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阳谷县城市总体规划(2014-2030年).doc

上传人:涵涵文库 文档编号:5449699 上传时间:2019-03-0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阳谷县城市总体规划(2014-2030年).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阳谷县城市总体规划(2014-2030年).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阳谷县城市总体规划(2014-2030年).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阳谷县城市总体规划(2014-2030年).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阳谷县城市总体规划(2014-2030年).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阳谷县 城市总体规划(2015-2030)公示材料伴随着“山东省会城市群经济圈” 、 “山东省西部隆起带” 、 “中原经济区”三大区域规划的编制和实施,阳谷发展将进一步提速并融入区域,在山东省乃至国家层面,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为推进阳谷县发展,优化配置各项资源,协调城乡各项建设,实现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受阳谷县城市规划局委托,编制阳谷县城市总体规划(2015-2030) 。1、区位概况阳谷县位于东经 1153839至 1160615,北纬 355515至 361815之间;地处鲁西平原,黄河北岸,聊城市南端;北接东昌府区,西邻莘县,东毗东阿

2、县,南与河南省台前县接壤。县境西起西湖镇西界之金线河,东止于阿城镇东境之黄河,东西长 42.14 公里;北起郭屯镇北界之徒骇河,南至寿张镇之金堤外,南北宽 42.59 公里,总面积 1065.7 平方公里。阳谷县城北距聊城中心城 30 公里,现状对外交通依靠铁路与省道,较为便捷。京九铁路从县域中部穿过,在城区设有客货站各一处,另在北部石佛镇设有货站一处。县域内无现状高速公路,可通过聊城连接京深、济青高速;建设中的德商高速从县域西边界穿过,在县城西侧规划有出入口。2、经济社会现状概况(1)经济社会发展现状2013 年,阳谷县地区生产总值 247.9 亿元,人均 3.2 万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 1

3、0.01 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2586 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万元,达到 10117.5 元。2013 年户籍人口 795063 人,常住人口约 77 万人左右。已建立了义务教育、幼儿教育和成人教育体系;全县现有公办学校 166 处,其中:小学 136 处,初中 22 处,高中 3 处,职业学校 2 处,特殊教育学校 1 处,实验幼儿园 1 处,素质教育实践基地 1 处;另有民办小学 2 处。医疗体系不断完善,全县 248 个医疗卫生机构分布在 18 个乡镇办事处:其中县级综合医院 5 家,乡镇卫生院 15 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3 家,民营医院 9 家,标准化村卫生室 217 所

4、;公立医疗机构卫生技术人员 2614 人;床位 1928 张。(2)产业发展现状阳谷县三次产业结构持续改善。三次产业结构由 2000 年的 37.8:41.1:21.1 调整到2012 年的 15.8:58.4:25.7,一产比重持续下降,二产比重大幅上升,三产比重稳步提高。形成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服务业为支撑的县域产业结构。(3)历史文化概况阳谷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阳谷之地春秋战国时期属齐国柯邑,西汉时期分属东阿县、阳平县、范县管辖,后于隋开皇十六年(596 年)置县,沿袭至今。县城几经迁徙,到宋景德三年(1006 年)迁于现址,被誉为“千年古城”。2阳谷历史文化资源可大致归结为六

5、大类,即水浒文化、金瓶梅文化、运河文化、黄河文化、蚩尤文化以及近代红色革命文化;所涉及的时间跨度,从远古时期直至建国前后。部分历史文化资源通过景区塑造等方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弘扬和挖掘利用,如县城狮子楼景区、张秋镇景阳冈景区、十五里园蚩尤陵景区等。(4)自然生态环境概况阳谷县生态环境质量优良,地势平坦,光照充足,气温适中,河流水系众多,构成多样化的生态格局。县域境内分布有景阳冈市级森林公园 1 处、生态林场 5 处,苗圃 3 处。2013 年,阳谷县森林覆盖率达到 33.1%;湿地面积 2030 公顷。3、规划背景(1)阳谷进入山东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发展规划2013 年,山东省下发山东省会城市群

