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 艺 理 论安 徽 文 学2 0 0 9 年 第 期10 103茅 盾 、 沈 从 文 的 “ 徐 志 摩 论 ” 比 较 研 究 蔡 建 伟( 华 中 师 范 大 学 文 学 院 湖 北 武 汉 430079)摘 要 20 世 纪 30 年 代 “ 作 家 论 ” 批 评 文 体 的 盛 行 在 中 国 文 学 批 评 界 掀 起 了 一 股 锐 不 可 挡 的 批 评 潮 流 , 茅 盾 、 沈 从 文 都 曾热 衷 于 这 种 批 评 文 体 , 并 且 不 约 而 同 的 将 批 评 视 野 延 伸 至 “ 五 四 ” 时 期 的 作 家 。 不 同 的 阶 级 立 场 和 文 学
2、思 想 不 仅 造 成 了 他们 “ 徐 志 摩 论 ” 在 某 种 程 度 上 的 一 致 性 , 更 值 得 关 注 的 是 风 格 上 的 差 异 性 。关 键 词 茅 盾 沈 从 文 徐 志 摩 “ 作 家 论 ”文 章 编 号 1671-0703( 2009) 10-103-02一 、 茅 盾 、 沈 从 文 “ 徐 志 摩 论 ” 的 共 同 倾 向在 20 世 纪 30 年 代 错 综 复 杂 的 社 会 关 系 下 , 茅 盾 和 沈从 文 各 自 代 表 不 同 的 文 学 阵 营 。 茅 盾 作 为 左 翼 文 学 阵 营 中一 位 重 要 的 文 学 批 评 家 , 其
3、徐 志 摩 论 更 多 的 是 集 体 意 识的 产 物 , 烙 上 了 鲜 明 的 左 翼 文 学 阵 营 的 印 记 ; 沈 从 文 作 为 左翼 阵 营 之 外 的 具 有 自 由 主 义 思 想 的 “ 京 派 ” 批 评 家 , 其 论 徐志 摩 的 诗 呈 现 出 个 人 化 的 批 评 风 格 , 有 着 更 多 属 于 自 己 对文 学 的 切 身 体 悟 。 值 得 注 意 的 是 , 不 同 的 阶 级 立 场 和 文 学思 想 竟 然 使 茅 盾 和 沈 从 文 的 “ 徐 志 摩 论 ” 在 一 定 程 度 上 具 有了 共 同 倾 向 , 主 要 表 现 在 他 们
4、的 “ 徐 志 摩 论 ” 都 带 有 明 确 的目 的 。“ 革 命 文 学 ” 论 争 是 促 成 茅 盾 “ 作 家 论 ” 写 作 的 主 要 原 因 ,为 了 有 力 回 击 “ 革 命 文 学 ” 倡 导 者 的 反 叛 姿 态 , 捍 卫 “ 五 四 ”以 来 的 作 家 及 其 文 学 成 就 , 茅 盾 有 意 识 地 总 结 了 “ 五 四 ” 以来 的 文 学 传 统 , 写 下 了 一 系 列 的 “ 作 家 论 ” 。 茅 盾 在 多 事 而活 跃 的 岁 月 中 坦 承 徐 志 摩 论 的 写 作 是 有 一 定 目 的 的 , 虽为 “ 纪 念 亡 友 ” 而 作
5、 , 但 更 多 的 却 是 带 着 徐 志 摩 的 “ 思 想 、 作品 乃 至 生 活 方 式 , 都 是 十 足 资 产 阶 级 的 ” 先 见 , 才 “ 对 于 诗 人徐 志 摩 的 盖 棺 论 定 发 表 一 点 意 见 ” 。 在 当 时 的 社 会 形 势 下 ,政 治 目 的 是 先 于 并 大 于 个 人 目 的 的 , 徐 志 摩 论 更 多 的 是一 种 集 体 意 识 的 产 物 , 个 人 的 真 切 感 受 完 全 湮 没 在 无 法 抵抗 的 集 体 意 识 之 中 , 如 此 , 茅 盾 对 徐 志 摩 的 品 评 并 不 是 客 观公 允 的 。沈 从 文
