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历史试题卷第 1 页(共 12 页)机密2015 年云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 试题卷(全卷两个大题,共 29 个小题,共 8 页;满分 100 分,考试用时 90 分钟)注意事项:1本卷为试题卷。考生必须在答题卡上解题作答。答案应书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2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卷(选择题,共 50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图 1 所 示 为 我 国 云 南 某 少 数 民 族 的 干 栏 式 建 筑 。 相似建筑曾发现于 A元谋人遗址 B
2、北京人遗址C半坡遗址 D河姆渡遗址2下列属于汉武帝为实现“大一统”而采取的措施是 A统一文字 B统一度量衡 C建立皇帝制度D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唐朝的“开放”是全面的开放,包括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个方面。下列能说明唐朝选官制度开放的是 A接待遣唐使 B统治者都善于纳谏 C实行科举制 D长安是座国际大都市4南宋时有“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苏湖熟,天下足”的说法,这表明宋代 A经济重心南移B南方社会动荡 C市民文化生活丰富D政府财政收入依靠北方 图 1历史试题卷第 2 页(共 12 页)5历史文物可以帮助我们获取历史信息。图 2 所示为清政府颁赐的用于确定达赖、班禅继承人的“金奔巴瓶
3、 ”,该文物可以见证清朝加强了对下列哪一地区的管辖?A新疆 B西藏C黑龙江 D台湾6驳斥放弃新疆,力主收复失地,制定“先北后南”和“缓进速战”方针,挥师入疆的是 A林则徐 B曾国藩 C左宗棠 D李鸿章 7洋务派的中央代表奕提出:“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 ”由此可看出洋务运动的侧重点在于学习西方的 A思想文化 B军事技术C教育制度 D政治制度 8如果开展一个以模拟“重走长征路”为主题的活动,在活动中再现历史场景时不应包括A会师井冈山 B四渡赤水河 C强渡大渡河 D翻越大雪山9与“毛泽东” “弥天大勇” “身系天下之安危” “赴蒋介石的鸿门宴 ”等信息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北伐战争 B西
4、安事变C重庆谈判 D挺进大别山 10严 复 宣 传 “物 竞 天 择 , 适 者 生 存 ”生 物 进 化 论 观 点 的 译 著 是 A 申报 B 天演论 C 新青年 D 海国图志11下列关于新中国成立后土地改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使大量无地、少地的农民获得了土地 B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C废除了资本主义剥削制度,消灭了资产阶级 D废除了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 12新 中 国 成 立 时 , “一 辆 汽 车 、 一 架 飞 机 、 一 辆 坦 克 、 一 辆 拖 拉 机 都 不 能 造 。 ”这 一 落 后 局面 的 改 变 开 始 于A “一五”计划时期 B “
5、大跃进 ”运动时期C “文化大革命”时期 D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图 2 掣签所用的金奔巴瓶历史试题卷第 3 页(共 12 页)13导致图 3 中我国粮食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B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C对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D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14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 十三大”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15相对于我国大陆地区来讲,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特别”是指 A政治上不受中央政府管辖 B与葡萄牙仍有紧密的政治联系 C澳门成为经济特区,原有经济地位不变 D澳门享有高度自治权,原有社会制度不变 16我