6、经济圈发展规划,提出打造济南为核心的“省会城市群经济圈”。规划提出增强核心城市济南的龙头带动能力,加快形成以 70 公里和 150 公里为半径的紧密圈层和辐射圈层。规划明确提出对地区基础设施设立 200 亿元的西部经济隆起带投资基金,将在地区有色金属深加工、优质农业和文化旅游业发展等方面对阳谷县产生直接推动力。(2)山东省西部隆起带规划为区域发展加速山东省西部经济隆起带发展规划提出构筑京杭运河、德聊荷和临枣济荷三大发展轴,促进西部区域发展。阳谷地处大运河和京九与德商两大发展轴交汇地区,依托两大发展轴,将加快承接京津地区、中原经济区、济南省会都市圈辐射,将运河文化资源、农业资源提升为文化旅游和商

7、贸流通优势,将特色农产品和工业品市场地位由地区扩展到区域乃至全国。(3)国家中原经济区战略带动阳谷扩大开放2012 年 11 月,国务院批复中原经济区规划,“中原经济区”发展进入国家战略,阳谷县位于规划提出的“米”字型结构中郑州至济南的发展轴,郑济客运专线等重大交通的建设将极大的改善阳谷县的交通区位,为下一步发展提供更好支撑。(4)聊城市总体规划提升阳谷区域发展地位新版的“聊城市城市总体规划”已开始修编,在市域产业空间布局、市域城镇规模结构布局和市域重大基础设施布局等多方面对阳谷县的发展提出新的发展定位与要求。阳谷将是聊城市域城镇重要战略节点和聊茌东都市区的扩展区,并发展成为区域性的特色产业中

8、心,带动聊城南部地区发展。一、规划理念与期限1、规划理念本次总体规划,本着“城乡统筹、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便于弹性发展与可操作”的规划原则,注重社会、经济、环境效益的统一及技术上的可行性,在合理利用城市土地的同时,注意保护环境、节省能源、生态平衡;在对城市发展未来的展望中,力争做到目标适度、循序渐进、量力而行,留有余地;在考虑产业、配套服务、居住空间布局,以及交通市政支撑体系等规划问题时,将市民的就业、居住和出行要求放在首位,努力创造优美、舒适、便捷、安全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并留有一定的弹性和灵活性,以适应城市不同发展阶段的要求,便于实施管理。32、规划期限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衔接

9、上一层次相关规划,结合阳谷县经济发展及城市建设的阶段性的特点,确定本次规划的期限为:2015-2030 年。 3、规划层次本次规划分为县域、县城两个层次。县域层次:即阳谷县行政辖区,总面积 1065.7 平方公里。县城层次:城区规划控制范围南起南外环路,北至北环路以北 2 公里处,东临寿郭路,西达老金线河,涉及 16 个居委会和 126 个行政村,总面积 113.22 平方公里。二、发展目标与战略1、发展目标规划以实现阳谷“经济综合实力稳步提升、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城乡发展协调稳进、社会民生不断改善”为总体发展目标。规划期内,力争县域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第二和第三产业年均增速高于山东省平

10、均水平。产业结构由目前以工业为主导逐步向第二和第三产业协调发展方向转型。城镇和农村建设同步发展,形成完善的城乡协调发展的市政基础设施、特色产业、公共服务设施和资源环境保护体系。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建成完善的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教育和卫生体系。形成生活富裕、环境优美、社会和谐的地区。规划阳谷县域 2030 年常住总人口达到 85 万人,县域城镇化水平达到 58%左右,县城常住城镇人口 35 万人。 2、县域定位规划确定阳谷县域总体发展定位为:鲁西特色产业创新基地,山东特色历史文化传承展示区,鲁豫交界特色城乡协调发展中心。3、发展战略以产业发展战略为重,以“壮大优势产业、培育新兴产业

11、、积极发展基础产业”为产业发展战略。巩固提升特色种植和畜禽养殖两大现代农业基础产业,做大做强铜及铜制品加工、电缆、食品加工、塑料化工、轻纺及汽车饰品 5 大主导产业,积极培育文化旅游、商贸物流、光纤通讯产业三大战略产业。三、县域城镇体系规划1、县域城镇空间布局规划规划阳谷县域城镇空间结构为:“两轴一带,双心多点” 。“两轴”指南北向的城镇产业发展主轴和东西向的城镇产业发展副轴;“一带”指运河-金堤河旅游休闲带;“双心”指阳谷县城、石佛-安乐镇(即祥光产业新城)这一主一次两个中心城镇;“多点”指阿城、张秋、寿张等重点镇。在强化县城和祥光新城之间快速联系通道的同时,向北经郭屯镇对接聊城主中心,向西

