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意拳術講義 - - - 1 - - - 河北派形意拳一代宗师薛颠先生 (18871953)形意拳術講義 - - - 2 - - -形意拳術講義 - - - 3 - - -形意拳術講義 - - - 4 - - -形意拳術講義 - - - 5 - - -形意拳術講義 - - - 6 - - - 达摩旨意 达摩大师传下易筋洗髓二经, 习之以强壮身体, 还 人之初生面目。 妙用无穷 , 如天 地 化 育 万 物 之 理 。 拳 经 之 理 , 即 天 地 之 理 , 又 人 之 性 也 。 亦 道 家 之 金 丹 也。 理也, 性 也 ,金 丹 也 。形 名 虽 异, 其 理 则一 。 故 久练 可
2、 以 同登 圣 域 。能 与 天 地合 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学者胡不勉力而行之哉。 道经云 道真窍不真,修道枉费神。祖师真诀窍,知窍即成真。 岳忠武王形意拳要诀 形意拳 者 , 乃岳 忠 武 王之 所 创 。是 合五 纲十 二 目 统一 全 体 之功 用 也 。取 诸于 身内, 则 使 全体 自 强 不息 , 中 庸所 谓 博 厚配 地 , 高明 配 天 悠久 无 疆 是也 ; 取 之于 外, 则使四体百骸内外合其道,诚者自诚, 而道自道也 (言似离奇, 实习则明) 。 以拳之 应 用 ,则 内 中 之气 独 能 伸缩 往 来 ,循 环 不 已, 充 周 其间 , 视 之不 见
3、, 听之 不闻, 洁 内 华外 , 洋 洋流 动 , 上下 四 方 ,无 所 不 有, 无 所 不生 。 至 此拳 内 真 意真 劲诚中形外而不可掩矣。学者于此用心至诚无息,可以至无声无息之极端矣。 先贤云 拳若练至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始达其境矣。 凡例 是编 拳 经 讲 义 及 演 示 , 分 辑 上 下 两 篇 , 提 纲 挈 领 , 条 目 井 然 。 按 次 序 习 之, 自能潜通默悟。 是编拳经总论三章。 首自发明无极空空静静, 自 微而着, 一变而为无化形质 。 与夫阴 阳 之 造化 , 乾 坤之 旋 转 ,放 之 而 为天 地 六 合, 卷 之 则退 藏 于 默。 拳 术
4、之起 始,实基于此。 是编自 无 一 无之 起 源 ,而 发 育 五行 及 十 二形 之 真 义, 并 附 正面 侧 面 ,左 右前 后之图说,以备学者考其原始。 是编次 列 讲 义三 章 。 详解 人 体 之四 肢 百 骸动 静 伸 曲, 内 而 通乎 脏 络 ,外 而合 于五,必使体舒气畅,运用自然,始为得体。 是编附拳法初学入门及三害等,以备习者有所遵循。 是编再 次 , 则排 演 拳 术, 自 五 行拳 起, 首章 劈 拳 ,五 章 横 拳, 六 章 连环 ,七 章五行生克炮拳,为上编。 是编列 举 形 意拳 术 , 有单 行 对 舞之 要 诀 。单 行 者 ,自 身 练 习也 ; 对
