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冰川地貌课件 严.ppt

上传人:11xg27ws 文档编号:5425052 上传时间:2019-03-01 格式:PPT 页数:67 大小:17.8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冰川地貌课件 严.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冰川地貌课件 严.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冰川地貌课件 严.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冰川地貌课件 严.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冰川地貌课件 严.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冰蚀作用与冰川地貌,一、冰蚀作用 包括挖蚀作用和磨蚀作用1.冰川的挖蚀作用 冰川下因节理发育而松动了 的岩块的突出部分,可能和冰冻结在一起,冰川移动时把岩石拔出带走,这就是挖蚀作用。2.冰川的磨蚀作用 冰川滑动过程中,其底部所含的岩石碎块不断锉磨冰川床,就是磨蚀作用。,冰蚀作用有人估计可超过河流侵蚀作用的1020倍。估计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在大冰期中平均被挖蚀去25米厚的岩层,岩屑总量可以填平现在的波罗的海和它周围的一切湖泊。号称“千湖之国”的芬兰境内的湖泊,就是由大陆冰川挖掘地面形成的。北美的五大湖也是如此。,二、冰蚀地貌,1.冰斗,刃脊和角峰 冰斗呈半圆形,三面环以陡峭的岩壁,开口处为一高起的

2、陡坎。冰斗的岩盆的最低高度代表发育冰川时的雪线高度。刃脊和角峰是冰斗演化的结果。,冰斗、刃脊、角峰,角峰与刃脊,角峰(喜马拉雅山),角峰,冰斗湖,2.槽谷和峡湾,(1)冰川谷:又称U形谷或槽谷,它的前身大部分是山地上升前的河谷,以后由冰川切割V形河谷而成,但两者的地貌特征却显然不同。 平面形态河谷弯曲,槽谷平直;槽谷一般表现为中上游宽,下游窄 。 横剖面河谷V形,槽谷U形 纵剖面河谷为圆滑曲线,槽谷为陡缓交替的阶梯状,槽谷,(2)悬谷,在主、支冰川汇流处,常因冰量不同而引起了侵蚀强度的差别。主冰川比支冰川厚度大,侵蚀力强,槽谷深度也大,当冰川衰退后,支冰川槽谷就高挂在主冰川槽谷的谷坡上,形成悬

3、谷。它高出主冰川槽谷底数十米至数百米不等 。,悬谷,悬谷,U 形谷,U 形谷,U 形谷,(3)峡湾,峡湾分布在高纬度沿海地区,这里沿冰期前河谷发育的山谷冰川,其下游入海后仍有较强的侵蚀能力,继续刷深、拓宽冰床;冰期后,受海浸影响,形成两侧平直、崖壁峭拔、谷底宽阔、深度很大的海湾,称为峡湾。挪威海岸有一个峡湾长达220千米,南美巴塔哥尼亚海岸的峡湾深度达1288米。,峡湾,挪威,峡湾,新西兰,冰斗与峡湾,澳洲,3.羊背石,(1)羊背石:是冰床上由冰蚀作用形成的石质小丘,常成群分布,远望犹如匍匐的羊群,故称羊背石。 (2)特点: 羊背石平面上呈椭圆形,长轴方向与冰川运动方向一致。 剖面形态两坡不对

4、称;迎冰流面以磨蚀作用为主,坡度平缓作流线形,表面留下许多擦痕刻槽、磨光面等痕迹;背流面则在冻融风化和冰川挖蚀作用下,形成表面坎坷不平作锯齿状的陡坡。,羊背石,羊背石,冰蚀地貌擦痕,第三节 冰川搬运、堆积作用与冰川堆积地貌,一、冰川的搬运与堆积作用 1.冰川搬运的特点 搬运距离长 搬运量大 被搬运物大小悬殊 具有逆坡搬运的能力,冰川的搬运作用,二、冰碛物,1.冰碛物:冰川搬运的物质统称为冰碛物。 2.冰碛物的基本特征 冰碛物是由砾,砂,粉砂和粘土组成的混杂堆积,结构松散,大小悬殊。 缺乏分选性,无层理。 砾石的磨圆度很差。 砾石上常有光滑的磨光面及钉字形擦痕。,冰川融水与冰碛物,冰碛物,明永冰

5、川,杂乱堆积的冰碛物,明永冰川,3.据其分布部位的不同,分别叫表碛,内碛,底碛,侧碛,中碛,终碛和基碛等。,中碛,终碛,基碛,表碛(细),明永冰川,表碛(粗),明永冰川,侧碛与终碛,漂砾,三、 冰碛地貌,冰碛地貌:随着冰川的衰退,冰碛物也就相应地被堆积下来,形成各种冰碛地貌 。 1.冰碛丘陵 在冰川消融后,原来随冰川运行的表碛、中碛和内碛等都坠落在底碛之上,形成低矮而波状起伏的冰碛丘陵。,冰碛丘陵,2.侧渍堤:当冰川融化后退时,在冰川的两侧由融出渍堆积形成的长堤状地形。侧碛堤,3.终碛垄(终碛堤,前碛堤) :由冰川搬运物在冰川末端堆积成的弧形堤。 4.鼓丘 :它是主要由冰碛物组成的一种流线型丘