12、南经阳谷光电产业园区向德商高速方向延伸,构建南北产业和城镇发展主轴。同时,以县城为中心,向西北经郑济客专与京九高铁站点、德商高速出入口,衔接莘县县城方向,向东南串联蚩尤陵景区、景阳冈景区及运河古镇张秋,以交通和重要历史文化资源为吸引点,形成东西向城镇发展副轴。4以小运河、金堤林带等生态景观资源为依托,通过县域景观道路串联七级、阿城、张秋、十五里园、寿张、李台、金斗营七镇及若干农村社区,整合沿线城乡空间,形成特色旅游休闲带。阳谷中心城区进一步培育发展功能,加强二、三产业和人口集聚,推动县域城镇化进程。石佛-安乐镇(即祥光产业新城)进一步巩固其在山东省、聊城市的产业地位,以产业发展吸引人口集聚并逐

13、步完善其城市服务设施水平,逐步向具有一定综合服务能力的城市型地区转化。确定阿城、张秋、寿张为重点镇。京杭大运河申遗成功,世界文化遗产的品牌效应将吸引更多的观光旅游者,运河古镇张秋、阿城等应抓住发展契机;寿张以原有老县城人口集聚优势为基础,同时借力连接河南濮阳台前县的跨河通道带来的人口和物流,带动金堤河北岸地区发展;重点镇以旅游、商贸、农业服务为重点,配以适度的乡镇级产业区,逐步提成乡镇的公共服务、市政交通设施水平,改善居住环境,塑造独具特色的小城镇风貌。2、县域城镇职能结构规划在县域内,确定不同城镇的职能分工如下:阳谷县城,作为综合型城镇,一方面,壮大城区经济功能,形成区域性特色工业、商贸物流

14、和旅游服务中心城市。依托东西两大产业区,成为我国北方地区重要光电信息产业、塑料管材、汽车坐垫产业基地。建立我国北方重要的电线电缆、塑料管材、汽车坐垫商贸物流中心。建成运河和水浒文化旅游重要的服务中心,带动现代旅游业发展。另一方面,继续完善和加强面向县内外的教育卫生服务功能,扩大基础教育和医疗卫生设施规模,发展特色职业教育和医疗,形成面向濮阳邻边地区的地方公共服务中心。石佛-安乐镇(即祥光产业新城)确定为重点产业型城镇,加快建设祥光生态产业区,逐步形成铜冶炼、精深加工和资源再利用三大产业基地,带动电线电缆、装备制造等配套产业发展。建立铜矿储运和铜材以及贵金属交易物流中心。成为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的铜

15、产业综合发展基地。张秋、阿城、寿张等各乡镇驻地作为特色乡镇节点,发展不同类型功能。其中张秋和阿城为旅游服务、加工工业型;寿张为交通区位、商贸、农业服务型;七级为旅游服务、商贸型;定水为交通区位、工贸型;郭屯为交通门户、加工工业型;李台为商贸、农业服务型;十五里园、高庙王、金斗营为农业服务型。3、县域城镇规模等级规划县域城镇规模等级分为四级:一级中心:阳谷县城,城镇人口规模 35 万;二级中心:石佛-安乐镇(即祥光产业新城) ,城镇人口规模 5-8 万人;三级城镇:重点镇,阿城、张秋、寿张,城镇人口规模平均约 1 万;四级城镇:一般镇,李台、郭屯、七级,城镇人口平均规模约 0.6 万;十五里园、

