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兼爱》经典课件.ppt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5447811 上传时间:2019-03-03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5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兼爱》经典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兼爱》经典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兼爱》经典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兼爱》经典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兼爱》经典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社会的大转型时期。这时周天子已失去了往日的辉煌,旧的政治、经济秩序乃至社会伦理秩序渐趋崩解,而新的政治经济秩序和社会伦理秩序尚未完全建立起来,一切都处在迅速的变更中。到处充满着大国攻小国、大家篡小家、强凌弱、众暴寡、诈谋愚、贵傲贱的不合理现象。甚至出现下层人民被迫“易子而食”的惨状。就是在这样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里,一位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位伟大的哲学家、社会活动家、教育家和“国际”和平主义的倡导者诞生了他就是墨子。墨子亲眼目睹了当时社会的不合理现象,提出了一系列为广大平民利益而着想的解决社会危机的方针和措施,成为我们民族精神绵延不绝的源头、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为着真理和

2、理想而不懈地奋斗和努力。,导入,兼爱,墨 子,教学目标,一、使学生深入了解墨子学说的思想内涵,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不断提高自身人文素质。二、学习墨子关心社会、关爱他人、积极救世的精神。,教学重点,对墨子兼爱 思想的认识和深入理解。,作者简介,墨子姓墨名翟。他是一位哲学家,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和集大成者。墨家学派不仅是一个思想文化团体,而且还是一个有组织、有纪律、有纲领的社会团体。墨家集团兴盛时人数多达数百人,他们不仅是墨子的忠实信徒和墨家学说的传播者和执行者,而且还直接参与社会活动。墨子又是我国古代哲学思想史上与孔、孟、老、庄齐名的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他出身于平民,一生没有脱离

3、生产劳动。他和他的弟子们始终过着勤劳俭朴的生活,立足现实,崇尚和平,以自苦利他为己任。墨子又是一位伟大的社会实践家,曾周游列国,广收门徒,施教四方,为了天下劳苦大众的利益呕心沥血。 墨子与鲁班还是两位同时代的著名的科学家和发明家。,兼爱非攻。所谓“兼爱”是要求君臣、父子、兄弟都要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并认为社会上出现强执弱、富侮贫、贵傲贱的现象,是因为天下人不相爱所致。 天志明鬼。宜扬天命鬼神的迷信思想是墨家的大特点。 尚同尚贤。尚同是要求百姓上同于天子。墨子认为,国君是国中贤者,百姓应以君上之是非为是非。他还认为上面了解下情也很重要,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赏善罚暴。尚贤是要求君上任用贤者而废抑

4、不肖者。 节用。节用是墨家非常强调的一种观点,他们抨击君主、贵族的奢侈浪费,尤其反对儒家看重的久丧厚葬之欲。认为君主、贵族都应像古代大禹一样,过着极为俭朴的生活。,学说思想,背景简介,墨子生活在先秦那个礼制崩坍、王权衰败、诸侯争锋的时代,广大民众饱受战乱之苦,极渴望安定太平的生活。墨子对现实生活给予积极关注与思考,映现出鲜明的忧患意识、入世风骨及救世精神。坚决无情地揭发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站在平民立场上为维护民众与弱小国家的生存,提出了“兼爱”、“非攻”等主张。墨子曾经从师于儒者,学习孔子之术,称道尧舜禹,学习诗、书、春秋等儒家典籍。但后来逐渐舍掉儒学,形成自己的墨家学派。到了汉代,随着儒学

5、统治地位的确立,墨家学派渐趋式微。但体现墨家思想精华的墨子一书得以保存下来,并一直流传至今。墨子一书由历代墨者薪尽火传,一再加工整理或集体创作而成,时间跨度从战国初至战国末,即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并非成于一人之手,也非成于一时。,返回,4.词类活用 (1)强必执弱、富必侮贫、贵必敖贱、诈必欺愚(2)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 (3)歇息然后带 (4)越王亲自鼓其士而进之 (5)越王击金而退之,形容词作名词,力量强的人、力量弱的人、富有的人、贫困的人、地位高的人、地位低的人、不诚实的人、敦厚老实的人名词作动词,给利益名词作动词,束腰带名词作动词,击鼓传令;使动用法,使前进使动用法,使退却,看题

