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讲 继电保护基本知识回顾一、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概念及作用1 电力系统的各种故障和不正常运行状态故障:包括各种短路(d (3)、d (2)、d (1)、d (1.1))和断线(单相和两相),其中最常见同时也最危险的故障是发生各种型式的短路。在发生短路时可能产生以下的后果:(1)通过故障点的很大的短路电流和所燃起的电弧,使故障元件损坏。(2)短路电流通过非故障元件,由于发热和电动力的作用,引起它们的损坏或缩短它们的使用寿命。(3)电力系统中部分地区的电压大大降低,破坏用户工作的稳定性或影响工厂产品质量。(4)破坏电力系统并列运行的稳定性,引起系统振荡,甚至使整个系统瓦解。不正常运行状态:电力系
2、统中电气元件的正常工作遭到破坏,但没有发生故障的运行状态。如:过负荷、频率降低、过电压、电力系统振荡等。事故:系统或其中一部分的正常工作遭到破坏,并造成对用户少送电或电能质量变坏到不能容许的地步,甚至造成人身伤亡和电气设备的损坏。2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是继电保护技术或继电保护装置的统称。继电保护技术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它主要由电力系统故障分析、继电保护原理及实现、继电保护配置设计、继电保护运行及维护等技术构成。继电保护装置是能反应电力系统中电气元件发生故障或不正常运行状态,并动作于断路器跳闸或发出信号的一种自动装置。3 继电保护的基本任务(1)自动、迅速、有选择性地将故障元件从电力
3、系统中切除,使故障元件免于继续遭到破坏,保证其他无故障部分迅速恢复正常运行。(2)反应电气元件的不正常运行状态,并根据运行维护的条件(例如有无经常值班人员) ,而动作于发出信号、减负荷或跳闸。二、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和保护装置的组成:1 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利用正常运行与区内外短路故障电气参数变化的特征构成保护的判据,根据不同的判据就构成不同原理的继电保护。例如:电流增加(过电流保护):故障点与电源直接连接的电气设备上的电流会增大;电压降低(低电压保护):各变电站母线上的电压也将在不同程度上有很大的降低, 短路点的电压降低到零;电流电压间的相位角会发生变化(方向保护):正常 20左右,短
4、路:6085;电压与电流的比值会发生变化(距离保护或阻抗保护):系统正常运行是负荷阻抗,其值较大,系统短路时 Z 是保护安装处到 短路点之间的阻抗,其值较小;电流差动保护:正常运行时 I 入 =I 出, 短路时 I 入 I 出 ;分量保护:出现 I2 、I 0 分量。另外非电气量保护:瓦斯保护,过热保护。2 继电保护装置的组成一般由测量部分、逻辑部分和执行部分组成。 (1)测量部分测量部分是测量从被保护对象输入的有关电气量,并与已给定的整定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的结果,从而判断保护是否应该起动。(2)逻辑部分逻辑部分是根据测量部分各输出量的大小、性质、输出的逻辑状态、出现的顺序或它们的组合,使保