6、的 “ 作 家 论 ” 写 于 20 世 纪 30 年 代 , 主 要 收 集 在 沫沫 集 中 , 其 中 “ 作 家 论 ” 有 论 冯 文 炳 、 论 落 华 生 、 论 徐 志摩 的 诗 等 。 沈 从 文 选 取 这 些 作 家 作 为 批 评 的 对 象 也 带 有 明确 的 目 的 和 意 图 , “ 沈 从 文 重 点 选 评 五 四 时 期 的 作 家 , 意 在 总结 历 史 经 验 ,发 扬 传 统 ,纠 正 他 所 认 为 的 不 良 的 创 作 风 气 ” 。值 得 注 意 的 是 , 茅 盾 和 沈 从 文 的 “ 徐 志 摩 论 ” 都 带 有 总 结 经 验 、
7、发 扬 传 统 的 特 点 , 不 同 的 是 , 前 者 带 有 强 烈 的 政 治 目 的 , 更 多的 是 集 体 意 识 的 产 物 , 而 后 者 更 多 的 是 出 于 个 人 对 当 时 文 学创 作 倾 向 的 不 满 , 个 人 化 的 成 分 突 出 一 些 。二 、 茅 盾 、 沈 从 文 “ 徐 志 摩 论 ” 的 差 异 性不 同 的 阶 级 立 场 和 文 学 思 想 不 仅 造 成 了 茅 盾 、 沈 从 文 的“ 徐 志 摩 论 ” 在 某 种 程 度 上 的 一 致 性 , 更 值 得 关 注 的 是 他 们 “ 徐志 摩 论 ” 在 风 格 上 的 差 异
8、性 , 这 种 差 异 性 主 要 表 现 在 以 下 四 个方 面 。( 一 ) 文 体 开 端 形 式 上 的 差 异茅 盾 的 徐 志 摩 论 开 端 是 开 门 见 山 式 的 , 开 篇 直 接 奔 向要 论 述 的 对 象 , 巧 妙 地 借 助 徐 志 摩 的 诗 句 切 入 主 题 , 通 过 对 徐志 摩 具 体 诗 作 的 分 析 认 定 “ 志 摩 是 中 国 布 尔 乔 亚 开 山 的 同时 又 是 末 代 的 诗 人 ” 。 这 种 开 端 形 式 比 较 直 接 , 不 给 读 者 留下 思 考 的 空 间 和 商 量 的 余 地 , 这 似 乎 也 是 茅 盾 想
9、 要 达 到 的 目的 。而 沈 从 文 的 论 徐 志 摩 的 诗 开 端 是 信 马 由 缰 式 的 。 沈从 文 先 对 1923 年 以 来 中 国 的 新 文 学 运 动 作 了 简 明 扼 要 的 梳理 , 重 点 介 绍 了 诗 歌 的 发 展 情 况 , 视 角 伸 展 较 远 , 貌 似 “ 离 题 ”千 里 , 但 实 际 上 作 者 不 动 声 色 的 铺 陈 背 后 却 为 后 面 的 论 述 作了 较 充 实 的 铺 垫 , 最 后 引 出 将 要 论 述 的 对 象 基 于 新 的 要求 , 使 散 文 与 诗 , 由 一 个 新 的 手 段 作 成 一 种 结 合
10、 的 是 徐 志 摩 。这 种 随 笔 式 的 自 由 无 拘 的 点 评 和 沈 从 文 惯 用 的 散 文 笔 法 有 着天 然 的 不 可 分 割 的 联 系 , 同 时 也 很 契 合 徐 志 摩 散 文 化 诗 歌 的风 格 。( 二 ) 理 性 的 界 定 和 感 性 的 点 评茅 盾 的 徐 志 摩 论 呈 现 出 逻 辑 性 较 强 、 重 理 性 分 析 的特 点 , 茅 盾 开 篇 就 给 徐 志 摩 以 明 确 的 阶 级 定 性 , 断 定 “ 志 摩是 中 国 布 尔 乔 亚 开 山 的 同 时 又 是 末 代 的 诗 人 ” 。 随 后的 批 评 紧 紧 围 绕 着
11、 这 一 阶 级 定 性 展 开 , 即 使 是 徐 志 摩 较 明朗 时 期 的 诗 作 茅 盾 也 紧 紧 抓 住 这 一 逻 辑 不 放 , “ 那 时 ( 写 作 志 摩 的 诗 这 一 时 期 ) , 他 是 中 国 布 尔 乔 亚 政 权 的 预 言 的乐 观 的 诗 人 ” 。 虽 然 徐 志 摩 论 采 取 随 笔 式 的 笔 法 , 但 是 我们 几 乎 看 不 到 感 性 的 文 字 , 而 理 性 硬 朗 的 句 子 俯 拾 即 是 。 在品 评 我 不 知 道 风 是 在 那 一 个 方 向 上 吹 时 , 茅 盾 认 为 “ 首 章的 末 句 在 梦 的 轻 波 里
