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PPT】游褒禅山记ppt课件.ppt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5413473 上传时间:2019-02-28 格式:PPT 页数:58 大小:1.9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PPT】游褒禅山记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PPT】游褒禅山记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PPT】游褒禅山记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PPT】游褒禅山记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PPT】游褒禅山记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王安石,记山禅褒 游,王安石塑像(江西临川),解题,“记”是一种文体,有奏记、游记、杂记。 分为四类:记游、记事 、记亭台楼阁、记物 本朝人尚理严羽沧浪诗话 利用游记进行说理 记是一种文体,可说明、议论、描写、叙述。游记这种体裁我们并不陌生,初中时我们已经学过。(醉翁亭记小石潭记登泰山记注意不要把桃花源记和岳阳楼记列入游记。)古代游记的写法不拘一格,但大多是抓住景物特点,浓笔重彩,精描细绘,表现山水之美。 游褒禅山记:是游褒禅山后所记,所以它是一篇游记。,王安石纪念馆(江西临川),作者简介,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因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临川先生.卒谥文.也称王文公。北宋临川人,政治家、文学家

2、。他两度为相进行变法,强调“权时之变”,反对因循保守。他具有朴素的唯物辨证思想,反对天命,提出了“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进步口号。列宁称其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 在文学上为宋朝一大家。诗词遒劲清新,风格高峻。其散文,雄健峭拔,语言简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代表作有答司马谏议书、读孟尝君传等。其诗歌,长于说理,精于修辞,也有情韵深婉之作,风格遒劲有力。如明妃曲、北坡杏花、泊船瓜洲等。所作词不多,却能“一洗五代旧俗”,不受前人绮靡风气的影响。他的作品今存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学习本文步骤: 1 阅读课文。 2 理清作者思路,找出文章的写作线索。 3 逐段阅读,弄清文中字句

3、含义与用法。 4 了解本文写作特色。 5 掌握作者要表达的思想与感情。 6 背诵第三自然段。,朗读正音,1、庐冢(zhng) 2、盖音谬(mi)也 3、窈(yo)然 4、咎(ji) 5、无物以相(xing)之 6、何可胜(shng)道 7、王回深父(f) 8、今言“华(hu )”如“华(hu )实”之“华(hu )”者,为什么说“华()山”是“音谬”?古文无“花”字,“花”小篆中作 ,像花之形;“花”是后起字,有此字后 “花”“华”分开。,理清思路,一(1、2):记叙游山经过。二(3、4):议论游山心得。三(5):记叙的结尾,补叙同 游者的籍贯、姓名。,结构关键句,“于是予有叹焉”,特殊句式,

4、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这三个句子都用“者也”表示判断。其中的“者”是语气助词,表示提顿;“也”是语气助词,表示判断。第一个句子是一般判断句。第二、三个句子是因果关系的判断句,其中的“者”有提示原因的作用。,“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因为它在华山南边,(所以)这样称呼它。,始舍于其址,而卒葬 之,开始在那山脚下筑舍定居,死后葬(在)那里,于,有碑仆 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于,有块石碑倒在路旁,上面的文字已模糊不清,只有(从它残存的)字还可辨认出是“花山”,小结:本段主要写了有关褒禅山的以下景点,山 禅院

5、华山洞 碑文,名字由来,庐冢,名字由来,文字,第一自然段,介绍褒禅山概况 行文顺序 本名别名由来及证明华山洞名来由从仆碑看出本名指出音谬,石碑,华山洞,褒禅山(华山),慧空禅院,东,西,空间方位图,褒禅寺,华阳洞,华阳洞,华阳洞,华阳洞,华阳洞,华阳洞,华阳洞,华阳洞,华阳洞,其下平旷 :平坦开阔,有泉侧出:从旁边。,由山以上六七里:上:往上走。,第二段补充注释,有穴窈然:然,形容词尾。,问其深:深:深度。,余与四人拥火以入:以,连词表修饰。,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穷,尽,走到尽头。,火且尽:且,将要。,其进愈难:其进,那向前进(的事),而其见愈奇:其见:那见到的(景致),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古

