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五单元 冷战和美苏对峙的世界第五单元 冷战和美苏对峙的世界第 16 课 冷战课前自主预习知识点 1 冷战的发生1.背景2(1)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军事、经济实力最强大的国家,在世界各地建立了几百个 军事基地 ,以及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 货币 体系和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国际贸易体系,称霸的欲望十分强烈。美国还认定 社会主义 国家都具有侵略性。 (2)二战后,苏联的西部边界大大地向西推移,还在东欧国家建立起与苏联类似的社会制度。苏联认为战争是 资本主义 垄断和竞争的产物, 美国 是苏联潜在的防御对象。 (3)美苏 国家战略 的对立和 社会制度 的巨大差异,使双方的对抗、冲突不断加剧。 2
2、.含义:冷战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 40 多年间,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 对峙 与竞争状态。 3.开始:1947 年 3 月,美国总统 杜鲁门 在国会发表演说,声称希腊和土耳其受到共产主义威胁,要求国会拨款援助这两个国家。在演说中,他把世界分为“自由国家”和“极权政体”两个对立的营垒,宣称美国将领导和帮助所有选择“自由制度”、抵抗极权统治的力量。这篇演说提出的政策被称为“ 杜鲁门主义 ”。它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 同盟 关系正式破裂,冷战开始。 4.经济表现:1947 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 欧洲复兴计划 ”,即马歇尔计划,企图通过援助西欧恢复经济,稳定资本主义制度
3、。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运用,也是美国实施 冷战 政策的又一重要步骤。 知识点 2 德国的分裂5.柏林危机(1)背景:随着杜鲁门主义的出台,苏联与美、英、法在处理 德国 问题上的分歧越来越大。(2)直接原因:1948 年 2 月,美、英、法三国计划将占领区合并,准备发行 货币 ,筹建政权,引起苏联的抗议。 (3)爆发:1948 年 6 月,苏联切断西占区与柏林之间的水陆交通,停止向西柏林供应煤、电、食品等生活物资,美、英立即对苏占区实行反封锁。“ 柏林危机 ”爆发。 (4)结果:11 个月后,美、苏通过秘密谈判达成协议,双方同时解除封锁。6.德国分裂(1)概况:1949 年 9 月
4、,在美、英、法占领区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又称“ 联邦德国 ”或“西德”。10 月,在苏占区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又称“ 民主德国 ”或“东德”。 (2)影响:从此,欧洲 冷战对峙 的局面基本形成。 3知识点 3 北约与华约对峙7.北约成立:1949 年,美、英、法等 12 个国家在华盛顿成立了“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简称“北约”,总部设在比利时的 布鲁塞尔 。 8.华约成立:1955 年,苏联同东欧 7 个社会主义国家成立了“ 华沙条约组织 ”,简称“华约”。华约实际上处在 苏联 的控制之下。 9.影响:美苏双方互相敌对,进而发展为两大集团的全面冷战对峙, 两极 格局形成。 课堂基础达
5、标知识点 1 冷战的发生1.有人这样形容美苏冷战:“美国是鲨鱼,苏联是老虎,二者虽然都很凶猛,却生活在截然不同的环境里,暂时不会兵戎相见。”美苏冷战开始的标志是 (A)A.杜鲁门主义的出台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C.北约的建立D.华约的建立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给予西欧资本主义国家大量援助的政策是 (A)A.马歇尔计划 B.杜鲁门主义C.新经济政策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3.二战后,美国为称霸世界,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冷战政策。冷战政策在军事方面的表现是 (D)A.“铁幕演说” B.杜鲁门主义C.马歇尔计划 D.北约的成立知识点 2 德国的分裂4.历史地图是展现前人活动与地理空间结合的重要史
6、料。对下面地图理解最准确的是 (C)4A.两极格局出现,冷战与热战相交织B.美、苏操控欧洲,北约与华约对峙C.冷战风云笼罩,德国分裂D.德国统一,西欧走向联合5.1961 年 8 月 13 日,柏林市民一觉醒来突然发现在一夜之间,一道由铁网和水泥板构成的临时屏障横亘在柏林城中间,阻碍了东西部人民的交往,这就是柏林墙,它成为德国分裂的重要标志。造成德国分裂的主要原因是 (B)A.两德经济水平的差异B.美、苏冷战的产物C.德国民族矛盾激化D.二战达成的协议知识点 3 北约与华约对峙6.战后,苏联等国签订的某条约规定:“如果在欧洲发生了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对一个或几个缔约国的武装进攻,每一缔约国应立即
