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单元 写人记 事散文谁说女人不能顶天立地,为国尽忠;谁说女人如水,如花瓶一样脆弱;谁说女人不能保家卫国,捍卫尊严。面对风雨飘摇的时局,刘和珍欣然加入 请愿队伍的行列;面对枪林弹雨,刘和珍付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虽如同飞蛾扑火一般,却是百折不回,顽强勇毅。她给庸人以微茫的希望,给奋进者以激励和鼓舞;她是为中国而死的热血青年,将永远激励革命青年奋然前行 。 纪念刘和珍君,感受这颗伟大的灵魂。记念刘和珍君073 7 记念刘和珍君l 哲思品悟 生命的价值一次讨论会上,一位著名的演说家高举着一张 20美元的钞票,对着会议室里的200个人问: “ 谁要这 20美元? ” 一只只手举了起来。他将钞票揉成一
2、团,然后问: “谁还要? ” 仍有人举起手来。他把钞票扔到地上,又踏上一只脚,并且用脚碾它,钞票已变得又脏又皱。 “ 现在谁还要? ” 还是有人举起手来。演说家说: “ 无论我如何对待那张钞票,你们还是想要它,因为它并没贬值,它依旧值 20美元。人生路上,我们会无数次被自己碰到的逆境击倒、欺凌甚至碾得粉身碎骨 。我们 觉得自己似乎一文不值。但无论发生什么,或将要发生什么,在上帝的眼中,我们永远不会丧失价值。 ” 4 7 记念刘和珍君l 佳句咀华1.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鲁迅自嘲2.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鲁迅自题小像3.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 鲁迅无题4.血沃中
3、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 鲁迅无题5.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鲁迅答客诮6.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白马篇5 7 记念刘和珍君一、作者视窗“ 鲁迅的骨头是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贵的性格。 ” 一支笔划开万丈天幕,长夜无明的旧中国透射出点点星光。你弃医从文,把麻木的人群唤醒;你以笔代刀,令小丑们无处躲藏。走过彷徨,你耸起瘦削的肩膀,承载着千年的使命!声声呐喊,你挺直矮矮的身躯,荷一杆长戟向黑暗进攻!你正义的声音穿越百年时空仍然鼓舞人心,催人奋进。岁月流逝,你的作品却长久不熄,普照文学和思想的殿堂。6 7 记念刘和珍君注 鲁迅 (18811936
4、)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出身 于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哲学和 托尔斯泰博爱 思想的影响。 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 后来 弃医从文,希望用文艺来唤醒、改变国民麻木现状。 1909年 回国 ,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 1918年 5月,首次用 “ 鲁迅 ” 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短篇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成为 “ 五四 ” 新文化运动的主将。7 7 记念刘和珍君二、写作背景本文写作背景为 “ 三一八 ” 惨案。 1926年 3月,奉系军阀在日本帝国主义支持下进兵关内,冯玉祥率领的国民党军队同奉军作
5、战。日本帝国主义公开援助奉军,派军舰驶入大沽口,并炮击国民军,守军死伤十余名。国民军开炮自卫还击,将日本军舰逐出大沽口。事后,日本认为国民军破坏了辛丑条约,与英、美、法、意、荷、比、西等 8国公使,于 16日向北洋军阀段祺瑞执政府发出最后通牒,提出拆除大沽口国防设施等种种无理的要求,并限令 48小时内答复,否则以武力解决。同时各国派军舰云集大沽口,用武力威胁北洋政府。 18日,北京各界人士为了抗议帝国主义侵犯我国主权,在天安门前集会。会后,8 7 记念刘和珍君游行 示威,到执政府前请愿。当到达执政府时,早已戒备森严的府卫队突然向群众开枪射击,并用大刀砍杀,制造了死 47人、伤 200多人的 “
6、 三一八 ” 惨案。惨案发生后,依附军阀的反动文人污蔑参加请愿的群众是 “ 暴徒 ” ,说 “民众领袖 ”“ 犯了故意引人去死地的嫌疑 ” 。当噩耗传来的时候,鲁迅相继写了死地可惨与可笑等文。 4月 1日,又写下了著名的记念刘和珍君。9 7 记念刘和珍君三、基础梳理1.给加颜色的字注音(1)单音字 黯 然 ( ) 大 抵 ( ) 殒身不 恤 ( ) 浸 渍 ( ) 不 惮 ( ) 噩 耗 ( ) 尸 骸 ( ) 赁 屋 ( ) 屠 戮 ( ) 喋 血 ( ) 桀 骜 ( ) 踌躇 ( )n d xz dn hi ln ldi o chu ch10 7 记念刘和珍君(2)多音字nncunzndn
