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针灸治疗肩周炎的三大特色选穴方法_赖雪燕.pdf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5417545 上传时间:2019-03-01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41.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针灸治疗肩周炎的三大特色选穴方法_赖雪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针灸治疗肩周炎的三大特色选穴方法_赖雪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针灸治疗肩周炎的三大特色选穴方法_赖雪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4 年第 27 卷第 6 期中 国科技 核心期刊年第 卷第 期中 国科技 核心期刊肩周炎又称肩关节周围炎或肩关节周围组织炎,是由肩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 、退变而引起的一种以肩部疼痛和功能障碍为主要症状的慢性无菌性炎症1 。肩周炎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大大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给个人 、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国外的统计资料表明,肩周炎的发病率占人口总数的 2% 5%,大约每年每 50 人之中就有 1人患肩周炎 。肩周炎虽具自愈性,但即使患者病情得到最大程度的恢复,仍有约 60%的患者患肩活动度无法恢复正常2。肩周炎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 。针灸作为一种非手术 、非内服药的治疗手段,具有安全 、

2、高效 、低创 、投入少等优点,易被患者接受,适合在临床推广应用 。笔者从文献计量学角度分析近 10 年国内针灸(含中西医结合)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研究文献,在取穴整理的基础上探讨针灸疗法治疗肩周炎的三大特色选穴方法,以期为临床提供指导 。1 资料与方法1.1 数据库及检索时间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 、维普资源整合平台(VIP) 、中国生物医学文献网络版数据库(CBM) 、Pubmed 、Ovid Lww 数据库以及 Cochrane library 数据库中 2002 2011 年针灸疗法治疗肩周炎的文献 。1.2 文献检索和筛选方法 以 “(肩周炎 + 肩凝针灸治疗肩周炎的三大特色选穴

3、方法*赖雪燕,叶 敏,祁 冀,林育珊,陈俊琦,陈 静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针灸教研室,广东 广州 510515摘 要 目的:通过计量学分析,探讨针灸治疗肩周炎的三大特色选穴方法 。方法:对 2002 2011 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等 6 个数据库检索出来的针灸治疗肩周炎的 1 821 篇文献进行取穴规律的计量学分析 。结果:透穴应用总频次为 412 次,使用频次最高的是条口透承山,占 47.3%;在明确指出阿是穴具体定位的 91 篇文献中,阿是穴定位在喙突的文献占 54.9%;在明确指出肩三针具体定位的 94 篇文献中,肩 髃、肩 髎、肩贞被多文献采纳为 “肩三针 ”穴 。结论:透穴 、阿是穴

4、 、肩三针均围绕肩周炎 “痹阻不通 ”的病机进行治疗,逐渐成为针灸治疗肩周炎的三大特色选穴方法 。在临床及科研中,三者之间既各具特性,又联系紧密 。关键词 肩周炎;针灸疗法;取穴规律;文献计量学中图分类号 R68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6852(2014)06-0071-03On Three Kinds ofCharacteristic Points Selection Methodsfor Treating Scapulohumeral Periarthritis by AcupunctureLAI Xueyan, YE Min, QI Ji, LIN Yushan, C

5、HEN Junqi, CHEN JingAcupuncture Staff Room of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School of 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Guangzhou 510515, ChinaA b s t r a c 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ree kinds of characteristic points selection for treating scapulohumeral pe-riarthritis with acupuncture by metrology analys

6、is. Methods: All 1 821 pieces of articles about treating scapulo-humeral periarthritis with acupuncture were searched in six databases such as CNKI from 2002 to 2011, and therules of points selection in the papers were analyzed with metrology. Results: Total frequency of points penetrationwas 412 ti

7、mes, the highest usage frequency was TiaoKou (ST38) penetrating ChengShan (BL57) and it occupied47.3%; AShi point was fixed at the position of coracoid and the papers held 54.9% among 91 pieces of articles inwhich the locations of AShi points were clearly showed; among 94 pieces of articles in which