7、对遭受这种进攻的某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给予援助。”在该条约影响下 (B)A.发生了古巴导弹危机B.欧洲出现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局面C.美国对苏联全面冷战D.德国分裂为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两部分课后巩固提升51.1945 年 5 月 8 日,美国驻苏联参赞凯南说:“人们在欢呼雀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此处刚刚开始的“战争”是指 (C)A.第一次世界大战 B.第二次世界大战C.冷战 D.朝鲜战争2.从 1948 年到 1950 年,欧洲共有 16 个国家接受了美国 130 多亿美元的援助,其中 90%是赠予,10%是贷款。这一被时人称为“人类历史上最慷慨的举动”缘于 (D)A.“门
8、户开放”政策B.冷战政策C.杜鲁门主义D.马歇尔计划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罗伯特奥本海默说:“我们或可以预料一下这样的情形,两个大国都可以毁灭对方的文明和生机,虽然自身也处于危境。”这里的“两个大国”指的是 (B)A.英国和德国 B.美国和苏联C.德国和日本 D.英国和法国4.李明同学在复习时,搜集到以下两幅图片,由此判断他复习的主题是 (D)6A.凡尔赛体系 B.华盛顿体系C.反法西斯联盟 D.冷战5.下图眺望柏林墙的那一边反映了冷战导致的 (A)A.德国的分裂 B.朝鲜半岛的分裂C.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D.古巴导弹危机6.美苏冷战期间,新的世界大战虽然没有爆发,但局部 “热战”此起彼伏。
9、以下事件能体现这一特点的是 (D)A.凡尔登战役 B.日本偷袭珍珠港C.攻克柏林 D.朝鲜战争7.2016 年 3 月,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访问古巴时表示,他跨越历史和意识形态的阻隔、伤痛与分离的藩篱来到古巴,意在埋葬美洲大陆最后一丝“冷战残余”。下列对奥巴马所说的“冷战”认识错误的是 (C)A.带有浓厚的大国强权色彩B.尽量避免直接的军事对抗C.是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纷争D.对国际关系产生重大影响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最深刻的影响,是它极大地改变了世界范围的力量对比,促使世界格局逐步过渡到一个两极结构的新时代形成了美苏在欧洲乃至全球对峙的局面。这一局面一直持续到 20 世纪
10、 90 年代初才发生了改变。(1)材料一中“两极结构”的形成与美国推行的什么政策有关?写出这一政策在政治方面的表现。政策:冷战政策。表现:杜鲁门主义。7材料二 (20 世纪 70 年代初)美国主动谋求改善中美关系,目的在于利用中国牵制和制约苏联,以便在对苏斗争中取得积极主动权。摘编自丁见民美国主动改善中美关系的影响(2)材料二中“主动谋求改善中美关系”,率先打开中美关系大门的美国总统是谁?尼克松。材料三 苏联曾经是有用的敌人。美国相信,不仅要和苏联的军事力量竞赛,还要和苏联的成就竞赛没有苏联的空间计划,美国人就不可能登上月球。摘编自齐世荣15 世纪以来世界九强兴衰史(3)根据以上材料,请你从三
11、个不同角度概括冷战的影响。冷战威胁了世界和平。冷战推动了国际关系的调整。冷战促使美国改善对华关系。冷战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科技的发展。(任答三点即可)8第 17 课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课前自主预习知识点 1 欧洲的联合1.西欧经济的恢复和发展(1)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国家凭借原有的工业基础和 马歇尔计划 的援助,采用最先进的 科学技术 成果,制定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2)表现:20 世纪 50 年代初,西欧各国的工业生产已经基本恢复到甚至超过了战前水平。20世纪 5070 年代, 西欧经济 持续繁荣。 92.西欧的联合(1)欧共体:1967 年,欧洲煤钢共同体、
12、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合并为 欧洲共同体 ,简称“欧共体”。 (2)欧洲联盟: 1993 年,大部分西欧国家在 欧共体 的基础上组成了欧洲联盟。 (3)影响:欧共体成员国加强经济合作,并努力用一个声音在国际舞台上说话,促进了西欧国家经济发展和 国际地位 的提高。欧洲联盟的成立大大加快了欧洲 一体化 的进程。 知识点 2 美国的发展与日本的崛起3.美国的发展(1)战后的繁荣: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积极拓展世界市场,应用最新科技成果,革新生产技术,刺激了经济的繁荣,成为 资本主义 世界的霸主。 (2)“新经济”的出现: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美国出现了以 全球化 和信息化为特征的“
