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6年高三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2 单元测试.doc

上传人:cjc2202537 文档编号:543158 上传时间:2018-04-10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年高三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2 单元测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6年高三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2 单元测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6年高三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2 单元测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16年高三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2 单元测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16年高三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2 单元测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其他文言散文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5 题。答秦太虚书苏轼轼启:五月末,舍弟来,得手书,劳问甚厚。比日履兹初寒,起居何如?轼寓居粗遣。但舍弟初到筠州,即丧一女子,而轼亦丧一老乳母。悼念未衰,又得乡信,堂兄中舍九月中逝去。异乡衰病,触目凄感,念人命脆弱如此。又承见喻,中间得疾不轻,且喜复健。吾侪渐衰,不可复作少年调度。当速用道书方士之言,厚自养炼。谪居无事,颇窥其一二。已借得本州天庆观道堂三间,冬至后当入此室,四十九日乃出。自非废放,安得就此?太虚他日一为仕宦所縻,欲求四十九日闲,岂可复得耶?当及今为之,但择平时所谓简要易行者,日夜为之,寝食之外,不治他事。但满此期,根本立矣。此后纵复出从

2、人事,事已则心返,自不能废矣。寄示诗文,皆超然胜绝,娓娓焉来逼人矣。太虚未免求禄仕,方应举求之,应举不可必。窃为君谋,宜多著书,如所示论兵及盗贼等数篇,但似此得数十首,皆卓然有可用之实者,不须及时事也。但旋作此书,亦不可废应举。初到黄,廪人既绝,人口不少,私甚忧之。但痛自节俭,日用不得过百五十。每月朔,便取四千五百钱,断为三十块,挂屋梁上,平旦用画叉挑取一块,即藏去叉,仍以大竹筒别贮用不尽者,以待宾客。度囊中尚可支一岁有余,至时别作经画。所居对岸武昌山水佳绝有蜀人王生在邑中往往为风涛所隔不能即归则王生能为杀鸡炊黍至数日不厌。又有潘生者,作酒店樊口,棹小舟径至店下,村酒亦自醇酽。岐亭监酒胡定之,

3、载书万卷随行,喜借人看。黄州曹官数人,皆家善庖馔,喜作会。太虚视此数事,吾事岂不既济矣乎!展读至此,想见掀髯一笑也。岁晚苦寒,惟万万自重。夜中微被酒,书不成字,不罪不罪!不宣,轼再拜。(选自唐宋八大家文章精华 ,有删节)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悼念未衰,又得乡信信:消息B又承见喻,中间得疾不轻喻:开导C度囊中尚可支一岁有余度:估量D吾事岂不既济矣乎济:成功解析:喻:告诉。答案:B2下列句子全都能表现苏轼达观、开朗的人生态度的一项是( )吾侪渐衰,不可复作少年调度 自非废放,安得就此 事已则心返,自不能废矣 至时别作经画 棹小舟径至店下,村酒亦自醇酽 展读至此,想见掀

4、髯一笑也A BC D解析:写苏轼的身体状况;设想太虚修炼后的情景;写的是设想太虚读信至此时的表现。答案:D3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所居对岸武昌/山水佳绝/有蜀人王生在邑中/ 往往为风涛所隔 /不能即归/则王生能为杀鸡炊黍/至数日不厌B所居对岸/武昌山水佳绝/有蜀人王生/ 在邑中/往往为风涛所隔 /不能即归则王生/能为杀鸡炊黍至数日/不厌C所居对岸武昌山水/佳绝/有蜀人王生在邑中/ 往往为风 /涛所隔不能即归则/王生能为杀鸡/ 炊黍至数日不厌D所居对岸武昌/山水佳绝有蜀人/王生在邑中往往/ 为风涛所隔 /不能即归/则王生能为杀鸡炊黍/至数日不厌解析:此题断句的关键是句意。