5、 舞者 ,二 人相互搏击也。习之纯熟,自有心得。倘遇敌手,便可运用灵敏。 是编列 举 十 二形 , 实 本天 地 万 物化 生 之 理, 取 世 间禽 兽 之 具有 特 能 者, 妙校 其性能,摹校时久,自能精神如体。 是编第一章自龙形演起,至十二章鹰熊斗志势终,为下编。 是编形意拳术, 实与卫生健身关系至切, 如能长习, 则疾者能愈, 弱者可强 。 男女老 少 皆 可练 习 , 既无 折 腰 屈膝 之 痛 苦, 又 无 跃高 纵 险 之危 势 , 斗室 席 地 ,长 衣缓带亦可练习,虽属武术,迹近文雅。 是编对 于 军 学两 界 最 为合 宜 , 逐日 列 入 课程 , 较 之体 操 , 定
6、能 收 事 半功 倍之 效。 是编各势皆附一图。并详释身法步法进退路线,务使学者易于明了。 是编 练 习 时 , 身 手 分 阴 阳 , 以 前 心 为 阴 , 脊 背 为 阳 , 手 心 为 阴 , 手 背 为 阳, 以手大拇指朝上为阴阳掌, 以右肩在前, 或左肩在前, 皆为阴阳身, 拳虎口朝上 , 为阴阳拳。 是编学者, 如按书摹习时久, 自能登峰造极, 若以己意擅改, 则必失之毫厘 , 差之千里矣。学者且以慎之。形意拳術講義 - - - 7 - - - 第一章 第一节 五行名解 五行者 , 金 木水 火 土 也。 内 有 五脏 , 外 有五 官 , 皆与 五 行 相配 。 心 属火 ,肝
7、 属木 , 脾 属 土 , 肺 属 金 , 肾 属 水 。 此 五 行 隐 于 内 也 。 舌 通 心 , 目 通 肝 , 鼻 通 肺, 耳通 肾 , 人 中 通 脾 , 此 五 行 之 着 与 外 也 。 且 五 行 有 相 生 之 道 , 金 生 水 , 水 生 木, 木生 火 , 火 生 土 , 土 生 金 ; 又 有 相 克 之 义 , 金 克 木 , 木 克 土 , 土 克 水 , 水 克 火, 火克金 。 五 行相 生 相 克, 所 谓 变化 无 穷 。运 用 在 外可 使 体 舒和 畅 , 运用 在 内 能使 清气上升,浊气下降,坚实其内,整饰其外,以为平时练习时之规矩。 第二节
8、 形体合一 易云: 两 仪 生四 象 , 四象 生 八 卦, 八 卦 生八 八 六 十四 卦 之 数, 皆 从 太极 分散 而来。 太 极 者, 天 命 之性 , 即 人之 心 意 也, 意 者 心之 所 发 也, 人 为 万物 之 灵 ,能 感通诸事之应, 是以心在内, 而理周乎物。 物在外而理具于心, 是故心意诚于中 , 而万物 形 于 外。 在 内 为意 , 在 外为 形 , 合于 术 数 ,近 取 诸 身内 为 五 行, 远 取 诸物 外为十 二 形 。内 外 相 合而 形 生 焉, 明 乎 斯理 , 则 天地 万 物 形体 之 合 一, 皆 可 默悟 矣。 第三章 拳经解释 盖夫 形
9、 意 拳 术 之 道 理 , 内 有 七 拳 、 八 字 、 二 总 、 三 毒 , 五 恶 、 六 万 、 六 猛 、 八要、 十 目 、十 一 格 、十 四 打 法、 十 六 练法 、 九 十一 拳 、 一百 零 三 枪之 秘 诀 。次 序述之以标明其义,使学者知其真意焉。 七拳法 头 肩 肘 手 胯 膝 足 共七拳 八字诀 斩 :劈拳 截:躜拳 裹:横拳 胯:崩拳 挑:践拳 燕形 顶:炮拳 云:龙 形拳 领:蛇形拳 二总法 三拳、三棍为二总。三拳是天地人生法无穷;三棍是天地人生生不已。 三毒法 三拳三棍精熟即为三毒。 五恶法 得其五精,即为五恶。 六猛法 六合练成,即为六猛。 六方法 内
