 的公式,请你将实验步骤补充完1 2整。(1)把挡板放在 C处,让小车从斜面顶端 A处由静止开始下滑,直到撞上挡板,用秒表测出小车从 A点运动到 C点的时间 t1;(2)把挡板放在 B处, ;(3)用刻度尺分别测出 AC段路程 s1和 BC段路程 s2;(4)由 = 计算出平

9、均速度分别为: = , = 1 2。【解析】本题考查速度变化的实验探究。用刻度尺测出 s1 和 s2,让小车从斜面上滑下,用秒表测出小车从 A 点到 C 点的时间 t1 和从 A 点到 B 点的时间 t2,则在 s2 段上下滑的时间 t=t1-t2,由速度公式得,在 s1和 s2 两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 = , = 。v1s11v2s212答案: (2)让小车从斜面顶端 A 处由静止开始下滑 ,直到撞上挡板,测出小车从 A 点运动到 B 点的时间 t2 (4) s11s212【知识拓展】(1)在探究过程中, 注意操作要规范,对数据的测量和记录要实事求是。(2)在探究时,不一定所有情况下的路程都要

10、用刻度尺来测。例如,学校操场的跑道长是已知的,不需要测量。再如公路上行驶的汽车通过的路程,可以用里程表在终点的里程数减去在起点的里程数来获得。(3)在用公式 v= 计算速度时,注意 v、s、t 的对应关系,不要“张冠李s戴” 。【培优训练】(2014西安高新一中期中)“区间测速”目前在全国大部分高速路实行。所谓的“区间测速”,就是在两监测点安装监控和测速探头,测出同一辆车通过两个监测点的时间,再根据两点间的距离算出该车在这一区间路段的平均车速,如果这个平均车速超过了该路段的最高限速,即被判为超速。若监测点 A、B 相距 30km,一辆轿车通过监测点A的速度为 100km/h,通过监测点 B的速

11、度为 110km/h,通过两个监测点的时间如图所示,该路段最高限速 120km/h。(1)原来监测的方法是监控探头判断通过监测点时的车速。如果按原来的方法,该轿车通过监测点 A、B 时会不会判为超速?(2)通过计算说明,采用“区间测速”,这辆轿车会不会被判为超速。(3)据统计,全国发生的车祸中,有超过四分之一是超速引起的。为劝导驾驶员不要超速行驶,请你设计一条劝导语。 【解析】(1)因为vA=100km/h120km/h,该轿车超速。s 30 0.2 答案: (1)该轿车通过监测点 A、B 时不会被判为超速。 (2)采用“区间测速”, 这辆轿车会被判为超速。(3) 为了您和家人的幸福,请勿超速行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