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加快推进义东“同城化”的战略研究在国际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时代大潮推动下,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区域性中心城市对周边地区和中小城市的带动辐射作用日益明显。因为地域的无阻隔性、产业的关联性、人文历史的相似性,一些非中心城市或中小城市与中心城市同城化发展的呼声也越来越强烈。作为浙中城市群中经济社会发展较快、经济总量和城市规模较大、市区基本相连的义乌市和东阳市,加快同城化步伐,把义东中心城区打造成为浙中城市群的核心之一和重要支撑,建设成为全省最具活力和区域竞争力的经济板块,对于加快浙中崛起,提升城市竞争力,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应成为两市共同发展的重要任务和现实课题。
2、一、 “同城化”内涵的理解 “同城化”的主要内涵和实质什么是“同城化 ”?目前学界 对“同城化”概念尚未形成比 较一致的定论,其主要内涵是指在经济、社会和自然生态环境等方面存在着能够逐步融为一体条件的两个或多个地域相邻城市,通过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和相互融合,逐步实现经济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统一,产业、信息、交通、市场、社会管理及公共服务一体,资源和发展成果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相融的过程。其实质以相互融合、互惠互利促进共同发展,以优势互补、相互依托完善城市功能,从而增强整体竞争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同城化” 不是“同一化”或者 “同体化”,也不是行政区划架构的同一或简单的规模扩张,而是联合体内部
3、实行强强联合、优势整合,最终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创新我进步、你发展我受益,辐射力、扩散力与竞争力越来越强的板块经济。“同城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关系2“同城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相比较,没有 质的区别,只是地域范围和一体化程度存在某些差异,属于一体化范畴。 “同城化” 是“区域经济一体化” 和城市群建 设过程中的一个重要 阶段,是“ 区域经济一体化” 的最高 层次, 处于一体化与合并之间 ,“同城化”比“区域经济一体化”更具有现实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简言之, “一体化” 是“同城化” 的发展基础和条件, “同城化” 是“一体化”的必然要求和 结果, “同城化”源自“一体化”又高于
4、“一体化”。国内“同城化”的发展实践目前, “同城化”正成为 区域经济发展的新趋势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很多城市都体会到障碍重重的管制及地方保护主义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束缚,出于各种动机,都不约而同地提出了“同城化” 或“一体化”。继深圳与香港最早提出“同城化” 的发展理念后,吉林省吉林与 长春、山西省榆次与太原、河南省开封与郑州等都先后开始同城化建设。2007 年 9 月 12 日,沈阳、抚顺两市市委、市政府联合主办“沈抚同城化战略高峰论坛”, 这两个相距 30 多公里的特大城市提出了同城化 发展的新构想,签署了加快推进沈抚同城化协议。2009 年 3 月 2 日,在广佛“同城化 ”提出 9
5、 年后,广佛两地书记 、市长历史性地首次聚首,举行两市党政领导工作座谈会,初步讨论通过了广佛同城化的领导机构和协调机制,成立由两市市委书记、市长组成的“四人领导小组”, 建立广佛“市 长联席会议 制度” ;3 月 19 日,两市 签署了广佛同城化建设合作框架协议,两地将在产业协作、城市规划、交通基础设施和环境保护这四个领域率先尝试同城化。2011 年 9 月 8 日,厦门、漳州、泉州三市市长签署厦漳泉大都市区同城化合作框架协议,备受外界瞩目的“ 闽南金三角 ”厦、漳、泉大都市区同城化进程开始提速。据不完全统计,国内现在正式提出建设“城市一体化 ”或“同城化”的城市组合有近 20 个。同城化已成