6、国基础教育事业进入“依法治教”新阶段的标志是A “863”计划的实施 B “科教兴国”战略的确立C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的颁布D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方针的提出17在经历了中世纪漫漫长夜之后,欧洲进入到文艺复兴时期,它是近代社会到来的曙光。这一“曙光”最早出现在 A英国 B西班牙 01980 年 1982 年 1986 年 1988 年1 亿吨2 亿吨3 亿吨4 亿吨5 亿吨图 3历史试题卷第 4 页(共 12 页)C法国 D意大利 18 “船 舱 难 以 忍 受 的 拥 挤 、 令 人 窒 息 的 闷 热 , 生 病 的 奴 隶 被 抛 进 海 里 淹 死 ”材 料反 映 的 是
7、A “三角贸易” B攻占巴士底狱C新航路的开辟 D俄国农奴制改革19她是印度人民的英雄,她英勇抗击英国殖民者,她的英名万古流芳。这里的“她”是A玻利瓦尔 B章西女王 C哥伦布 D克莱武20德 国 音 乐 家 贝 多 芬 在 音 乐 领 域 取 得 了 非 凡 的 成 就 , 被 后 世 尊 为 “乐 圣 ”和 “交 响 乐 之 王 ”。他的代表作是 A 神曲 B 国际歌 C 向日葵 D 英雄交响曲21胡 佛 在 其 美 国 总 统 竞 选 辞 中 称 : 他 会 使 家 家 锅 里 有 一 只 鸡 , 家 家 有 一 辆 车 。 但 他 的 诺 言在 1929 年 被 无 情 地 粉 碎 了
8、。 “粉 碎 ”其 诺 言 的 是 A美国内战的爆发 B经济大危机的发生C十月革命的冲击 D “三国同盟”的建立 22执政于 20 世纪 5060 年代,试图克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弊端而进行改革的苏联领导人是 A列宁 B斯大林 C赫鲁晓夫 D戈尔巴乔夫23某位同学在学习历史时制作了下表。根据表格内容判断,他所探究的主题是时 间 事 件 历史人物1947 年 印度独立 尼赫鲁1949 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毛泽东1956 年 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 纳赛尔1959 年 古巴革命 卡斯特罗A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奋起 B两极格局的形成C非洲殖民体系最终崩溃 D “一超多强”局面的形成24经济全球
9、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是 A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B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 C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251969 年,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在登上月球时说:“对于一个人来说,这不过是小小历史试题卷第 5 页(共 12 页)图 4 大河流域的古代文明发祥地DCBA的一步,但对人类来说却是巨大的一跃。 ”这“巨大的一跃”发生的背景是 A近代自然科学产生 B第一次工业革命C第二次工业革命 D第三次科技革命 第卷(非选择题,共 50 分)二 、 非 选 择 题 ( 本 大 题 共 4 小 题 , 第 26 题 10 分 , 第 27 题 14 分 , 第 28 题 12 分 , 第 29 题
10、14分 , 共 50 分 。 )26 (10 分)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 岷江上游地势陡峻,流至成都平原,水流突然减速,挟带的大量泥沙因沉积而淤塞河道。每逢雨季,江水泛滥成灾;雨季过后,又缺水干旱。李冰在岷江中游江水从山区转入平原的灌县一带,建筑阻水堤坝,将岷江分为内江和外江。内江蓄水用于灌溉,外江泄洪排水,调节水量。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材料三 拜占庭帝国陶醉于已有的辉煌成就,无视西欧城市出现后悄然兴起的文明新因素,更不屑于学习和吸纳其他文明的优点和长处最后,盛极一时的拜占庭帝国湮灭于奥斯曼历史试题卷第 6 页(共 12 页)土耳其的扩张之中。阿拉伯充分利用
11、东西方文化交汇的地理优势,广泛吸纳两河流域、印度、希腊、罗马和中国等地先进的文化成果,与本民族的文化成就相结合,并加以创新和发展,形成了辉煌的文化成就。同时,阿拉伯民族对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也作出了卓越贡献。(1)材料一中的英文字母分别代表人类早期文明的四个区域,请写出字母 A 和 C 所代表的 区域文明的名称。 (2 分)(2)材料二所反映的是中国古代哪一水利工程?根据材料说出该工程的建成主要解决了什 么问题?(4 分)(3)列举一例阿拉伯人对“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作出了卓越贡献”的史实,并谈谈从材料三得到的启示。 (4 分)27 (14 分)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1842
