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节 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教学目标】A、知识与技能1、认识了解冰、雾、霜等形成过程及放热现象。B、过程和方法1、能对实验现象和自然现象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出晶体物态变化的一般规律。2、理解物态变化过程温度- 时间图象的特点和物理意义。3、会用物态变化的规律解释自然界或日常生活中所涉及到一些简单的物态变化。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电冰箱的基本原理及生产无氟冰箱的意义,有环境保护意识。【重 难 点】物态变化过程的吸热、放热规律【教 具】铁架台、烧杯、酒精灯、石蜡、冰块、杯子、 挂图、发黑的白炽灯、固态碘、玻璃片、保温瓶、热水等【教材分析】本节为观察、分析、归纳型科学探究活动,注重再现生活中的
2、有关物态变化中的放热现象,引导学生从身边熟悉的现象和事物中,探索物理规律,进而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注重发展全体学生的探究能力。以发展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为目标,重视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描述现象和得出结论的能力。【教学设计】利用手边易得的各种生活器具,组织学生自己体会凝固、液化、凝华等放热现象。本节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许多现象很容易在课堂上再现,教学中应采用各种方法,将有关的放热现象可能多的展现出来,引导学生观察、体验这些现象,在大量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自然顺畅地形成凝固、液化、凝华等过程是放热过程,避免出现机械、孤立的死记
3、硬背物理概念的现象。【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我们知道物质存在的状态,通常有气体、液体和固体三种状态。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条件下,能处于不同的状态。例如水,可能成为固态的水,也可能成为气态的水蒸气,也可能成为液态的水。无论水处在什么状态下,水的分子是相同的。那么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会互相转化。通过前面探究冰的熔点可知,当晶体熔化时,温度不变;但若停止加热,熔化过程就会逐渐停止,这是为什么呢?2进行新课(1)凝固与放热:A、活动讨论:展示冰块,以及同学亲手制作的蜡塑、蜡制的小动物,请同学们讲述制作过程,并说明凝固过程中是吸热还是放热。B、归纳: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凝固点:晶体
4、凝固时的温度。凝固过程是一个放热过程。提出问题:生活中还有哪一些凝固现象?(如钢铁厂铁水出炉后的过程,冬天背阳的屋檐下悬挂的冰柱等)0 的水放到 0的房间里,会不会凝固成冰?为什么?(不会,因为水和外界没有温度差,水不能向外界放热,无法凝固。 )凝固的条件是什么?(A、达到凝固点;B、能够放热)(2 )液化与放热(1 )活动与实验:展示干燥的杯子给同学们,将冰块放入杯中,请同学们观察杯子外面出现的现象,杯子外的水哪里来的?它经历了什么样的物态变化?将盛有热水的保温瓶打开,让同学们将手放在瓶口上,感受水蒸气在手上液化,及液化放热过程。(2 )学生归纳: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液化是一个放
5、热过程。(3 )提出问题:生活中还有哪些液化现象?(如:林中雾、草上露的形成)为什么即将下雨的夏天的早晨,自来水管上挂有许多小水滴?为什么戴眼镜的同学从空调房间出来时,眼镜会模糊而看不见眼前的景象? 为什么拨开冰棒的包装纸时,冰棒上会冒出白气?(3 )凝华与放热(1 )实验与探究把少量的碘放入烧瓶,上面盖上玻璃片,然后微微加热,请同学们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烧瓶中会有紫红色的碘蒸气出现,属于碘的升华现象。 )停止加热后,继续观察有和现象发生?并取下玻璃片,请同学们观察出现了什么?玻璃片上出现的碘的小颗粒哪儿来的,经历了什么样的物态变化?它在这个过程中,是放热还是吸热的?(2 )学生归纳:凝华:
6、物质直接由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凝华是一个放热过程。(2 )提出问题:霜和雾凇是怎样形成的?它们的形成需要什么样的天气条件 冬天,北方的窗户上会出现晶莹的窗花?它出现室内还是室外的玻璃上?(4 )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过程(1 )学生归纳:吸热过程有熔化(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汽化(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 、升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 ;放热过程有凝固(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 、液化(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凝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 。(2 )交流与讨论:根据图 10-34 的晶体的熔化与凝固过程,讨论 AB、BC、CD、DE、EF 、FG 各段的含义,以及晶体的熔点与凝固点。3、思考与作业:书 17(1 2)4、板书设计第三节 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一、凝固与放热二、液化与放热液化的方法:A、降低温度; B、压缩体积三、凝华与放热【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