6、为新形势下加强区域协调与合作、发挥区域最3大效率的重要途径。二、义东“同城化”的时代背景、基础条件和制约因素义 东 同 为 浙 中 城 市 群 中 发 展 较 快 的 城 市 ,产 业 关 联 度 强 、互 补 性 大 ,特 别 是 共 同 的 母 亲 河 东 阳 江 、共 同 的 历 史 渊 源 、山 水 和 人 文 把 两 市 人民 紧 紧 地 连 在 了 一 起 。探 索 义 东 同 城 化 发 展 道 路 ,是 两 地 城 市 化 发 展 的必 然 选 择 ,既 具 有 时 代 的 必 然 性 ,又 具 有 现 实 的 紧 迫 性 。义东“同城化”的时代背景随着义乌、东阳两市经济社会的
7、快速发展,两市市区已经基本相连。然而,由于缺乏有效的规划协调机制,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布局、东阳江的治理等方面各自为政,直接影响了两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今年 2 月 12 日,经国务院同意, 浙江省城镇体系规划(20112020)正式批准实施。在新规划中,金华义乌新增为浙江省第四个都市区,金华和兰溪中心城区、义乌和东阳中心城区是规划中的金华义乌都市区的两个核心片区。为了加快推进“金 华义乌都市区” 中的义东中心城区建设,迫切需要通过城市间的相互融合,使两市在发展、建设和管理上形成高度协调和统一的运行机制,使市民弱化属地意识,共享城市化所带来的发展成果,这是义东“ 同城化” 命题提出的时代要
8、求。今年月,国务院正式批复浙江省义乌市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总体方案,这是全国首个由国务院批准的县级市综合改革试点。国务院批复指出,国家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积极支持义乌市开展相关专项改革,先行试验一些重大的改革开放措施。11 月, 浙江省义乌市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三年实施计划上报国务院。 “实施计划” 主要内容为:“1 种贸易方式 ”即量身定制“市场采购”新型贸易方式, “5 项配套监管服务政策”, “打造 9 大发展平台”, “完善 7 方面服务体系” 。加快义东同城化步伐,既可以为义乌进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提供更大4的空间,也为东阳利用义乌改革试点的政策溢出效应和市场溢出效应、培育建设
9、特色专业市场、与义乌小商品市场错位发展提供了新的历史契机。 义东“同城化”的基础条件地缘相邻。义乌与东阳为近邻,山同脉,水同源,地相连,两市市中心时空距离仅半个小时车程,两市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密度大、流量大。在 18 公里客运通道上,客运车辆达 49 台,日客运量4500 人,日发班次 257 个。人文相亲。义东两地历史悠久、渊源相同。义乌于秦嬴政 25 年(公元前 222 年)置乌伤县,属会稽郡;吴宝鼎元年(266 年)分会稽郡西部置东阳郡,治所长山县(今金华);乌伤县、吴宁县属东阳郡。秦时(前 221-前 207 年),推行郡 县制,东阳地 为诸暨、乌伤县之一部分,属会稽郡;东汉献
10、帝兴平二年(195 年)东阳建县制,名吴宁,属会稽郡;唐垂拱二年(688 年),析义乌(原乌伤县)东冲要地及吴宁县故地,袭旧郡名,建东阳县。历史上,义乌、东阳同属东阳郡(后来的婺州府),两地接壤地区的行政区划时有变动。义东两地语言相通、文化同宗。义东方言均属吴语体系,浙中地区方言众多,然义东两地语言基本相通。同在朱子道学、吕祖谦婺学、陈亮和叶适事功之学、唐仲友经制之学等的浸润下,东阳形成了“勤耕俭朴” 的 传统品格、 “勤读苦学”的教育传承、 “学艺 求技”的建筑和工 艺文化;义乌 形成了“尚文好学”的学术传衍、 “尚武勇 为” 的义乌 兵精神、 “尚利进取” 的商业文化传统。到近 现代,随着
11、交通的改善和交流的增加,两地浓郁的、特有的传统文化和风情相互交融、相互影响,共同构筑了婺州文化底蕴的主要根基。义东两地民风相近、民俗相融。自古以来,义乌东阳通婚现象比较普遍,两地的嫁娶婚俗、饮食习惯、民间习俗、庙会传统等方面都比较接近。尤其是近年来,随着义乌房价不断上涨,许多义乌人把东阳作为后花园,5在东阳紫荆花园、海德社区等较大楼盘置业安家。资源相关。义东两市资源互补性较强。东阳“三山夹两盆” 的地貌特征形成了较为丰富的水资源,东阳江是义东两市共有的母亲河。义乌因结构性缺水,2000 年 11 月,义乌市一次性出资 2 亿元,向东阳买断了每年 5000 万立方米水资源的永久使用权,这成为中国