7、dnppchunchunmmm11 7 记念刘和珍君2.辨形组 词悼念绰绰有余掉落船棹菲薄咖啡绯红悱恻尸骸骇人听闻言简意赅不惮禅让殚精竭虑12 7 记念刘和珍君3.词语积累识记(1)长歌当哭:用写文章来代替哭泣。长歌,引吭高歌,文中指写文章。当,当做。(2)桀骜:形容性情倔强。骜,不顺从。(3)惊心动魄: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4)殒身不恤: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殒,死亡。恤,顾虑。(5)出离愤怒:愤怒到极点,甚至超出了愤怒的程度。(错点提醒:不要望文生义,理解为不再愤怒。 )(6)目不忍视:不忍心看下去。形容凄惨得叫人不忍心看。(错点提醒:注意语境,只适用于凄惨的景象。 )13 7 记念
8、刘和珍君运用下列加点的成语运用是否恰当。 (对的打 “” ,错的打 “” )(1)又到 12月 13日 一个让人 长歌当哭 的国殇日, 30多万同胞惨死在日寇的屠刀下,这一天是中国人心中永远的痛。 ( )(2)9月 18日这一天,广大市民在经历了 15分钟的 惊心动魄 的防空演练后,纷纷表示要居安思危,不忘国耻。 ( )答案 不合语境 。14 7 记念刘和珍君(3)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 9日表示,俄罗斯已经 出离愤怒 ,愿意和美国通过平静对话的方式解决这些问题。 ( )答案 望文生义 。(4)这次酒驾造成了 5车连撞,其惨状 目不忍视 。血的教训告诫司机酒后驾驶对社会及自身造成的危害之大 。 (
9、 )15 7 记念刘和珍君4.近义词辨析(1)爆发 暴发爆发:突然发作; (事变 )突然发生。多强调事情发生的猛烈性。暴发:突然发财或得势 (多含贬义 );突然发作。多强调事情发生的突然性。 会场里 _出雷鸣般的掌声。 意大利撒丁岛 18日山洪 _造成的死亡人数升至 14人。爆发暴发16 7 记念刘和珍君(2)干练 熟练干练:又有才能又有经验。侧重于 “ 有才能 ” 。熟练:工作、动作等因常做而有经验。侧重于 “ 做得纯熟 ” 。 刘和珍等中国女子做事的 _和勇毅将永远激励 “ 真的猛士 ” 奋然前行。 果农们 _地操着剪刀,在桔林间穿梭,没多久就收获了十几筐。干练熟练17 7 记念刘和珍君一
10、、文本 助读 结构图示合作探究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记念刘和珍君通过对刘和珍的沉痛悼念,深刻地揭露并愤怒地斥责了反动派的凶残和御用文人的卑劣;热烈地颂扬了爱国青年勇敢无畏的斗争精神,并热情地激励革命者更加有力地战斗,更加奋勇地前进。18 7 记念刘和珍君二、小组 合作1.一、二部分交代了本文写作的缘由有哪些?有何作用?答案 缘由: (1)悼念死难烈士,告慰他们的在天之灵; (2)控诉反动政府的杀人罪行,痛斥走狗文人的阴险卑劣; (3)激励人们,不能再苟且偷生,要学习猛士; (4)唤醒麻木的庸人,让他们记住这血的教训。作用: (1)概括展示各方面的动态:爱国力量方面 开追悼会、请 “ 我 ”
11、撰文,反动势力方面 放出阴险论调,中间状态的市民 开始忘却,作者本人 极其悲愤。 (2)为下文的议论抒情做铺垫。19 7 记念刘和珍君2.阅读课文第一、二、四、五部分,概括刘和珍的事迹,并进一步分析刘和珍的品格及鲁迅先生对刘和珍的情感和评价。事迹 表现出的人物品格 作者的情感和评价20 7 记念刘和珍君答案 事迹 表现出的人物品格 作者的情感和评价预定莽原全年 思想进步、追求真理 鲁迅先生评价刘和珍等在北京女师大学潮中的表现为 “干练坚决,百折不回 ” ,在“ 三一八 ” 请愿中表现为 “殒身不恤 ” 。鲁迅先生高度赞扬刘和珍 “ 是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 ”反抗广有羽翼的校长 敢于反抗虑及
12、母校前途 有正义感、有远见、有革命责任感府门前喋血 勇敢坚强、敢于抗争难中救助 临难从容、善良勇毅21 7 记念刘和珍君3.“ 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 ” 这两句话中运用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表达的意思是什么?答案 (1)“ 伟绩 ”“ 武功 ” 运用了反语的手法, “ 几缕血痕 ” 运用了借代的手法。(2)“ 伟绩 ” 指灭绝人性的劣迹, “ 武功 ” 指凶残野蛮的暴行, “ 几缕血痕 ”借代段政府充当帝国主义走狗对爱国学生的血腥屠杀。这两句话的意思是:
13、赞颂三个女子临危不惧、沉勇友爱的伟大精神,揭露杀人者的罪恶行径,表达作者万分悲愤的心情。22 7 记念刘和珍君三、师生 探究1.本文题为 “ 记念刘和珍君 ” ,但明显不全在写刘和珍,那么请找出文中一共写了几类人, “ 三一八 ” 惨案后他们各自的表现如何?作者对他们的感情和态度怎样?作者写这些人的目的是什么?类别 表现 作者感情态度 写作目的23 7 记念刘和珍君答案 类别 表现 作者感情态度 写作目的爱国青年 (猛士、苟活者 “ 我 ” ) 悼念 尊敬激励 悼念、鼓励反动派 (当局者、流言家、有恶意的闲人 ) 污蔑 控诉抨击 痛恨、揭露麻木的民众 (庸人、无恶意的闲人 ) 淡漠 哀伤唤醒