6、陵。平面上呈蛋形,长轴与冰流方向一致。鼓丘两坡不对称,迎冰坡陡,背冰坡缓,一般高度数米至数十米,长度多为数百米左右。鼓丘内有时含有基岩核心,形如羊背石,它局部出露于迎冰坡,或完全被冰碛物所埋藏。 (P136),珠穆朗玛峰下的终碛垄, 2005年9月,鼓 丘,鼓 丘,四、冰水堆积地貌,冰水堆积是指冰川消融时冰下径流和冰川前缘水流的堆积物。它们大多数是原有冰碛物,经过冰融水的再搬运、再堆积而成。因此,冰水堆积物一方面具有河流堆积物的特点,如有一定的分选性、磨圆度和层理构造;但同时又保存着条痕石等部分冰川作用痕迹,故又称层状冰碛。,(1)特点:它是一种狭长、弯曲如蛇行的高地。两坡对称,丘脊狭窄;一般

7、高度1530米,高者达70米;长度由几十米到几十千米,北美有长达400千米的。蛇形丘的组成物质主要是略具分选的沙砾堆积,夹有冰碛透镜体,具有交错层理和水平层理结构。,1.蛇形丘,(2)成因 常见的是冰下隧道堆积。在冰川消融期间,冰融水很多,沿着冰裂隙渗入冰下,在冰川底部流动,形成冰下隧道。在隧道中的冰融水流受到上游强大的静水压力,挟带着许多冰碛物不断搬运、堆积,并可逆坡运行,直至冰水堆积物堵塞隧道。当冰体全部融化后,这种隧道堆积出露地表,成为蛇形丘。因此,蛇形丘可有分支,亦能爬上高坡,匍匐于丘陵、高地之上,贯穿鼓丘群之间。,蛇形丘,2.冰砾阜、冰砾阜阶地和锅穴,(1)冰砾阜:是一种圆形的或不规

8、则的小丘,由一些初经分选、略具层理的粉沙、沙和细砾组成;其上常覆有薄层冰碛物。它是由冰面或冰川边缘湖泊、河流中的冰水沉积物,在冰川消融后沉落到底床上堆积而成。,(2)冰砾阜阶地:只发育在山岳冰川谷中,由冰水沙砾层组成,形如河流阶地,呈长条状分布于冰川谷地的两侧。 它是由冰缘河流的沉积,在其与原冰川接触一侧,因冰体融化失去支撑而坍塌,从而形成了阶梯状陡坎,沿槽谷两壁伸展。 (3)锅穴:指分布于冰水平原上的一种圆形洼地,深数米,直径十余米至数十米。锅穴是埋藏在沙砾中的死冰块融化引起塌陷而成。,冰砾阜,锅形湖,3.冰水扇,冰水平原和冰湖三角洲,(1)冰水扇:冰川融水从冰川的两侧(冰上河)和冰川底部流

9、出冰川前端或切过终碛堤后,地势展宽、变缓,形成冰前的辫状水流,冰水携带的大量碎屑物质就沉积下来,形成了顶端厚、向外变薄的扇形冰水堆积体,叫做冰水扇。 (2)冰水平原:几个冰水扇相互连接就成为冰水平原,又名外冲平原。冰水扇堆积物由分选中等的沙砾组成,含少量漂砾,向下游粒径明显变小,磨圆度显著变好,常有层理出现但极不规则。,(3)冰湖三角洲,冰湖三角洲:冰水河流进入冰水湖泊时(三层结构发育良好) 季候泥(纹泥):是冰水湖泊由于季节 变化,接纳的冰水沉积物由颗粒粗细和颜色 深浅的差别而形成的。(湖心部位),冰水堆积地貌,后退冰川,蛇形丘,鼓丘,终碛,冰砾阜,锅形湖,底碛,冰水沉积平原,第四节 第四纪

10、冰期,一、冰期与间冰期 1.概念:当气温下降,降雪量增加,冰川大规模增长的时期叫冰期。当气温普遍增高,降雪量减少,冰川大规模消退的时期称间冰期。 2.由于气候的冷暖交替,就产生了冰期与间冰期的循环。 3.在地质历史上,现在已发现有三次全球性的冰川作用:前寒武纪冰期,石炭二叠纪冰期和第四纪冰期。,4.其中,第四纪冰川作用直接影响了现此地貌的发育。 自新第三纪中新世以来,全球气候普遍变冷,但并非直线式下降,而是波动性的周期变化形成冰期与间冰期的循环。多划分为四次冰期,三次间冰期和一次冰后期。,5.在第四纪冰期时,北半球有三个主要的大陆冰川中心: 斯堪的纳维亚冰盖 格陵兰与北美冰盖 亚洲北部冰盖 6.李四光把我国境内第四纪冰川作用划分为鄱阳,大姑,庐山和大理冰期。 与阿尔卑斯山区的贡兹(群智),民德,里斯和玉木冰期相当。,二、冰期的划分,从地貌学角度而言,冰期的划分,主要根据冰川地貌和堆积物特征的分析,一般采取下列方法: 1.冰碛物的岩性组合和风化程度 2.间冰期沉积 3.冰川堆积地貌 4.冰蚀地貌 通过上述方法划分冰期时,要注意各种方法所得结果的互相验证,重视冰川地貌类型组合或冰川沉积系列的分析。,冰川考察,南极,惊险的冰川考察,南极,冰川内部冰洞考察,南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职业教育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