12、依 洄 , 差 不 多 就 包 括 了 说 明 了 这 首诗 的 全 体 ” 。 茅 盾 很 自 信 的 认 为 首 章 末 句 的 一 句 诗 就 能 概括 整 首 诗 , 理 性 硬 朗 句 子 中 透 出 的 自 信 是 不 容 质 疑 的 。 茅文 艺 理 论安 徽 文 学2 0 0 9 年 第 期10104盾 用 随 笔 式 的 笔 法 来 评 论 徐 志 摩 的 诗 歌 , 理 性 硬 朗 的 句 子在 文 中 比 比 皆 是 , 虽 然 比 较 符 合 茅 盾 的 评 论 特 点 , 但 是 对 诗歌 的 评 论 如 果 也 多 采 取 这 种 句 式 , 难 免 会 给 读 者
13、 留 下 生 硬的 感 觉 。沈 从 文 的 论 徐 志 摩 的 诗 呈 现 出 直 观 的 印 象 感 悟 式 的 批评 特 征 。 沈 从 文 被 夏 志 清 誉 为 “ 中 国 现 代 文 学 中 最 伟 大 的 印象 主 义 者 ” 。 无 论 是 在 梳 理 诗 歌 发 展 时 的 评 论 还 是 对 徐 志 摩的 品 评 , 沈 从 文 直 观 感 悟 式 的 批 评 俯 拾 即 是 。 如 沈 从 文 在 总结 冰 心 小 诗 特 点 时 认 为 “ 以 小 诗 捕 捉 一 个 印 象 , 说 明 一 个 观念 , 以 小 诗 抒 情 , 以 小 诗 显 出 聪 明 睿 智 对
14、于 人 生 的 解 释 , 同 时因 作 品 中 不 缺 少 女 性 的 优 美 , 细 腻 , 明 慧 , 以 及 对 自 然 的 爱 好 , 为 人 所 注 意 , 鉴 赏 , 模 仿 , 呈 前 此 未 有 的 情 形 ” 。 在 品 评 徐志 摩 时 沈 从 文 指 出 “ 使 散 文 具 诗 的 精 灵 , 融 化 美 与 丑 劣 句 子 ,使 想 象 徘 徊 于 星 光 与 污 泥 之 间 ” ,“ 文 字 中 糅 合 有 诗 的 灵 魂 , 华丽 与 流 畅 ” 。 沈 从 文 直 观 感 悟 式 的 点 评 , 信 笔 所 至 处 都 能 准 确形 象 的 抓 住 对 象 的
15、主 要 特 征 , 即 使 是 评 论 性 的 文 字 也 有 一 种散 文 美 充 溢 其 间 , 在 某 种 程 度 上 甚 至 可 以 说 , 沈 从 文 的 文 学 批评 其 实 就 是 一 篇 篇 优 美 的 散 文 , 这 种 批 评 特 点 和 作 家 习 用 的散 文 笔 法 是 分 不 开 的 。( 三 ) 文 学 的 思 想 性 和 文 学 的 审 美 性茅 盾 的 徐 志 摩 论 主 要 的 关 注 点 并 不 是 作 品 的 审 美 性 ,而 是 思 想 性 。 茅 盾 从 一 开 始 就 严 格 按 照 阶 级 论 的 文 学 思 想 给左 翼 阵 营 之 外 的 徐
16、 志 摩 定 性 为 “ 中 国 布 尔 乔 亚 开 山 的 同 时又 是 末 代 的 诗 人 ” 。 接 着 茅 盾 在 具 体 分 析 时 处 处 以 徐 志 摩是 “ 布 尔 乔 亚 的 代 表 诗 人 ” 这 一 “ 定 论 ” 为 中 心 , 始 终 不 脱 离 徐志 摩 作 品 的 思 想 性 。 “ 然 而 我 们 读 了 徐 志 摩 的 全 部 作 品 就 知道 他 所 谓 婴 儿 是 指 英 美 式 的 资 产 阶 级 的 德 谟 克 拉 西 ” ,“ 志摩 的 作 品 是 中 国 布 尔 乔 亚 心 境 最 忠 实 的 反 映 ! ” 即 使 在 品 评中 不 可 避 免