12、水权交易第一案。东阳也是小商品市场的发祥地之一,早在义乌小商品市场形成初期,许多东阳人就在义乌经营小商品,东阳人为义乌国际商贸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以义乌国际商贸城为核心的市场群,与以中国木雕城为核心的东阳白云商贸园区毗邻,两大市场群错位发展、相互补充,形成了省内最大的市场板块。东阳是知名的影视旅游城市,义乌则是购物旅游胜地,影视旅游与购物旅游有机合作,可以打造出全国知名的影视购物旅游产品。产业相依。东阳大致用 3 个 10 年时间分别完成了前工业化阶段、工业化初期阶段和工业化中期阶段,奠定了比较厚实的工业基础,也带动了建筑业、商贸流通业和影视旅游业等其他产业的兴起。东阳是义乌小商品市
13、场的主要生产基地,针织服装、木雕家具、食品加工、皮具箱包等行业生产的产品很大部分依托义乌国际商贸城这一销售平台销往世界各地。义乌的饰品、无缝织造、工艺品、服装、拉链、袜业、玩具、圣诞用品等特色优势产业已经辐射到东阳,部分义乌工商业主早已在东阳投资兴业。民心所向。义乌要建成国际商贸名城,需要拓展发展空间,克服资源要素制约,这就需要东阳作为重要支撑;东阳要建成全球木雕产业创意中心、全国影视文化创意集聚区、华东重要旅游目的地和浙中先进制造业基地,迫切需要义乌的资本、人才、市场支持,利用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的先发优势和政策优势,加快崛起、实现小康。同时,在推进浙中城市群建设,尤其是义东中心城区建设过程
14、中,需6要义东两市间消除行政壁垒、加强经济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图谋共同发展。因此,推进义东同城化已成为两市人民的共同愿望。义东“同城化”的制约因素1.观念束缚。以行政区划来规定或划分经济区域和现行的财税及社会保障救济体制,客观上严重地束缚了人们的发展观。在遇到具体问题时,思考的方式和角度往往不是从尊重与运用经济规律出发,而是从行政区域的角度来思考发展问题。最突出的表现总是在“谁吃掉谁,谁 吞并谁” 上做文章。因此,义东同城化首先要解决 发展观和思维方式问题。2.体制障碍。存在行政障碍这不仅是义乌和东阳间存在的问题,而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所面临的共同难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陆出现了以行政区划为
15、樊篱的“行政区经济 ”,也有学者称之为“诸侯经济” 。这是一种具有明显封闭性特征的次区域 经济,省区经济、市域经济、 县域经济、乡镇经济等地方经济均属于此范畴。它的主要表现为,在 统一的中央政权下,次级行政区间的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存在着非常高的进入壁垒。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 ”或两个城市之间同城化的主要障碍是地方保护主义和行政壁垒。要突破现行体制的刚性和各种利益关系的制约,如果仅仅依靠民间经济交往这一自下而上的市场力量显然过于薄弱。从制度理论的角度来说,区域合作规则是利益相关的个体,即区域内各政府在一个有限的“ 囚徒困境” 博弈中形成一种合作均衡。而“ 囚徒困境” 的博弈格局表明,各 怀私利的
16、参与人之间很难建立起相互的信任,博弈结果往往是非合作的均衡。就地方政府而言,府际契约在属性上是一种政策性文件而非法律文本,这使得政府间许多共识的达成往往是靠领导人作出的承诺来保障,缺乏宪法和法律效力,一旦地方领导更迭或“非合作” 的行 为能带来更高的收益,便容易使合作机制失效。73.发展差距。东 阳 与 义 乌 实 力 相 差 较 为 悬 殊 。以 2010 年 为 例 ,义乌 地 区 生 产 总 值 是 东 阳 的 2.1 倍 ,地 方 财 政 收 入 是 东 阳 的 2.2 倍 ,固 定资 产 投 资 是 东 阳 的 2.2 倍 ,城 市 居 民 年 人 均 可 支 配 收 入 和 农 民
17、 年 人 均纯 收 入 分 别 是 东 阳 的 1.5 倍 和 1.3 倍 。在 城 市 形 象 和 城 市 发 展 的 质 量 上也 存 在 一 定 的 差 距 。发 展 的 差 距 往 往 导 致 合 作 意 向 上 的 非 均 衡 ,相 对发 展 较 慢 、经 济 实 力 较 弱 的 城 市 领 导 ,合 作 意 愿 较 强 但 往 往 处 于 被 动地 位 ;而 发 展 较 快 、经 济 实 力 较 强 的 城 市 领 导 往 往 “财 大 气 粗 ”,处 于 强势 地 位 ,掌 握 着 区 域 合 作 中 的 主 导 权 和 话 语 权 ,有 的 甚 至 目 光 短 视 ,对有 意