5、 “所居对岸武昌”是一个完整的结构,所以在“武昌”后停顿,排除 B、C 两项;“山水佳绝”是完整的结构,后面可以停顿;“王生”是指“蜀人” ,所以“蜀人”后不能停顿,排除 D 项,选择 A 项。答案:A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苏轼谪居黄州后写给秦太虚的一封回信,信中真切记述了自己这段时期内的生活情形与精神状态,给人以亲切之感。B苏轼到道观借了三间房,准备闭门静修四十九天,用道家的方法静心养生,并让秦太虚也注意修炼身性,对其关心备至。C苏轼十分赏识秦太虚的才华,劝导他努力去写见识高超、有实用价值的文章,不必舍本逐末追求仕途的发展,感情极深厚。D在黄州时,苏轼

6、虽然经济拮据,生活俭朴,但他并不显得消沉,而是随遇而安,时常寄情山水,交友游乐,充满生活情趣。解析:“不必舍本逐末追求仕途的发展”与原文“但旋作此书,亦不可废应举”文意不符。答案:C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太虚他日一为仕宦所縻,欲求四十九日闲,岂可复得耶?译文:_(2)寄示诗文,皆超然胜绝,娓娓焉来逼人矣。译文:_(3)初到黄,廪入既绝,人口不少,私甚忧之。译文:_答案:(1)太虚(你)将来一旦受到官务的束缚,想求得四十九天的空闲,又哪里能再次得到呢?(2)(你)寄给我看的诗文,都十分高超,美妙到极点,娓娓道来而有一种逼人的力量。(3)(我)刚到黄州,薪俸已经断绝,(家中) 人

7、口却没有减少,我心里对这件事十分担忧。参考译文苏轼启:五月底,我弟弟来到这里,(从他手中) 得到你写给我的信, (你)慰问的情谊十分深厚。近来天气进入初寒季节,你生活得怎么样?我寄居在这里,大体上还过得去。但我弟弟刚到筠州,就失去了一个女儿,而我的一位老奶妈也去世了。悼念他们的心情还未消退,又得到家乡来的消息,说我的堂兄太子中舍(苏不欺 )在九月份去世了。我身处他乡,身体衰弱有病,眼见的都是使人感到凄凉的事物,想来人命就是如此的脆弱。又承蒙你告诉我,你中间有段时间得病不轻,幸喜重新恢复健康。我们这些人渐渐衰老了,不能够再像年轻时那样对待自己的身子,应当赶快采用道书上方士说的办法,加强养生方面的

8、修炼。我被贬住在这里没有事做,稍微了解一点养生术。现已借到本州天庆观三间道堂,冬至后就住到里面去,过四十九天才会出来。假如不是被贬官、遭到放逐,我怎么能这样呢?太虚(你)将来一旦受到官务的束缚,想求得四十九天的空闲,又哪里能再次得到呢?应该趁现在有空闲去做,(做时,) 只要选择平时所谓简明扼要、容易做到的方法去做就行,日夜修炼,除吃饭睡觉以外,不做别的事,只要满了这期限,养生的根基就建立了。从此以后,纵然再出来处理人世间的事务,事情办完了,心情又会回到原来的闲静状态,(修炼身性的事)自然不会废止。(你)寄给我看的诗文,都十分高超,美妙到极点,娓娓道来而有一种逼人的力量。太虚你免不了要去求官位俸

9、禄,将要通过参加科举考试去追求,参加科举考试不一定能实现愿望。我私下替你考虑,应该多写书,像你给我看的论兵和论盗贼等几篇文章就很好,就像这样写几十篇,都是见识高超又切于实用的,但不必涉及当今的时政。只是你转过来写这类文章的时候,也不能停止参加科举考试的准备工作。(我)刚到黄州,薪俸已经断绝,(家中) 人口却没有减少,我心里对这件事十分担忧。只好尽量节俭,每天费用不准超过一百五十钱。每月初一,就取出四千五百钱,把它分成三十份,挂在屋梁上,每天天一亮就用画叉挑取一份,然后把叉子藏起来。未用完的钱仍然用另外的大竹筒装好贮存起来,用来招待客人。估计袋中的钱还可用一年多,到时候再另想办法了。我住处的对岸