6、目及课文思考,什么叫做“兼相爱,交相利”?,不分亲疏厚薄地互相关爱、互相使对方得利。,析题,文本探究,1、在墨子眼中,“天下之害”有哪些具体体现?,国之与国之相攻, 家之与家之相篡, 人之与人之相贼, 君臣不惠忠, 父子不慈孝, 兄弟不和调,2、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用什么方法可以消除?,文本探究,墨子认为天下的一切灾难,人间的一切邪恶,包括盗窃、杀人、战争、怨仇、嫉恨、诈骗等违法犯罪现象都是不相爱带来的恶果。而要改变社会,包括调解社会矛盾和由乱变治等,即要“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3、墨子这种看法是否正确?,墨子因不明了社会治乱的根源,从而提出不分“王公大人”与“万民”的阶级差别,都要

7、“兼爱”“同利”的主张。但由于时代的限制,他没有意识到人民的力量。所以此种主张只是一种善良的幻想。,文本探究,思路梳理,兼爱,相攻、相篡、相贼 不惠忠、不慈孝、不和调,兼相爱交相利,天下之害,不相爱生,不野战、不相篡、不相贼 惠中、慈孝、和调,拓展延伸,墨家思想与儒家思想有何不同?从历史进程看,儒学早于墨学。墨子曾学习于儒门,接受过孔子思想的训练,后来深感儒家厚葬浪费财物而贫民,服丧时间太久伤害身体而妨碍工作,于是反叛儒家自立门户,墨子的许多学生也是如此。如曾一度受业于孔子的大弟子之一子夏,后来师从墨子,并成为墨家学派的著名人物。由此可见,墨家学派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从儒家学派分化出来并与之相对抗

8、的学术团体。,拓展延伸,兼爱:墨家主张的兼爱是无差别的,而儒家主张的仁爱是有差别的。打个比方说,墨家认为大家都是地球上的人,应该互相爱护;爱别人和爱父母应当是同等的。而儒家认为我是中国人,我更爱中国人;我是雷州人,我更爱中国人中的雷州人。墨家认为,儒家对“礼”的看法是:陌生人踩了你的脚,陌生人要道歉;那么最贤能的王公大人们踩了你的脚呢?他们却没有必要道歉因为王公大人们比你贤能。(儒家主张礼不下士人)墨家对此予以揭露与批驳:王公大人们不是最贤能的人吗?他们凭什么不还礼呢?不讲礼难道还是贤能的人?那么儒家的“礼”也就是有阶级的礼,虚伪的礼、为统治阶级服务的礼了吧!,非攻:墨子反对现行战争。儒家支持

9、贤能君王发动战争,支持“仁义”的大国兼并小国,主张“贤”人消灭“不肖”之人。 节葬:墨家反对厚葬,活着的人还有不温饱的,那么为什么还要在死人身上花费那么多呢?反对为了死人而折磨活人。儒家特别鄙视这个主张,认为墨家鄙视祖先,是野蛮人。 节用:墨家反对铺张浪费劳民伤财、繁文缛节,反对增加百姓不必要的负担。认为越是贤能的人,越是王公大人,越应当节俭。儒家认为物质的使用与尊贵是成正比例的。,拓展延伸,非命:墨家认为没有什么天命,命运是由我们自己掌握的。宿命论是剥削阶级的遮羞布,是他们为了他们贪婪残暴的勾当而编织出来的我富有,为什么呢?我有天命。你穷,为什么呢?因为你命当如此。儒家不管你怎么做都不会改变的,你只能等待被命改变。 非儒:反对儒家的亲疏尊卑之别,儒家根据死者与当事者的亲近程度划分了服丧守孝的期限。兄弟死了,要求你服丧一年;你兄弟的妻子死了,你可以根本不用理她。,拓展延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职业教育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