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7年高三一轮复习 传记阅读 单元测试4.doc

上传人:cjc2202537 文档编号:542317 上传时间:2018-04-10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55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高三一轮复习 传记阅读 单元测试4.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2017年高三一轮复习 传记阅读 单元测试4.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2017年高三一轮复习 传记阅读 单元测试4.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2017年高三一轮复习 传记阅读 单元测试4.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2017年高三一轮复习 传记阅读 单元测试4.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7 届高三一轮复习 传记文本阅读 单元测试1(2016 届福州八中高三上第一次质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15 分)尼采伟大的漂泊者一百年以前,一位当时默默无闻的德国哲学家,携带一把绿色的小伞,一个笔记本,漂泊于南欧的山巅海滨。他的文字,钟山水之灵秀,清新而隽永;他的思想,抒内心之焦渴,激烈而唐突。然而,世界几乎把他遗忘了。直到他生命的最后岁月,他才小有名气,这个人就是尼采。尼采在一首诗中写道:“谁终将声震人间,必长久深自缄默;谁终将点燃闪电,必长久如云漂泊。”如今,漂泊者早已倒下,他的影子却笼罩了整整一个时代。1844 年,尼采生于德国东部吕茨恩市附近的勒肯村。他的祖父是一个写

2、有神学著作的虔诚信徒,父亲和外祖父都是牧师。未满五岁时,父亲病死,数月后,年仅两岁的弟弟又夭折,幼年的尼采深切地感受到了死亡的无常,因而变得孤僻敏感。小学毕业后他就读于普夫达中学。1865 年,二十一岁的尼采,在波恩大学攻读了半年神学和古典语言学之后,断然决定放弃神学,专修古典语言学。对于一个牧师世家的子弟来说,这不啻是一个反叛的信号,后来他果然成了基督教的死敌“反基督徒”。与此同时,这个曾经与同学们一起酗酒、浪游、殴斗的青年人,突然变得少年老成起来。他退出了学生团体,离群索居,整日神情恍惚,冥思苦想。这是尼采生涯中发生的第一次精神危机。难道人生是一番消遣,或是一场按部就班的课堂考试吗?他心中

3、酝酿着一种使命感,要为自己寻求更真实的人生。他偶然的在一个旧书摊上购得了叔本华的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他发现在他之前也有人受同一问题的折磨,并且用哲学的语言表达了对人生的同一悲观看法,便顿有觅得知音之感。他从叔本华那里受到启示,也认为世界的本体是生命意志。叔本华的阴郁色彩从此永久地印在尼采的思想中。1868 年秋,尼采在莱比锡结识了他仰慕已久的音乐大师瓦格纳,一见面两人就久久谈论着共同喜爱的叔本华哲学。可是,他渐渐发现瓦格纳歌剧中的那种歇斯底里的激情,过度亢奋的敏感,对神经和官能的刺激,集中体现了时代的颓废症。这使尼采深感压抑,渐渐产生对抗心理,最终二人决裂。1869 年,尼采二十五岁,在李契

4、尔的推荐下,到巴塞尔大学任古典语言学教授。仅仅两年以后,尼采出版了他的处女作悲剧的诞生,这本以全新的眼光研究希腊悲剧起源的小册子引起了轰动,既受到热烈的赞扬,也遭到激烈的攻击。在正统语言学界看来,一个语言学家不好好地去琢磨柏拉图古典语言的精妙,却用什么酒神精神批判苏格拉底和柏拉图,全然是荒诞不经。1879 年,尼采结束了十年教授生涯,从此开始了他的没有职业、没有家室、没有伴侣的孤独的漂泊生涯。靠着微薄的教员退休金,尼采度过了 10 年的漫游和创作黄金期。1883 年,尼采著成了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这部惊世骇俗之作。这本书卖了四十册,送给朋友七册,只有一个人表示感谢,没有人称赞这本书,没有哪位哲人

5、如此孤单过。尼采借查拉图斯特拉之口提出了“超人”理想。他认为,生命的本质在于不断地自我超越,人也是“一种应该被超越的东西”,尼采的人性观以肯定人的生命本能为前提,以主张人的超越性为归宿。他之所以否定旧道德,正是因为旧道德同时否定了这前提和这归宿。他认为“善恶的创造者首先必须是破坏者,他必须摧毁一切价值观念”。朋友们眼中,这完全是一部怪异的作品,这让尼采倍感孤独。他又开始了漂泊浪迹的生活,他坚持写作,最后将创作的箴言、警句、辞条汇集起来,组成了两个集子善恶的彼岸和道德的谱系,在书中他呐喊着摧毁旧道德,为超人的道德开拓道路。在 1899 年,长期不被人理解的尼采由于无法忍受长时间的孤独,在都灵大街