14、哀愤、唤醒24 7 记念刘和珍君2.作者一方面说 “ 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 ,另一方面又说 “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 ” ,类似的话还有一些,请找出来,结合全文认真体会,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感情发展脉络?答案 (1)第一部分: “ 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 开篇提及程君劝鲁迅为刘和珍写文章,接着提及刘和珍爱读鲁迅的文章,并订阅莽原杂志,因此说了这话,表现出作者对刘和珍这样的进步青年的爱护。(2)“ 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 ” 第 3段以这话为引子,述说反动派制造流血惨案、流言家在惨案后制造 “ 阴险的论调 ” ,给作者带来的哀痛和愤怒,已经难以用语言来表达心意了 。25 7 记念
15、刘和珍君(3)第二部分: “ 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 在 “ 庸人 ” 世界里,时间会冲淡烈士流血的印迹,而作者觉得有必要撰文纪念烈士,以抗拒遗忘,警醒 “ 庸人 ” 世界保持记性,这话表达了作者的痛苦感和责任感。(4)“ 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 这话重复上一句 “ 必要 ” 的话,同义反复,表达同样的心情,感情似乎更加沉重了。(5)第四部分: “ 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 ” 这一部分描述了惨案发生的经过,面对惨案过后的沉默无声的社会现实,作者发出这样的感慨,表达了作者的愤懑之情 。26 7 记念刘和珍君(6)第五部分: “ 但是,我还有要说的话 ” 紧接着上面 “ 我还有什么
16、话可说呢 ” ,作者还是忍不住说话了,接下来是揭露事实真相。由不说到说,是欲扬先抑的写法,这话表达了作者勇于揭露黑暗、记录历史的勇气和责任感 。(7)第七部分: “ 呜呼,我说不出话,但以此记念刘和珍君! ” 文章结尾哀痛到了极点。27 7 记念刘和珍君综观全文,作者对学生有爱,对段政府有恨,对流言家也有恨,对大众庸人有失望,这些感情混杂在一起,使作者不知从何说起;但责任感、正义感和复仇意识充塞于作者心胸,又使作者情不自禁要张口说出。所以 “ 不说 ” 是假, “ 说 ” 是真。这里运用反复手法强调,突出了本文的写作动机,旗帜鲜明地表达了作者的爱憎之情。28 7 记念刘和珍君3.结合文章内容,
17、品悟下列疑难语句的含义。(1)“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 ” 中 “ 真的猛士 ” 指哪些人?为什么说他们既是 “ 哀痛者 ” 又是 “ 幸福者 ” ?答案 “ 真的猛士 ” 指的是刘和珍等革命先驱者。他们不回避残酷的现实,不逃避凶残的斗争,不惧怕血腥的屠杀,不吝惜捐躯牺牲 。 他们因祖国衰亡、民族沦落、人民涂炭而哀痛,他们以挽救祖国和民族的命运为己任,勇往直前、浴血奋战,所以他们既是 “ 哀痛者 ”,又是 “ 幸福者 ” 。29 7 记念刘和珍君(2)“ 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18、。 ”答案 “ 默无声息的缘由 ” ,一是反动派的残酷镇压,一是反动文人的恶毒诬蔑。在这白色恐怖下,人们要想不在沉默中被奴役,被灭亡,就必须在沉默中走向革命,走向解放。作者怀着最大的愤怒,发出号召:必须起来和凶残的敌人作殊死的斗争。这是作者写作本文的主要意图所在。30 7 记念刘和珍君(3)“ 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 ” 一句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何作用?这句话表明了作者对徒手请愿行为有怎样的看法?答案 运用了比喻的手法, “ 煤的形成 ” 比喻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 “ 大量的木材 ” 比喻残酷的流血斗争, “ 一小块 ” 比喻前进一小步。作者以 “ 煤的形成 ” 作比喻,深刻阐明 “ 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 ” 往往要付出极大的代价,才能前进一小步,而且 “ 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 ” ,沉痛地指出这次惨案的经验教训,意在告诉国民认清反动统治者 “ 吃人 ” 的本性,吸取血的教训,改变战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