10、武昌,山水美妙到了极点。有位老家在蜀地的王生住在城里,我过江后常常因为风涛阻隔,不能马上回家,王生能为我杀鸡煮饭,甚至几天他都不厌烦。又有一位潘生,在樊口开有酒店,可以划船直接到他店旁,虽是乡村酿的酒,也自是味醇汁酽。岐亭监酒胡定之,随行带有万卷书,喜欢借给人看。黄州官署的一些官员,家家都会做吃的东西,很喜欢举行宴会。你看这些情况,我的生活难道不是已经过得去了吗!你打开信纸读到这里,我想象得出你一定笑得须髯都会抖动起来。年底天气十分寒冷,希望你万万自己多加保重。夜里酒喝得多了点,字写得不像样子,不要怪罪,不要怪罪!不一一说了。苏轼再拜。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610 题。先王父 马赞清 莫

11、与俦先王父崇级君好马而善相,家中常数十蹄,皆驽骀,不当意。山砦 蛮家有一驹,善蹄龁人,砦中莫敢近者。出牧,常听数日不归。先王父闻之曰:“此其良马乎?”令奴子招弟往视。返,白以神骏。王父复亲视之,信。议售,马主以不能驭,取直极廉。而曰:“马素无缰辔,要自施之。服不服,不吾与也。 ”而招弟故善服马,令砦人驱马群于巷,蓦自墙登其脊,任所之。腾山越涧,往复约百里。马稍倦,谓之曰:“汝可降矣!”马似首肯者。乃结带为辔,牵以归。乃驯良无匹,然惟先王父及先君 能骑之。有所适,二百里外,日往返,未尝及晡。负盐米,二倍于常马;速亦然。日食,尽粟四五斗。王父爱之甚,每亲饲之。否则先君饲之,招弟饲之。他人稍近之,则

12、蹄龁立至矣。又解人语。先君读书于羊安,去家五十里。月令马致米,盈其驮,谓之曰:“送至羊安!”则自去。有顷,先君闻嘶声,则马立学舍外。卸其驮,曰:“速归!”有顷,已复至家。往返不须人驭也。凡所曾经历,语以地名,即能自至其处。以故先王父适远,有句留,马率自归。计事竣,当往迎,皆命马。知本州某闻其异,必欲以重价致。先王父不肯,然以其地方官,强应之。令招弟牵往,系州署堂下桩。谓其圉人 曰:“须数健者视此马。不尔,不能有也。 ”各笑颔之。招弟出城里许马已拔桩奔腾来桩尚在缰也乃还价归马州衙人谓未尝食其寸草粒粟云至先王父卒之夜马悲嘶不食而毙。先后在吾家,计三十年。赞曰:“其附主也,似感知己,其致力似图报恩。

13、他人之厚豢,曾不一盼,独于其主而殉之身。此古烈丈夫事,尚不易得之今之人。马乎!尔犹负毛插角之伦乎!”(选自清文观止 ,有删改)注 王父:祖父。砦(zhi):同“寨” 。先君:已故的父亲。圉人:官名,掌管养马放牧等事;泛指养马的人。6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家中常数十蹄,皆驽骀 骀:劣马B月令马致米,盈其驮 致:送达,送给C出牧,常听数日不归 听:听说D往返不须人驭也 驭:驾驭解析:句中的“听”应解释为“听任,任凭” 。答案:C7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明该马的能力超群的一组是( )谓之曰:“汝可降矣!”马似首肯者 负盐米,二倍于常马;速亦然 他人稍近之,则蹄龁立至矣 谓