8、 we could find the lo-cations of JianSanZhen, JianYu (LI 15), JianQian (SJ 14) and JianZhen (SI 9) were accepted as the acupoints of“JianSanZhen“ in most of the literature. Conclusion: Acupoint penetration, AShi point and JianSanZhen are used totreat scapulohumeral periarthritis according to its pat

9、hogenesis “obstruction“, and gradually become three kinds ofcharacteristic point selection methods for treating scapulohumeral periarthritis with acupuncture. Three kinds ofmethods show their own features and are related to each other closely in clinic and scientific research.K e y w o r d s scapulo

10、humeral periarthritis; acupuncture therapy; the rules of points selection; literature metrology专 题 方 证 类 聚71Western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2014 Vol.27 No.6中国科技 核心期刊Western中国科技 核心期刊症 + 冻结肩 + 五十肩 + 肩关节周围炎 + 肩关节周围组织炎 + 漏肩风)+ (穴位 + 耳穴 + 针灸 + 灸法+ 针刺 + 电针 + 手针 + 头针 + 腹针 + 耳针 + 穴位埋线 + 穴位贴敷

11、 + 穴位注射 + 火罐 + 放血疗法) ”为检索式,从 6 个数据库共检索出 7 148 篇文献,剔除动物实验类 、综述类 、治疗经验及医案类等,共纳入 1 821 篇中文 / 英文文献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 Epidata 3.1 建立数据库,采用双人录入的方法录入数据,并由第三人校正 。使用 SPSS 13.0 统计分析软件进行计数资料的统计描述分析 。2 结果2.1 2002 2011 年发表文献中透穴的使用情况 本文共纳入 1 821 篇文献,其中 276 篇使用了透穴 。经过统计,透穴共 41 个,透穴应用总频次共计 412 次 。透穴使用频次最高的是条口透承山,较少的是合谷

12、透鱼际 、肩前透臂臑 、肩后透臂臑等 。排名前十位的透穴见表 1 。表 1 2002 2011 年针灸治疗肩周炎的透穴取穴使用频次前十位分布透穴 文献数 / 例 总频次率 /%条口透承山 195 47.3肩 髃 透极泉 45 10.9肩 髃 透臂 臑 21 5.1阳陵泉透阴陵泉 19 4.6肩前透肩后 11 2.7外关透内关 9 2.2合谷透后溪 8 1.9肩贞透极泉 7 1.7肩 髎 透极泉 7 1.7肩 髎 透肩 臑 7 1.72.2 2002 2011 年发表文献中常用的阿是穴定位 在明确指出阿是穴具体定位的 91 篇文献中,被最多文献采纳为阿是穴定位的是喙突,其次是肩峰下 。见表 2

13、。表 2 2002 2011 年针灸治疗肩周炎的常用阿是穴定位具体定位 文献数 / 例 总频次率 /%喙突 50 54.9肩峰下 32 35.2结节间沟 30 33.0肩峰下滑囊 22 24.2冈上肌止点 20 22.0冈上肌 17 18.7冈下肌止点 16 17.62.3 2002 2011 年发表文献中 “肩三针 ”定位的情况 在明确指出 “肩三针 ”具体定位的 94 篇文献中,23.4%的文献将肩髃 、肩髎 、肩贞采纳为 “肩三针 ”穴 。见表 3 。表 3 2002 2012 年针灸治疗肩周炎 “肩三针 ”的定位分布定位 文献数 / 例 总频次率 /%肩 髃 、肩 髎 、肩贞 22 2

14、3.4肩 髃 、肩前 、肩贞 19 20.2肩前 、肩后 、肩 髃 18 19.1其他定位 18 19.1肩 髃 、肩 髎 、肩前 9 9.6靳三针 8 8.5合计 94 100.03 讨论3.1 局部透穴通利肩关节,远部透穴常配合运动针法 肩周炎属中医学 “肩痹 ”范畴,病变部位在肩部的经脉和经筋 。从表 1 可以看出,排名前十位的透穴中,有 6 个是局部透穴 。局部所取透穴都是经过肩部的经穴或经外奇穴,可使经气沟通交融,加强肩部经络间的联系,舒筋活络以通利肩关节 。文献研究显示,211 篇文献采用了远部透穴,其中186 篇的远部透穴配合使用运动针法 。可见,运动针法常被运用于远部透穴的针刺

