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收入差距与贫富差距的关系研究2003 年 6 月 第 25 卷第 3 期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ofYananUniversity(SocialScience)Jun,2003Vol.25No.3经济理论研究收入差距与贫富差距的关系研究李宝怀(延安大学政法学院,陕西延安 716000)摘 要:收入差距属于经济问题,受生产要素的效益和分配方式制约。贫富差距属于社会问题,主要由社会制度决定。在市场经济下,收入差距直接导致贫富差距。但是,现阶段我国处在社会转型时期,二者的关系比较复杂。关键词:收入差距;贫富差距; 相互关系中图分类号:F12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
2、9975(2003)030044042我国现阶段存在的贫富差距问题,直接制约着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经济学界对收入差距问题有深入的研究,但是,这主要集中在经济学领域,注重对收入差距进行技术性分析。应当看到,收入差距和贫富差距有着明显的区别,对收入差距的研究并不能代替对贫富差距的研究。因此,有必要分清它们之间的区别,阐明其联系,并提供相应的对策。一现阶段我国社会存在的收入差距和贫富差距问题,在概念和含义、作用对象和范围、治理手段和方法等方面存在的明显差别。1.概念及其含义不同收入差距和贫富差距这两个概念经常被忽略和混淆。如,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2 年第 1 期发表的一篇有关共同富裕问题的文章1,
3、其中作者在第二部分对收入差距的表现和原因分析后,就直接转入论述“如何认识现阶段我国的贫富差距现象”,在此显然是将二者等同看待。这不利于理论的发展,实践上也容易引起混乱。收入差距在经济学中有比较明确的定义,一般是指不同的劳动者、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地区之间,由于个人拥有的生产要素所产生的效益以及国家所采取的收入分配政策不同,从而形成的收入的多与少之间收稿日期:200208203基金项目: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基金(02JK035)的差距。2它表现为一定数量的现金和物质财富,通常用工资、津贴、福利待遇、住房和医疗保险费、产品等来表示。它是一定时期个人劳动成果和社会经济利益关系的反映,与其所参与的经济活
4、动及其效益密切相关,主要属于经济问题。贫富差距目前还没有普遍认可的定义,但其内涵是基本认同的,即主要是指社会成员实际占有财富的多与少之间的差距。结合经济学对收入差距所下的定义,不妨将贫富差距的概念定义为:不同的社会成员之间,由于所处的具体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地位和环境不同,从而形成的占有社会财富的多与少之间的差距。它表现为一定数量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通常用物质财产和精神财产来表示。前者包括现金、存款、有价证券、个人拥有的企业、土地和住房等固定资产、以及家庭贵重生活用品、交通和通信工具等;后者包括所接受的文化教育程度、科学技术水平和能力、思想文化修养、知识产品、知识产权、社会知名度等。
5、它还通过社会地位、生活方式、精神面貌、身体健康状况等因素综合反映,是一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关系的反映,主要属于社会问题。从概念的界定上,可以将二者的不同归纳为:(1)性质不同。二者虽然都是以财富的差距为核心,但前者主要是经济问题,后者主要是社会问题。(2)表现的4形式不同。二者虽然都指城乡之间、行业之间、地域之作者简介:李宝怀(1962), 男,陕西岐山人,延安大学政法学院副教授。间的差距,以及同一城镇、同一乡村、同一行业、同一地域内部的差距。但前者主要通过一定量的物质形式来表现,是经济领域中各种活动的结果;后者则通过物质和精神两种形式来表现,是各种社会活动的产物。(3)产生的根源
6、不同。收入差距的主要根源是经济因素生产要素的效益和分配政策,而贫富差距的产生则既有经济根源,也有社会政策和文化等根源。2.作用对象和范围不同收入差距主要属于经济问题,直接作用于经济生活。收入是一定时期经济活动的产物和结果,收入差距必然对后一时期的经济活动产生影响。对收入差距此,这一问题不仅仅是经济学,而且是政治学、社会学、科学社会主义以及其它相关学科共同研究的热点,也是人民群众最为敏感的问题,更是政府工作的重点。3.治理手段和方法不同对收入差距的治理主要靠经济手段和方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主要举措有:(1)加快经济发展。因为生产决定分配,分配决定消费。离开坚实的物质基础,分配公平便无从谈起。在
7、我国,发展问题主要是中西部落后地区的发展、农业和农5村的发展,解决的是低收入人口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缩小他们与发达地的分析,最常用的工具是基尼系数,它是社会成员的区和高收入阶层之间的差距。(2)增强政府的经济调总体收入分配状况与绝对平均分配状况的相对差距。控能力。通过多种经济手段,如改革税收政策、调整国国际上通常认为,系数在 0.2 以下为绝对平均,0.20.3 之间为比较平均,0.30.4 之间为比较合理,家预算、稳定市场价格等方式,有效调节收入和分配,防止收入差距的扩大。(3)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0.40.5 之间为差距较大,0.5 以上为差距悬殊,0.6 经济活动中的大量违法、违规
8、行为,如偷税漏税、走私为两极分化的警戒线。一般地说,这种差距会对经济贩私、制假售假、商业欺诈、非法鲸吞国家财产等,是发展造成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必须适度发展。对我国的情况,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课题组计算的基尼系数为,全国 1988 年是 0.382,1995 年是 0.445,3据世界银行测算,1995 年中国全国平均的基尼系数也为 0.445。而且,近年来呈扩大的趋势。4尽管对这种状况是否适度和合理,认识上存在较大分歧,但是普遍认为目前收入差距的扩大已经对经济活动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抑制了生产效率,阻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贫富差距主要属于社会问题,作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6包括政治、经济