6、代分数表示法,即十分之一。,则其至又加少矣:至:到达的人。,方是时:是,这,火尚足以明也:明,照明 。,则或咎其欲出者:或,有的人,名词作状语,名为动。,形为名。,形为动。,动为名。,形为动。,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问它的深度,就是那些喜欢游览的人也不能走到尽头,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大约我所到的地方,比起那些喜欢游览的人来说,还不到十分之一,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已经出洞了,便有人责怪那些要求退出来的人,我也后悔自己随从他们,以至不能尽那游览的乐趣。,平旷,记游华山 洞的经过,记游洞经过,追记后洞中所见 并表示遗憾心情,前洞,后洞,游者甚众

7、,窈、寒、深,游者少,第二自然段,悔,第三段补充注释:,于是:对这种情况。,之:取消独立性。,观(于天地):观察,于:对于,而(世之):但是,非常:不同寻常,险远:险而远的地方。,在:动词,表示一种存在。,(罕至)焉:指示代词兼语气词,至于:古今异义。至,到。于,介词,引出到达的场所。今义:达到某种程度;行文中另提起一事。,于:介词,引出行为涉及的对象。,(力足以至)焉:代词,那里,尽吾志:尽到了自己的心意,尽心尽力,所得:得到的,即收获。,怠:懈怠。,志:志向,理想。,孰:谁。,形为名。,变式句(介词结构后置)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以其求思而无不在也,因为他们探求、思考得

8、非常深入而且广泛,夫夷以近,则游者众,平坦且路程近的地方,游玩的人就多,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到了幽深昏暗、使人迷乱的地方,却没有外力来辅助他,也不能到达,其孰能讥之乎?,难道谁还会讥笑他吗?,第三自然段,写游华山洞的心得 1、从“求思之深而无不在(心)”导出立志的重要性;2、阐述“尽吾志”的观点。,余之所得,古人求思之深,奇观常在险远,有志,有力,有物,尽吾志 无悔矣,在志、力、物几方面,什么最重要?,力与物也重要,但有时难以强求, 只有“尽吾志”才能“无悔”、无“可讥”。,力(体力),主观,客观,志(理想),物(外物),成功,第四段补充注释:于:对于 (古书)之(不存):助

9、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存:保存 后世:后代的人 谬:形容词作动词 使错 传:动词作名词 流传的文字 胜:尽 此所以:表示原因的判断句 学者:求学的人 名:指识其本名,这里用作动词。,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又因此叹息那古代书籍不能保存下来,后代人把它流传下来的文字弄错,而没有人能所明白的事情怎么可以说得完?,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这就是求学得人不可以不深入思考、谨慎选取得缘故了,第四自然段,借仆碑抒发感慨,提出治学必须采取“深思而慎取”的态度。议论一正一反,游褒禅山记,记叙 (基础),议论 (深化),山、碑,洞,前洞:平旷,有泉夷以近,游者众,后洞

10、:窈然,甚寒险以远,至者少,游洞,入之愈深,进愈难,见愈奇,随怠者出,所以,见少,记少,乐少,悔:不得极游之乐,古人求思之深,奇观常在险远,有志,有力,有物,尽吾志,无悔矣,仆碑深思而慎取,记叙,补叙同游者,结构 总结,思考题:为什么文章从洞的名称和仆碑写起? 便于下文写游洞、游洞的感想以及对仆碑的感想,它是文章记叙和议论的基础。,游褒禅山记是王安石在宋仁宗至和元年任舒州通判时写的一篇 结合的游记,叙述他和几位同伴游褒禅山的经过,并借此生发 ,说明要实现远大的理想,成就一番事业,除了要有一定的物质条件外,更需要 ,(第三自然段)并提出治学必须采取“ ”的态度(第四自然段)。,叙议,议论,有坚定

11、的志向和顽强的毅力,深思而慎取,作者通过游褒禅山的所见和所感,阐明了无论是治学还是处事,都必须具有百折不挠的意志(“尽吾志”)和“深思而慎取”的态度,以及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成功的道理。,写作特点,1、因事见理,叙议结合,2、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第一部分记游,第二部分 议论,1.介绍褒禅山概况,略,2.记华山洞经过,详,山,碑,略,详,前洞和后洞概况,游后洞经过,前洞,后洞,经过,补叙经过、 写心情,华山洞的心得,借仆碑抒发感慨,议志,议力,议物,略,略,略,略,略,详,详,详,详,详,3、文笔简洁,语言凝炼,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

