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醛和酮 核磁共振谱,更多核磁资料,请下载核磁共振小助手,sina下载地址: http:/ 醛和酮 核磁共振谱,分类:,(1)根据与羰基相连的烃基不同而分为脂肪族醛酮、脂环族醛酮和芳香族醛酮。,(2)根据烃基是否饱和而分为饱和醛酮和不饱和醛酮。,(3)根据分子中所含羰基的数目分为一元醛酮、二元醛酮等。,12.1 醛、酮的结构和命名,羰基中,碳和氧以双键相连,由一个键和一个键组成。羰基是个极性基团,羰基化合物是极性分子。, 结构, 命名,1)以含有羰基的最长碳链为主链,支链作为取代基,主链中碳原子的编号从靠近羰基的一端开始。,脂肪族醛酮,2)醛基总在链端,不需标明其位次,但命名酮时必须标明羰基的位
2、次。,3)主链中碳原子的位次也用希腊字母,表示。,芳香族醛酮,常把脂链作为主链,芳环作为取代基。,12.2 醛、酮的制法,1. 醇的氧化和脱氢2. 炔烃水合3. 同碳二卤化物水解4. 傅列德尔克拉夫茨酰基化反应5. 芳烃侧链的氧化6. 羰基合成,1. 醇的氧化和脱氢,实验室中重铬酸钠(或重铬酸钾)加硫酸是常用的氧化剂。,2-辛醇 2辛酮(96%),1)醇的氧化,注:此法用于制备酮产率很高,但用于制备醛则收 率很低。只能用于制取低级挥发性较大的醛。,正辛醇 正辛醛(95%),制备醛时若采用三氧化铬和吡啶的络合物为氧 化剂,则产率很好。,不饱和醇氧化成不饱和醛或酮,需采用特殊的氧化剂 (丙酮异丙醇
3、铝、叔丁醇铝、三氧化铬吡啶络合物)。,注:此氧化法更适用于制备酮,因醛在碱性条件下易发生羟醛缩合反应。,5-甲基-4-己烯醛,催化脱氢:以Cu、ZnO、Ni、Ag等为催化剂。,2)醇的脱氢工业制法,氧化脱氢:进行脱氢的同时,通人一定量的空气,利用氢与氧结合时放出的热量直接供给脱氢反应。,2. 炔烃水合,在汞盐催化下,炔烃与水化合生成羰基化合物。,通式:,2. 炔烃水合,炔烃一般都可发生水合反应,但除乙炔外,其他炔烃不易制得,故工业上主要用于制取乙醛。,1-(1-羟基环己基)乙酮(84),3. 同碳二卤化物水解,同碳二卤化合物水解能生成相应的羰基化合物。,由于芳环侧链上的-H容易被卤化,故这个方
4、法主要用于制取芳香族醛、酮。,间溴苯乙酮,间溴-,-二氯苯乙烷,间溴苯乙烷,4. 傅列德尔克拉夫茨酰基化反应,芳烃在无水三氯化铝的催化下,与酰(RCOX)或酸酐(RCO)2O作用,生成芳酮。,二苯甲酮,芳烃与直链烷烃发生烷基化反应时,往往得到侧链重排产物。但是酰基化反应中没有重排现象。,1-苯(基)丁酮,反应历程:,加特曼科赫反应(Gattermann-Koch Reaction),在AlCl3-Cu2Cl2存在下,芳烃与一氧化碳和氯化氢作用可在芳环上引入一个甲酰基。,该反应常用于由烷基苯制备相应的芳醛。,对甲基苯甲醛(4651),5.芳烃侧链的氧化,芳环侧链上的-H原子受芳环的影响,容易被氧