5、护装置按一定的逻辑关系工作,最后确定是否应该使断路器跳闸或发出信号,将有关命令传给执行部分。继电保护中常用的逻辑回路有“或 ”、“ 与”、“ 否 ”、“延时起动”、“延时返回 ”以及“记忆”等回路。(3)执行部分执行部分是根据逻辑部分输出的信号,最后完成保护装置所担负的任务。如故障时,动作于跳闸;不正常运行时,发出信号;正常运行时,不动作等。三、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基本要求:动作于跳闸的继电保护,在技术上一般应满足四个基本要求,即选择性、速动性、灵敏性和可靠性1 选择性继电保护动作的选择性是指保护装置动作时,仅将故障元件从电力系统中切除,使停电的范围尽量小,以保证系统中的无故障部分仍能继续工作
6、。当 k1 短路时,保护 1、2 动跳 1QF、2QF,有选择性;当 k2 短路时,保护 5、6 动跳 5QF、6QF,有选择性;当 k3 短路时,保护 7、8 动跳 7QF、8QF,有选择性;若保护 7 拒动或 7QF 拒动,保护 5 动跳 5QF(有选择性);若保护 7 和 7QF 正确动作于跳闸,保护 5 动跳 5QF,则越级跳闸(非选择性)。2 速动性快速地切除故障可以提高电力系统并联运行的稳定性,减少用户在电压降低的情况下工作的时间,以及缩小故障元件的损坏程度。对继电保护速动性的具体要求,应根据电力系统的接线以及被保护元件的具体情况来确定,例如:(1)根据维持系统稳定的要求,必须快速
7、切除的高压输电线路上发生的故障; (2)使发电厂或重要用户的母线电压低于允许值(一般为 0.7 倍额定电压)的故障;(3)大容量的发电机、变压器以及电动机内部发生的故障; (4)1-10kV 线路导线截面过小,为避免过热不允许延时切除的故障等; (5)可能危及人身安全、对通讯系统或铁道号志系统有强烈干扰的故障等。故障切除的总时间等于保护装置动作时间和断路器动作时间之和。一般的快速保护的动作时间为 0.040.08s,最快的可达 0.010.02s ;一般的断路器的动作时间为 0.060.15s,最快的可达 0.020.06s 。3 灵敏性继电保护的灵敏性,是指对于其保护范围内发生故障或不正常运
8、行状态的反应能力。满足灵敏性要求的保护装置应在区内故障时,不论短路点的位置和短路的类型如何,都能灵敏地正确反应。通常灵敏性用灵敏系数来衡量,表示为 Ksen: 反应故障参数增加的保护装置(如电流保护),其灵敏系数: actksen IK min.保 护 装 置 的 动 作 参 数 的 最 小 值时 保 护 安 装 处 故 障 参 数保 护 区 末 端 金 属 性 短 路 反应故障参数降低的保护装置(如低电压保护),其灵敏系数: max.Kctsen U的 最 大 值时 保 护 安 装 处 故 障 参 数保 护 区 末 端 金 属 性 短 路保 护 装 置 的 动 作 参 数其中故障参数的最小、
9、最大计算值是根据实际可能的最不利运行方式、故障类型和短路点来计算的.4 可靠性保护装置的可靠性是指在该保护装置规定的保护范围内发生了它应该动作的故障时,它不应该拒绝动作(拒动),而在任何其他该保护不应该动作的情况下,则不应该错误动作(误动)。影响可靠性的因素:内在的:装置本身的质量,包括元件好坏、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制造工艺水平、内外接线简明,触点多少等; 外在的:运行维护水平、调试是否正确、正确安装。提高可靠性的措施:选用适当的保护原理,在可能条件下尽量简化接线,减少元器件和触点的数量;提高保护装置所选用的器件质量和工艺水平,并有必要的抗干扰措施;提高保护装置安装和调试的质量,并加强维护和管理
10、;采取保护装置多重化。以上四个基本要求是分析研究继电保护性能的基础,也是贯穿全课程的一个基本线索。在它们之间,既有矛盾的一面,又有在一定条件下统一的一面。四、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分类和发展:1 继电保护的分类(1)按被保护的对象分类:输电线路保护、发电机保护、变压器保护、电动机保护、母线保护等;(2)按保护原理分类:电流保护、电压保护、距离保护、差动保护、方向保护、零序保护等;(3)按保护所反应故障类型分类:相间短路保护、接地故障保护、匝间短路保护、断线保护、失步保护、失磁保护及过励磁保护等;(4)按继电保护装置的实现技术分类:机电型保护(如电磁型保护和感应型保护)、整流型保护、晶体管型保护、集