12、年 8 月,清政府议和大臣与英方代表在南京下关静海寺谈判时,英方代表态度凶恶蛮横,动辄扬言开炮攻城,威胁恫吓。清政府代表昏庸无能,一听到英军要开炮,马上就接受了英方的全部要求。 材料二 在巴黎和会上,顾维钧就山东问题作了一次畅快淋漓的精彩发言,从历史、经济、文化各方面雄辩地说明了山东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阐述了中国对山东的主权,批驳了日本的无理要求,指出“中国的孔子有如西方的耶稣,中国不能失去山东,正如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 ”发言在代表们的掌声中结束。材料三 1955 年 在 印 度 尼 西 亚 召 开 的 会 议 上 , 很 多 国 家 对 中 国 不 十 分 了 解 , 对 中 国 抱
13、 有 敌 意 。 针对 这 种 情 况 , 周 恩 来 临 时 修 改 了 早 已 准 备 好 的 发 言 稿 。 他 诚 恳 地 说 : “中 国 代 表 团 是 来 求 团历史试题卷第 7 页(共 12 页)图 5 联 合 国 维 和 部 队 中 的 中 国 官 兵1990 年 到2004 年 , 中 国 已先 后 向 联 合 国 10个 维 和 任 务 区 派 出了 1450 多 名 军 人参 与 维 和 行 动 , 其中 包 括 650 名 军 事观 察 员 、 军 事 联 络官 、 军 事 顾 问 和 参谋 军 官 。结 而 不 是 来 吵 架 的 ”, “中 国 代 表 团 是 来
14、 求 同 而 不 是 来 立 异 的 ”, 亚 非 国 家 不 应 陷 入 关 于 社 会 制度 与 意 识 形 态 的 争 论 , 而 应 团 结 起 来 , 积 极 维 护 和 促 进 民 族 独 立 和 世 界 和 平 。 周 恩 来 的 发 言 ,深 深 打 动 了 与 会 代 表 的 心 弦 , 受 到 与 会 各 国 代 表 的 热 烈 赞 扬 和 拥 护 。材料四(1)材料一中的谈判与哪次侵华战争有关?最终签订了什么条约?(4 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代表提出了什么外交要求?在这一要求遭到拒绝后,中国国内爆发了什么运动?(4 分)(3)材 料 三 反 映 的 是 哪 一 次
15、 国 际 会 议 ? 根 据 材 料 指 出 中 国 在 这 次 会 议 上 发 挥 的 积 极 作用 。 ( 4 分 )(4)根据以上材料和问题指出中国国际地位发生的变化。 (2 分)28 (12 分)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英国启蒙思想家洛克认为:统治者如果不以法律而是以他的意志作为统治的准则,如果他的命令和行动不是为了保护人民的财产,而是以满足他的野心、贪欲和其他不正当的欲望为目的,那就是暴政。材料二 历史试题卷第 8 页(共 12 页)19 世纪 40 年代以前,工业国家工人收入低微,物质生活贫苦。许多工人家庭常年只能吃黑面包,缺乏基本的营养。全家几代十几口挤在一
16、间小屋,虽然劳碌终日,却只能求得温饱,遇到涨价、失业、生病、工伤,往往债务缠身,赊欠无门,连简陋的家具也送进当铺。而资本家的财富却“令人陶醉地增长” ,他们生活悠闲,过着奢华的生活。材料三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这三样有一样做不到,也不是我们的本意,达到这三样目的之后,我们中国当成为至完美的国家。孙中山(1)材料一主张用什么来限制统治者的权力?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颁布的哪一文件体现了这一主张?(3 分)(2)材料二反映了工业革命后怎样的社会状况?在探索社会改造方面,马克思和恩格斯做出了哪
17、些努力?(4 分)(3)材 料 三 中 的 思 想 指 导 了 中 国 近 代 的 哪 一 场 革 命 ? 这场 革 命 是 否 取 得 了 成 功 , 为 什 么 ? ( 3 分 )(4)根据上述材料和问题,你得到了什么认识?(2 分)29 (14 分)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在 19141918 年的战争中,交战国共计使用了 45 种以上约 12.5 万吨的毒气,造成了100 多万人伤亡,其中死亡 10 万多人。化学武器属大规模的毁灭性杀伤武器,人们为禁止历史试题卷第 9 页(共 12 页)使用这种残忍的武器进行了不懈努力。后来,日内瓦议定书和禁止化学武器公约把化学武