5、化。控制反应条件,可以由芳烃氧化成相应的芳醛或芳酮。,不易被氧化,6.羰基合成,烯烃与一氧化碳和氢气在某些金属的羰基化合物,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生成多一个碳原子的醛。,正丁醛 2-甲基丙醛,该反应大多使用双键在链端的烯烃为原料,其产物以直链为主(直链:支链4:1)。,12.3 醛、酮的物理性质,室温下除甲醛是气体外,C12以下的醛、酮都是液体。高级醛、酮是固体。低级醛带有刺鼻的气味,中级醛( C8 C13 )有果香味。,一般低级醛、酮的沸点比相应分子质量相近的醇低得多(因为醛、酮本身分子之间不能 形成氢键)。,红外吸收光谱:羰基伸缩振动:16801850cm-1醛基(-CHO)的C-H键在27
6、20cm-1处有峰形尖锐的特征吸收峰。,溶解度:低级醛、酮在水中有相当大得溶 解度。醛、酮都能溶于有机溶剂。,12.4 醛、酮的化学性质,1.加成反应2.氢原子的活泼性3.氧化和还原,1.亲核加成反应,由于氧原子的电负性较大,电子云偏向氧,因此羰基是 个极性基团,且碳与氧的活性不同。,C-和C+都较活泼,不易形成,且一旦形成很快与别的试剂反应。,氧原子可形成稳定的氧负离子,故碳氧双键中带部分 正电荷的碳比带部分负电荷的氧活泼的多,因此羰基易 受带负电荷或带有未共用电子对的基团或分子进攻。,醛、酮易与HCN、NaHSO3、ROH、RMgX等亲核试剂发生亲核加成反应。,(1)与氰化氢加成,氰化氢能
7、与醛及大多数脂肪族酮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羟基腈(即氰醇)。,注: 丙酮与氰化氢的加成反应很慢。,羟基腈,若在反应物中加入一些氢氧化钠溶液,则反应可加速。若加入一些酸,则反应更慢。,氰化氢有剧毒,且挥发性大故反应时不直接用HCN,而是用无机酸和氰化钠反应。,(2)与亚硫酸氢钠加成,大多数醛和脂肪族甲基酮能与NaHSO3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羟基磺酸钠。,注:因为HSO4体积相当大,所以羰基碳上所连的基团越小,反应越容易进行,因此非甲基酮一般难于和亚硫酸氢钠加成。,羟基磺酸钠易溶于水,但不溶于饱和的亚硫酸 氢钠溶液中。将醛、酮与过量的饱和亚硫酸氢钠溶液 (40%)混合在一起,醛和甲基酮很快就会有结晶析出
8、。 可用来鉴别醛、酮。,反应历程,注:HSO3离子的亲核性与CN相近。,(3)与醇加成,将醛溶解在无水醇中,通入HCl气体或加入其 他无水强酸,则在酸催化下,醛能与一分子醇 加成,生成半缩醛,它不稳定,可以与另一分子 醇进一步缩合,生成缩醛。,半缩醛,缩醛,第一步,羰基的质子化。其结果使带正电的氧电负性更大,从而更增加了羰基碳原子的正电性,使它更容易受亲核试剂的进攻。,反应历程:,第二步,亲核性较弱的醇分子对质子化羰基的加 成,然后失去一个质子,而生成半缩醛。决定 速度的是亲核试剂进攻的一步。,反应历程:,半缩醛在酸性催化剂作用下,可以失去一分子水,形成碳正离子,然后再与另一分子醇作用,最后生
9、成稳定的缩醛。,乙醛缩二甲醇,反应历程:,缩醛的性质:,在酸的存在下,缩醛可以水解成原来的醛和醇。这点缩醛与醚不同。,缩醛可以看作同碳二元醇的双醚,对碱及氧化剂 都相当稳定。,用途:有机合成中利用缩醛的生成和水解来保护醛基。,用二元醇和醛生成环状缩醛。,酮也能和醇生成半缩酮或缩酮,但反应较为困难。酮和1,2-或1,3-二元醇比较容易生成环状缩酮。,环状缩醛、缩酮的生成:,(4)与格利雅试剂加成,醛、酮能与格利雅试剂加成,加成产物水解则生成醇。,通式:,用途:有机合成中可使卤化物转变成一定的醇。,例如:,同一种醇可用不同格氏试剂与不同羰基化合物作用生成。,(5)与氨的衍生物反应,醛、酮能和氨的衍