11、成电路型保护及微机型保护等;(5)按保护所起的作用分类:主保护、后备保护、辅助保护等;主保护满足系统稳定和设备安全要求,能以最快速度有选择地切除被保护设备和线路故障的保护。后备保护 主保护或断路器拒动时用来切除故障的保护。又分为远后备保护和近后备保护两种。远后备保护:当主保护或断路器拒动时,由相邻电力设备或线路的保护来实现的后备保护。近后备保护:当主保护拒动时,由本电力设备或线路的另一套保护来实现后备的保护;当断路器拒动时,由断路器失灵保护来实现后备保护。辅助保护:为补充主保护和后备保护的性能或当主保护和后备保护退出运行而增设的简单保护。2 继电保护的发展继电保护的原理和结构形式发展如下: 机
12、电型-电子型- 微机型第二讲 35KV 供电线路电流三段式保护一、供电线路电流三段式保护基本知识:1.电流段保护-无时限电流速断保护:反应电流升高而不带动作时限动作,电流高于动作值时继电器立即(理论为 0s,实际有固有时间)动作,跳闸线圈驱动断路器动作。优点:简单可靠,动作迅速;缺点:不能保护线路全长,且保护范围受运行方式、短路类型的限制。2.电流段保护-带时限电流速断保护:反应电流升高而带动作时限动作,电流高于动作值一定时间继电器动作,跳闸线圈驱动断路器动作。优缺点:与电流段保护相反。 3.电流段保护-定时限过电流速断保护:反应电流升高而带动作时限动作,电流高于动作值一定时间继电器动作,跳闸
13、线圈驱动断路器动作。优缺点:与电流段保护相反。二、三段式电流保护的构成:无时限电流速断只能保护线路的一部分,带时限电流速断只能保护本线路全长,但却不能作为下一线路的后备保护,还必须采用过电流保护作为本线路和下一线路的后备保护。由无 时 限 电 流 速 断 、 带 时 限 电 流 速 断 与 定 时 限 过 电 流保 护 相 配 合 可 构 成 的 一 整 套 输 电 线 路 阶 段 式 电 流 保 护 , 叫 做 三 段 式 电 流 保 护 。,电流保护是根据供电网络发生短路时,电源与故障点之间电流增大的特点构成的。三、三段式电流保护的整定原则:无时限电流速断保护是以避开被保护线路外部最大短路
14、电流为整定的原则,它是靠动作电流的整定获得选择性。带时限电流速断保护则同时依靠动作电流和动作时间获得选择性,并要与下一线路的无时限电流速断保护相配合。过电流保护以躲开线路最大负荷电流和外部短路切除后电流继电器能可靠返回为整定原则。它依靠动作电流及时间元件的配合获得选择性。四、三段式电流保护的动作过程:根据线路三段式电流保护的原理接线图及展开图所示。其中KA1、KA2、KC、KS1 构成第 段瞬时电流速断; KA3、KA4、KT1、KS2 构成第段限时电流速断;KA5、KA6、KA7、KT2、KS3 构成第段定时限过电流。三段保护均作用于一个公共的出口 133,任何一段保护动作均启动跳闸线圈 Y
15、T,使断路器跳闸,同时相应段的信号继电器动作掉牌,值班人员便可从其掉牌指示判断是哪套保护动作,进而对故障的大概范围作出判断。五、器件介绍:1电流互感器:(1) 分类:它是一种专门用于变换电流的特种变压器。类型很多,分类方式也多。主要分测量和保护用,户内和户外式等。(2) 型号:序号 分类 含义 字母 序号 分类 含义 字母1 用途 电流互感器 L 变压器油套管式 R 空气(干式) G支柱式 Z 气体 Q线圈式 Q 瓷 C复匝穿墙式 F 浇注成型固体 Z单匝穿墙式 D3绕组外绝缘介质绝缘壳 K母线式 M开合式 K4结构特征即用途带有保护级带有保护级(暂态误差)BBT倒立式 V2结构形式链型 A5