18、器押上了历史的审判台。材料二 材料三 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合作抗日,并广泛地动员全国民众。民族工商业资本家踊跃购买国债,积极组织工厂内迁;科学家们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为提高祖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和综合国力而发奋工作;文化界人士组织许多救亡团体,宣传抗日;海外广大华侨节衣缩食,捐献大量钱财、衣物、药品、汽车等,支援祖国的抗战。材料四 联合国宪章规定:联合国应该采取有效的集体办法,防止和消除对和平构成威胁的因素,制止侵略和其他对和平构成破坏的行为。以和平方式,依据正义及国际法原则,调整和解决破坏和平的国际争端。(1)根据材料一,指出化学武器最早使用于哪次战争?根据材料指出国际社会对使用化学武器的态度。
19、 (3 分)图 6 19391942 年德意在欧洲的扩张 图 7 日本偷袭珍珠港历史试题卷第 10 页(共 12 页)(2)材 料 二 反 映 了 怎 样 的 战 争 形 势 ? 面 对 这 种 形 势 , 反 法 西 斯 国 家 在 1942 年 初 采 取 了什 么 对 策 ? ( 4 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请举出抗战期间中国军队抗击日本侵略的两次著名战役。 (4 分)(4)根据材料四,指出建立联合国的目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夕的哪一次会议对联合国的建立起到了推动作用?(3 分)历史试题卷第 11 页(共 12 页)2015 年云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
20、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第卷(选择题,共 50 分)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D D C A B C B A C B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C A A D D C D A B D题号 21 22 23 24 25答案 B C A B D第卷(非选择题,共 50 分)二 、 非 选 择 题 ( 本 大 题 共 4 小 题 , 第 26 题 10 分 , 第 27 题 14 分 , 第 28 题 12 分 , 第 29 题 14分 , 共 50 分 。 )26 (10 分) (1)A:古
21、代埃及文明;C:古代印度文明。 (2 分)(2)都江堰。 (2 分)防洪和灌溉。 (2 分)(3)改进并传播阿拉伯数字。 (其他史实,符合题意也可给分,2 分。 )启示:一个国家和民族,如果不吸收先进文化,将走向衰亡;只有充分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并根据自身特点和实际加以改造和创新,才能推动其文化的不断发展。 (答出其中一点即可,2 分。 )27 (14 分)(1)鸦片战争。 (2 分) 南京条约 。 (2 分)(2)收回山东主权。 (2 分)五四运动。 (2 分)(3)万隆会议(亚非会议) 。 ( 2 分 )中 国 代 表 团 提 出 的 “求 同 存 异 ”方 针 得 到 与
22、会 代 表 广 泛 认 同 , 增 进 了 与 会 各 国 的历史试题卷第 12 页(共 12 页)团 结 ; 促 成 了 会 议 的 圆 满 成 功 。 ( 2 分 )(4)从屈辱外交,到拥有独立外交,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 (2 分)28 (12 分)(1)法律。 (1 分) 权利法案 。 (2 分)(2)工人生活贫困,贫富分化严重。 (2 分)指导工人运动;发表共产党宣言 ,创立马克思主义理论。 (2 分)(3)辛亥革命。 (1 分)“这场革命是否取得了成功”一问为开放性问题,无论持何种观点,只要结合辛亥革命相关史实,史论结合,言之有理即可酌情评分。 (2 分)(4)先进的思想理论
23、推动了社会发展;正确的思想对社会变革起着指导作用;社会问题的存在促使新思想产生和发展。 (回答出其中一点即可。该题意在引导学生思考思想理论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如就其中一则材料或问题谈其认识亦可,2 分。 )29 (14 分)( 1) 第 一 次 世 界 大 战 。 ( 1 分 )态 度 : 反 对 使 用 化 学 武 器 , 并 以 立 法 形 式 加 以 禁 止 。( 2 分 )(2)第 二 次 世 界 大 战 全 面 爆 发 , 战 争 规 模 不 断 扩 大 , 法 西 斯 国 家 在 欧 亚 等 地 大 肆 侵 略 扩张 。 ( 2 分 )对 策 : 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或建立国际(世界)反法西斯联盟。 (2 分)(3)国共合作,全民族团结抗战。 (2 分)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 (其他史实符合题意亦可,2 分。 )(4)维护世界和平。 (2 分)雅尔塔会议。 (1 分)注:主观题部分意思相近即可,如有其他答案,符合题意,言之有理亦可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