15、 。在针刺时同步做患肩的运动,能激活脊髓上位中枢以加强下行抑制,并产生一种 “运动针感 ”3 ,使疼痛得到持久广泛的缓解,且促进和改善血液和淋巴循环,防止肩部组织粘连 。3.2 肩周炎病在经筋,取阿是穴是其治疗原则 统计得出,阿是穴被 919 篇文献使用,与肩髃 、肩贞成为针灸治疗肩周炎的前 3 个常用穴位 。肩部是手三阴三阳经筋结聚之所,肩周炎的病机实质是经筋病变4 ,疼痛往往是因为局部经筋的 “小整体 ”受到破坏损伤而引起 。对于肩周炎患者来说,患肩就是一个 “小整体 ”,取阿是穴是其治疗原则5。此外,有研究表明6,提高感传率 、促使 “气至病所 ”是提高针刺镇痛效果的有效措施,阿是穴可以

16、直接引导 “气至病所 ”,使肩部气血通畅以达“通则不痛 ”之目的 。阿是穴的理论源于 灵枢 经筋 篇 “以痛为输 ”的记载,从命名渊源看, “阿是 ”系取穴时询问患者该处是否舒快或酸痛之语 。现代有医家提出7-8 ,在经筋的 “小整体 ”范围内,肩周压痛点可分为三类:狭义的阿是穴,其特性是按压时患者疼痛感加重或被诱发而无舒适感,中医辨证为实证;反阿是穴,其特性是按压时患者疼痛感消失或明显减轻,中医辨证为虚证;正反穴,其特性是按压时患者的酸痛感加重或被诱发的同时伴舒专 题 方 证 类 聚722014 年第 27 卷第 6 期中国科技 核心期刊2014 年第 卷第 期中国科技 核心期刊适感,中医辨

17、证多为虚实夹杂证 。笔者建议,在针灸治疗肩周炎的临床工作和科研中,可尝试将压痛点按上述方法细化分类,并根据压痛点的特性来选择合适的干预手段,如对阿是穴明显以痛为主的实证患者,宜用针刺治疗;对阿是穴以酸痛为主的虚证或虚实夹杂的患者,宜用温针 、电针治疗9。3.3 “肩三针 ”穴是对肩周炎多经症状的高度概括 目前,针灸治疗肩周炎的 “肩三针 ”取穴相对混乱,在提及 “肩三针 ”的 160 篇文献中,41.3%的文献没有具体指明 “肩三针 ”是哪三个穴位,部分文献对传统 “肩三针 ”的报道尚不统一10-11。虽然不同研究者对 “肩三针 ”的定位不同,但近 10 年的文献研究得出,除阿是穴外,肩髃 、

18、肩髎 、肩贞是针灸治疗肩周炎最常用的前三个穴位,由此推出肩髃 、肩髎 、肩贞为 “肩三针 ”穴,同时也符合 “肩三针 ”定位情况的统计结果 。肩髃 、肩髎 、肩贞分别属于手阳明大肠经 、手少阳三焦经 、手太阳小肠经,三条经脉皆循行过肩关节,而且在临床中,肩周炎极少数表现为单一经脉症状,大多数表现为多经症状俱备 。由此可见, “肩三针 ”穴是对肩周炎多经症状的高度概括 。3.4 三大特色选穴方法的临床应用 肩周炎按照其发生和发展可分为急性期 、粘连期 、恢复期 3个不同时期12。不同患病时期,疼痛的轻重及粘连的程度各不相同,其耐受程度及炎症的活动度也各异,因此在临床中,应根据不同时期的病理特点来

