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脑淋巴瘤与脑膜瘤鉴别要点有.docx

上传人:gnk289057 文档编号:5423253 上传时间:2019-03-0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6.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脑淋巴瘤与脑膜瘤鉴别要点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脑淋巴瘤与脑膜瘤鉴别要点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脑淋巴瘤与脑膜瘤鉴别要点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脑淋巴瘤与脑膜瘤鉴别要点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脑淋巴瘤与脑膜瘤鉴别要点有:(1)脑膜瘤以广基底与脑膜相连,相邻颅板:增厚,肿瘤有假包膜征;(2)典型脑膜瘤的 MRI 表现为等 T1、等 T2 信号;(3)脑膜瘤血管造影可见肿瘤染色,表现为均匀团状影, 而淋巴瘤与此相反表现为乏血管特征,可见肿瘤对血管造成的压迫和推移,但无肿瘤血管出现,此特征有助于与脑膜瘤的鉴别;(4)脑膜瘤多位于脑表面邻近脑膜部位,形态圆形 ,边界清楚,有周围灰质推积征象,而脑淋巴瘤少见这种现象;(5)脑膜瘤的 T1 信号与脑灰质信号相当,其内可有部分无信号的钙化区,而淋巴瘤常无钙化;(6)脑膜瘤瘤体增强效应较淋巴瘤更明显,MRI 多维扫描和重建图像可显示瘤体与脑膜的关系

2、密切,常有“脑膜尾征” 。(7)颅内淋巴瘤浸润性生长的病理特点可能是它出现较高的脑膜尾征与毛刺征的主要因素,靠近脑表面的淋巴瘤侵犯脑膜时出现脑膜尾征,向脑内浸润性生长时,出现较高机率的毛刺征。而脑膜瘤出现毛刺征较少可能因脑膜瘤多数位于脑实质外,明显的脑组织侵犯罕见。“毛刺征”与“脑膜尾征”在 MRI 鉴别靠近脑表面的恶性淋巴瘤与脑膜瘤的价值脑肿瘤的边缘特征一直被广泛用于肿瘤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中,脑膜尾征(dural tail sign,DTS)或脑膜增厚征,是脑膜瘤较特有征象,脑膜瘤出现 DTS 的比例较高,达 52%60%1,2,也有报导增强扫描DTS 出现率高达 67%3,而且与肿瘤的大

3、小与位置无关。本脑膜瘤组病例脑膜尾征的出现率甚至达到 91.43%,与本脑膜瘤组选择靠近脑表面的脑膜瘤为研究对象有重要关系,脑膜瘤起源于蛛网膜粒帽细胞,与硬脑膜粘连,靠近脑表面的脑膜瘤紧邻硬脑膜,因此出现脑膜浸润、出现脑膜尾征的的机率较高,现阶段对脑膜尾征出现的原因有不同的解释,最常见的是肿瘤对脑膜的侵犯、脑膜结缔组织和血管增生及血管扩张造成4,5,6 。Weingarten 等7 根据 38 例脑膜瘤术后 MR 增强扫描,提出薄层、光滑的脑膜强化可以有或没有肿瘤的残余或复发, 而对于厚的、结节状强化则强烈提示肿瘤的残余或复发,因此 DTS 在与其它颅内肿瘤鉴别方面有重要作用,但 DTS 并非

4、脑膜瘤所特有,文献报道8其也可见于绿色瘤、转移瘤、淋巴瘤、胶质瘤,甚至垂体病变等,本文中不仅靠近脑表面的脑膜瘤具有较高的 DTS 发生率,而且靠近脑表面的淋巴瘤同样具有较高的 DTS 发生率,DTS的灵敏度或特异度均未发现组间差异。本研究结果进一步表明 DTS并非脑膜瘤所仅有,对靠近脑表面,具有侵袭性的颅内肿瘤侵犯脑膜时可出现 DTS。而 Goldsher 等2对 41 例神经源性肿瘤,胶质瘤和转移瘤等肿瘤 MR 增强资料进行分析,仅 1 例在一个层面上见到增强,他们认为是皮层静脉的强化,并提出 DTS 的标准:从肿瘤起始的强化带至少在 MR 连续两个层面以上显示, 强化带靠近肿瘤处最厚, 向

5、远端逐渐变细,而且强化程度较肿瘤本身高。本研究出现与 Goldsher 等的结果完全迂异可能与选择的肿瘤类型不同有关,颅内淋巴瘤可起源于脑膜或脑实质,细胞来源为血管周围未分化细胞,极易沿血管周围浸润性生长,因此脑膜尾征的出现率较高。所以不能仅仅依靠 DTS这单一信息对颅内脑膜瘤做出正确的诊断,必须结合其他有关的影像特征如生长部位、形态以及信号特点等才能做到正确诊断。“毛刺征”是借用周围型肺癌的“毛刺征”应用于颅内肿瘤边缘特征的描述,为增强扫描时肿瘤边缘具有的类似毛刺样突起。国内外较少提及此征象,本文作者在“原发性脑内淋巴瘤的影像诊断”一文8中提及,认为是脑内原发淋巴瘤的一项重要的 MRI 表现

6、。现有的经验认为脑淋巴瘤与脑膜瘤鉴别要点有9,10 :(1)脑膜瘤以广基底与脑膜相连,相邻颅板:增厚,肿瘤有假包膜征;(2)典型脑膜瘤的 MRI 表现为等 T1、等 T2 信号;(3)脑膜瘤血管造影可见肿瘤染色,表现为均匀团状影,而淋巴瘤与此相反表现为乏血管特征,可见肿瘤对血管造成的压迫和推移,但无肿瘤血管出现 ,此特征有助于与脑膜瘤的鉴别;(4)脑膜瘤多位于脑表面邻近脑膜部位,形态圆形, 边界清楚,有周围灰质推积征象,而脑淋巴瘤少见这种现象;(5)脑膜瘤的T1 信号与脑灰质信号相当,其内可有部分无信号的钙化区,而淋巴瘤常无钙化;(6)脑膜瘤瘤体增强效应较淋巴瘤更明显,MRI 多维扫描和重建图

7、像可显示瘤体与脑膜的关系密切,常有“脑膜尾征” 。从以上可见,常规 MRI 平扫与增强两者虽有一些鉴别点可循,但两者间也存在许多相似点或鉴别点界限较模糊,包括以广基底与脑膜相连,等 T1、等 T2 信号,增强后明显强化等。因此两者之间的鉴别诊断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难,本文淋巴瘤组“毛刺征”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高于脑膜瘤组约 68.4%和 63.5%(均 P=0.000)但“脑膜尾征”的灵敏度或特异度均未发现组间差异,因此毛刺征可作为两者常规MRI 增强扫描的一个重要鉴别诊断征象。颅内淋巴瘤浸润性生长的病理特点可能是它出现较高的脑膜尾征与毛刺征的主要因素,靠近脑表面的淋巴瘤侵犯脑膜时出现脑膜尾征,向脑内浸润性生长时,出现较高机率的毛刺征。而脑膜瘤出现毛刺征较少可能因脑膜瘤多数位于脑实质外,明显的脑组织侵犯罕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事务文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