17、地 涉 及 到 文 学 的 艺 术 性 , 茅 盾 也 只 是 一 笔 带 过 , 如“ 猛 虎 集 是 志 摩 的 中 坚 作 品 , 是 技 巧 上 最 成 熟 的 作 品 , 圆熟 的 外 形 ” , 接 着 就 转 向 了 作 品 的 内 容 上 ,“ 配 着 淡 到 几 乎 没 有的 内 容 ” ,继 续 探 讨 文 学 的 思 想 性 了 。而 沈 从 文 的 论 徐 志 摩 的 诗 更 多 的 是 对 作 品 审 美 性 的 关注 , 一 开 始 沈 从 文 就 留 意 到 徐 志 摩 对 诗 歌 表 现 手 段 的 改 造 ,“ 使 散 文 与 诗 , 由 一 个 新 的 手
18、段 作 成 一 种 结 合 ” ,“ 在 诗 歌 , 则 加上 了 韵 的 和 谐 与 完 整 ” 。 在 评 论 徐 志 摩 具 体 的 诗 作 时 , 沈 从 文依 然 能 够 贯 彻 文 学 的 审 美 性 要 求 , 如 他 认 为 “ 作 者 以 珠 玉 的 散文 , 为 爱 欲 , 以 及 为 基 于 爱 欲 启 示 诗 人 的 火 焰 热 情 在 翡 冷 翠的 一 夜 一 诗 中 , 写 的 最 好 ” 。 沈 从 文 能 始 终 以 文 学 的 审 美 性作 为 品 评 的 重 心 , 虽 然 这 种 批 评 与 20 世 纪 30 年 代 的 文 学 批评 主 潮 相 悖 ,
19、 但 是 它 却 正 好 弥 补 了 左 翼 阵 营 只 看 重 文 学 的 思想 性 、 政 治 性 的 不 足 。( 四 ) 社 会 历 史 批 评 和 人 格 化 批 评作 家 论 这 种 批 评 文 体 并 非 茅 盾 独 创 , 但 是 经 茅 盾 之 手 后 ,这 种 批 评 文 体 对 后 来 的 文 学 批 评 产 生 了 深 远 的 影 响 。 温 儒 敏认 为 茅 盾 的 “ 作 家 论 文 体 对 当 时 流 行 的 社 会 历 史 批 评 ,起 过 典 范 性 的 影 响 。 ” 茅 盾 “ 作 家 论 ” 中 体 现 出 来 的 “ 强 烈 的 历 史 意 识 和 时
20、 代 意 识 ” 和 当 时 流 行 的 社 会 历 史 批 评 有机 的 融 为 一 体 , 在 徐 志 摩 论 中 可 以 窥 见 一 斑 。 茅 盾 通 过 分析 徐 志 摩 不 同 时 期 的 诗 作 , 并 结 合 诗 人 不 同 时 期 的 经 历 , 梳 理出 徐 志 摩 的 思 想 乃 至 诗 情 转 变 的 轨 迹 , 由 最 初 的 “ 情 感 的 无 关阑 的 泛 滥 ” 转 至 “ 颓 唐 失 望 的 叹 息 ” 最 后 跌 入 “ 粘 潮 的 冷 壁 的甬 道 里 去 了 ” 。 茅 盾 贯 彻 的 正 是 社 会 历 史 批 评 方 法 。而 沈 从 文 则 从 作
21、 家 人 格 和 作 品 风 格 上 寻 找 契 合 点 , 坚 持人 格 化 的 批 评 。 沈 从 文 认 为 “ 作 品 中 人 格 与 作 者 人 格 ,且 必 然有 相 通 之 处 ” , “ 一 切 作 品 都 必 须 浸 透 作 者 人 格 和 感 情 ” , 作家 只 有 “ 在 作 品 中 铸 造 一 种 博 大 坚 实 富 于 生 气 的 人 格 ,方 能 启发 教 育 读 者 的 心 灵 ” 。 在 沈 从 文 看 来 , 作 者 的 人 格 和 作 品 的风 格 之 间 有 着 必 然 的 联 系 , 作 者 的 人 格 影 响 作 品 风 格 的 形 成 ,作 品 的