6、上抱着一匹正在受马夫虐待的马的脖子,最终失去了理智。1900 年 8 月 25 日,这位生不逢时的思想大师与世长辞。在摧毁中创造,在孤独中思考。一颗敏感的心,太早太强烈地感受到了时代潜伏的病痛,发出了痛苦的呼喊。可是,在同时代人听来,却好似疯子的谵语。直到世纪转换,时代更替,潜伏的病痛露到面上,新一代人才从这疯子的谵语中听出了先知的启示。或许对他的理解富有争议,但尼采是现代思想的里程碑和德国散文的巅峰,使人们对过去一直认为理所当然的制度和观念进行了反思。他的思想就像闪电穿透乌云一样穿透了一个时代。(节选自周国平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有删改)链接: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18441900)德国著名

7、哲学家。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同时也是卓越的诗人和散文家,现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之一。受叔本华哲学影响,提出“权力意志论”、“超人学说”等,尼采猛烈揭露和批判传统的基督教道德和现代理性。尼采哲学所表达的正是现代西方人在传统价值崩溃时代的迷途的痛苦和寻求的渴望。(1)下列对传记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3 分)A尼采深受叔本华哲学的影响,继承并发展了叔本华的生命哲学,但叔本华的阴郁色彩也使他形成了沉郁孤独的性格。B尼采的首部哲学著作悲剧的诞生由于全新的视角和大胆的批判遭到了正统学界的批评甚至攻击,为此尼采不得不结束十年教授生涯而开始了漫长的漂泊生活。C作者记述了尼采与瓦格纳由最初仰

8、慕到最后决裂的交往过程,展现出了尼采不迷信权威,敢于坚持自我的性格特点。D文章结尾“他的思想就像闪电穿透乌云一样穿透了一个时代”,这个比喻形象地展现了尼采哲学思想的锋芒及其产生的时代影响力。E本文以凝练深沉的笔触,全面详实地叙述了尼采的人生轨迹、思想形成过程和所处的时代背景,凸显了他非凡的学术影响力和人格魅力。【答案】CD【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传记的分析和概括能力。解答此题,可将选项带入文本进行比较分析,A 项错在:不能说是叔本华的阴郁色彩使他形成了沉郁孤独的性格。性格形成主要还是个人原因,文中交代幼年家人早逝就让他变得孤僻敏感。B 项错在强加因果:“尼采结束土年教授生涯”与(悲剧的诞生

9、)遭到了正统学界的批评甚至攻击”无必然因果关系;:学界表述不准,应为“正统语言学界”项错在:本文并没有全面详实地叙述尼采所处的时代背景,“全面详实”也欠准确。所以选 CD。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2)本文题目为“伟大的漂泊者”,尼采的伟大之处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4 分)【答案】 思想性格方面:有独立的人格,追求内心的真实。有强烈的批判精神,勇于挑战传统和旧道德、旧时代的价值观念。成就方面:提出很多重要而且有开创性的哲学思想,一生哲学著述很多,例如第一部哲学专著悲剧的诞生等。地位影响方面:现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之一,他的哲学是现代思想的里程碑,德国散文

10、的巅峰;指出时代的弊病,使人们对过去的制度观念进行反省,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筛选信息并整合概括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先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找到与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3)简要分析本文首段和尾段分别写了什么内容?有何作用?(4 分)【答案】首段:用诗意的语言和尼采自己的话概括了尼采一生漂泊而又伟大的特点,抒发了作者的崇敬之情,照应题目;同时引起下文对其人生经历及思想形成过程的叙述。尾段:再次高度评价了尼采思想的地位及影响力,深化主旨;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圆合。【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归纳要点、概括中心的能力和文段在文中作用的能力

