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础技法第一单元 概论,课程在授课形式上以课堂上的素描教学与快题练习为主,课外速写练习为辅的培养方式,实行“阶段性”教学。第一阶段是进入“客观观察与表达”的基础训练,深化学习者对客观物体内部关系及物理特征的观察,培养学习者的逻辑思维和对客观世界思考与认识的敏感性以及徒手表达能力,提高学习者以素描为媒介的二维平面表达能力,塑造坚实的基本功。第二阶段是结合设计创造能力培养的“主观观察与表达”的技能训练,运用科学原理与形式美相结合的法则,培养学习者运用主观意识对客观世界的观察与创造性表达的能力,架起素描基础教学为专业设计服务的桥梁,透视观察与表现训练,教学目的: 训练观察能力,提高对客观世界的敏感性
2、 训练逻辑思维能力 增强空间观念 增强手头表达能力 提高视觉思维能力,艺用透视学的含义与基本概念,透视现象:在客观世界中,由于我们视觉的原因,而产生客观物体的近大远小、近宽远窄、近高远低的压缩与变形。它是一种由错觉产生的线性空间的变形。 透 视:透过透明平面来观察研究物体的形状。简单来说:透而视之。 透视学:研究各种透视现象在平面上如何用线来表现它的规律的学科。(我们的目的是有利于主题的表现)。在二维平面上创造三维空间的幻象(透视学的功绩)。写实绘画以透视学为基础。,透视学的发生和发展,与绘画、建筑艺术实践有着密切关系,人们对透视原理的认识可追述到公元前15世纪;透视作为数学与几何学的一个独特
3、分支,对其研究始于15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完成于18世纪中叶。远古时期人们用上下错位表示远近,近的在低处,远的在高处。古埃及和古希腊时期,以图形重叠表示远近。人们将对象排列在带状横条中,横向表现对象间隔距离。古罗马时期出现了平行透视。文艺复兴初期意大利人乔托,屏弃了中世纪绘画的平面、程式和装饰化的风格。用透视和明暗表现景物,使之产生层次、距离和体积感。,透视学的发展史,15世纪末,意大利画家达芬奇的画论将透视比作“绘画的缰和舵”,并将透视分为线透视、大气透视和消逝透视。 1715年,英国数学家泰勒在论线透视一书中确立了我们今天知晓的透视图法及其依据的全部原理。中国出现的第一本关于透视的书年希尧和
4、郎世宁在清代雍正七年和著的视学。进入20世纪,一些现代透视实例转向主观因素,有意运用变形强调空间或破坏空间。为突破传统的空间观念,他们利用透视强烈的三度空间效果,作出夸张透视、复合透视,以及异样空间同处的虚构的空间。,透视学的发展史,透视的基本规律,透视学三因素:眼睛、物体、画面 名词概念: A 与眼睛相关的: 1、视点:也称目点,代表眼睛的位置。 2、视线:视点与物体之间假设的连线。 3、视角:任意两条视线与视点之间形成的夹角。 4、视域:固定视点时用力所能及的最大可见范围,又叫可见视域。舒适视域60o左右。 5、中视线:又叫中心视点,指正前方的视线。 6、停点:与视点相垂直落于基面的一个点
5、。 7、视高:又叫视点高度,视点到停点的距离。 8、视向:中心视点所对的方向,也即是眼睛朝的方向。,B 与物体相关的名词: 1、物体:客观存在的一切人物和静物,分方、圆两类。 2、基面:静物所在的平面。,C 与画面相关的名词: 1、画面:指介于眼睛与物体之间的透明平面。 2、心点:视域中心点,即中视线与画面相交正对视点的一点。 3、视平线:与视点等高,代表视点至基面高度的水平线,是视点高低在画面的反映。 4、距点:视点至心点的距离横移在视平线上的一点,是视点至画面的远近关系,在画面的反映。 5、灭点:又称消失点,凡是与画面成角度的线在透视图中的远方申延,都会最后消失于一点。(位置、数量),6、
6、余点:在视平线上,除了心点和距点以外,还有位置和数量均不固定的消失点。 7、天点:也称升点,在视平线以上的灭点。 8、地点:也称降点,在视平线以下的灭点。 9、原线:不会因为透视产生角度变化的线。在物体与画面之间成平行关系的线。 10、变线:会因为透视产生角度变化的线。在物体与画面之间成有一定角度关系的线。,透视的基本规律: 正常情况下:垂直面小,平行面大 近大远小 近高远低 近宽远窄 逐渐消失,定点透视 焦点透视:视点、视距、单一的画幅里固定不变的,只有一种视向,一种视高,一个视域中心点心点。 特征:有完整的体系,有行之有较的作图方法。平行透视 基本特征:凡是在正形物体中,存在着平行于画面的
7、面,只要有任意一对边线与画面平行,这种情形的透视叫“平行透视”,与画面平行的面只有近大远小的变化。 构图的特点:严谨、庄重、典雅、层次分明、纵深感强、适宜于表现严肃重大、平和安宁的题材。,成角透视 基本特征:凡是方形的物体没有一个平面与画图平行,也没有一组边线与画面平行,都与画面成一定角度,这种情形的透视叫“成角透视”,它的消失点不再是心点,而是心点左右的两个条点,所以又叫“两点透视”。 构图的特点:画面富有变化,灵活多样,充满动感,适宜于表现悲壮充满激情和予盾冲突的题材。 成角透视与平行透视的根本区别:在成角透视中,物体与画图成一定角度而非平行于画图,另外,它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灭点。,基本特征