16、定水、高庙王、金斗营,陈真人口规模平均 0.25 万;4、县域综合交通体系规划铁路系统规划:以京九、郑济客运专线为骨干,形成快速联系国家主要城镇群的客运通道;以京九铁路为辅助,主要承担货运功能。京九、郑济客运专线在中心城区内设阳谷5西站,京九铁路在县域内设石佛站和阳谷站。高速公路规划:规划德商高速,位于阳谷县与莘县的交界处,设三处出入口,分别与祥光新城道路、蒙馆公路、齐南公路互通。干线公路规划:规划干线公路网由一级公路和二级公路构成。一级公路形成“一环三纵四横”格局,主要服务于中心城区、祥光新城、重点镇与聊城市区及周边县城的快速联系。二级公路形成“两横三纵”格局,主要承担中心城区、祥光新城对县

17、域乡镇的辐射以及重点镇之间的联系功能。公路客运站规划:规划在县域内形成“一主两辅”格局。阳谷汽车站为主客运站,承担对外公路客运和部分城乡公交首末站职能,设计等级为一级客运站,占地 6.5 公顷。两个辅助客运站分为是祥光新城客运站和高铁客运站,按照三级客运站标准建设,占用地均是 2.5 公顷。公路货运站规划:规划在县域内形成三个货运站。祥光新城货运站及阳谷货运东站占地均为 4.5 公顷,阳谷货运西站占地 2.5 公顷。城乡公交规划:规划建立干支结合的城乡公交组织模式。干线公交以中心城区和祥光新城为双中心放射状布局,提供双核之间以及同县域各乡镇的公交联系。支线公交提供乡镇之间的公交联系。四、中心城

18、区城市性质与规模1、城市性质鲁豫交界地区中心城市;山东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商贸物流基地;山东西部地区水浒、运河文化古城。2、人口与用地规模中心城区远期(2030 年)规划人口规模 35 万人,用地规模 40 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 114.17 平方米;近期(2020 年)规划人口规模 25 万人,用地规模 29 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 116 平方米;五、中心城区用地布局规划1、城市用地发展方向本次规划确定城区发展方向为“北拓、西优、东延、南控” ,发展策略为“生活北展南优,生产两翼集聚” 。逐渐打破圈层外延的发展模式,改为北拓南优,呈南北带状延展态势。2、空间布局结构规划城区空间布局结构为:

19、“南怀北望聚双心、东跨西优展两翼、五湖相通绿映城” 。(1)南怀北望聚双心重点优化与完善城南古城商业旅游中心,突出“怀古”的传统主题;塑造和强化城北综合服务中心,突出“望今”的现代主题。打造纵向的城市公共职能聚集轴带,串联南北、新旧两个城市公共服务中心。古城商业旅游中心则强调风貌维护与再塑,打造县级旅游服务、零售商业中心,由古城十字街交口的狮子楼景区、紫石街、紫汇湖、天主堂等为核心,结合博济桥广场及谷山路两侧的县级零售商业中心共同打造。城北综合服务中心,以初具雏形的县级行政办公中心为基础,补充文化、体育、商务6办公、金融服务等功能,风貌上以现代为主,提升城市形象。通过建设城北综合服务中心,引导

20、城市生活空间北拓,疏解古城组团人口密度,以便于优化和完善古城商业旅游中心。生活片划分为古城、及东、西、南、北共五个组团。(2)东跨西优展两翼西翼产业片区结合重污染企业的外迁,并在产业区西北,设立面向区域的农产品及特色产品商贸中心和物流集散中心;规划要求适当提高产业的环境准入门槛,尽可能减少对城区的干扰。东翼产业片区适当控制规模,并与石佛-安乐镇(即祥光产业新城)综合考虑,提升土地利用效率。规划与生活片区对接处,设立产业服务中心,适当布置企业总部、产品展示、商贸等功能,带动产业区职能提升。(3)五湖相通绿映城重点打造城区五处开放水面:以正在建设的金水湖、紫汇湖为基础,规划修缮或新增位于城东组团的

21、东湖、城西组团的西湖、位于城北综合服务中心的北湖,形成“五湖”格局。通过南侧南环渠,西侧西环渠、斜店渠,北侧黄河路水系,东侧聊阳渠,将五处开放水面联通,并与城区外围水系相衔接,形成环状放射的城区水系结构。3、用地布局规划规划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258.55 公顷,占总城市建设用地的 6.47%,人均为7.39 平方米。(1)行政办公用地规划城区行政办公用地总计 28.54 公顷,人均 0.71 平方米。新增行政办公用地主要集中在城北综合服务中心,占行政办公用地总量的 61%;其它多为旧城行政办公用地的继续沿用,及个别用地置换。(2)文化设施用地规划城区文化设施用地总计 38.33 公顷