13、新经济”,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4.日本的崛起原因(1)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单独占领了日本,在日本推行非军事化和 民主化 改革,颁布了“ 和平宪法 ” (2)冷战开始后,美国出于本国的战略需要,开始积极扶持日本。 朝鲜战争 爆发后,日本获得了大量军需订单 (3)日本政府利用当时有利的外部环境,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大力引进 先进技术 ,促进经济的迅速发展 表现(1)1968 年,日本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2)随着经济的发展,日本的国际地位也得到提升。20 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日本谋求成为政治大国的欲望日益膨胀, 军费开支 不断增加,引起亚洲邻国的关注和不安 知识点 3
14、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5.背景: 罗斯福新政 期间,美国颁布了社会保障法,实行 养老金 制度、失业保险制度,向无依无靠者提供救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了缓和社会矛盾,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调整政策,建立起 社会保障 制度。 6.概况10(1)美国:20 世纪 50 年代,美国两次修订 社会保障法 ,扩大受益群体,提高最低工资,资助贫困学生。 (2)西欧:1948 年, 英国 宣布建成“福利国家”。不久,法国和 联邦德国 等国也宣布成为“福利国家”。 7.成果:随着 福利政策 的推行,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步建立起包括医疗保健服务、养老、住房、失业保险和教育等在内的社会保障制度。20 世纪六七十年代,
15、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日渐完善。 8.评价:社会保障制度是 工人阶级 斗争的结果,资产阶级也认为实行这种制度,可以缓和阶级矛盾,创造一个有利于经济发展的稳定的社会环境。但是,社会保障制度不能解决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课堂基础达标知识点 1 欧洲的联合1.20 世纪 50 年代初,西欧各国的工业生产大体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二战前的水平。下列不属于西欧各国经济恢复和发展主要原因的是 (C)A.利用美国的援助B.制定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C.形成欧洲共同体D.采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2.游览欧盟各国,你可以看到 (D)大多数成员国使用统一的货币 成员国内部人员自由流动 成员国之间的矛盾已完全
16、消除 成员国内部货物自由流通A. B. C. D.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在欧洲大陆,法国和德国历史上发生过多次战争,积怨甚深,结下了“世仇”。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法、德两国分别加入协约国和同盟国阵营作战。1939 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纳粹德国向英、法等国家发动进攻。11材料二 法德和解,是在二战后特定的历史条件和国际形势下,法、德两国为恢复和发展各自经济,重建西欧,摆脱大国控制和防止新的战争悲剧重演而作出的共同努力早在 1949年 11 月,阿登纳(联邦德国第一任总理)曾经两次呼吁法德和解“舒曼计划”提出后,阿登纳迅速表示“由衷地赞同”。摘编自吴友法德国史探研(1
17、)根据材料二,指出二战后促使法、德两国和解的因素。恢复和发展各自经济,重建西欧,摆脱大国控制和防止新的战争悲剧重演。(2)对比材料一、二,法德关系的变化呈现什么趋势?对抗(或敌对)到和解(或联合)的趋势。知识点 2 美国的发展与日本的崛起4.有人说:“美国今天正处于拿破仑战争结束时英国的地位。在拿破仑战争结束后,英国掌握了全世界财富的 30%左右,而今天,美国则掌握了大约 50%。”材料中的“今天”是指 (D)A.第一次世界大战前 B.第一次世界大战后C.罗斯福新政时期 D.第二次世界大战后5.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美国新经济的主要特征是 (A)A.信息化、全球化 B.工业化、市场化C.