16、油保护方式带金属膨胀器不带金属膨胀器 N(3) 性能参数:a 额定电流:它是作为电流互感器性能基准的电流值。电流互感器的误差性能、发热性能和过电流性能等都是以额定电流为基数作出相应的规定。b 额定电流比:额定一次电流与二次电流的比。c 二次负荷:电流互感器二次绕组外部回路所接仪表、仪器或继电器等的阻抗和二次连接线阻抗之和即为电流互感器的二次负荷。d 额定二次负荷:确定电流互感器准确级所依据的二次负荷。(4) 原理及接线:a 接线:一次绕组串连在电力线路中,二次绕组与二次负荷的电流线圈串连。b 原理:与变压器的工作原理相似。它串连在被测电路中一次绕组匝数很少,因此一次绕组的电流完全取决于被测电路
17、负荷电流,而与二次电流无关。它二次绕组中所串接二次负荷阻抗很小,所以在正常运行中,它是在接近于短路的状态下工作,这是它与变压器的主要区别。它一次、二次电流之比就是一次绕组与二次绕组的匝数比。(5)使用注意事项:a 电流互感器在工作中,二次侧不准开路。如二次侧开路,二次电线;流为0,二次绕组将会产生尖顶波电动势,其峰值可高达几千伏甚至上万伏,将会对工作人员和二次回路中的设备造成危险。同时将会因铁心过热,而损坏绕组绝缘的现象发生。b 电流互感器二次侧有一端必须接地。防止其一二次绕组击穿时一次侧的高压二次侧,危及人身和设备的安全。c 注意电流互感器一、二次绕组接线端子上极性:我国的电流互感器采用同名
18、端标记。电流互感器一般一次绕组端子标以 L1、L2 ,二次绕组标以K1、K2,L1、K1 和 L2、 K2 为同名端。2、继电器.定义:是一种利用各种物理量的变化,将电量或非电量信号转化为电磁力(无触头式)使输出状态发生阶跃变化(有触头式) ,从而通过其触头或突变量促使在同一电路或另一电路中的其它器件或装置动作的一种控制元件。.用途:用于各种控制电路中进行信号传递、放大、转换、连锁等,从而控制主电路和辅助电路中的器件或设备按预定的动作程序进行工作,实现自动控制和保护的目的。.组成:一是能反应外界输入信号变化的感应机构;二是对被控电路实现“通” “断”控制的执行机构。.分类:按动作原理分:电磁式
19、、磁电式、感应式、电动式、温度(热)式、光电式、压电式及时间继电器;按激励量分:交流、直流、电压、电流、中间、时间、温度、速度、压力、脉冲继电器我们要使用的继电器:a.电流继电器DL-31 DL-32 DL-33 DL-34电流继电器主要用于发电机、变压器和输电线的过负荷和短路保护装置中作为动作元件。b.中间继电器:中间继电器作用是用来传递信号或同时控制多个电路,也可直接用它来控制小容量电动机或其他电气执行元件,它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和交流接触器基本相同,只是电磁系统小些,触点多些。中间继电器主要用于控制电路,接触器主要用于主电路;通过中间继电器可实现用一路控制信号控制另一路或几路信号的功能,完成
20、启动、停止、联动等控制,主要控制对象是接触器;接触器的触头比较大,承载能力强,通过它来实现弱电到强电的控制,控制对象是用电器。常用的中间继电器主要有 JZ7 系列和 JZ8 系列两种,后者是交直流两用的。在选用中间继电器时,主要是考虑电压等级以及常开和常闭触点的数量。c时间继电器: 时间继电器广泛适用于额定交流电压 380V 以下,频率 50Hz/60Hz和直流电压 220V 及以下的自动控制电路中作时间控制、指示等用途。时间继电器的电气控制系统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元器件。一般分为通电延时和断电延时两种类型。主要用于电器设备的延时控制或顺序控制之用。从动作的原理上有电磁式、电动式、电子式、机械阻