14、之曰:“送至羊安!”则自去 凡所曾经历,语以地名,即能自至其处 马已拔桩奔腾来,桩尚在缰也A BC D解析:表明马被驯服了,与能力无关,不合题意;表明马与主人感情深厚,与能力无关,不合题意;体现了马的忠义,不合题意;表明马驮得多,跑得快;和都表明马能“解人语” ,往返不需人驭。都能体现马的能力超群。答案:B8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招弟出城/里许马已拔桩/奔腾来桩尚在缰也/ 乃还价归马 /州衙人谓/未尝食其寸草粒粟/云至先王父卒/之夜马悲嘶/ 不食而毙B招弟出城里许/马已拔桩奔腾来/桩尚在缰也/ 乃还价/归马 /州衙人谓未尝食其寸草粒粟云/ 至先王父卒之夜/马悲嘶/ 不食

15、而毙C招弟出城里许/马已拔桩/奔腾来桩尚在缰/ 也乃还价/归马州衙人/谓未尝食其寸草粒粟云/ 至先王父卒/之夜马悲/嘶不食而毙D招弟出城里许马已拔桩/奔腾来/桩尚在/ 缰也乃还价归马 /州衙人谓/未尝食其寸草粒粟/云至先王父/卒之夜马悲嘶/ 不食而毙解析:从句意入手, “里许”是说“招弟出城”的距离,所以停顿只能在“里许”之后,排除 A、D 两项;这里“也”是句末语气词,后面应该停顿; “谓未尝”的主语应该是“州衙人” ,故中间没有标点,排除 C 项,选择 B 项。答案:B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高度赞美了此马的至情忠义,具有 “古烈丈夫”风范。此马对主人忠

16、心耿耿,尽心尽力;主人死后它也绝食而亡,以死相报。B此马在山寨的蛮人家里时,从没安过辔头,也没有缰绳,很喜欢踢人咬人,没人敢接近它。其主人认为此马难以驯服,见先祖父要买,就贱卖给了懂马的先祖父。C先祖父骑着此马要是去了稍远一点的地方,且有事要多逗留会儿,马总会自己先回来。它估计主人的事情办完了,又会自动去接他回来。D本地知州听说了这匹马的种种神奇传闻,决意要重金买马。先祖父刚开始不肯卖,然而考虑到知州的身份,就勉强答应了。解析:C 项描述夸大了马的本领,应是家人估计祖父事情办完了,要去接他回来,才叫马去的。答案:C10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令砦人驱马群于巷,蓦自墙

17、登其脊,任所之。译文:_(2)凡所曾经历,语以地名,即能自至其处。译文:_(3)他人之厚豢,曾不一盼,独于其主而殉之身。译文:_答案:(1)叫寨子里的人把一群马赶进巷子里,突然从墙头跳到那马背上,任凭它跑到哪里。(2)凡是它去过的地方,只要把地名告诉它,它就能自己去到那个地方。(3)别人的丰厚供养条件,它不曾一顾,唯独对它的主人能够牺牲自己的生命。参考译文先祖父崇级很喜欢马,也善于相马,家中常养数十匹马,(但) 都是劣马,(先祖父)并不满意。山寨的蛮人家里有一匹马,很喜欢踢人咬人,寨子中没有人敢接近它。出去放牧时,常听任它数日不归。先祖父听说后说:“这恐怕是匹良马吧?”便派仆人招弟去看看。招弟

18、回来,说的确是匹好马。先祖父又亲自去看,果真不错。便议价购买,马主人认为这匹马不太好驾驭,所以要价很便宜。不过说:“这马向来没有缰绳辔头,需要(你们) 自己加上去。它服不服,与我无关。 ”招弟本就擅长驯马,叫寨子里的人把一群马赶进巷子里,(他) 突然从墙头跳到那马背上,任凭它跑到哪里。(马) 翻过山坡,越过小溪,来回大约跑了上百里。马稍稍疲倦些了,( 招弟) 便对它说:“你服了吧! ”马好像点头认同。(招弟)就用布条做了缰绳,牵着回了家。(这马)此后才温顺驯服无比,但是只有先祖父和先父能够骑它。如果要去哪里,哪怕是二百里以外的地方,一天跑个来回,也不曾迟于下午五点。驮点盐米(等货物) ,(载重