10、生物,如羟胺(NH2OH)、肼(NH2NH2)、2,4-二硝基苯肼和氨基脲等作用,分别生成肟、腙、 2,4-二硝基苯腙和缩氨脲等。,丙酮肟,环己酮肟,肟的生成,腙的生成:,乙醛2,4-二硝基苯腙,氨基脲,缩氨脲的生成:,苯甲醛缩氨脲,2,4-二硝基苯肼,通式:,反应历程:,这些反应都可看作是缩合反应。第一步是羰基的亲核加成,但加成产物不稳定,能随即失去一分子水,而生成具有 结构的产物。,醛、酮与氨衍射物的反应是加成脱水反应。,用途:鉴别和分离提纯醛、酮,是合成中间体。,醛、酮能和氨反应生成极不稳定的亚胺(亚胺极易水解成原来的醛、酮和氨)。,与氨的反应,用伯胺代替氨生成的取代亚胺又称希夫碱(取代
11、亚胺也不太稳定,但芳基取代亚胺稳定) 。,苯亚甲基苯胺(8487),用途:有机合成中常利用芳醛与伯胺生成的希夫碱,加以还原以制备仲胺。,影响醛酮亲核加成的因素:,亲核加成的难易与试剂的亲核性、羰基化合物结构有关。,烃基结构的立体因素影响很大。当碳原子所连基团体积比较大时,加成可能产生立体障碍.,当羰基碳上连有供电的烷基时,碳原子的正电性降低,不利于亲核试剂的进攻,反应速度减慢。,反应活性:,2.氢原子的活泼性,(1)酮烯醇互变异构,醛、酮碳上的氢原子因受羰基的影响而具 有较大的活泼性。它在碱存在下较易作为质子 离去,即醛、酮的氢原子具有较大的酸性。,醛、酮的氢原子 酸性大于乙炔。,WHY,烯醇
12、负离子:,氧原子和碳原子都有带有部分负电荷。因氧的电负性较大,能更好地容纳负电荷,故共振结构式(II)的贡献较大。,酮失去氢原子形成的负离子,与烯醇失去羟基氢所形成的负离子相同,故常把这种负离子叫做烯醇负离子。,酮烯醇互变异构:,烯醇负离子接受一个质子时有两种可能:若碳上接受质子,形成醛或酮;若氧上接受质子,形成烯醇。,在微量酸或碱存在下,酮和烯醇能互相转变很快达到动态平衡,这种异构现象叫做酮烯醇互变异。,醛、酮的烯醇式稳定性:,含一个羰基且结构较简单的醛、酮的烯醇式含量很少,即酮式相对稳定。,二羰基类化合物,因共振效应,烯醇式的能量降低,从而稳定性增加,故含量很高。,(2)羟醛缩合反应(或醇
13、醛缩合),在稀碱存在下,醛可以两分子相互作用,生成羟基醛。(一分子醛的氢原子加到另一分子醛的羰基氧原子上,而其余部分则加到羰基的碳原子上),3羟基丁醛(50),用途:通过羟醛缩合,可在分子中形成新的碳碳键,增长碳链。,反应历程:,第一步,生成烯醇式负离子。,第二步,烯醇式负离子作为亲核试剂进攻另一分子乙醛发生亲核加成,生成烷氧负离子。,(烷氧负离子的碱性比OH更强,可夺取水分子中的质子。),羟基醛的性质:,含H的羟基醛易失去一分子水,生成烯醛。 因H较活泼,失水后生成物具有共轭双键而较稳定。,羟基酮:,含H的酮可起类似反应,最后生成,不饱和烯酮。,交叉羟醛缩合:,两种不同的含有氢原子的羰基化合