21、尼式等。电子式的是采用电容充放电再配合电子元件的原理来实现延时动作。机械式的样式较多,有利用气囊、弹簧的气囊式;钟表擒纵装置的;也有使用小型罩极同步电机带动凸轮的,现在有更多的新式的时间继电器出现。 d. 信号继电器: 一般作监控保护用,在配电高压柜二次保护回路应用广泛。发出声,光,电,或掉牌信号。电流型信号继电器,电压低,电流大,线径粗,圈数少,阻抗小,体积小,一般是与用电器串联使用。电压型信号继电器,电压高,电流小,线径细,圈数多,阻抗大,体积大,一般是通过开关直接接在电源两端。三讲 电气制图基本知识一、电气图基本知识(一)、定义:用电气图形符号、带注释的围框或简化外形表示电气系统或设备中
22、组成部分之间相互关系及其连接关系的一种图。广义地说表明两个或两个以上变量之间关系的曲线,用以说明系统、成套装置或设备中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或连接关系,或者用以提供工作参数的表格、文字等,也属于电气图之列。 (二)、分类1、原理展开图:用图形符号并按工作顺序排列,详细表示电路、设备或成套装置的全部组成和连接关系,而不考虑其实际位置的一种简图。目的是便于详细理解作用原理、分析和计算电路特性。 2、端子功能图:表示功能单元全部外接端子,并用功能图、表图或文字表示其内部功能的一种简图。3、接线图或接线表:表示成套装置、设备或装置的连接关系,用以进行接线和检查的一种简图或表格。. 单元接线图或单元接线表
23、:表示成套装置或设备中一个结构单元内的连接关系的一种接线图或接线表。(结构单元指在各种情况下可独立运行的组件或某种组合体). 互连接线图或互连接线表:表示成套装置或设备的不同单元之间连接关系的一种接图或接线表。(线缆接线图或接线表). 端子接线图或端子接线表:表示成套装置或设备的端子,以及接在端子上的外部接线(必要时包括内部接线)的一种接线图或接线表。. 电缆配置图或电缆配置表:提供电缆两端位置,必要时还包括电缆功能、特性和路径等信息的一种接线图或接线表。(三)、电气图的一般规则1、电气图面的构成:边框线、图框线、标题栏、会签栏组成。2 图纸的幅面:幅面代号 A0 A1 A2 A3 A4幅面尺
24、寸(BL) 8411189 594841 420594 297420 210297边宽(C) 10 5周边尺寸 装订侧边 宽(a) 25. 图纸的基本幅面不宜加长或加宽。必要时,可以按下列规定加长或加宽:a、图纸加宽或加长的量,应按相应边长 1/8 的倍数增加,但最长不宜超过1931mm,最宽不宜超过 841mm。b、0 号图纸不得加宽,必要时允许加长。c、1 、 2、3 号图纸不宜加宽,可加长。d、4 号图纸不得加宽和加长。. 选择幅面尺寸的基本前提:保证幅面布局紧凑、清晰和使用方便。. 幅面选择考虑因素:a、所设计对象的规模和复杂程度。b、由简图种类所确定的资料的详细程度。c、尽量选用较小
25、幅面。d、便于图纸的装订和管理。e、复印和缩微的要求。f、计算机辅助设计的要求。3、标题栏是用以确定图样名称、图号、张次、更改和有关人员签名等内容的栏目,相当于图样的“铭牌”。图纸上必须有标题栏。一般情况下,标题栏画在图纸的右下角,紧贴下边框线和右边框线。如需要也允许标题栏不在上述位置,但此时必须加方向符号以表明绘图,看图方向。国家标准对标题栏内容并没有硬性规定,企业可以根据情况填加其它需要的内容。不同类型的图纸,图标式样不一样,图标大致分为:工程设计图标、标准设计图标、修改图标、翻译图标、复制图标以及会签图标4、幅的区分:在图的边框处,竖边方向用大写拉丁字母,横边方向用阿拉伯数字,编号的顺序
26、从标题栏相对的左上角开始,分区数应是偶数。区的代号为字母+ 数字。如在相同图号第 34 张 A6 区内,标记为 34/A6;(四)、图线、字体1、实线、虚线、点划线、双点划线。 实线-基本线,主要用于简图、可见轮廓线和可见导线。虚线-辅助线,主要用于屏蔽线、机械连接线、不可见轮廓线、不可见导线和计划扩展内容用线。点划线-分界线,主要用于结构围框线、分组围框线。双点划线-辅助围框线。图线的宽度一般从 0.25、0.35、0.5、0.7、1.0、1.4mm 中选取。通常在一张图纸只选其中两种宽度的图线,且粗线围细线的两倍;当在某些图中需要两种以上宽度的图线时,图线宽度应以 2 的倍数依次递增。图线