18、市场化、全球化 D.工业化、信息化6.下表说明二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崛起的原因是 (B)时间 战略计划 评价1955 经济自立五年计 以充分就业和经济自立为基本12年 划 目标1957年新长期经济计划 出现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的第一个高峰1960年国民收入倍增计划经济进入有计划的高速发展时期A.社会改革 B.适当的经济政策C.美国扶持 D.朝鲜战争的爆发7.19511973 年,日本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其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超过 10%。日本经济快速发展,除自身因素外,还主要得益于 (A)A.美国的大力扶持 B.亚太经合组织的促进C.欧盟提供的广阔市场 D.经济一体化的推动知
19、识点 3 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8.面对经济大危机,美国总统罗斯福说:“(政府)如果对老者和病人不能照顾,不能为壮者提供工作听任无保障的阴影笼罩每个家庭,那就不是一个能够存在下去,或者应该存在下去的政府。”这段话预示罗斯福政府将 (D)A.发动农业集体化运动 B.保护劳工权利C.推行企业国有化政策 D.建立社会保障制度课后巩固提升1.“欧洲的事由欧洲人来做”“用一个声音说话”,使“美国打个喷嚏,欧洲就得感冒”的现象大为改观。直接反映欧洲这个历史性变化的是 (B)A.国际联盟成立B.欧洲共同体成立C.联合国的成立D.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成立132.一位俄国学者指出:“美国思想体系的传统任何时候都不会转变
20、为僵死的教条,而是在每一新的历史阶段为回答时代的呼唤而获得新生。”20 世纪 90 年代初,美国“回答时代的呼唤而获得新生”的举措是 (D)A.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B.实行自由放任政策C.推行社会福利政策D.积极发展“新经济”3.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日本进入经济高速发展阶段,教育经费在政府的财政预算中所占比重超过 20%,名列资本主义世界各国之首。20 世纪 90 年代,有三分之一以上的成年人受过大学教育,工程师在人口中的比例居世界之首。该材料反映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之一是(C)A.重视科学技术的引进和创新B.推行严格的科学管理制度C.重视教育,注重人才培养D.政府投资主要放在发展经
21、济上4.20 世纪 70 年代后,日本不断增加军费支出;20 世纪 80 年代,主张摆脱美国控制的日本可以说“不”一书畅销起来;20 世纪 90 年代后,日本向海外派兵,谋求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上述行为主要表明 (B)A.日本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B.日本谋求世界政治大国的地位C.日本拒绝承担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罪责D.美国已经丧失世界霸主地位5.图表是我们研究历史的重要工具。下表说明这一历史阶段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形势是(B)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率统计表时间 日本 美国 英国 联邦德国 法国19521960 8.2% 2.8 2.7 7.5% 4.814年 % % %19611970年
22、11.2%4.1%2.8% 4.8%5.8%A.一波三折 B.持续发展C.停滞不前 D.危机四伏6.欧盟经过多次扩张,2013 年成员国增加到 28 个,总人口接近 5 亿。下列标识属于欧盟的是 (B)7.“鉴于 20 世纪 30 年代经济大危机引发的社会动荡和政府信用危机,二战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推行了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的福利政策。”这说明西方国家推行社会福利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B)A.提高本国人民的生活水平B.保证社会秩序的稳定C.遏制经济危机的再次发生D.展示资本主义的优越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20 世纪 50 年代,在资本主义世界中,美国在工业生产、出口贸易、黄金外汇储
23、备各方面所占的比重都显著下降,而西欧六国(法、西德、意、荷、比、卢)所占的比重则大大上升。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以后,阿登纳说:“如果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里走下坡路的话欧洲的联合是绝对迫切需要的,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15材料二 1972 年,日本外相大平正芳在记者招待会上说:“日本跟着美国脚步走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同时,日本在日美同盟的前提下展开了所谓的“多边自主外交”。1974 年,出任欧共体执行主席的联邦德国外长谢尔说:“在九国商谈有关政治行动、组织结构和自己前途的每一张谈判桌上,我们不能保证都有美国的座位。”(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