14、物之间进行的羟醛缩合反应称为交叉羟醛缩合。反应后有四种可能的产物。,与不含氢原子醛、酮(如甲醛、三甲基乙醛、苯甲醛等)发生交叉缩合,可以减少产物种类。,肉桂醛,(3)卤化反应和卤仿反应,醛、酮分子中的氢原子容易被卤素取代,生成卤代醛、酮。,卤化反应可被酸或碱所催化。碱催化的反应速度很快,不能控制在一卤或二卤代物阶段,且同碳三卤代物会和碱作用而进一步分解。,碱催化反应历程,卤代物继续反应:,直至生成同碳三卤代物并被碱分解为止。,注:催化形成的烯醇负离子或烯醇一旦形成,很快和卤素 作用,反应总速率仅与酸、碱的浓度有关。,酸催化反应历程,醛酮多卤取代的原因,由于卤原子的吸电子性,醛、酮的一卤代物上的
15、-H在碱 作用下更容易离去,故第二个氢原子更容易被卤代。,同碳三卤代物在碱的存在下,会进一步发生三卤甲基和羰基 碳之间键的裂解,最后生成羧酸盐和三卤甲烷。,凡具有CH3CO结构的醛酮与卤素的碱溶液反应总是顺利地 进行到生成同碳三卤代物。,具有CH3CO结构的醛酮与卤素的碱溶液作用,最后生成三卤甲烷的反应叫做卤仿反应。,卤仿反应,通式:,含有CH3CH(OH)基团的化合物,与卤素的碱溶液作用,先被氧化成含CH3CO基团的化合物,然后发生卤化和裂解,最后生成卤仿。,氯仿和溴仿反应主要用于制备用其他方法难以制得的羧酸,且生成比原料少一个碳的羧酸。,卤仿反应的用途,碘仿反应常用于结构鉴定,因为碘仿是不
16、溶于水的亮黄色固体,且有特殊气味。,碘仿反应可用于鉴别乙醛、甲基酮及含有CH3CH(OH)的醇,因为次卤酸盐溶液本身是氧化剂。,3.氧化和还原,(1)氧化反应,醛比酮容易被氧化,使用弱的氧化剂(费林试剂、 托伦斯试剂)都可以使醛氧化。,常用上述试剂区别醛和酮,特殊情况下也可作为由醛制备羧酸的一种合成方法。,酮的氧化,酮不易被氧化,但在强氧化剂(如重铬酸钾加浓硫酸)存在下,羰基和碳原子之间断裂而生成多种较低级羧酸的混合物。,酮的氧化一般无实际合成意义,但只生成一种产物的情况除外。,(2)还原反应,(A)催化加氢,醛、酮在金属催化剂Ni、Cu、Pt、Pd等存在下与氢气作用,可在羰基上加一分子氢,生
17、成醇。,4-甲基-2-戊醇(95),注:若分子中还有其他不饱和基团,也将同时被还原。,(B)用金属氢化物还原,醛和酮可被金属氢化物(如氢化硼钠、氢化铝锂等)还原成相应的醇。,氢化硼钠在水和醇溶液中是一种缓和的还原剂只还原醛、酮的羰基,不影响分子中其他不饱和基团。,氢化铝锂对碳碳双键、碳碳三键也没有还原作用,但却能还原除醛、酮之外的羧酸和酯的羰基,以及除碳碳重键外的许多不饱和基团(如NO2、CN等)。,(C)克莱门森还原(Clemmensen Reduction),醛和酮用锌汞齐加盐酸还原可以转化为烃。,是将羰基还原为亚甲基的一个较好的方法。,直链烷基苯可通过先芳烃酰基化,然后用克莱门森还原法来
18、制备。,(D)沃尔夫凯惜钠黄鸣龙反应 (Wolff-Kishner-Huang-minlon Reduction),醛或酮与肼在高沸点溶剂(如一缩乙二醇)中与碱共热,羰基先与肼生成腙,腙在碱性加热条件下失去氮,结果羰基变成亚甲基。,(3)坎尼扎罗反应(Cannizzaro Reaction),不含氢原子的醛在浓碱存在下可以发生歧化 反应,即两分子醛相互作用,其中一分子醛还原 成醇,另一分子醛氧化成酸。,交叉歧化反应,两种不同的不含氢原子的醛在浓碱条件下能进行歧化反应,生成两种羧酸和两种醇。,若两种醛之一为甲醛,由于甲醛还原性强,反应结果总是另一种醛被还原成醇而甲醛氧化成酸。,常用坎尼扎罗反应制