9、和文化生活。财产占有的多少形成贫富差距,但财产是收入流量的沉淀,是某一时间个人或家庭拥有的可支配资源。财产聚集的过程和结果对社会各个方面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对贫富差距状况的分析,目前还是以经济学对收入差距的分析为基础。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调查,1998 年,10%的最低收入户人均年收入为 2505.02 元,人均可支配收入为 2476.75 元,人均消费性支出为 2397.6 元;但是,10%的最高收入户人均年收入为 11021.49 元,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0962.16 元,人均消费性支出为 7593.75 元。在这三项指标中,最高收入户是最低收入户的 4.4 倍、4.43 倍和 3.17 倍
10、。5这种分析虽然难以反映贫富差距的全貌,但也足以显示其扩大的程度。对贫富差距的程度,理论上暂时没有系统的评价标准,但可以肯定的是,这种差距远比收入差距的影响广泛。它涉及到社会公正和平等,社会目标和价值,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由此产生的后果,对整个社会都有深刻的影响。因一些人获取高额收入的主要手段。通过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惩处各种不轨行为,制止由此造成的收入差距扩大。(4)壮大公有制经济。在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条件下,分配形式多样化,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同时存在。但是,只有与公有制紧密相连的按劳分配,能够体现劳动者在生产关系中的平等地位,确保他们的应得利益。所
11、以,7壮大公有制经济,充分发挥按劳分配的积极作用,是缩小收入差距的基本途径。相比之下,对贫富差距的治理就不同,它主要依靠政治、法律和社会手段与方法。在我国现阶段,可供选择的对策包括:(1)加大扶贫力度,减少贫困人口。社会主义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共同富裕,在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先富的同时,不能忽视这样一些问题:在老、少、边区,由于自然环境恶劣,基础设施薄弱,文化教育落后,造成经济困难,贫困人口集中;在城镇,下岗职工增多,许多人失去了就业机会,生活缺乏保障;在社会弱势群体中,老、弱、病、残、鳏、寡、孤、独缺少经济来源,生活无着落。对此,国家和社会必须采取相关措施,对落后地区实行政策倾斜,帮助他们发展经
12、济,脱贫致富;对贫困人口进行救助,保证他们的最低生活水平。(2)完善和落实社会保障政策。在我国,社会保障虽然也是作为收入再分配的一种形式而存在,但并不完全属于经济行为,其推行和实施需要国家、社会、个人,采取政治、经济、社会等多种途径,全方位配合和努力。主要是:健全社会保障体制;确保退休金、养老金、失业保险金、各种生活救济金等按时足额发放;发展劳动力市场,促进就业;完善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3)加强法治,惩治腐败。各种腐败行为已经成为导致贫富差距的重要根源,必须加强法制,规范政府行为,防止以权谋私、侵吞国家财物、贪污受贿等。同时要反8对自私自利、唯利是图、损公肥私、贪图享乐、不思进取等没
13、落腐朽思想和行为。上述这些区别也决定了两者在价值目标的选择上也是不同的:解决收入差距问题的直接目的是促进果的存在,使生产要素的价值发生了变化,其效益也随之变化,收入状况自然因此而改变。贫富差距的扩大成为新一轮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富者收入会进一步增加,贫者收入则相对减少。这种相互作用、相互影响,造成恶性循环,在私有制条件下就演变为贫困和财富的两极分化。目前人们对这个问题的关注正是源自于对这种后果的担忧。经济发展,侧重效率价值;而解决贫富差距问题的主 2.现阶段我国处在社会转型时期,市场经济还要目的是促进改革开放和社会稳定,侧重公平价值。未发育成熟,市场和政府的关系也处在调整之中,这经济学注重效率
14、问题,所以侧重收入差距研究;政治学、社会学等注重公平问题,因而更加致力于贫富差距的解决。二收入差距和贫富差距虽然存在上述区别,但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只是在不同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其联系的内容和表现形式不同而已。1.在市场经济中,由于受价值规律作用的支配,二者的关系表现为两个方面:9其一,从产生的根源看,二者具有因果联系。收入差距是由生产要素的效益大小造成的,不同的经济行劳动和经营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参与劳动成果分配的方式和结果不同,因而就不可避免产生收入之间的差距。又因为市场经济是一种法制经济,各种非法收入受到根本性限制。在这种情况下,收入差距的积累形成实际占有财富多少的差距,即造成贫富差距。
15、因此,产生贫富差距的直接原因,也是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收入差距。换句话说,在完全市场经济条件下,收入差距直接导致贫富差距。二者在此首先表现为原因与结果的关系。收入差距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产生贫富差距,这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离开收入差距这个前提和基础,贫富差距只能是短暂的,从长远的角度看是无法维持和延续的。因为,无论财富积累的规模有多大,如果没有持续、稳定、大量的收入作为保证,已有的财富终有一天会消耗完毕,由富变穷,贫富差距不复存在。其二,从功能和作用看,二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一方面,收入差距决定贫富差距。财富是收入积累的结果,任何财富都根源于收入,但只有那些经常性、稳定性、合法性的收入才能成为财富