27、的间距规定最小间距不小于粗线宽度的两倍。图线的粗细:电源主电路、一次电路、主信号通路等采用粗线,与之相关的其余部分用细线。2、字体:字体采用工程字体;字体高度要求如下:A05mm、A13.5mm、A2/A3/A42.5mm。(五)、电气图的基本表示方法1、电路的多线表示法和单线表示法、多线表示法:每根连接线或导线各用一条图线表示的方法。特点:能详细地表达各相或各线的内容,尤其在各相或各线内容不对称的情况下采用此法。、单线表示法:两根或两根以上的连接线或导线,只用一条线的方法。特点:适用于三相或多线基本对称的情况。、混合表示法:一部分用单线,一部分用多线。特点:兼有单线表示法简洁精炼的特点,又兼
28、有多线表示法对描述对象精确、充分的优点,并且由于两种表示法并存,变化、灵活。 2、电气元件的集中表示法和分开表示法、集中表示法:将设备或成套装置中一个项目各组成部分的图形符号在简图上绘制在一起的方法。适用范围和特点:简单的图。各组成部分用机械连接线(虚线)互相连接起来。连接线必须为直线。 、半集中表示法:为了使设备和装置的电路布局清晰,易于识别,将一个项目中某些部分的图形符号,在简图上分开布置,并用机械连接符号表示他们之间关系的方法。机械连接线可以弯折、分支和交叉。、分开表示法:为了使设备和装置的电路布局清晰,易于识别,把一个项目中某些部分的图形符号,在简图上分开布置,并仅用项目代号表示他们之
29、间关系的方法。分开表示法与采用集中表示法、半集中表示法的图给出的信息量要等量。 (六) 、连接线:在电气图上,各种图形符号间的相互连线。1、导线的表示方法 2、图线的粗细:电源主电路、一次电路、主信号通路等采用粗线,与之相关的其余部分用细线。3、连接线的分组:母线、总线、配电线束、多芯电线电缆等可视为平行连接线。对多条平行连接线,应按功能分组,不能近功能分组的,可以任意分组,每组不多于三条,组间距大于线间距离。连接线标记:标记一般置于连接线上方,也可置于连接线的中断处,必要时,还可在连接线上标出信号特性的信息。4、导线连接点的表示方法、T 形连接点可加实心圆点();、对+形连接点可加实心圆点(
30、);、对交叉而是不连接的两条连接线,在交叉处不能加实心加圆点,并应避免在交叉处改变方向,也应避免穿过其他连接线的连接点。 (七) 、连接线的连续表示法和中断表示法1、用单线表示的连接线的连续表示法3、 连接线的中断表示方法1、 穿越图面的连接线较长或穿越稠密区域时,允许将连接线中断,在中断处加相应的标记。、去向相同的线组可用中断线表示,并在中断处的两端分别加注适当的标记。、一条图线需要连接到另外的图上去,则必须用中断线表示。、用符号标记表示连接线的中断。(八)、原理展开图的基本特征和主要用途1、原理展开图:用图形符号并按工作顺序排列,详细表示电路、设备或成套装置的全部基本组成的连接关系,而不考
31、虑其实际位置的简图。2、原理展开图特点:、按供电电源和功能划分两部分:主电路按能量流(即电流)流向绘制,辅助电路按动作顺序,即功能关系绘制。、主电路采用垂直布置,辅助电路采用水平布置。、附表给出了各元件及有关的技术参数。4、原理展开图用途、供详细表达和理解设计对象(电路、设备或装置)的作用原理、分析和计算电路特性之用。、作为编制接线图的依据。、为测试和寻找故障提供信息。 (九)、端子排接线图的设计:1端子排接线图的表示方法:I1一一234567891023415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 一103一一在安装接线图上,端子排一般采用三格表示法。除其中一格表示主端子序号及端子形式以外;其余的表示设