19、)是普通的马的两倍;跑的速度也是普通马的两倍。每天能吃完四五斗小米。先祖父很喜欢它,常常亲自照顾它吃食,如果先祖父不能照顾,那么先父或招弟就照顾它吃食。如果其他人稍稍走近它,它就立刻踢咬那人。它还听得懂人话。先父在羊安读书时,距离家里五十里。每月叫马去送米,背上驮满了,对它说:“送到羊安去!”它便独自去了。不久,先父听到了马叫声,那马已站在学舍门外了。先父卸下驮来的东西,对它说:“快点回去吧!”不久,它又回到了家里。马跑来跑去,不需要人去驾驭。凡是它去过的地方,只要把地名告诉它,它就能自己去到那个地方。所以先祖父要去远一点的地方,且有所逗留,马总会自己先回来。家人估计先祖父的事情办完了,要去接

20、他回来时,都叫马去。本地知州听说了它的与众不同,决意要出高价买马。先祖父不肯卖,然而因为他是地方官,就勉强答应了。叫招弟牵马送去,系在州衙堂下的木桩上。对那些养马的人说:“一定要用几个健壮的人看住这马。不然,是不能拥有它的。 ”几个人都笑着点了点头。招弟出城才一里多路,马已拔起了木桩,飞奔而来,那木桩还在缰绳上。于是归还了买马钱,把马又牵回来了。州衙的人说那马没有吃他们的一寸草一粒米。到先祖父去世的那天晚上,马叫得很悲伤,不吃东西,也死了。马在我家,前后算起来有三十年。我赞叹道:“它服从主人,感觉像是遇到了知己一样,它尽力干活,像是在报答知遇之恩。别人的丰厚供养条件,它不曾一顾,唯独对它的主人

21、能够牺牲自己的生命。这是古代烈丈夫的事迹,想在现在的人中找到一个,也是不容易的。马啊!你还是匹披毛戴角的牲畜吗!”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114 题。浪游记快(清) 沈复山水怡情,云烟过眼,不过领略其大概,不能探僻寻幽也。余凡事喜独出己见,不屑随人是非。名胜所在,贵乎心得,有名胜而不觉其佳者,有非名胜而自以为妙者。余年十五时,吾父稼夫公馆于山阴赵明府幕中。有赵省斋先生名传者,杭之宿儒也。赵明府延教其子,吾父命余亦拜投门下。暇日出游,得至吼山。近山见一石洞,豁然空其中,四面皆峭壁,俗名之曰“水园” 。临流建石阁五椽,对面石壁有“观鱼跃”三字,水深不测,相传有巨鳞潜伏,余投饵试之,仅见不盈尺

22、者出而唼食焉。阁后有道通旱园,拳石乱矗,有横阔如掌者,有柱石平其顶而上加大石者,凿痕犹在,一无可取。游览既毕,宴于水阁,命从者放爆竹,轰然一响,万山齐应,如闻霹雳生。此幼时快游之始。至山阴之明年,先生以亲老不远游,设帐于家,余遂从至杭,西湖之胜因得畅游。结构之妙,予以龙井为最,小有天园次之。石取天竺之飞来峰,城隍山之瑞石古洞。水取玉泉,以水清多鱼,有活泼趣也。大约至不堪者,葛岭之玛瑙寺。其余湖心亭,六一泉诸景,各有妙处,不能尽述,然皆不脱脂粉气,反不如小静室之幽僻,雅近天然。苏小小墓在西泠桥侧,作八角形,上立一碑,大书曰:“钱塘苏小小之墓” 。从此吊古骚人不须徘徊探访矣。余思古来烈魄忠魂堙没不