19、选用三大特色选穴方法13-15。肩三针和阿是穴选穴精简,疗效明确,宜用于急性期患者的治疗 。此期患者疼痛明显,肩关节功能活动正常或轻度受限 。建议使用针刺治疗,但患者的疼痛耐受能力下降,取穴应力求少而精,应以肩三针 、阿是穴 、远端辨经取穴为主,使用轻泻手法,在达到治疗效果的同时减少对局部的刺激 。阿是穴针对性强,透穴可明显改善关节活动功能,两者宜用于粘连期患者的治疗 。此期患者痛点固定,肩部活动严重受限 。建议在推拿和功能锻炼的基础上,配合针刺进行治疗 。针刺选穴以阿是穴 、透穴为主,远部透穴可配合运动针法 。局部透穴 、肩三针宜用于缓解期患者的治疗16-19 。此期患者疼痛消失,肩关节活动

20、范围逐渐恢复 。建议采用推拿和主动功能锻炼进行治疗,配合局部针刺 、TDP 照射 、艾灸或拔罐,以防止组织再度粘连和肌肉萎缩 。综上所述,透穴 、阿是穴 、肩三针均围绕肩周炎 “痹阻不通 ”的病机进行治疗,体现了远端取穴与局部取穴相结合的取穴原则,成为针灸治疗肩周炎的三大特色选穴方法 。在临床及科研中,应根据不同患病时期,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在充分体现三大特色选穴方法的同时,更好地发挥针灸简 、便 、验 、廉的优势 。参考文献1 梁兴森,温优良,林吕,等.针灸治疗肩周炎选穴的现状J.针灸临床杂志,2010,(4):73-75.2 陈疾忤,陈世益.肩周炎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骨科学分册,2005

21、,26(2):75-77.3 何广新,曲延华.针刺运动疗法与疼痛治疗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5:6-8.4 程永,林贤梅,成卓,等.动态平衡针法为主治疗肩周炎临床研究J.四川中医,2005,24(3):91-92.5 田丽芳,田阳春.论阿是穴与阿是之法J.中国针灸,203,23(12):756.6 邓春雷,殷克敬.实验针灸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326-337.7 霍则军,张文兵.反阿是穴及其治疗肩周炎的临床应用J.浙江中医杂志,2001,36(12):531.8 郭健,李岩.浅述阿是穴的源流及临床应用J.针灸临床杂志,2011,27(5):63-65.9 向诗余,吕皓月,许

22、佳一,等. “肩三针 ”齐刺法治疗肩周炎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2011,26(6):1186-1187.10王晨瑶,方剑乔,石慧,等. “肩三针 ”温针配合电针治疗粘连期风寒湿型肩周炎 19 例J.中医杂志,2011,52(20):1752-1754.1曹文敏,包凤琴.齐刺痛点配合肩三针治疗肩周炎 5 例临床疗效观察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0,5(9):24-26.12南登昆.康复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4:278-280.13丁维超.针推法治疗肩周炎 83 例比较分析J.现代中医药,2014(1):62-63.14崔韶阳,王曙辉,许明珠.肩三针结合康复训练对于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

23、患者疼痛及运动功能影响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15(11):92-94.15吴越平.温热电脑中频治疗仪配合肩三针和条口穴治疗肩周炎 35 例临床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33(8):53.16陈克军.针刺肩三针穴及夹脊穴治疗肩周炎 94 例J.西部中医药,2012,25(5):92-93.17于恒,邵萍.电针条口穴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光明中医,2012,27(2):311-313.18黄蛟.肩三针配合颈夹脊穴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2,31(3):164-165.19程粉红.肩三针配合手法治疗肩周炎J.北方药学,201,8(5):115-116.收稿日期: 2013-08-04* 基金项目: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S2012010008803),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建设中医强省课题(编号 20111273),南方医科大学学生课外科研立项课题(编号 2010kw134)作者简介: 赖雪燕(1991 ),女,学生 。专 题 方 证 类 聚7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治疗 > 针灸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