18、向 与 其 合 作 的 “弱 势 ”地 区 “不 屑 一 顾 ”。因 而 ,地 区 间 的 发 展 差 距 无疑 会 对 同 城 化 的 决 策 过 程 和 机 制 建 设 带 来 不 利 影 响 。三、义东“同城化”的战略构想义东“同城化”的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浙江省城镇体系规划的目标和要求,以加快建设义东中心城区为核心,以城市规划统筹协调、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产业发展合作共赢、公共事务协作管理等方面为切入点,创新行政管理体制,完善合作机制,拓宽合作领域,促进两地要素资源自由流动,优化市场配置资源效率,推动两市经济社会更加紧密融合,
19、最终实现义乌、东 阳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义东“同城化”的基本原则大胆探索,先行先试。着力构建与同城化相适应的行政管理模式,实现 两地“ 规则” 一体化,在重要 领域和关键环节先行先试,率先探索转变发展方式、协调区域发展、创新社会管理的新途径,率先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府推动,市场主导。加强政府各个层面的沟通,做好统筹协调和政策引导;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坚持以企业8为主体开展合作,推动同城化向纵深发展。整体规划,循序渐进。坚持整体规划理念,统筹协调两市各类规划,科学确立两市各区域功能定位;以加快重大基础设施和重要功能区的对接为突破口,促进生产要素合理
20、流动,引导产业协调、联动发展,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优势互补,合作共赢。把城市产业资源、公共基础设施资源和设备、技 术、人才、市场等资源放在大区域的范畴内统筹考虑,加大资源共享力度,实现资源优化配置,防止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特别是要着重解决产业布局趋同、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度低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两市的优势,从宏观层面搞好产业布局、结构调整和体制机制创新,逐步形成开放度大、集群度高、承接力强、产业链长、经济效益好的产业发展格局。同时,优化合作环境,落实合作措施,实现互动、互 补、互惠的目标,提升义东整体竞争力。义东“同城化”的主要任务与发展重点基础设施一体化围绕建成义东中心城区的要求
21、,充分发挥交通先行的引导作用,加快基础设施一体化进程。道路交通“同城同网”。推进义东交通全面对接,加快两市主城区之间、主城区与中心镇之间的快速通道建设,重点建设连接两市的“ 三条”主要通道:一是北 线,即苏溪镇 义乌市区东阳市区巍山镇快速通道;二是中线,即义乌市区东阳市区横店镇磐安县城快速通道;三是南线,即佛堂镇画水镇横店镇快速通道;在此基础上, 积极开展环义东市区大绕城快速通道的规划和前期研究。同时,要积极开展义乌青口至东阳马宅连接甬金高速和诸永高速的青马高速公路项目前期研究,争取上级支持尽快动工建设。两市联手积极争取上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加快启动浙中城市群城际轨道交通和9甬金铁路项目前
22、期研究工作,争取尽早立项建设。加快义东城际大公交建设。在两市各自加快城乡公交一体化的基础上,按照统一车型、统一管理、统一调度的方式,开通义东城际大公交,科学布局两市公交线路、站场和公交换乘枢纽,不断扩大“义东公交” 覆盖面与 规模,形成一体化的公交网络,为两市市民提供快捷便利的同城化客运服务。加强交通管理协调力度,降低义东间公交出行成本,加快推进公共交通一卡通进程。同时,要逐步实现两市出租车跨市营运。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协 调 促 进 义 东 供 水 、排 水 、供 电 、供 气等 市 政 基 础 设 施 网 络 的 衔 接 和 联 网 。在 完 善 利 益 分 配 机 制 的 前 提 下
23、,扩 大 东 阳 向 义 乌 供 水 的 能 力 ;协 调 推 进 东 阳 江 流 域 治 理 和 堤 防 建 设 ;加快 西 气 东 输 二 线 浙 江 金 衢 段 配 套 管 道 工 程 义 东 段 建 设 ,增 强 天 然 气 管供 能 力 。统 筹 规 划 两 市 信 息 基 础 设 施 ,推 进 基 础 通 信 网 、无 线 宽 带 网 、应 急 指 挥 通 信 网 、数 字 电 视 网 等 基 础 设 施 的 融 合 。深 化 两 市 电 子 政 务应 用 与 信 息 资 源 整 合 ,加 快 建 设 同 城 化 信 息 交 换 与 共 享 平 台 ,强 化 统一 的 电 子 政