24、出欧洲走向联合的主要目的是什么。欧洲走向联合在 20 世纪 90 年代的主要表现是什么?目的:经济上,为了促进经济发展,加强经济联系;政治上,为了摆脱美国的控制,维护自身安全,提高国际地位(或欧洲各国不想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表现:欧盟的成立。(2)根据材料二,指出二战后日本、西欧的经济发展在政治上产生的影响。日本、西欧逐渐摆脱美国的控制,日益独立自主,提高了自己的国际地位。专题二 现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历史坐标】一、选择题1.罗斯福新政被称为美国历史上的神话。其“新政”的“新”体现在 (A)A.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B.对工业的调整C.实行计划经济D.推行工业国有化2.美国实行“新政”期间
25、,通过一项法令,规定各工业企业制定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标准和工作日时数等。此举的目的是 (D)A.保障企业基本利润B.保护劳动者基本权益16C.促使企业采用高新技术D.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生产过剩3.“我在西雅图看到许多妇女在超市的弃货堆里找寻剩余的食物我在纽约和芝加哥等城市里看到人们在丢弃的罐头听里找剩肉”对此,美国罗斯福总统采取的措施有 (D)增加农业产量 兴办公共工程 进行社会救济扩大工业生产规模A. B.C. D.4.以下关于罗斯福新政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C)A.新政的中心措施是对工业的调整B.新政使资本主义制度得以调整和巩固C.新政消除了美
26、国再次发生危机的可能D.新政避免了美国走上法西斯道路5.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厮杀后欧洲政治家们清醒地认识到,如此下去,欧洲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为此,欧洲国家 (C)A.加强军事合作 B.与苏联展开对抗C.逐渐走向联合 D.寻求美国的援助6.法国前总统吉斯卡尔德斯坦曾称:“一个反对美国的欧洲是不可想象的,一个美国庇护下的欧洲是不能接受的。我希望一个站起来的欧洲。”其意图在于 (D)A.建立一个强大的单边主义的欧洲B.努力构建一个统一的欧洲C.重新确立欧洲的国际中心地位D.建立平等的欧美伙伴关系7.下图表明二战后日本经济在 20 世纪 50 年代至 70 年代 (
27、B)17A.曲折发展 B.高速发展C.增长率持续上升 D.增长率持续下降8.下图中的核动力航空母舰采用了当时的最新科技成果,造价 45 亿美元,连续航行 25 年才需要更换一次燃料,被誉为“海上钢城”。它是 20 世纪美国最后一艘水上“巨无霸”,用美国第 33 任总统的名字命名,颇具深意。该舰的建造体现了美国(D)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 掌握着先进的科学技术企图称霸世界的野心 具有强大的军事力量A. B.C. D.9.下面一组漫画图片呈现的是威廉的生活片段。据此判断他的国籍最有可能是 (C)A.美国 B.俄国 C.德国 D.中国10.20 世纪 90 年代末,在电脑的关键部件和软件方面,美国在世界
28、上占绝对优势。到 1999年底,网络经济产值达 5239 亿美元,成为这一时期美国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材料表明,这一时期美国经济的突出特点是 (B)A.全球化 B.信息化18C.工业化 D.单一化11.1964 年,中法建立外交关系。1966 年,法国总统戴高乐访问苏联,两国发表了联合声明,强调由欧洲人来考虑和解决欧洲事务,还达成了空间技术合作协定,进一步扩大了合作领域。法国此举的出发点是 (C)A.法国与苏联结成同盟关系B.东西两大阵营矛盾消失C.维护法国的国家民族利益D.全面倒向社会主义阵营二、非选择题12.沉浮欧洲世界关注的焦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战争结束时,德、意、日
29、战败国几乎成了一片废墟,国内经济百废待举;英、法等战胜国“赢得了战争,输尽了财富”,实力大为削弱(战后)欧洲传统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无论是战胜国还是战败国,都沦为二三流国家。美、苏以欧洲为主战场的“冷战”,更使欧洲人民终于意识到再也不能发生欧洲人打欧洲人的战争了。材料二 下表中西欧六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均为欧共体(欧盟)成员。国民生产总值(百万 1990 年国际元)1952年1967年1975年1983年1991年1999年西欧六国121585524338803213870383685946722995403597美国16252452847549351682544331