22、,人均 1.10 平方米。规划在城北综合服务中心设置城市规划展览馆、会议中心、剧院、文化科技馆、老年活动中心、博物馆、图书馆等设施,打造阳谷县对城市历史文化展示平台、人民文化休闲活动中心。此外,构建服务于各组团的文化设施体系,满足市民文化生活需求。(3)教育科研用地规划城区教育科研用地 126.85 公顷,人均 3.62 平方米。规划中学用地 56.54 公顷,小学用地 25.51 公顷,其余教育科研用地共 44.80 公顷。(4)体育用地规划城区体育用地 26.58 公顷,人均体育用地 0.76 公顷。重点建设城北综合中心西南侧的县中心体育场馆。此外,设置 5 处组团级体育用地,并配套建设停

23、车、商业等相关设施。(5)医疗卫生用地规划城区医疗卫生用地 25.22 公顷,人均 0.76 平方米。完善覆盖中心城区的医疗体系。满足其服务半径,按照每 35 万人设置 1 个标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每 0.51 万人设置 1 个标准社区卫生服务站。7(6)社会福利用地规划布置 2 处社会福利设施,用地总面积 11.81 公顷。鼓励民间资本、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机构的建设;城市住宅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适当设置附属养老服务设施,推进社区养老。(7)文物古迹用地城区包括博济桥、吴铠墓、狮子楼、文庙 4 处文物古迹用地,总占地 0.88 公顷。文物古迹用地内部不得建设污染文物保护单位及其环境的设施,不

24、得进行可能影响文物保护单位安全及其环境的活动;同时,规划设置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对周边建设严格控制。(8)宗教用地城区有宗教用地 2 处,总用地面积 0.34 公顷,规划予以保留。(9)居住用地规划城区居住用地总规模 1263.39 公顷,占总城市建设用地的 31.61%,人均 39.10 平方米。规划将城区居住用地分为 5 个片区,其中:古城片区容纳人口 1.6 万人;北部片区容纳人口 12.5 万人;西部片区容纳人口 6.6 万人;东部片区容纳人口 9.9 万人;南部片区容纳人口 4.5 万人。(10)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规划城区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 240.78 公顷,人均

25、 6.88 平方米。适时启动旧城西部部分工业用地的退二进三工作,借用具有文化景观价值的遗留工业建筑,引入商业休闲、创意文化、教育科研等功能,打造以工业遗产再利用为主题的新型商服组团中心。(11)工业仓储用地规划城区工业用地 793.47 公顷,物流仓储用地 144.20 公顷。工业仓储用地集中于西部工业区和东部工业区:东部工业区以一类工业用地为主,布置污染较小的企业;西部工业区适度外迁,布局二类工业用地为主。(12)绿地与广场规划城区绿地与广场面积 590.40 公顷,其中:公园绿地 311.54 公顷,防护绿地249.48 公顷,广场用地 29.38 公顷。人均公园绿地与广场用地面积 9.7

26、4 平方米。重点以现有水系为基础,打造五路一环的环城水系与绿化景观轴线,依次联接北部行政中心绿地、人民公园、西城公园、紫汇湖公园。此外,对接城区外围水系与生态绿地,形成与环城景观轴线相联接的外围放射次级景观轴。六、中心城区综合交通规划1、对外交通系统规划规划京九客专、郑济客专在北环路西端设阳谷西站。京九铁路从燕山路和东环路中间穿过,在清河路东端设阳谷站。中心城区对外公路以“环放”结构进行组织。环路由北环路东环路南外环路西外环路组成。放射形道路联系聊城市区、莘县、东阿县、台前县及阳谷县域内主要乡镇。中心城区内规划 2 处客运站,阳谷汽车站位于燕山路和黄河路交叉口,占地 6.5 公顷;高铁汽车站位