24、务 、电 子 网 络 、电 子 社 区 信 息 标 准 和 规 范 建 设 。产业发展一体化统筹产业发展规划,促进义东产业优势互补、联动发展,共同构建结构优化、布局合理、各具特色、协调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产业“同链”。充 分 利 用 两 市 的 产 业 基 础 优 势 ,在 继 续 扶 持 特色 优 势 产 业 发 展 的 同 时 ,优 先 发 展 装 备 制 造 、电 子 电 器 、新 材 料 、新 能源 、生 物 、物 联 网 、节 能 环 保 等 产 业 ,加 强 两 市 产 业 配 套 协 作 ,延 伸 产业 链 条 ,促 进 传 统 产 业 转 型 升 级 ,形 成 若 干 联 系
25、紧 密 、相 互 配 套 、带 动力 强 的 制 造 业 集 群 ,联 合 打 造 浙 中 先 进 制 造 业 基 地 。推 进 义 乌 经 济 开发 区 、东 阳 经 济 开 发 区 、横 店 电 子 产 业 园 区 等 产 业 功 能 区 合 作 。建 立 两市 各 行 业 和 企 业 的 交 流 制 度 及 合 作 平 台 ,增 强 协 会 (商 会 )在 沟 通 联 络 、10行 业 自 律 、产 业 宣 传 和 政 策 咨 询 等 方 面 的 功 能 和 作 用 ,为 企 业 提 供 法律 、会 计 、审 计 、评 估 、金 融 、投 资 、信 息 咨 询 等 服 务 。推 进 同
26、城 化 标 准制 订 工 作 ,加 快 建 立 两 市 统 一 的 标 准 标 志 制 度 ,逐 步 统 一 抽 查 规 则 和检 测 标 准 ,尽 快 实 现 质 检 报 告 互 认 。金融“同城”。优化金融发展环境,推进金融服务创新,促进金融资源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积极协调推进金融服务同城化;按照同一城市标准,开展同城汇兑、拆借业务;加快义乌稠州商业银行同城化步伐,实现全方位、多层次的资源共享;构建义东金融信息化服务体系,完善信用体系和监管机制。物流“同关”。紧紧抓住义乌省级“大通关 ”试点和“省部共建重点物流基地”、打造 “义乌港”的难得机遇,加强与义乌的“无缝对接” ,加快东阳“ 无水
27、港” 和国 际物流园等现代物流平台建 设,完善综合交通网络,争取把义东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物流节点城市和国家级综合客运枢纽。旅游“同线”。加强旅游规划衔接,整合旅游资源,统一旅游市场管理,共建旅游信息平台,共同打造旅游品牌,把两市旅游业融为一体,合作开发和打造“影视购物旅游 ”精品线路,加快建设影视购物旅游目的地。区域市场一体化突破限制同城化发展的行政体制障碍,共同致力于建立透明、便利、规 范的投资促进机制,营造统一、公平、开放、有序的市场环境和高效、优质的服务环境,推进市场一体化,培育区域性商贸、物流、科技、文化、旅游和公共产品等共同市场,实现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各类生产要素合理配置,形
28、成同城化发展合力。市场“同体”。抓住义乌商贸服务业集聚区列为全省 14 个产业集聚区之一的机遇,积极争取省委、省政府的支持,将毗邻义乌的11东阳白云商贸园区纳入义乌商贸服务业集聚区之中,共同建设全国知名的商贸服务业集群。加速两市市场整合,共同培育义乌国际商贸城和东阳中国木雕城及各专业市场,加强义乌国际商贸城和东阳各专业市场互连互通,共同推进一体化的市场机制建设。发挥义博会、东博会等会展品牌优势,整合共享会展场馆资源,联手开拓国际国内市场,打造国际商务会展中心。加强市场监管合作,例如联合清理排斥和限制外地企业、商品和服务的地方性法规和政策文件。建立举报投诉、打假查处的合作、交流与协调机制,搭建
29、12315 消费者维权网络一体化工作平台,加强执法合作和联动协查。诚信“同铸”。统一企业信用标准和规范,建立信用信息发布和共享机制,实现企业信用评估结果互认,构建一体化诚信体系。切实保护两市名优品牌,加大对侵权违法行为的联合打击力度。加快建立两市公平贸易联合应对机制和进出口预警机制,合作应对国际贸易摩擦、各种贸易壁垒和反倾销诉讼。社会事业一体化积极推动教育、文化、体育、医疗卫生、就业、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领域的合作,不断提高两地市民生活质量和社会发展水平,共建“义东优质生活圈”。文教“同兴”。充分发挥义东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作用,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扩大两市市属大专教育双向招生规模;大力发展职