10、外合一,即为六方。 八要法 心定神宁, 神宁心安,心安清净, 清净无物, 无物气行, 气行绝象,绝 象 觉明,觉明则神气相通,万象归根矣。 十目法 即十目所视之意。 十一格法 自七拳格起,至士农工商为十一格。 十四打法 手肘肩胯膝足上下左右前后共十二拳。 头 为一拳, 臀为 一拳, 共 十四 拳 。 名为七拳, 故有十四处打法。 此十四处打法, 变之则有万法, 合之则为五行 , 两仪仍归为一炁也。 十六处练 法 一寸、二 践、 三躜 、四 就、 五夹 、六 合、 七疾 、八 正、 九胫 、十 警、 十一起落、十二进退、十三阴阳、十四五行、十五动静、十六虚实。 寸:足步也。 践:腿也。 躜:身也
11、。 就:束身也。 夹:如夹剪之疾也。 合:是 内 外 六合 , 心 与意 合 , 意与 气 合 ,气 与 力 合, 是 为 内三 合 ; 肩与 胯 合,肘 与膝合,手与足合,是为外三合。 疾:疾毒内外合一。 正直:看正却是斜,看斜却是正。 胫:手摩内五行也。形意拳術講義 - - - 8 - - - 警:警起四稍也,火机一发物必落,磨胫磨胫,意气响连声。 起落:起是去也,落是打也。起亦打,落亦打。起落如水之翻浪。 进退:进是步低,退是步高。进退不是枉学艺。 阴阳: 看 阴 而却 有 阳 ,看 阳 而 却有 阴 。 天地 阴 阳 相合 能 下 雨, 拳 有 阴阳 相 合 能成 一气,气成始能打人成
12、一块,皆为阴阳之气也。 五行:内五行要动,外五行相随。 动静: 静 为 本体 , 动 则作 用 。 若言 其 静 ,未 漏 其 机; 若 言 其动 , 为 漏其 迹 。 动静 正发而未发之间,谓之动静也。 虚实 : 虚 是 精 也 , 实 是 灵 也 。 精 灵 皆 有 成 其 虚 实 。 拳 经 歌 曰 “ 精养 灵 根 气 养 神 , 养功养道见天真,丹田养就长命实,万两黄金不与人”。 九十一拳 法 三拳,分 为二 十一 拳。 五行 生克 是十 拳, 分为 七十 拳。 共九 十一 拳。 一拳分为七拳,是前打、后打、左打、右打、上打、下打、打不打、打打。 一百零三枪 天地人三枪, 各分四柱,
13、 是三四十二枪。 五行是五枪, 是五七三十 五 枪。八卦八枪,是七八五十六枪。共一百零三枪。 拳经曰 : 头 打落 意 随 足走 , 起 而未 起 占 中央 , 脚 踏中 门 抢 地位 , 就 是神 仙亦 难防 。 肩 打 一 阴 反 一 阳 , 两 手 只 在 洞 中 藏 , 左 右 全 凭 尽 他 意 , 舒 展 二 字 一 命 亡。 肘打去 意 上 胸膛 , 起 手好 似 虎 扑羊 , 或 往里 拨 一 傍走 , 后 手只 在 肘 下藏 。 拳 打三 节不见 形 , 如见 形 影 不为 能 。 能在 一 思 进, 莫 在 一思 退 , 能在 一 气 先, 莫 在 一气 后。胯 打 中 节
14、并 相 连 ,阴 阳 相 合得 之 难 。外 胯 好 似鱼 打 挺 ,里 胯 藏 步变 势 难 。膝 打几处 人 不 明, 猛 虎 好似 出 木 龙, 和 身 辗转 不 停 势, 左 右 明拨 任 意 行。 脚 打 采意 不落空。 消息全凭后足蹬。 与人较勇无虚备, 进退好似卷地风。 臀尾起落不见形 , 猛虎坐卧藏洞中,臀尾全凭精灵炁。起落二字自分明。 拳经云 : 混 元一 气 吾 道成 , 道 成莫 外 五 真形 , 真 形内 藏 真 精神 , 神 藏气 内丹 道成 。 如 问 真 形 需 求 真 , 要 知 真 形 合 真 象 。 真 象 合 来 有 真 诀 , 真 诀 合 道 得 彻 灵