12、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精要得当、平实深刻、言简意丰,知识归纳,一词多义,以其乃华山之阳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良乃入,具告沛公 质于齐,兵乃出 家祭无忘告乃翁日初出大如车盖 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英才盖世,众士仰慕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也,乃,盖,副词,表判断,是副词,竟然,居然连词,于是连词,才 代词,你,你的,名词,车盖连词,表原因,因为动词,超过,胜过副词,大概,以,1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2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不随以止也,不随以怠也。夫夷以近 3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足以,(因为),(相当于“而”),(来),知识归纳,一词多义,知识归纳,一词多义,有碑

13、仆道 何可胜道也哉独其为文犹可识 文理有疏密 属予作文以记之 文过饰非 其文漫灭 “独其为文”。,道,文,名词,路,道路动词,说,讲,名词,文字 名词,纹路 名词,文章 动词,掩饰 碑文,整篇文章 文字,知识归纳,一词多义,理固宜然 吴广以为然 有穴窈然 然视其左右此余之所得也 古人往往有得 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此言得之,然,得,代词,如此,这样形容词,对,正确。形容词词尾,的样子连词,但,但是。,动词,得到名词,心得,收获动词,能够 形容词,适宜,正确,1、以故其后名之曰 2、距其院东五里 3、独其为文犹可识 4、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5、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6、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

14、在 7、其孰能讥之乎?,其,“ ”字的用法,代词,那,指褒禅埋葬时,代词,这,指慧空禅院,代词,它,指仆碑,代词,它,指洞穴,代词,它,指后洞,代词,他们,指古人,代词,他们,指游客,代词,那些,指好游者,副词,加强反问语气,难道,8、而余亦悔其之 9、既其出 10、视其左右 11、谬其传 12、咎其欲出者 13、吾其还也 14、其可怪也欤,代词,指自己,助词,无义,代词,它,指洞壁,代词,它,代山的名称,代词,那些,指欲出者,其,“ ”字的用法,副词,表商量语气,还是,副词,加强反问语气,难道,“其”字在文中有二十处之多,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代词 (1)人称代词,相当于“他” “他们” “

15、它”例:“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2)人称代词,表领属关系,作“他的” “他们的” “它的”讲 例:“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3)指示代词,相当于“那”“那个”“那些” 例:“入之愈深,其进愈难”“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4)人称代词,活用为第一人称,相当 于“我”、“我们”、“自己” 例“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2 语气词 (1)表示反问的语气 例:“其孰能讥之乎?” (2)表示测度、委婉的语气 例:“其皆出于此乎?” (3)表示希望、劝勉的语气 例:“吾其还也”,1、慧褒始舍于其址 2、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3、有泉侧出 4、入之甚寒,问其深

16、5、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6、则其见愈奇 7、则其至又加少矣,知识归纳,词类活用,名动,筑舍定居名动,命名 名状,从侧面形名,深形动,走到尽头动名,见到的景象动名,到达的人,知识归纳,词类活用,8、火尚足以明也 9、常在于险远 10、至于幽暗昏惑11、后世之谬其传 12、后世之谬其传 13、莫能名者,形动,照明形名,危险偏远的地方形名,幽暗的地方令人迷乱的地方使动,弄错,使错动名,流传的文字名动,识其本名,说明白,1、非常之观2、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古:不同寻常 今:程度副词,很、十分,古:到达(某地) 今: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另提起一事,知识归纳,古今异

17、义,古:求学的人,治学的人 今:在某些方面有较深的学问的人,十一:十分之一 于是:对这件事,对于这种情况,1、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2、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3、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华山洞下边平坦空旷,有泉水从旁边涌出,而(题字)记游的人很多(这是人们)所说的前洞。,问起它的深度,就(连)那些喜欢游玩的人(也)不能走到尽头(人们)叫它后洞。,知识归纳,语句翻译,大概洞更深,那么那些到(的人)又更加少了。,正当这个时候,我的体力还足够(继续)进入,火把(也) 还足够(继续)照明。,4、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5、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6、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大概我所到(的地方),比起喜欢游览的人(来说)还不到(他们的)十分之一。,进去洞里越深,那前进(的事)(就)越困难,可是那见到(的景象)(就)越奇特。,知识归纳,语句翻译,句式,1 省略句 2 被动句 3 判断句 4(介词结构后置),有碑仆道,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知识归纳,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职业教育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