30、业技术教育,依据不同的比较优势,错位培养职业技能型人才;试行重点高中共同招生制,实现优质高中教育资源共享;密切教育机构间的沟通和交流,鼓励开展各类教育合作和学术研讨活动;共建教育教学资源库,实现教育信息的共享。建立区域文化发展协调机制,全面加强文化交流与合作。共同保护和开发民间曲艺、工艺美术、民俗风情等文化资源,积极发展现代都市文化,提升文化软实力;推进文化12基础设施共享,推动义东公共图书馆文献资源共建和服务协作,实现读者证的互认;共同承办全国性、国际性重大文化活动;加强区域媒体合作,积极发展文化产业,共同打造辐射全国的影视、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全面加强义东体育交流与合作。构建两市优势互补的全
31、民健身服务体系,探索体育资源共享机制;通过优化项目布局、加强人才培养与交流、互派队伍参赛、共同承办比赛等形式,不断提升两市竞技体育水平。保障“同享”。探索建立两市医疗卫生合作模式,着力建立卫生发展统筹协调机制,统一规划、合理配置卫生资源,逐步实现区域卫生资源共享,形成整体发展优势,逐步推进两市基本公共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建立协同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重大传染病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探索建立两市医疗卫生信息服务平台,推进两市医疗机构部分医学检验、影像检查结果在满足一定条件下的互认。加强就业政策对接,促进劳动力规范有序合理流动;建设统一的就业服务信息化管理平台,推动就业失业登记、就业指导、岗位推荐、职
32、位发布、就业扶持政策咨询等就业服务实现同城化管理;建立和完善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技工教育、转移就业协作机制。加快推进社会保险政策对接,积极探索实现养老保险关系和失业保险关系无障碍转移;积极探索义东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和领取失业保险待遇人员管理的一体化;逐步建立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两市相互定点、协助监督机制,利用信息管理服务平台,使两市参保人医疗保险费实时结算;探索建立义东社会保险参保信息共享机制。环境保护一体化以东阳江水环境污染和空气污染联防联治为突破口,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探索建立生态资源补偿机制,实现环境基础设施资源共建共享,改善区域整体环境质量,率先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13型社会,
33、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生态“同建”。建立健全区域生态环境协调机制,开展污染联防联治,建设义东统一的环境预警体系。统筹考虑环境功能区布局和环境资源开发利用,共同构建一体化的绿色生态架构,开展生态廊道建设,加 强生态隔离带的维护维育,切实做好河流、湿地、森林的保护工作,加强城乡绿地建设,形成义东中心城区生态环境安全保障体系。环保“同治”。落实水源保护责任,加强饮用水源利用合作;加快推进东阳江综合治理,加强水环境整治,联合推进水源保护工作;加快建设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工业废水集中处理工程;建立行政交界断面水质、水量监测和信息通报机制,推进跨境污水综合治理;加强大气环境综合治理,建立两市大气污染联合防治机
34、制,严格治理城市机动车尾气污染、工业废气污染和城乡固体废物污染,加快传统工业的技术改造,淘汰落后产能,推行清洁生产、清洁工艺和清洁消费。四、推进义东“同城化”的对策措施统一思想,争取支持。推进义东同城化发展,解放思想非常重要,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着改革的深度、开放的广度,决定着同城化发展的质量和速度。为此,可以通过开展“ 明确新目标、拓展新思路、提升新境界、争创新业绩、建设新义东”的主 题教育活动、 “建设新义东、我来献一策” 的大讨论 活动、对全市科级 以上干部进行集中轮训等方法,使干部群众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从而形成人人关注、个个出力、共同推进的良好氛围。同时,必须积极争取省委、省政府和金华