30、2957759487651223注:英国 1973 年加入欧共体。19(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促使欧洲人产生“再也不能发生欧洲人打欧洲人的战争”这一意识的因素是什么。为避免战争,欧洲人有何重大举措?因素:欧洲国家遭受战争的创伤,经济实力和政治地位下降;美苏冷战,欧洲国家需要寻求自身的安全。举措:加强经济、政治合作,推进欧洲一体化(走向联合);成立欧共体及欧盟。(2)根据材料二表格,分析 19521999 年西欧六国经济呈现出了怎样的发展趋势。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这一趋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趋势:不断增长。影响:增强了西欧国家的经济实力,提高了西欧国家的国际地位。20第 18 课 社会主义
31、的发展与挫折课前自主预习知识点 1 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1.壮大表现(1)1949 年,苏联同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家建立了 经济互助委员会 ,简称“经互会”。苏联通过经互会帮助 东欧国家 克服了战后经济困难。(2)1950 年,中苏缔结了 友好同盟互助 条约,加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 212.存在问题:苏联利用经互会将各成员国的经济纳入苏联 计划经济 的轨道。 斯大林 还取消了东欧各国共产党的自主权,按照 苏联模式 对这些国家进行了全方位的内部改造。知识点 2 苏联的发展与改革3.赫鲁晓夫改革概况1953 年,斯大林逝世。 赫鲁晓夫 上台执政,他在批判斯大林 个人
32、崇拜 的同时,在经济上进行了一些改革 措施发动 垦荒 运动;发展饲料生产,广种玉米;取消农产品的 义务交售制 ,改行收购制;改革 工业管理 体制等 结果 赫鲁晓夫改革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时期形成的 政治经济体制 4.勃列日涅夫改革(1)主要措施:1964 年, 勃列日涅夫 开始执政,他在经济上推行“ 新政策 ”,要求加速科技进步、完善经济管理体制和加强经济刺激。 (2)结果:改革仍然没有从根本上突破 高度集中 的计划经济体制。 (3)存在问题:为了同美国展开军备竞赛,苏联把科技进步的重心放在 军事 方面,国民经济呈现出畸形发展状态。高投入、高消耗、 低效率 成为苏联经济的痼疾。 知识点 3
33、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5.戈尔巴乔夫改革概况 1985 年,戈尔巴乔夫担任苏联领导人。不久,他开始改革 内容首先实施 加速经济改革 的方案,但直到 1988 年,总体效果仍然不佳。戈尔巴乔夫又转向政治体制改革,取消 苏共 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倡导“公开性”和“ 政治多元化 ” 影响改革使人们的思想发生混乱,无政府状态蔓延,局势迅速失控。各 加盟共和国 的分离趋势也随之加剧 226.苏联解体:1991 年 8 月 19 日,8 名苏共高级官员发动政变,试图挽救苏联,但不到 3 天,即宣告失败。这次事件后,戈尔巴乔夫辞去苏共中央总书记职务。俄罗斯领导人 叶利钦 控制了全局,苏联的分裂进一步加快。
34、1991 年底,苏联解体。 7.东欧剧变原因(1)20 世纪 60 年代以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经济上都出现严重问题。各国虽然进行了一些改革,但成效不大, 社会矛盾 日益尖锐 (2)西方国家对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加紧推行“ 和平演变 ”战略 (3)20 世纪 80 年代末,受 戈尔巴乔夫改革 的影响,东欧各国开始实行政治多元化 表现东欧各国 社会制度 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在政治上,实行议会民主制和多党制;经济上,实行 私有化 基础上的市场经济 课堂基础达标知识点 1 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1.1949 年初,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表声明:“美国现在正以经济方式向东欧社会主义国家
35、渗透,因此,我们不得不采取必要的措施对其回击,以巩固我们的社会主义阵营。”对此,苏联和东欧国家采取的相应措施是 (B)A.成立共产党情报局B.成立经互会C.成立华沙条约组织D.支持民主德国成立2.下面是一幅见证中苏友谊的照片。照片中的历史性会晤取得的重大成果是 (B)23A.中苏正式建交B.中苏签订友好同盟互助条约C.中苏结成抗美援朝同盟D.中苏确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知识点 2 苏联的发展与改革3.苏联模式对苏联的政治经济建设发挥过积极作用,但也存在严重的弊端。苏联国内最早针对苏联模式弊端推进改革的是 (A)A.赫鲁晓夫 B.勃列日涅夫C.戈尔巴乔夫 D.叶利钦4.有人评价赫鲁晓夫“是徘徊在新旧
36、时代十字路口的一名代表人物,他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而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淖之中而不能自拔”。这里“跨进了新时代”的主要含义是 (D)A.政治改革初见成效B.改革使苏联由一党制变为多党制C.改革导致苏联的解体D.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苏联模式5.美国学者在俄罗斯史中写道:“勃列日涅夫政府基本上只是试图作表面的改革,而不考虑从根本上进行改革。”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C)A.勃列日涅夫开创了改革的先河B.勃列日涅夫把改革限制在政治方面C.勃列日涅夫改革没有突破苏联模式D.勃列日涅夫首次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知识点 3 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6.20 世纪 80 年代末 90 年代