32、备符号和回路编号。从左至右每格的含义如下:第一格:表示屏内设备的文字符号和接线螺钉号;第二格:表示端子的序号和型号;第三格:表示安装单位的回路编号和屏外或屏顶引入设备的符号及螺钉号,有时将此格分为两格分别表示上述内容。2.端子排的使用:屏内设备与屏外设备的连接,同一屏上各安装单位的连接以及为节省控制电缆,需经本屏转接回路等,均应安装端子排。屏内设备与小母线上设备的连接也应安装端子排。各安装单位主要保护电源也应安装端子排。电流回路、预警告信号、事故信号回路和其它需要断开的回路一般应安装特殊端子或试验端子。3.端子排的排列原则:为满足运行、检修、调试的方便,一般端子排的排列应遵循以下原则布置和排列
33、:当屏上只有一个安装单位时,则端子排位置与屏内设备位置相对应。如屏内设备大部分靠近屏的右侧,则端子排也安装在屏的右侧,这样既省料右方便。当屏上有几个安装单位时,则每个安装单位均应有独立的端子排,它们的排列应与平面布置相配合。每一个安装单位都预留一定数量端子排,且在端子排两端加装终端端子。每个端子排数量不能太多,一般不超过 135 个端子,过多或屏内只有一个安装单位时,可将端子排安装在屏的两侧,此时应按交流电流、交流电压、信号、控制等回路分组排列。正负电源之间、经常带电正电源、合闸跳闸回路之间一般需用一个空端子隔开,防止端子排因受潮造成短路使断路器误动作。特别用于户外端子箱更应如此。端子排上的回
34、路安装顺序应与平面布置相符,以避免接线迂回曲折。端子排垂直分布时,应按至上而下依次排列交流电流回路、交流电压回路、信号回路、控制回路和其它回路。(十)、平面布置图的设计:1. 平面布置图为了屏面开孔及安装设备时用的安装图的一种,因此图中设备尺寸及间距要求按实际大小,并按一定比例准确画出。图中采用的文字及编号应与原理图、展开图及设备表上所用文字及标号一致。2.元器件平面布置的考虑因素和基本原则:考虑的因素:体积、重量、是否是发热元件、是否是操作元件、是否是监测仪表、是强电还是弱电。满足基本原则:观察、操作满足人体工学原理;调试、维修安全、方便;布置还满足力学和热传递原理;强电和弱电应分离;布置还
35、应考虑对称、美观和节约。3方法:充分了解元器件的功能、用途及用法、外形尺寸,根据上述原则排列元器件;元器件的位置确定以后,根据元器件外形轮廓绘制。以其轴线为准,标出各元器件的间距尺寸、每个元器件的安装尺寸及公差范围。若端子排接线图与平面布置图在一张图上,那么还应根据进出导线数量、规格、位置等,选择进出线方式(端子排、连接器或插件)及其安装位置;并按规定标出进出线的接线号。(十一)、安装接线图的设计:安装接线图是制造厂生产过程中配线的依据,也是施工、运行和维修的重要参考图。它是以原理展开图、平面布置图和端子排接线图为原始资料,由制造厂设计部门绘制提供的。不按比例绘制,可见轮廓采用实线,不可见轮廓
36、采用虚线;因接线都在屏后,为接线方便,安装接线图为背视图(后视图) ,这是与平面布置图的最大区别。设备图形符号示例:一 一一一DL-1/20一一一一一一 3468I41KA由于安装接线图依据的是原理展开图、平面布置图,所以安装接线图的设备符号及编号必须和原理展开图、平面布置图所采用的一致。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同一安装单位中的同类型设备以阿拉伯数字按次序来区别。如有 3 个电流继电器,分别以 1KA、2KA、3KA 来表示。2.设备的序号也是以拉伯数字来表示,即根据设备在屏背面的位置从左到右、从上到下按次序编号。3.设备的型号标在设备图形上方,与设备标号并排。在安装接线图中,二次接线通常采用“