11、。既要概括主要内容,又要分析该段在文本中的作用。分析作用时,不光要从内容方面分析,还要根据段落所处位置从结构方面分析。 在内容即本段写了什么,作用一般指结构上的作用。首段从内容上看,概括了尼采的一生,尤其突出了“漂泊”的特点,结构上领起下文。尾段“尼采是巅峰,使人们进行了反思穿透了一个时代”,高度评价了尼采的影响,深化主题,与首段形成呼应。考点:把握文章结构。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4)文章结尾处作者评价尼采“在摧毁中创造,在孤独中思考”,结合文本,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以及你得到的启示。(4 分)【答案】 这句话既体现了尼采的哲学思想,也概括了他的一生。

12、“在摧毁中创造”体现了尼采的哲学思想,他认为摧毁旧道德才能创造新的价值体系,凸显了尼采的批判与创造精神。“在孤独中思考”是尼采一生的主要特点。由于他向传统价值观念挑战,他的思想超越了时代,所以尼采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漂泊与孤独中度过,但他仍在孤独中坚持创作,创造出非凡的哲学成就。启示:任何新思想都是在打破旧思想的基础上产生,要有批判的姜气,摆脱旧观念的朿缚,提出创见;在这个过程中,难免会不被认同理解,要耐住孤独,坚持自己,才会有成就。【解析】考点: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 F。2(2016 届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高

13、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15 分)我的文学生涯陈忠实我生长在一个世代农耕的家庭,听说我一位老爷(父亲的爷爷)曾经是私塾先生,而父亲已经是一个纯粹的农民,是村子里头为数不多的几个能打算盘也能提起毛笔写字的农民。我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二年入学,直到 1962 年高中毕业回乡,之后作过乡村学校的民办教师、乡(公社)和区的干部,整整 16 年。对中国农村和中国农民的了解,是这段生活给予我的。 直到 1978 年秋天,我调入西安郊区文化馆。我再三地审视自己、判断自己,还是决定离开基层 行政部门转入文化单位,去读书、去反省以便皈依文学。1982年冬天,我调到省作协专业创作组。在取

14、得对时间的完全支配权之后,我几乎同时决定,干脆归老家,彻底清静下来,去读书,去回嚼 20 年里在乡村基层工作的生活积蓄,去写属于自己的小说。我的经历大致如此。我在小学阶段没有接触过文学作品,尚不知世有“作家”和“小说”。上初中时我阅读的头一本小说是三里湾,这也是我平生阅读的第一本小说。赵树理对我来说是陌生的,而三里湾的农民和农村生活对我来说却是再熟识不过的。这本书把我有关农村的生活记忆复活了,也是我第一次验证了自己关于乡村、关于农民的印象和体验,如同看到自己和熟识的乡邻旧生活的照片。这种复活和验证在幼稚的心灵引起的惊讶、欣喜和浮动是带有本性的。我随之把赵树理已经出版的小说全部借来阅读了。这时候

15、的赵树理在我心目中已经是中国最伟大的作家;我人生历程中所发生的第一次崇拜就在这时候,就是赵树理。也就在阅读赵树理小说的浓厚兴趣里,我写下了平生的第一篇小说桃园风波,是在初中二年级的一次自选题作文课上写下的。我这一生的全部有幸和不幸,就是从阅读三里湾和这篇小说的写作开始的。随着阅读范围的扩大,我的兴趣就不仅仅局限于验证自己的生活印象了。一本本优秀的文学作品,在我眼前展开了一幅幅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画卷所有这些震撼人心的书籍,使我的眼睛摆脱开家乡灞河川道那条狭窄的天地,了解到在这小小的黄土高原的夹缝之外,还有一个更广阔的世界。我的精神里似乎注入了一种强烈的激素,跃跃欲成一番事业了。父亲自幼对我的教

16、诲,比如说人要忠诚老实啦,本分啦,勤俭啦,就不再具有权威的力量。我尊重人的这些美德和规范,却更崇尚一种义无反顾的进取精神,一种为事业、为理想而奋斗的坚忍不拔和无所畏惧的品质。父亲对我的要求很实际,要我念点儿书,识得字儿,算个数不叫人哄了就行了,他劝我做个农民,回乡种庄稼,他觉得由我来继续以农为本的农业是最合适的。开始我听信他的话,后来就觉得可笑了,让我挖一辈子土粪而只求得一碗饱饭,我的一生的年华就算虚度了。我不能过像阿尔青(保尔的哥哥)那样只求温饱而无理想追求的猪一样的生活。大约在高中二年级的时候,我想搞文学创作的理想就基本形成了。而我面对的现实是:高考落第。我们村子里第一个高中毕业生回乡当农