16、不断增长的源泉,而这种情况主要存在于经济活动中。收入差距决定着贫富差距的实际程度。收入差距越大,贫富差距也就越大。另一方面,贫富差距对收入差距的形成和发展具有一定的制约和影响。贫富差距作为一种结10决定了收入差距和贫富差距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首先,现阶段大量的贫富差距现象并不必然源于经济上的收入差距。我国现有社会条件不同,目前存在的贫富差距,一少部分是由于经济活动中收入差距原因引起的,大量的却是各种非经济因素造成的。理论界普遍认为,导致我国现阶段贫富差距的原因主要是:社会转型时期存在的制度缺陷、地区和行业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政府中的各种腐败行为、经济活动中的大量非法收入、政府调控能力不足等。这
17、是符合我国社会的历史和现状的。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尽管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但在国有企业改革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的情况下,占城镇劳距。同时,占全国人口 80%以上的农业劳动者,受生产条件的限制,基本上都处于低收入水平,差距也不是很大。至于党政机关、文化事业机构、社会组织等方面的工作人员,执行的是全国统一工资标准,显性收入的差别更小。因此,就全国总体水平而言,收入差距的程度是比较小的。当然,这并不排除一些人是通过合法手段,依靠劳动致富,形成与其周围人之间的贫富差距。但这仅仅是极少数人,还不足以代表整个社会分配关系发展的内容和趋势。相反,名目繁多的各种非法收入、隐性收入使一部分人成
18、为物质财富的暴发户,而中西部地区的长期落后和经济结构调整中失业人数的增加,使贫困人口扩大,这才是加剧我国贫富差距扩大的主流。11其次,就对社会的影响和危害来看,贫富差距首当其冲,但是,解决的首要问题是收入差距。在现有体制下,市场机制尚未健全,平均分配的比重很大,同一区域、同一行业、同一单位内部工资水平相当,收入差距不大,影响较小。相比之下,由于非经济因素导致的贫富差距问题,影响和危害相对较大,群众也最为敏感。已经出现的贫富差距虽然危害大,但它的形成与制度缺陷密切相关,在法治条件下,不能急于求成,去搞“劫富济贫”、 “抽肥补瘦”。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必须随着体制改革的深化,弥补缺陷,堵塞漏洞。
19、贫富为主体,由于作为生产要素的价值不同,造成在生产、动力人口多数的国有企业职工的收入并无根本性差差距的源头在收入差距,收入可以区分为经济性收入和非经济性收入。在市场日益成熟和完善的条件下,经济性收入是财富积累的主渠道,所占比重最大。因此,政府解决问题的首要任务是治理收入差距。政府通过对经济活动的有效干预,调节税收和分配,培育劳动力市场,增加就业,完全有可能将收入差距控制的适度的范围。再次,目前二者并不具备演变为两极分化的必要条件。在私有制条件下,收入差距造成贫富差距,贫富差距扩大必然发展为两极分化,这是一个规律。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收入差距和贫富差距与这一目标显然是对立的。但是,
20、由于生产力水平、经济状况、其他社会条件的制约,它12们的存在又是难以避免的。问题的关键是它们在什么程度和范围内存在,即通常所指的适度发展。其衡量标准是,这些差距的存在以既有利于调动生产者的劳动积极性,又不至于导致两极分化为界限。从总体上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正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年均实际增长百分之七点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实际增长百分之五点七,是增长最快的时期之一。市场商品丰富,人民的衣食住行条件明显改善。城乡居民储蓄大幅度增长。全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了三千二百万”。6这与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速度和水平是相一致的,总体上并未出现贫富两
21、极分化。而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制度,以及政府已经采取的一系列相关政策措施,确保了短期内在我们这样一个国家,收入差距和贫富差距将被继续控制在适度的范围,不会出现贫富两极分化。参考文献:1朱步楼.论共同富裕目标与现阶段的贫富差距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2(1).2杭 行.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原因及对策分析J.复旦学报,2002(2).3赵人伟,等.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再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134王学力.个人收入差距的现状、问题和对策J.改革,2000(6).5吴得民.对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差距问题的再认识J.经济体制改革,2002(1).6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责任编辑 刘国荣OntheRelationshipBetweenIncomeMarginwealthmargin;correlation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