19、备某些芳香族醇。,12.5 重要的醛和酮,1)甲醛 2)乙醛 3)丙酮,1)甲醛,常温下为无色的有特殊刺激气味的,沸点21;易溶于水,易氧化,极易聚合,其浓溶液(60左右) 在室温下长期放置就能自动聚合成三分子的环状聚合物。甲醛在水中与水加成,生成甲醛的水合物甲二醇。其 水溶液久存会生成多聚甲醛。甲醛与氨作用,可得六亚甲基四胺(俗称乌洛托品),2)乙醛,无色的有刺激气味的低沸点液体;可溶于水、乙醇及乙醚中,易氧化、易聚 合。在少量硫酸存在下,室温时就能聚合 成环状三聚乙醛。,3)丙酮,丙酮是具有愉快香味的液体,易溶于 水并能溶解多种有机物。,12.6 核磁共振谱,核磁共振(Nuclear Ma
20、gnetic Resonance)谱是由具有磁矩的 原子核,受辐射而发生跃迁所形 成的吸收光谱。,原理:,质子像电子一样,可以自旋而产生磁矩。在磁场中, 质子自旋所产生磁矩可以有两种取向,或者与磁场方 向一致(),或者相反()。,原理:,质子磁矩的两种取向相当于两个能级。磁矩方向 与外磁场方向相同的质子能量较低,不相同的则能 量较高。若用电磁波照射磁场中的质子,当电磁波的能量 与两个能及的能量差相等时,处于低能级的质子就 可以吸收能量,跃迁到高能级(辐射能吸收的量子 化)。这种现象叫做核磁共振。,核磁共振仪,用来测定核磁共振的仪器叫做核磁共振仪。,核磁共振仪采用保持辐射频率不变,逐步改变 磁场
21、强度来进行测定。当磁场达到一定强度时, 即可发生共振吸收。核磁共振仪收到信号时,以 吸收能量的强度为纵坐标,磁场强度为横坐标绘 出一个吸收峰。由此得到的波谱图,叫做核磁共 振谱。,有机分子中的质子并不是裸核,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质 子外围的电子的环流产生感应磁场。电子对外加磁场有屏蔽作用。屏蔽作用的大小和质子周围电子云密度高低有关。电子云 密度愈高,屏蔽作用愈大,该质子的信号在愈高的磁场强度 下才能获得。有机分子中与不同基团相连接的氢原子的信号分别在谱的 不同位置上出现。质子信号上的这种差异叫做化学位移。同 时,吸收峰的相对强度与同一类质子的数目是相应的。,化学位移,化学位移的表示法,为精确地
22、测出化学位移的绝对值,通常以四甲基硅烷 (TMS)作为标准物质,以它的质子峰作为零点,其他化合物地质子峰地化学位移都相对于这个零点而言。,化学位移常以表示;是样品质子吸收峰与TMS质子 吸收峰频率之差与共振仪辐射频率的比。因所得数值很小, 故乘以106,即以ppm表示。,有机分子中与同一类基团相连的质子具有大约相同的值。(参见表123),自旋偶合与自旋裂分,同一类质子吸收峰增多的现象叫做裂分。裂分是邻近质子 的自旋相互干扰而引起的。这种相互干扰叫做自旋偶合,由 此所引起的吸收峰的裂分叫做自旋裂分。一般来说,当质子相邻碳上由n个同类质子时,吸收峰裂分 为n+1。自旋偶合通常只在两个相邻碳上的质子间发生。,结 论,在核磁共振谱中,有多少个(和多少组)吸收峰,就反映出分子中由多少种不同类型的质子。吸收峰强度之比(即各个峰面积,或积分曲线高度之比),就反映了各种类型质子的相对数目。吸收峰的位置则反映出质子所处的化学环境。,END,核磁共振资料下载+核磁企业网站,更多核磁共振资料,请下载核磁共振小助手,百度网盘下载地址: ht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