37、相对编号法” 。所谓“相对编号法”就是当甲、乙两个设备需要相互连接时,在甲设备的接线柱上标注乙设备接线柱的编号;而在乙设备的接线柱上标注甲设备接线柱的编号;因为标号是相互对应的, 所以称“相对编号法” 。如果在某个端子旁边没有标号,就说明该端子不接线,空着。使用“相对编号法” 时应注意问题:1.接线号必须准确,接线号组成:设备安装单位编号+设备的顺序号+设备的端子号。 不得出现其他的文字符号。2.接线号成对出现,不得遗漏。3.安装接线方便且满足工艺要求。4.节约材料,降低生产成本。 安装接线图绘制时应注意问题:1. 根据平面布置图绘制,所有元器件及其引线的标注应与原理展开图、平面布置图一致。2
38、. 同一器件必须集中画在一起,一律采用细线绘制,外形采用虚线,内部结构采用实线。3. 不复杂直接连线,复杂采用“相对编号法” 。4. 大截面导线采用专用连接器,其它采用端子排连接。四讲 二次接线安装工艺一、屏内配线:1.导线的选择:材料的基本要求:一般选用铜芯线,同一屏内配线采用同一种颜色,由屏内引致需要开启的门上的导线应采用多股软线 。电压回路 BV1.5mm 2,BVR1mm 2;电流回路根据实际选择,一般遵循 BV2.5mm 2;此次实训选用铜芯塑料线,线的截面积为 1.5mm2。2.配线的步骤:下线、排线、接线。.下线:基本要求:根据安装接线图的要求,选择导线的颜色、规格及线径;弯折、
39、走向尽量少,禁止飞跨和交叉。方法:用尺、废导线、绳子等根据安装接线图,测量每根线的长度,并剪切导线注意导线长度应适中,不宜过长或过短,避免浪费。.排线:第一步:导线段的平直,并做好编号。方法一:平直法,用浸了石蜡的抹布拉直导线。方法二:张紧法。注意不能用力过猛以免导线(线芯和绝缘)受损。第二步:线束编制。根据导线走向和连接部位编制成线束,采用尼龙扎带(细线、薄铅带)把线束帮扎成形(圆形或长方形) ,线束帮扎的间距尽量相等(1020cm),线束帮扎和排列尽量做到横平竖直、避免导线交叉。第三步:导线的分列将导线由线束引出且有次序地接到电器或端子排上相应,称为导线的分列。分列前应检查校对标志头和接线
40、号是否相符,分列时,应注意工艺美观。分列的方法:单层导线分列、多层导线分列、 “扇形”分列。.接线:是下线、排线工作后的一项工作。事先检查导线敷设位置是否正确,线端的编号是否与电器接线柱的编号一致,确认无误,方可接线。注意:端子排的每个端子一般只允许接一根导线;元器件的接线柱最多可允许接 2 根线。.配线的注意事项:a.每根线中间不允许有接头;b.端子排内侧引出线只能和屏内的设备发生接线关系,端子排外侧引出线只能和外接电缆、屏顶小母线发生接线关系;c.配线应尽量成束,线束要横平竖直、美观、清晰,排列要合理大方;d.屏内导线的标号要清楚,并与安装接线图一致;f.配线用的导线绝缘应良好,无损伤。二
41、、电气接线的一般方法:1.照图施工,有错汇报,不得随意更改设计。2.把握整体布局,走向要少,支线向主线靠拢,尽量成束,便于绑扎,做到整齐美观。3.注意事项:设备边缘折弯10cm;裸露铜芯1mm;一根导线两端的标号要相互对应;不能飞跨和交叉;4.接头的连接要牢固,但要适度。三、此次二次接线安装实训接线步骤和工艺:(1)拆除现有所有接线,拆除之前观察前一组同学布线的优缺点;拆除时应注意方法得当,避免损坏元器件的现象发生。注意材料的保管。(2)整理导线,把整理好的导线保存好。注意工位整洁、清爽;避免组与组之间互相混用导线的现象发生。(3)弄清原理,检查接线图是否无误。(4)检查并补充符号管。(5)根据接线图,选用合适的导线,穿好符号管,整理、成形每根导线。注意长做短用,培养勤俭节约良好习惯。工艺上做到横的部分平,竖的部分要直;螺杆连接处应注意导线的成形方向,避免其它相邻的螺杆的接触。还应注意节省材料,若材料不够,可以补充,补充时须说明材料的规格及数量。(6)正确接线,应注意以下问题:元器件编号,防止接线错误和元器件用错;一个接线柱最多只准许接两根导线;接线注意方式方法,做到牢固、可靠,避免损坏元器件。(7)根据原理图、接线图复核每根接线,做到准确无误。(8)整理、绑扎导线,做到整个布线合理、美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