8、:凡是一个物体或者物体中的一个面与基面成一边高一边低的关系时,即为倾斜透视。在这种透视中间,物体和物体的一个面相对基面来说,是倾斜状态。 透视的规律:近低远高的斜面,消失点是天点,近高远低的消失点是地点。天点或地点一定是在斜面底面消失点的垂直线上。天点或地点距离视平线的远近取决于倾斜面与地面所成的夹角,斜度大,天点或地点离视平线远。由于斜面物体的底面与画图会显平行或成角透视两种关系,所以倾斜透视中,同样会有平行与成角倾斜透视两种情况。,倾斜透视,斜仰视与斜俯视 基本特征:眼睛不再是平视而是上斜或下斜状态。 透视的规律:在一幅画中,视中线的高低并不代表仰或俯视,其关健在于视中线是否于地面平行。在
9、仰视与俯视中,有两种情形,一种是垂直仰视与垂直俯视,所见的近似于平面图,基本上是平行透视的关系。平行斜仰视与平行斜俯视中,视中线上方与心点,垂直的消失点,称为主天点,视平线下方与心点垂直的消失点称主地点。,投影透视,光源的分类: A、 自然光 B、 人造光 自然光的特点:光源广,距离远,其光线成平行状态。 光线集中的天点或地点叫光灭点,把投影集中的点叫影灭点。 投影的长短取决于太阳离视平线的距离。 人造光的特点:光源小,距离近,呈辐射状,其投影向光源的底足(光足)集中 自然光投影与人造光投影最大的区别在于: 自然光线和物体投影分别向光灭点与影灭点集中。 人造光线和物体投影分别向光源与光足集中。
10、,圆透视,规则的形体:正圆、椭圆 不规则的形体:人物、动物、山石、树木、图案 透视变化的基本规律: 圆心在最长直径的正中,最短直径的远半径比近半径路略短。 视中线或视平线通过圆心的圆形是个对称的椭圆。 水平(垂直)圆面在视中线左右的透视形不是对称的椭圆,而有些斜,长径也不是水平(垂直)状态。 圆面的弧形离视中线、视平线越近,就越小。 圆面与视平线,视中线重合时为直线。 平放的圆面,离视平线越近越窄,越远越宽。 直立的圆面如果它们的轴心线消失于心点。则离视中线越远越宽。越近越窄。,速 写 训 练,速 写速写是一种心灵的闪现,一种生活态度,它在形式与内容上都异常地丰富与感人。并由于她对生活与感受的
11、忠诚,及其特殊的记录形式,并由此而产生的一系列的幻彩般的变化。他既可以是用来记录或者表达一个想法意图的简单描绘,也可以是对一件成品的临摹研究。,速写的作用,与他人沟通 记录生活、资料收集、表达意图 提高审美修养 造型训练,记录生活,资料收集,表达意图,不同的关注,速写的形式,速写在众多设计师/艺术家的设计艺术实践中,呈现着丰富多样的形式表现性。 从速写使用的工具来分:就有铅笔速写、炭笔速写、钢笔速写、圆珠笔速写、针管笔速写、马克笔速写以及各类软笔速写等。由于速写工具性能不同,表现样式自然各异。从画面的表现形式来看,又可分为线描速写、线面结合速写以及近乎素描的调式速写等。 倘若再加上纸张运用的不
12、同,如光洁的铜板纸与粗厚的图画纸、渗化的毛边纸与透明的拷贝纸,各种纸的肌理、光涩、厚薄等不同特性,使速写在表现形式上就更趋丰富化了。但对设计师而言,在日常生活中更多的是铅笔/钢笔与A4复印纸的组合。,表达意图,由于设计的任务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因此设计速写的主要目的就是为问题的思考、解决和交流提供清楚、准确的视觉形象语言。这种实用功能性,决定了设计速写首先必须准确、实在的描绘出设计物象的同时,还能够明确的表达意图。便于日后进行的设计思路整理或将设计方案与他人进行沟通。,记录生活,速写要形成习惯,像生活中许多事情一样,速写也能做到熟能生巧。刚开始速写可能很粗糙,但是在不断的练习中绘画者就能
13、获得自信,而速写也会变得流畅和更加有帮助的。不要太过于注重描绘一幅漂亮的速写,这会使绘画者把太多的精力浪费在外观上。精确的描述想表达的那些打动自己的东西(就像艺术家们所说的“生活的态度”与“心灵的闪现”),才应该是最重要的。另外,长时间的坚持画速写的习惯会逐渐对设计师审美能力的提高,观察习惯的转换起到十分积极地作用。,资料搜集,在记录生活与资料搜集的记录形式方面,由于随意性较强,这些速写可以尽量使用不同的绘画素材来使速写变得更为生动。当然,这样做也有助于设计师思维的开拓。对于绘画者来说只使用一枝铅笔和钢笔固然好,但是加上些色彩和视觉纹理不仅能够提供视觉上的享受,使它与众不同,也可以帮助事后更清晰地了解当时做资料收集时的目的。,速写训练对大家的要求,主题:明确、直接、清晰(想做什么); 方式:表达简练,(怎么做); 展示:构图,注意版面效果(随时记着展示的是一张图,而不仅仅是图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