37、初,东欧国家纷纷更改国名:匈牙利人民共和国改名为匈牙利共和国(1989 年 10 月),波兰人民共和国改名为波兰共和国(1989 年 12 月),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改名为保加利亚共和国(1990 年 11 月)这些国家更改名称说明 (A)A.社会制度的变化 B.两极格局结束24C.苏联解体 D.戈尔巴乔夫辞职7.导致东欧剧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外部原因是 (A)A.西方的“和平演变” B.国内改革失败C.国内物价不断上涨 D.领导人的决策失误8.有位学者评论某次改革时说:“太冷了,本想弄点木材烤烤火,想不到竟将整个房子给烧了。”据此推断,他评论的改革是 (B)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戈尔巴
38、乔夫改革C.新经济政策 D.苏联模式的形成9.1991 年 8 月 19 日星期一清晨,新华社莫斯科分社社长唐修哲把全体记者从睡梦中叫醒,开“飞行集会”。新华社总社从北京来长途电话告知,苏联发生政变。“苏联发生政变”的初衷是 (A)A.挽救联盟,避免解体B.篡夺政权,个人独裁C.制造事端,加速分裂D.全民动员,抗击侵略课后巩固提升1.下表是关于捷克等四国对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占其对外贸易总额比重的数据表,造成各国1952 年数据与 1948 年数据差距较大的直接原因是 (C)国家年份 捷克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1948 年 68% 66% 29% 33%1952 年 29% 29% 15% 11%
39、A.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B.杜鲁门主义的出台C.经互会的成立 D.柏林危机的爆发252.下图展示的国家是 (C)A.沙俄 B.苏俄 C.苏联 D.俄罗斯3.赫鲁晓夫改革被认为是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开放的先河。赫鲁晓夫改革与中国改革开放的共同之处是 (A)A.把农业作为改革的突破口B.实施社会经济“加速发展战略”C.对苏联模式的小修小补D.主张“政治多元化”4.苏联自 1956 年进入改革时代后,改革的过程进中有退,反复无常,最后改革变成了改向,导致了苏联瓦解。就本质而言,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改革失败的相同原因是 (D)A.没有正确的指导思想 B.重点放在农业上C.关注工业体制的改革 D.没有突破苏联
40、模式5.根据表格判断,下列选项表述错误的是 (A)19761989 年苏联经济增长率简表197619801981198519861989社会总产值 4.2% 3.3% 1.8%国民收入 4.3% 3.2% 1%劳动生产率 3.3% 3.1% A.赫鲁晓夫的改革效果较为明显B.勃列日涅夫的改革成效不大C.戈尔巴乔夫时期经济不断滑坡,生活水平下降26D.经济停滞不前是导致苏联解体的原因之一6.西方国家“和平演变”战略得逞的根本原因是(A)A.苏联模式的弊端 B.社会主义没有优越性C.西方国家策略得当 D.西方经济实力雄厚7.20 世纪末,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发生剧变,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却取
41、得了巨大成就,这说明 (D)A.社会主义道路只适合中国B.资本主义制度更具有优越性C.社会主义在全世界失败D.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前进8.俄罗斯总理普京在回答“您怎样看待苏联解体”时,引用了在俄罗斯家喻户晓的一句话:“谁不为苏联解体而惋惜,谁就没有良心;谁想恢复过去的苏联,谁就没有头脑。”大多数俄罗斯人不想恢复“过去的苏联”,主要原因是苏联 (B)A.综合国力不强B.体制僵化,社会缺乏活力C.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造成经济困难D.忽视科技文化的发展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李克强总理曾用自己在安徽凤阳“插队”(城市知识青年下乡劳动)的经历解释“改革红利”(收益)。材料二 戈尔巴乔夫高唱着“
42、忠于十月革命的理想,忠于社会主义的选择”的口号,却在1990 年召开的中央全会上,提出了修改宪法中有关党的领导地位条款的建议,并表示准备实行多党制。材料三 不坚持社会主义,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邓小平(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我国农民获得“改革红利”直接得益于什么政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7(2)根据材料二,指出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的原因。原因:抛弃马克思主义,背离社会主义道路,否定共产党的领导地位。(3)综合上述材料,我们从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启示:改革必须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等。专题三 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与发展