15、。 固灵根而动心敌将也, 养灵根而静心修道也。 武 艺虽真窍不真, 费尽心机枉费神 。 祖师留下真妙诀,知者传授要择人。 第二章 第一节 初学者入门规矩 练习拳 术 , 不可 自 专 自用 而 固 执不 通 。 若专 求 力 则凝 滞 不 灵, 专 求 重则 沉重 不活, 专 求 气则 拘 泥 不通 , 专 求轻 浮 则 神意 涣 散 。要 而 言 之, 身 外 形顺 者 , 无形 中自增 气 力 。身 内 中 和者 , 无 形中 自 生 灵炁,如练 至 功 行圆 满 之 时。 凝 神 于丹田 则身 重 如 山 , 化 神 成 虚 空 则 身 轻 如 羽 。 所 以 练 习 不 可 固 执 一
16、 端 也 , 果 得 其 妙 道。 亦是若 有 若 无若 实 若 虚, 勿 忘 勿助 之 意 ,不 勉 而 中, 不 思 而得 , 从 容中 道 , 无形 中而生,诚神奇矣。 第二节 练习三害 初学者练习武术, 谨当切忌三害, 三害不明, 练之足以伤身, 明之自能得道 。 三害者 何 ? 一拙 力 二 努气 三 挺 胸提 腹 是 也。 如 练 出拙 力 , 则四 肢 百 骸血 脉 不 能流 通,经 络 不 能舒 畅 , 全身 发 拘 ,手 足 不 能活 泼 , 身为 拙 气 所滞 , 滞 于何 处 , 何处 成病 。 练 时 , 努 力 则 太 刚 易 折 , 胸 内 气 满 , 肺 为 气
17、所 排 挤 , 易 生 满 闷 肺 炸 诸 症。 若挺胸 提 腹 ,则 气 逆 上行 , 终 不归 于 丹 田, 两 足 似萍 草 无 根, 譬 如 心君 不 和 ,百 官必失 其 位 ,拳 法 亦 然。 若 不 得中 和 , 即万 法 亦 不能 至 中 立地 步 。 故练 习 之 时谨 忌三害 , 用 以力 活 气 顺, 虚 心 实腹 而 道 心生 。 练 之设 如 此 ,久 而 久 之。 自 然 练至 化境矣。 第三节 呼吸合道 夫人以 气 为 本, 以 心 为根 , 以 息为 元 , 以肾 为 蒂 。天 地 相 去八 万 四 千里 ,人形意拳術講義 - - - 9 - - - 之心肾 相
18、 去 八寸 四 分 。一 呼 百 脉皆 开 , 一吸 百 脉 皆合 。 天 地化 工 流 行亦 不 出 乎呼 吸二字 。 且 呼吸 之 法 ,分 有 三 节道 理 。 初节 之 道 理, 乃 是 色身 上 事 ,即 练 拳 术之 准绳, 呼吸任其自然, 有形于外, 谓之调息, 亦谓练精化炁之功夫。二节之道理, 谓之法 身 上 事, 呼 吸 有形 于 内 ,注 意 丹 田, 谓 之 息调 , 亦 谓练炁 化神之 功 夫 。三 节之道 理 , 乃是 心 肾 相交 之 内 呼吸 , 无 形, 无 象 ,绵 绵 若 存, 似 有 非有 , 无 声无 臭,谓 之 胎 息, 亦 是 练神 还 虚 之功 夫