35、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争取把义东“同城化 ”上升为省级层面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争取得到省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厅、交通厅等部门的对口指导和组织协调,把义东中心城区建设纳入省级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各类专项规划,以省级规划引领、指导、推动义东同城化发展。要14以同城化为主题,谋划确定一批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大项目,大力争取金融部门支持,全面加强同城化建设的资金筹措,充分利用开发银行贷款,加快实施同城化重大建设项目。统一领导,健全机制。针对同城化的最大障碍行政壁垒的束缚,需要构建一个与同城化相适应的行政管理模式,包括领导机构、联席会议制度与专责小组三个层次。建立领导机构。在省委、省政府的指导下,
36、金华市级层面应建立金华市推进义东“同城化” 工作指导小组,义乌 、东阳市级层面应建立由两市市委书记、市长组成推进义东“同城化”工作领导小 组,负责重大事项的决策和 协调,领导小组会议由两市协商召开。建立市长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负责同城化工作的组织协调,会议由两市市长召集,两市分管发展改革工作的副市长、政府办公室主任、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会议原则上每半年召开一次,亦可视需要由会议召集人协商临时召开会议。在两市发展改革部门设立办公室,作为联席会议日常办事机构。建立专责小组。建立城市规划、交通基础设施、产业协作、环境保护等专责小组(根据工作进展情况再设立其他小组),建立行政磋商机制和行政互认机
37、制,负责两市相关领域衔接协调,并落实领导小组和联席会议确定的有关工作事项, 对接制定三年工作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细化目标任务,制定具体举措,协调推进落实。15规则支撑行政模式 领导机构联席会议制度专责小组 专责小组 专责小组 专责小组 专责小组城市规划 产业协作 交通基础设施 建设 环境保护 义东“同城化”组织框架和运行机制示意图科技创新 市场环境 能源保障 社会事务 统一规划,统筹发展。在省、市指导下,以战略思维、整体理念务实推进规划一体化,引领同城化可持续发展。一是尽快启动编制义东同城化发展规划。实施两城相向发展策略,重点明确义东中心城区的功能分区、土地利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
38、护等,促进义东城市功能合理分工、协调发展。二是分步编制专项规划。以同城化发展规划为指导,制定实施义东交通运输、生态绿地系统、接壤地带建设等专项规划,联合开展两市重要战略区域的同城化研究。三是尽快建立规划衔接机制,加强两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等重大规划的衔接协调,切实增强同城化发展的协调性和整体性。四是研究建立义东同城化规划体系的统筹机制和方法。积极开展区域协调机制法制化的探索,逐步确立义东同城化规划体系的法律地位。统一规则,完善政策。推行各项制度改革。从科技创新、市场环境、能源保障、社会事业及公共事务等方面入手,对各项制度进行改16革,以“规则”一体化
39、突破行政区划的限制,实现对重点发展内容的支撑。统一制定经济政策。结合义东两市实际情况,制定一批推进经济和社会同城化发展的配套政策,并集中清理与同城化发展不相适应的政策和规范性文件;积 极探索建立区域内经济政策和规范性文件相互统一的协调机制,联合制定区域发展的重大政策和措施。加强监管,打破地方保护和行政壁垒。构建创业投资体制、产业联动机制、资金融通机制、信息连通机制、完善区域资金流动机制,建立投资多元化、运营市场化、服务社会化、发展产业化,多种经济成分参与、多家经营主体有序竞争,规范投融资渠道和服务体系建设,鼓励跨区域投资和联合投资。总之,加快“ 同城化” 步伐是实现义东两地共同 发展、互利共赢的重要途径,是建设浙江省第四都市区义东中心城区的首要任务。只要通过坚强有力的组织领导、科学合理的规划对接、细致可行的措施保障,义东同城化工作就能全面稳步推进,建设义东中心城区的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本文写于 2011 年 12 月,删节后发表于浙江经济2011 年第 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