27、于阳谷西站,占地 2.5 公顷。规划 2 处货运站,货运东站位于黄河路与经二8路交叉口,占地 4.5 公顷;货运西站位于黄河路与西外环路交叉口,占地 2.5 公顷。2、城市道路系统规划规划城市道路分为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三级,在“环放”对外公路基础上,以方格网形态布局。规划主干路为“五横八纵” , “五横”为人民路、黄河路、运河路、清河路、南环路。“八纵”为西环路、西城路、谷山路、黄山路南段、燕山路、规划经三路、规划经二路、规划经一路。规划次干路为“八横四纵” 。 “八横”为规划纬一路、规划纬二路、赵王河路、大众街、博济桥路、景阳路、金河路、规划纬三路。 “四纵”为规划经四路、化工路、狮子楼路

28、、黄山路北段。新建主干路红线按 40-50 米控制,新建次干路按 30-40 米控制,新建支路按 15-30 米控制。3、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规划规划 2030 年中心城区公共交通分担比达到 20-15%。规划在人民路、运河路、清河路、西城路和谷山路布设公交专用道。公交专用道可采用全天或在高峰时段设置。规划公交停保场一处,位于生产路和清河路交叉口,用地 5 公顷。规划公交枢纽站 3 处,其中结合对外交通枢纽设置 2 处,每处规模在 0.7-1.5 公顷。结合公交专用道设置 1 处,用地规模 0.3 公顷。七、生态体系与环境保护规划树立生态环境优先理念,在加快发展的过程中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29、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加大污染防治力度,净化、绿化、美化人居环境,提高生态环境质量。1、生态体系县域由生态资源保护区、生态农业发展区、生态环境控制区、生态建设协调区构成生态功能区体系。生态资源保护区集中在县域东部及南部临金堤河区域,以水土保持与水源涵养为主导功能,加强生态林场及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严控地下水开采;生态农业发展区集中在县域南部区域,以农业生产为主导功能,加强农田林网防护林建设,发展现代化农业,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和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控制区集中在县域北部区域,以改善生态环境为主导功能,加强城市生态建设,适度控制人口和产业发展规模;生态建设协调区集中在县域中西部区域,以协调城镇发展与生

30、态保护的关系为主导功能,加快城镇建设,优化人居环境。2、环境保护县域森林覆盖率达到并稳定在 45%以上;国控和省控断面水质全部达标,地表水环境功能区达标率 100%,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 100%,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5%以上,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率达到 100%;中心城区空气环境质量达到级以上天数超过90%;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率达到 95%以上,危险废弃物、医疗废物和放射性废物无害化处置率达到 100%。建设以平原林场为重点保护节点,以农田林网、河流道路、四旁树木为绿色网络的生9态保障体系;加强重点流域水污染治理,使水质达到相应功能区的要求;加快城乡生活污水处理厂和配套管网建设

31、;实施清洁生产,全面控制和治理工业污染源;发展生态农业,控制种养殖规模,防止面源污染。八、市政基础设施体系规划加快全县市政基础设施城乡一体化建设,协调重大市政基础设施与城市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关系,保障全县市政基础设施有序运行。1、水资源阳谷县各水平年供需水量总体基本平衡。合理配置水资源,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多水源供水模式、调整产业结构,加强工业节水、调整种养殖模式,促进农业高效节水,保障水资源的供应。2、供水设施中心城区及石佛-安乐镇(即祥光产业新城)集中供水普及率达到 100%,各建制镇镇区集中供水普及率达到 95%,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全面完成。全县饮用水水质达标率达到 100%。实现城乡

32、供水一体化,充分利用现有供水设施,统筹规划,分期实施。中心城区建设自来水厂 2 座,各镇区建设自来水厂 10 座。规划水厂总规模为 18 万立方米/日。3、排水设施中心城区及石佛-安乐镇(即祥光产业新城)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 100%,各建制镇镇区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 95%以上。中心城区、石佛-安乐镇(即祥光产业新城)及重点镇的建成区近期采用截流式合流制,远期采用雨污分流制,新建城区采用雨污分流制;一般镇及农村地区污水优先考虑接入周边城镇市政排水管网或建设小型污水处理设施。统筹城乡污水设施建设,城镇污水处理厂规模充分考虑周边农村地区污水量的接入,污水厂预留再生水厂建设用地。中心城区建设污水处理厂