17、民,很使一些供给孩子读书的人心里绽了劲儿。我的压力又添了许多,成为一个念书无用的活标本。回到乡间,除了当农民种庄稼,似乎别无选择。在这种别无选择的状况下,我选择了一条文学创作的路,这实际上无异于冒险。我阅读过中外一些作家成长道路的文章,给我的总体感觉是,在文学上有重要建树的人当中,幸运儿比不幸的人要少得多。要想比常人多有建树,多有成就,首先要比常人付出多倍的劳动,要忍受难以忍受的艰辛甚至是痛苦的折磨。有了这种从旁人身上得到的生活经验,我比较切实地确定了自己的道路,消除了过去太多的轻易获得成功的侥幸心理,这就是静下心来,努力自修,或者说自我奋斗。我给自己定下了一条规程,自学四年,练习基本功,争取

18、四年后发表第一篇作品,就算在“我的大学”领到毕业证了。结果呢?我经过两年的奋斗就发表作品了。当然,我忍受过许多在我的孩子这一代人难以理解的艰难和痛苦,包括饥饿以及比鼓励要更多的嘲讽,甚至意料不到的折磨与打击。为了避免太多的讽刺和嘲笑对我平白无故带来的心理上的伤害,我使自己的学习处于秘密状态,与一般不搞文学的人绝口不谈文学创作的事,每被问及,只是淡然回避,或转移话题,即使我的父亲也不例外。我很自信,又很自卑,几乎没有勇气拜访求教那些艺术家。像柳青这位我十分尊敬的作家,在他生前,我也一直没有勇气去拜访,尽管我是他的崇拜者。我在爱上文学的同时期,就知道了人类存在着天才的极大差别。这个天才搅和得我十分

19、矛盾而又痛苦,每一次接到退稿信的第一反应,就是越来越清楚地确信自己属于非天才类型。尤其想到刘绍裳戴着红领巾时就蜚声文坛的难以理解的事实,我甚至悲哀起来了。我用鲁迅先生“天才即勤奋”的哲理与自己头脑中那个威胁极大的天才的魔影相抗衡,而终于坚持不辍。如果鲁迅先生不是欺骗,我愿意付出世界上最勤奋的人所能付出的全部苦心和苦力,以弥补先天的不足。(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3 分)A陈忠实的一位老爷曾经是私塾先生,父亲也是村子里头为数不多的几个能打算盘也能提起毛笔写字的农民,他们为陈忠实走上文学道路打下了基础。B陈忠实忍受了许多艰难和痛苦、折磨与打击,秘密学习文学创作,高

20、中毕业后经过两年的奋斗就发表作品了。C陈忠实的创作题材大多与农民、农村有关,这得益于他 1962 年到 1982 年当了20 年的农村基层干部。D高考落榜,陈忠实成为一个念书无用的活标本,他的压力又添了许多,回到乡间,除了当农民种庄稼,他别无选择。E陈忠实阅读的第一本文学作品是赵树理的三里湾,它在他心灵中引起了惊讶、欣喜和浮动,也激发了他浓厚的写作兴趣。【答案】答 B 给 2 分,答 E 给 1 分。解答此类题的方法:读全文,概括主要内容;抓标题,概括主要内容;辨文体,概括主要内容;找线索,概括主要内容;理层次,概括主要内容。第一步:整体感知。明确文章主旨和作者的写作意图是评价的基础。文章的主

21、旨是指文章的主要意义或目的,整体把握中要抓住文章的主旨,这是评价的根本。要认真阅读和深入分析文章,理清内部的相互关系,取得对作品的全面认识和深刻理解,才能真正避免在评价中出现以偏概全、主观片面等问题。第二步:筛选文中的关键信息。无论写人记事还是发表看法,关键性的语言最能显示文章的思想内涵或作者的观点,可以帮助我们对文章的内容进行评价。第三步:评价要具体、客观,不可含糊笼统。分析和评价都必须紧密结合文学作品实际,避免离开作品去进行漫无边际的分析。分析和评价要以正确的思想为理论基础,以辩证法为基本的分析法,并结合文学作品创作特有的艺术规律,对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而不应依据个人的好恶去随意评说。(2