22、 风 格 反 映 着 作 者 的 人 格 , 因 此 作 家 只 有 在 “ 作 品 中 浸 透人 生 的 崇 高 理 想 ,与 求 真 的 勇 敢 批 评 态 度 ” ,“ 方 可 望 将 真 正 的时 代 精 神 与 历 史 得 失 加 以 表 现 ” 。 如 沈 从 文 认 为 徐 志 摩 的 雪 花 的 快 乐 因 “ 作 者 为 爱 煎 熬 , 略 返 凝 静 , 所 做 的 低 诉 。 柔软 的 调 子 中 交 织 着 热 情 , 得 到 一 种 近 于 神 奇 的 完 美 。 ” 正 是 因为 诗 人 独 特 的 人 格 , 才 形 成 了 独 具 一 格 的 诗 歌 风 格 ,
23、 所 以 沈 从文 盛 赞 徐 志 摩 “ 使 一 个 爱 欲 的 幻 想 , 容 纳 到 柔 和 轻 盈 的 节 奏中 , 写 成 了 这 样 优 美 的 诗 , 是 同 时 一 般 诗 人 所 没 有 的 ” 。茅 盾 、 沈 从 文 的 文 学 批 评 各 自 代 表 不 同 的 阵 营 , 阶 级 立 场和 文 学 思 想 的 不 同 在 造 成 他 们 “ 徐 志 摩 论 ” 在 某 种 程 度 上 的 一致 性 之 外 , 更 值 得 关 注 的 是 他 们 “ 徐 志 摩 论 ” 风 格 的 巨 大 差 异性 。 甚 至 在 某 种 程 度 上 可 以 说 , 茅 盾 和 沈 从
24、 文 代 表 了 20 世 纪30 年 代 两 种 不 同 的 批 评 范 式 , 前 者 代 表 的 是 主 流 批 评 潮 流 ,采 取 的 是 社 会 历 史 批 评 方 法 , 重 视 文 学 批 评 的 思 想 性 和 政 治性 , 相 对 忽 略 文 学 的 艺 术 性 和 审 美 性 , 这 种 批 评 范 式 下 的 文 学批 评 难 免 带 有 一 定 程 度 的 片 面 性 ; 后 者 代 表 左 翼 文 学 阵 营 之外 的 自 由 主 义 批 评 潮 流 , 他 们 注 重 的 不 是 文 学 的 思 想 性 和 政治 性 , 而 是 文 学 的 艺 术 性 和 审 美
25、 性 , 因 此 , 他 们 的 批 评 在 当 时的 社 会 形 势 下 不 仅 不 受 重 视 反 而 还 处 于 左 翼 阵 营 “ 集 体 围 剿 ”的 艰 难 境 地 。 实 际 上 , 这 两 种 批 评 范 式 并 不 是 二 元 对 立 的 , 如果 能 将 这 两 种 批 评 范 式 有 效 地 结 合 起 来 , 在 注 重 文 学 思 想 性 、政 治 性 的 同 时 兼 顾 文 学 的 艺 术 性 、 审 美 性 , 如 此 , 那 一 时 代 的文 学 批 评 之 花 一 定 会 结 出 更 加 丰 硕 、 成 熟 的 果 实 。注 释 : 唐 金 海 , 孔 海 珠
26、 .茅 盾 专 集 ( 第 二 册 下 卷 ) .福 州 : 福 建 人 民 出 版社 , 1985.第 1713 页 温 儒 敏 .中 国 现 代 文 学 批 评 史 教 程 .北 京 : 北 京 大 学 出 版 社 , 1993.第 272 页 沈 从 文 .论 徐 志 摩 的 诗 沈 从 文 文 集 (第 11 卷 ).广 州 : 花 城 出 版社 , 三 联 书 店 香 港 分 店 ,1984. 夏 志 清 .中 国 现 代 小 说 史 .上 海 : 复 旦 大 学 出 版 社 , 2005.第 147页 温 儒 敏 .茅 盾 与 现 代 文 学 批 评 .文 学 评 论 , 1996,( 3) 罗 宗 义 .文 学 批 评 论 .厦 门 : 厦 门 大 学 出 版 社 , 1991.第 118 页 刘 洪 涛 .沈 从 文 批 评 文 集 .珠 海 : 珠 海 出 版 社 , 1998.第 64, 6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