43、【历史坐标】一、选择题281.没有别的事件能像十月革命那样对现代世界产生如此决定性的影响,它从根本上改变了国际关系格局。1917 年以后,世界再也不能同过去一样了。这种不一样主要表现在 (D)A.马克思主义开始指导国际工人运动B.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尝试C.打破了帝国主义对社会主义的封锁D.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2.苏联早期的领导人布哈林说:“我们过去认为,我们可以一举消灭市场关系。而实际情况表明,我们恰恰要通过市场关系走向社会主义。”苏俄“通过市场关系走向社会主义”的政策是 (B)A.开展赫鲁晓夫改革B.实施新经济政策C.进行戈尔巴乔夫改革D.形成苏联模式3.20 世纪 20
44、年代早期,苏联进口了成千上万台拖拉机,大部分来自美国的福特公司和国际收割机公司。就连斯大林也说:俄国革命加上美国的效率,这就是列宁主义的本质。据材料,这里“美国的效率”是指 (A)A.先进的技术和设备B.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C.允许市场在一定范围内存在D.自由民主的政治制度4.“苏联经济的发展是在不顾苏联公民的愿望,使他们受损的情况下取得的;苏联公民被迫为将来而努力工作,忍受现在的贫困。”这段话显示了苏联模式 (C)A.采用了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B.有利于苏联工业化的实现C.在工业化的同时忽视了民生D.有利于苏联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5.1956 年对中国人民来说是“非同寻常的一年”。在这一年,新中国
45、取得的主要成就有 (C)29“大跃进”运动在全国范围内发动起来 基本完成三大改造,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中共八大召开,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有了良好开端 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A. B.C. D.6.“如果说十月革命后出现了一球两制的新格局的话,那么,半个多世纪的比较和竞赛,没有显示出苏式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这种体制未能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因而失去越来越多的民众的支持和拥护。”“这种体制”是指 (B)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苏联模式C.新经济政策D.市场经济体制7.从 1989 年下半年开始,在短短一年里南斯拉夫一分为五,捷克斯洛伐克一分为二,民主德国
46、和联邦德国合并统一,这些现象反映的是 (B)A.苏联解体 B.东欧剧变C.欧洲结盟 D.中东战乱8.“横空出世一战中,社会制度初显优。二次大战建大功,一朝解体两极终。”描述了 (D)A.美国的历史 B.英国的历史C.法国的历史 D.苏联的历史9.下列属于 1991 年苏联解体原因的是 (D)马克思主义已经不适应苏联的发展 苏联模式造成社会矛盾尖锐 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和平演变”的结果A. B.C. D.二、非选择题3010.世界现代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十月革命被誉为“新时代的曙光”,推动了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社会主义经历了建立、探索、改革等曲折的历史
47、发展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革命道路的选择】材料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材料二 回顾 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苏联改革新概念迭出。所提愿景振奋人心。而中国长期改革显得就事论事,冲击力不足;苏联有 500 天计划改革方案,而中国长期改革的目标也只是“小康”;当苏联人期待一步跨进西方式发达社会的时候,中国“慢腾腾”地提出改革要分三步走,继续强调自己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摘编自苏联改革 30 年,无处纪念只有祭(1)根据材料一的两幅图片,指出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列宁领导的俄国革命道路和毛泽东领导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有何区别。俄国:中心城市暴动。中国: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