22、)在那个年代,陈忠实为什么说“选择了一条文学创作的路,这实际上无异于冒险”?(4 分)【答案】从自身条件来说,当时的陈忠实仅仅高中毕业,生活阅历不够丰富,文学创作的功底还比较薄弱;身处农村,在当时的经济条件之下,用来创作的时间和精力都有限;没有人可以请教,全凭自己摸索,甚至要忍受种种嘲讽与打击;成功的机会很小,但他还是选择了这条充满艰辛的道路。(每点 1 分)(原文回答:首先要比常人付出多倍的劳动,要忍受难以忍受的艰辛甚至是痛苦的折磨;创作中有比鼓励要更多的嘲讽,甚至意料不到的折磨与打击;没有勇气拜访求教那些艺术家;自己没有象刘绍棠那样的天赋,只能靠更多的勤奋,坚持不辍。)【试题分析】这是一道

23、文意的概括题目,要立足全文,找到文中的主要内容,答题时要尽量运用文中词语分条作答。从“我阅读过中外一些作家成长道路的文章,给我的总体感觉是,在文学上有重要建树的人当中,幸运儿比不幸的人要少得多。要想比常人多有建树,多有成就,首先要比常人付出多倍的劳动,要忍受难以忍受的艰辛甚至是痛苦的折磨。有了这种从旁人身上得到的生活经验,我比较切实地确定了自己的道路,消除了过去太多的轻易获得成功的侥幸心理,这就是静下心来,努力自修,或者说自我奋斗。”等加以归纳概括即可。【考点定位】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名师点睛】对于筛选概括性的题目,一定要注意审题,先从题干中找到答题的方向,

24、然后在题干的指引下到文中找答题的区域。解答这类题的步骤一般如下:第一,粗读全文,看这篇文章主要谈什么问题,或者说了件什么事。第二,以段(句)为单位仔细审读,然后用一句简明的话把段意标示出来。第三,分析段落(句子)之间的内在联系,划分文章层次。具体做法可找段落中的明显信息,如开头总起句、中心句、结尾总结句、承上启下过渡句等,它们往往就是段意的提示。另外,还有段落的抒情句或议论句等。第四,无明显的信息的段落,应该通读全文(段),找出概括性的语句关键词语,分析合成段意。(3)陈忠实说他这一生的全部幸运和不幸,就是从阅读三里湾和这篇小说的写作开始的,请结合材料,分析三里湾和给他带来了哪些幸运或不幸。请

25、就其中一方面加以分析。(4 分)【答案】幸运:三里湾引发了陈忠实人生中的第一次崇拜,那是对文学和作家的崇拜,激发了他对写作的浓厚兴趣;桃园风波是他写作的开端,正是有了这个开端,他在文学创作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他最终在文学创作上取得了成功。不幸;在文学创作的道路上,陈忠实努力自修,自我奋斗,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在当时的环境中,要坚持自己的文学梦,不得不忍受外人的讽刺、嘲笑,甚至亲人的反对;每次接到退稿信,他确信自己属于非天才类型,感到矛盾而又痛苦甚至悲哀。【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技巧点拨】对于筛选概括性的题目,一定要注意审题,先从题干中找到答题的方向,然后在题干的

26、指引下到文中找答题的区域。解答这类题的步骤一般如下:第一,粗读全文,看这篇文章主要谈什么问题,或者说了件什么事。第二,以段(句)为单位仔细审读,然后用一句简明的话把段意标示出来。第三,分析段落(句子)之间的内在联系,划分文章层次。具体做法可找段落中的明显信息,如开头总起句、中心句、结尾总结句、承上启下过渡句等,它们往往就是段意的提示。另外,还有段落的抒情句或议论句等。第四,无明显的信息的段落,应该通读全文(段),找出概括性的语句关键词语,分析合成段意。(4)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陈忠实给了你哪些有益的启示?请联系全文谈一谈。(4 分)【答案】陈忠实的经历启示我们:要走向事业的成功,需要认定目标;

27、要有坚定的信念,充满自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排除万难,为人生理想做矢志不渝的奋斗。(一点 1 分)视问题,用自己的脑袋去思考问题,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述问题。首先要审题,一审题干出题的方向,二审我们需要答什么,三审答案的模式。这类题相当于小型作文,观点一定要明确,分析时要有理有据,并且一定要联系文本内容。另外,语言表述要简洁。考场是有时间限制的,写的太少,分析不透彻;写得太多,势必要侵占做其题的时间。3(2016 届辽宁省鞍山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 12 月月考(二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15 分)张思之:为“异端、敏感”辩护的律师赵凌这是一个温暖的聚会,携着无边的尊敬,几百人在北京的