23、传者,固不可胜数,即传而不久者亦不为少,小小一歌妓耳,自南齐至今,尽人而知之,此殆灵气所钟,为湖山点缀耶?桥北数武 注 有崇文书院,余曾与同学赵缉之投考其中。时值长夏,起极早,出钱塘门,过昭庆寺,上断桥,坐石阑上。旭日将升,朝霞映于柳外,尽态极妍;白莲香里,清风徐来,令人心骨皆清。步至书院,题犹未出也。午后交卷,偕缉之纳凉于紫云洞,大可容数十人,石窍上透日光。有人设短几矮凳,卖酒于此。解衣小酌,尝鹿脯甚妙,佐以鲜菱雪藕,微酣出洞。缉之曰:“上有朝阳台,颇高旷,盍往一游?”余亦兴发,奋勇登其巅,觉西湖如镜,杭城如丸,钱塘江如带,极目可数百里。此生平第一大观也。(节选自浮生六记 ,有删改)注 武:

24、古时半步为武。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吾父稼夫公馆于山阴赵明府幕中馆:馆舍B赵明府延教其子延:请C固不可胜数固:本来D此殆灵气所钟钟:集聚解析:馆:住。答案:A12下列全都能体现作者畅游风景“自以为妙”的一组是( )有柱石平其顶而上加大石者,凿痕犹在 轰然一响,万山齐应,如闻霹雳生 石取天竺之飞来峰,城隍山之瑞石古洞 大约至不堪者,葛岭之玛瑙寺 朝霞映于柳外,尽态极妍 白莲香里,清风徐来A BC D解析:属于毫无可取之处,原文已指出“一无可取” 。葛岭之玛瑙寺大概属于最不值得看的,原文已指出“大约至不堪者” 。答案:C1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25、是( )A作者凡事都喜欢独出己见,不屑于人云亦云。有的名胜,并不觉得它有何妙处,有的虽不是名胜,却自认为妙不可言。B作者的父亲让他到杭州拜宿儒赵省斋先生为师,在杭州作者趁着闲暇之时游览了吼山的美景。C作者认为西湖的水最佳的是玉泉,因为那里水清鱼多,有生动自然的趣味,而湖心亭、六一泉则不够“雅近天然” 。D在紫云洞喝酒至微有醉意,作者登上紫云洞上面的朝阳台之顶极目远眺,觉得眼前是有生以来所见的最妙之景。解析:作者拜师的地点是在山阴,且吼山在山阴,不在杭州。答案:B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有赵省斋先生名传者,杭之宿儒也。译文:_(2)相传有巨鳞潜伏,余投饵试之,仅见不盈尺者出而

26、唼食焉。译文:_答案:(1)有一位赵省斋先生,名叫赵传,是杭州的名儒。(2)相传有巨大的鱼潜伏其中,我投鱼饵来试探,仅仅见到不足一尺的鱼儿跃出水面来吃食。参考译文山水的怡情悦目,如云烟般在眼前飘逝,只不过领略其大概,不能尽兴探寻到幽僻的妙境。我凡事都喜欢独出己见,不屑于人云亦云。所谓名胜的标准,贵在心有所得,有些名胜,我并不觉得它有何妙处,有的不是名胜,我却认为其妙不可言。我十五岁那年,父亲稼夫公住在绍兴赵县令的衙门里任幕僚。有一位赵省斋先生,名叫赵传,是杭州的名儒。赵县令延请他教授孩子的学业,我父亲也叫我投拜在先生门下。在闲暇的日子里外出游玩,我们来到吼山。靠近吼山看见一个石洞,里面豁然空阔,四面都是悬崖峭壁,俗名叫“水园” 。临水建造了五间石阁,对面石壁上有“观鱼跃”三字。水流深不可测,相传有巨大的鱼潜伏其中,我投鱼饵试探,仅仅见到不足一尺的鱼儿跃出水面来吃食。石阁后面有条路通往旱园,旱园内乱石林立,有的像拳头胡乱矗立,有的横向摊开如手掌,有的柱石被削平了顶端,上面垒块大石头,人工雕琢的痕迹清晰可见,毫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