19、 。 呼吸 有 三 节道 理 , 拳术 有 三 步功 夫 , 谓之 明劲暗 劲 化 劲是 也 。 明劲 者 , 拳内 之 法 ,伸 缩 开 合之 势 , 有形 于 外 ;暗 劲 者 ,动 转神速 , 动 则变 , 变 则化 , 变 化神 奇 , 有形 于 内 ;化 劲 者 ,无 形 无 象之 手 法 ,不 见而章 , 不 动而 变 , 之神 化 也 。此 三 步 之功 夫 , 是练 拳 术 根本 实 际 之道 理 , 亦谓 之练术合道之真诀。知此道理,可以谓之性命双修也。 第四节 三步功夫 易骨者 , 明 劲也 , 练 习时 身 体 动转 , 必 须顺 遂 而 不可 悖 逆 ,手 足 起 发必
20、 须整 齐, 而不可散乱, 为之筑基壮体, 充足骨髓, 坚如金石而气质形容,如山峦之状 , 此谓之初步功夫。 易筋者 , 暗 劲也 。 练 时, 气 神 圆满 , 形 式绵 绵 , 舒展 运用 ,活 泼 不 滞, 为之 长筋腾膜,全身经络伸展,纵横联络,而生无穷之力,此谓之二步功夫。 洗髓者 , 化 劲也 。 练 时, 周 身 动转 、 起 落进 退 伸 缩开 合 , 不可 用 力 ,将 神意 蛰藏于 祖 穷 之内 , 身 体圆 活 无 滞, 形 如 流水 , 其 心空 空 洞 洞, 而 养 灵根 。 此 谓之 三步功夫。 第五节 灵通三性 夫三性 者 , 以心 为 勇 性, 眼 为 见性 ,
21、 耳 为灵 性 , 此三 性 者 ,艺 中 应 用之 根本 也,然 调 养 之法 。 眼 应不 时 常 寻还 , 耳 应不 时 常 照应 , 心 应不 时 常 警醒 , 使 之精 灵三性 , 形 影相 随 , 用之 三 性 通, 连 贯 如一 , 蕴 发在 我 , 庶不 至 为 人所 卖 , 而无 见机之哲也。 第六节 六合为一 心与意 合 , 意与 气 合 ,气 与 力 合, 内 三 合也 ; 手 与足 合 , 肘与 膝 合,胯 与肩 合,外 三 合 也。 内 外 如一 , 谓 之六 合 , 左手 与 右 足相 合 , 左肘 与 右 膝 相合 , 左膝 与右肩相合, 右 之与左亦然也, 以及
22、头与手合, 手 与身合, 身 与步合, 心 与眼 合 , 肝与筋 合 , 脾与 肉 合 ,肺 与 皮 合, 肾 与 骨合 。 总 而言 之 , 一动 无 不 动, 一 合 无不 合,五行百骸系在其中矣。 第三章 第一节 三节合一 三节者, 根中稍也。以人言之, 头为稍节, 身为中节, 腿为根节。以头言之 , 天庭为 稍 节 ,鼻 为 中 节, 地 阁 为根 节 。 以中 身 言 之, 胸 为 稍节 , 腹 为中 节 , 丹田 为根 节 。 以 下 部 言 之 , 足 为 稍 节 , 膝 为 中 节 , 胯 为 根 节 。 以 肘 言 之 , 手 为 稍 节, 肘为 中 节 , 肩 为 根 节
23、。 一 手 言 之 , 指 为 稍 节 , 掌 为 中 节 , 腕 为 根 节 。 换 而 言 之, 人之一 身 , 无处 不 有 三节 也 。 三节 之 动 ,不 外 起 随催 三 字 而已 。 盖 稍节 起 , 中节 随之 , 跟 节 催 之 , 无 有 长 短 曲 直 参 差 俯 仰 之 病 。 三 节 之 所 以 贵 明 , 故 分 而 有 三, 合而为一也。 第二节 四稍三心归一 盖人之 一 身 ,有 四 稍 ,曰 血 稍 筋稍 骨 稍 肉稍 是 也 。此 四 稍 者, 一 动 而能 变化 常态。 发为血稍,属心, 心怒气生, 气冲血动, 血输发转,精神勇敢,毛发虽微 , 怒能冲 冠