28、严冬为一位老人祝寿。80岁的张思之频频起身向大家鞠躬致谢。一切尽在不言中。作为律师,张思之并不特别为公众所知,所办案件也多因敏感而少有公开,更不为媒体报道。他自嘲为“一生都未胜诉的失败者”,可法律界却尊他为“中国最伟大的律师”。青年学者萧瀚说,他的名字应该被全世界所有律师知道,我不知道在世界范围内还能否找到一位像张思之先生一样,几十年如一日地涉险办案,从未胜诉却从未气馁的律师。因为有了张思之,作为中国人的我们或许可以骄傲地声称,世界上最伟大的律师也许就在中国,而不在任何一个法治成熟的国家或者律师完全无以存在的国家。张思之最为独特的勇气和成就是为异端辩护。张思之曾在中国历史上那场最著名的审判中出

29、任辩护人。1980 年,作为“两案”(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辩护小组的负责人,对这个“政治任务”,司法部事先已对辩护定下调子:定性不能碰;事实不能碰。而作为李作鹏的辩护人,张思之仍为他的当事人抹掉了两条不成立的罪行:一是另立中央,二是谋杀毛泽东。此时的中国刚刚恢复律师制度,端坐在特别法庭辩护组中央的张思之那刻十分瞩目。然而,此时的他已经 53 岁。之前张思之经历了 15 年劳改时光,后又在北京垂杨柳第二中学做了 5 年教师。“两案”辩护是张思之律师职业的重航,也是他为“异端”辩护的开始。1990 年代初,张思之先后为一批被指控“颠覆政府”的被告人担任辩护律师。多年跟随张思之办案的傅可心女士说,

30、“尽管是依法辩护,但在某些至今仍然把法律当作权力的奴仆的人看来,这似乎也有对抗政府之嫌。可以想见,办理这类案子,需要何种勇气和忠于法律的公心。”对于这些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案件,张思之深知结果的无可更改,但仍以熊熊努力博取渺渺希望。他因此被喻为人权律师。张思之说,作为律师,我认为应当是一个天然的人权主义者。身处封建专制传统绵亘千年不衰的境地,“肉食者”的权利意识历来淡薄,使用法律维护人权恰恰是律师的“正道”。学者贺卫方写打油诗描述张思之:“休言耄耋入老境,酒后面色如稚童。用不告别公莫忘,奋斗直到法治成。”张思之早年已写好遗嘱之类的东西交给自己的律所,他不惮承认并也时刻洞察随时而来的危险,这危险包

31、括非正常失去生命。张思之最欣赏罗斯福四大自由中的“免于恐惧的自由”,他悲哀于一个律师都无法免于恐惧,何谈让他人免于恐惧。代理上海郑恩宠案,被几部黑车尾随“护驾”多日后,张思之干脆微笑挥手和他们致意。描述这段经历时,80 岁的张思之面色顽皮确如稚童。“真正的律师,实是一团火,从点燃到熄灭,持续放着光,散着热。艺品高超,仗义执言;爱爱仇仇,义无反顾。”这是张思之的感言。如萧瀚所言,张思之所承办的案件几乎都是最高难度的案件,这种最高难度并不是体现在案情本身的扑朔迷离,而是体现在案件所处的现实背景。“张思之的失败不是他个人的失败,那是另一种代表了时代和社会的失败,于他自己而言恰恰是最大的成功。”即使预

32、知必输必败,张思之仍呕心沥血为下一个案件做好准备。这要怎样强壮的心灵才能做到?张思之说,没有韧性,是战斗不下去的。熟悉他的人评价张思之是一个真正的理想主义者。所谓真正,或许正是因为他比通常的理想主义者更多行动而非话语,更多耐性而非雄心,虔诚于过程而非结果。张思之耐烦,不慕轰动,对所办政治大案不常提起,却对那些不起眼案子中不起眼的小人物心有戚戚。张思之说,每次想起宁夏那个父女同穿一条裤子的农民家庭,他都想落泪。 “底层太苦了”。生日致辞中,80 岁的张思之声声感谢那些并不在场的普通人,“向弱势大众表达我绵绵不尽的诚意”。法律学者邓正来评价张思之有一种“在体制中拒绝主流”的品格。“我以为这是一位有