33、 2 座,各镇区建设污水处理厂 11座。规划污水厂总规模为 13.5 万立方米/日。城市雨水管渠设计重现期一般地区采用 1-3 年标准,低洼、易淹及重要地区采用 3-5年标准。采用渗、滞、蓄、净、用、排有机结合的低冲击开发模式、疏浚河道、抬高地面、雨水综合利用等措施,解决城市内涝问题。4、供电设施新建华能聊城祥光发电有限公司 2660 兆瓦机组,预留二期 2660 兆瓦机组建设用地,逐步拆除森泉热电。完善 220 千伏供电网络,规划全县形成 220 千伏变电站 4 座;保留现状 220 千伏景阳变、谷山变,规划新建 220 千伏阿城变、雷庄变。规划保留现状 110 千伏变电站 6 座,新建 1

34、10 千伏变电站 5 座,原 35 千伏变电站升压改造。5、供燃气设施规划全县气源以天然气为主,采用多气源供气。2030 年全县城镇居民气化率达到100%。全县年用天然气量达到 3.12 亿立方米。规划保留石皋窑门站,新建奥德门站、祥光铜业液化天然气储罐,新建石皋窑液化天然气储罐;保留现状压缩天然气汽车加气母站 1 座和子站 5 座,压缩天然气站 12 座;新10建液化天然气站 7 座; 保留现状 20 座液化石油气站,新建液化气站 2 座;拆除现状液化石油气加气站 3 座异地重建;新建 1 座液化石油气储配站;中心城区和各乡镇建设高中压调压站。6、通信工程规划协调和完善城市电信、邮政系统设施

35、,实现性能安全可靠三网合一系统。7、供热工程规划加大清洁能源替煤供热力度,以发展热电联产热源为供热主热源,集中供热锅炉房、地热和电热锅炉热源等为辅助热源。2030 年中心城区集中供热普及率为 100%。8、环卫设施实现城乡环卫一体化,建立县、镇、村三级垃圾收集处理体系。中心城区及石佛-安乐镇(即祥光产业新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 100%,各建制镇镇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 95%以上,农村地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 80%以上。全县建设 2 座垃圾处理场,扩建现状阳谷县垃圾填埋场,处理规模为 250 吨/日;保留阳谷县垃圾焚烧供热场,处理规模为 300 吨/日。九、综合防灾体系规划建

36、设城乡一体的综合防灾体系和应急救援机制。完善灾害监测预报预警系统、防灾避灾救灾信息系统和应急管理机制。阳谷县建设县级综合防灾和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建立村镇、街道社区应急机构,全面提高城市减灾救灾综合能力。1、防洪中心城区及石佛-安乐镇(即祥光产业新城)的防洪标准为 50 年一遇。各建制镇镇区的防洪标准为 20 年一遇。县域各级河道按防洪标准进行设防,河道城区段防洪标准可适当提高。加强河道疏通和治理,加快河道护岸建设,提高排洪能力和调度能力。2、抗震阳谷县抗震设防烈度为 8 度,即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 0.20g。学校、医院、大型场馆、交通枢纽等重要建构筑物和生命线工程按规范要求提高一度抗震设防标准

37、。应急避难场所结合公园、绿地、学校操场、广场等开敞空间建设,疏散通道结合城市道路布置。3、消防建立城乡一体的消防体系,实现城镇与农村地区消防系统全覆盖。中心城区建设 7 座消防站,石佛-安乐镇(即祥光产业新城)建设 2 座消防站。其他建制镇建立专职消防队或志愿消防队等社会消防力量。农村地区消防工程通过周边城镇消防站进行覆盖。4、人防结合县政府所在地建设县级人防指挥中心,人防办建立人民防空指挥部,加强城镇人防指挥设施建设。中心城区战时留城比例 40%。人防工程建设与城市建设及地下空间开发紧密结合。5、重大化学危险源控制重大化学危险源应远离现状和规划的城市人口密集区域,位于城市主导风向的下风方向和河流下游。对严重影响城市安全的重大化学危险源的生产工厂、储存仓库,有计划地采取限期迁移或改变生产性质、使用功能等措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工作计划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