33、担当的律师和一个有批判性的知识分子都需要的品格。”邓正来说,“张老有一句话我内心极为喜欢,即使只能做一个花瓶,我也要在里面插一枝含露带刺的玫瑰,具有这种品格并做这一层事业的人,必能安享一种内心真正的寂寞,我愿张老继续怀着这种高贵的寂寞前行。”祝寿酒会上作为主角的张思之诚惶诚恐,坐立不安,一副担待不起的样子。闻讯而来的祝贺者远远超越了律师界,也超越了法律界。在这个意义超越祝福含义的场合,张思之说,他被某种说不出的力量感动了。当道贺者李锐、江平、蒋彦永、茅于轼与张思之并肩坐在一起时,这五位只向真理低头的老人所构成的动人画面将永为经典。(南都周刊有删改)相关链接:李作鹏,1914 年 4 月 24

34、日生,江西吉安人。“文化大革命”中积极参与林彪夺取最高权力的阴谋活动。1981 年 1 月 23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确认他为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主犯,判处有期徒刑 17 年、剥夺政治权利 5 年。“我为什么要为那些践踏法律的人辩护?很简单,为了维护他们的基本人权。”他说,你可以不喜欢他,但不能剥夺他的辩护权,“我不可以违背我自己的天职,我是个律师”。张思之:我为什么为“异端”辩护?(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3 分)A张思之作为律师并不特别为公众所知,这是因为所办案件因敏感而不被公开,也不被媒体报道,但这并不能影响他的伟大。B张思之认为律师应当

35、是一个天然的人权主义者,面对那些践踏法律的“异端”,他虽然不喜欢,但是依然选择替他们辩护,这不是哗众取宠,而是律师的天职维护每一个人的基本人权。C李作鹏在“文化大革命中”积极参与林彪夺取最高权力的阴谋活动,罪名昭彰,作为李作鹏的辩护人,张思之仍然坚持为他的当事人抹掉了两条罪行。D张思之最欣赏罗斯福四大自由中的“免于恐惧的自由”,作为一个律师都无法免于恐惧,这体现了在我们这个封建专制传统绵亘千年不衰的社会里权利意识的淡薄。E张思之为“异端、敏感”辩护,以熊熊努力博取渺渺希望,他如一团火一样,持续放光散热,仗义执言,义无反顾,只向真理低头。他赢得了律师界、法律界乃至法律界之外的尊重。【答案】B1

36、分,E2 分。【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名师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方法:读全文,概括主要内容;抓标题,概括主要内容;辨文体,概括主要内容;找线索,概括主要内容;理层次,概括主要内容。第一步:整体感知。明确文章主旨和作者的写作意图是评价的基础。文章的主旨是指文章的主要意义或目的,整体把握中要抓住文章的主旨,这是评价的根本。要认真阅读和深入分析文章,理清内部的相互关系,取得对作品的全面认识和深刻理解,才能真正避免在评价中出现以偏概全、主观片面等问题。第二步:筛选文中的关键信息。无论写人记事还是发表看法,关键性的语言最能显示文章的思想内涵或作者的观点,可以帮助我们对文章

37、的内容进行评价。第三步:评价要具体、客观,不可含糊笼统。分析和评价都必须紧密结合文学作品实际,避免离开作品去进行漫无边际的分析。分析和评价要以正确的思想为理论基础,以辩证法为基本的分析法,并结合文学作品创作特有的艺术规律,对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而不应依据个人的好恶去随意评说。(2)一生都未胜诉,可法律界却尊张思之为“中国最伟大的律师”,这是为什么?请结合文本概括分析。(4 分)【答案】他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忠于法律,尊重人权。他甚至为异端辩护,把维护人权看作律师的天职。勇敢无畏。他几十年如一日的涉险办案,代理上海郑恩宠案,被几部黑车尾随“护驾”,多日后,张思之干脆微笑挥手和他们致意。屡挫屡败,

38、从未气馁。即使预知必输必拜,张思之仍呕心沥血为下一个案件做好准备。他对底层人民心有戚戚,为弱势群体代言。每次想起宁夏那个父女同穿一条裤子的农农村家庭。他都想落泪“底层太苦了”。(能总结出 3 点并结合文本分析,即可得满分。)【试题分析】此类题目需要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根据题干要求筛选出相关信息,然后再归纳出答案。本文中“法律界尊张思之为中国最伟大的律师”这句话是在第二节出现的,是对张思之的总结性评价,那么原因应该在下文找。围绕“忠于法律,尊重人权;勇敢无畏;屡挫屡败、从未气馁;他对底层人民心有戚戚,为弱势群体代言。”进行概括就可以。【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名

39、师点睛】对于筛选概括性的题目,一定要注意审题,先从题干中找到答题的方向,然后在题干的指引下到文中找答题的区域。解答这类题的步骤一般如下:第一,粗读全文,看这篇文章主要谈什么问题,或者说了件什么事。第二,以段(句)为单位仔细审读,然后用一句简明的话把段意标示出来。第三,分析段落(句子)之间的内在联系,划分文章层次。具体做法可找段落中的明显信息,如开头总起句、中心句、结尾总结句、承上启下过渡句等,它们往往就是段意的提示。另外,还有段落的抒情句或议论句等。第四,无明显的信息的段落,应该通读全文(段),找出概括性的语句关键词语,分析合成段意。(3)这篇传记在写法上特点突出,谈谈文章大量的引用有什么表达

40、效果。(4 分)【答案】参考答案:文章大量的引用,既有张思之的个人感言,也有别人对他的评价。张思之的个人感言、生日致辞等体现了他作为一个律师的担当,青年律师萧瀚、学者贺卫方,郑正来等人的评价体现了他作为一个法律斗士的伟大品质。正侧结合,使传主的形象更加丰满,有助于读者全面而深刻地了解传主的精神和影响。丰富了文章内容,增加文章的真实性,可读性。【考点定位】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名师点睛】在传记中,直接采用大量原始材料引用,可以增加作品真实性,更好地突出人物的特点,揭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对人物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引用诗词,可以从侧面烘托和丰富撰著的思想精神,

41、使传记显现出一种古朴文雅的风格。引用故事,可以增强文章的活泼度,使文章更具有可读性。引用传主在书信、日记中的表白,它可以印证作者的观点,也可以使传记具有更为真实感人的力量。切入角度: 1传主:使人物形象的塑造更加丰满,突出传主的精神面貌,增强作品历史深度和情感力度。2文本:丰富文章内容、增强文章的真实性、可读性、典雅性,增添文学底蕴。3结构:照应(呼应)标题、设置悬念埋下伏笔、对比衬托、总结上文深化主旨。4读者:有助于读者全面而深刻了解传主的精神和影响(提升了传记的阅读价值)。(4)熟悉张思之的人评价他是一个真正的理想主义者,是因为“他比通常的理想主义者更多行动而非话语,更多耐心而非雄心,虔诚

42、于过程而非结果,”你是否认同此观点,请结合文本并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4 分)【答案】我赞同这样的评价,张思之是一个真正的理想主义者。他比通常的理想主义者更多行动而非话语。他不是把人权、法律挂在嘴边,而是勇敢地为“异端”“敏感”“弱势群体”代言,几十年如一日的涉险办案,用行动来实现心中的法律精神。在践行理想的路上,他有更多的坚持而非空有一腔雄心。我们没有听到他发的宏愿,却实实在在地看到在法治路上从不气馁,即使你屡挫屡败,就像一团火,从点燃到熄灭,持续放着光散着热。他虔诚于过程要远大于结果。即使预知必输必败,张思之仍然呕心沥血为下一个案件做好准备。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丰满的理想,在和骨感的现实狭

43、路相逢时,我们只有向张思之一样,不妥协不放弃,用行动去一步步接近心中的理想,这样才能称得上一个真正的理想主义者。【考点定位】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 F。【名师点睛】既然是探究,其探究结论也应该是富有个性色彩的。我们说一切要从文本的材料出发,要从社会存在的事实出发,但这绝对不是要我们做材料或社会存在的奴隶,我们要学会用自己的眼睛去审视问题,用自己的脑袋去思考问题,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述问题。首先要审题,一审题干出题的方向,二审我们需要答什么,三审答案的模式。这类题相当于小型作文,观点一定要明确,分析时要有理有据,并且一定要联系文本内容。另外,语言表述要简洁。考场是有时间限制的,写的太少,分析不透彻;写得太多,势必要侵占做其题的时间。4(2016 届宁夏中卫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