24、 , 气足 血 旺 ,力 能 撼 山。 爪 为 筋稍 , 属 肝, 手 足 指功 , 手 抓足 蹬 , 气力 兼并 , 爪 生 奇 功 。 齿 为 骨 稍 , 属 肾 , 化 精 充 骨 骨 实 齿 坚 , 保 齿 之 道 , 最 忌 热 凉, 冷冬炎 夏 , 唇包 齿 藏 ,年 迈 耋 老, 上 下 成行 。 舌 为肉 稍 , 属脾 , 脾 醒舌 灵 , 胃健形意拳術講義 - - - 1 0 - - - 肉长, 坤田气壮,肌肉成钢, 充实腑脏, 刚柔悠扬。 三心者,手心足心及心是也 。 用之 手 心 要 扣 , 足 心 要 玄 , 人 心 要 灵 。 明 乎 四 稍 , 增 神 力 ; 明
25、乎 三 心 , 生 灵炁 。 四稍三心要合全,精神勇敢力推山,气动心意随时用,硬打硬进无遮拦。遇敌 要取胜,成功须放胆。四稍三心归一体,运用灵活一混元。 第三节 身法八要 身法者何?纵横高低进退返侧八要而已。 纵则 放其势一往而不返, 横 则裹其 力 开括而 莫 当 ,高 则 扬 其身 而 身 若有 增 长 之意 , 低 则抑 其 身 而身 若 有 攒捉 之 形 。当 进则 进 , 鼓 其 气 , 弹 其 身 而 勇 往 直 冲 , 如 蛰 龙 之 升 天 ( 抖 擞 意 也 ) ; 当 退 则 退, 领其 气 而 回 转 , 若 猿 猴 之 灵 通 ( 巧 也 ) 。 至 于 翻 身 顾 后
26、 , 后 即 前 ; 侧 身 顾 左 右, 左右无 分 上 下。 察 乎 人之 虚 实 ,运 吾 之 机 谋。 忽 纵而 忽 横 ,纵 横因 势而 变 换 ;忽 高而忽 低 , 高低 随 时 以转 移 。 时宜 进 , 故不 可 退 而馁 其 气 ;时 宜 退 ,当 以 退 ,而 鼓其进 , 此 进故 谓 之 真进 。 若 返身 顾 后 ,而 后 亦 不觉 为 后 。侧 身 顾 左右 , 而 左右 亦不觉 为 左 右。 总 而 言之 ,其要 者 , 则本 诸 身 进而 前 , 四体 百 骸 不令 而 行 ,应用 在眼,变通在心,勇往在气。此八要之所以贵明,学者知此道理,可以入道矣。 第四节 步
27、法手法五恶 步法者, 寸步垫步翦步快步是也。 一尺远近则用寸步, 三五尺远则用垫步, 六 七尺远 则 用 翦步 , 丈 八尺 远 则 用快 步 。 步法 中 为 快步 最 难 ,是 起前 足, 则 后 足平 飞而去,如马之奔, 虎形之(足翦) 。步法者, 足法也。足之要义, 是起翻落躜 。 起者 , 如 手 上 翻 之 撩 阴 ; 落 躜 似 大 石 之 沉 水 。 夫 足 之 进 忌 踢 , 进 则 用 采 , 采 者, 如鹰之捉物也手法者, 单手双手是也。 单 手起往上长身而躜, 下落缩身而翻 , 形如鹞 子 穿 林, 束 身 起, 展 翅 飞也 。 双 手上 起 , 两肱 似 直 非直
28、似 曲 非曲形如 举重 物 手 落 似 猛 虎 搜 山 。 然 其 要 者 , 有 五 恶 , 抓 扑 裹 舒 抖 也 。 拳 经 云 , 抓 为 毒, 扑如虎,形似猫扑鼠;裹为护,身不露;抖要绝,力展舒,心毒手如弩。总而 言之 , 手 不 离 足 , 足 不 离 手 , 手 足 亦 不 能 离 身 。 分 而 言 之 , 则 万 法 , 合 而 言 之, 则仍归一气。 三回九转是一势, 正此之谓也。 上法以手足为妙, 进步以手足为奇 , 以身为 纲 领 ,其 应 用 进身 而 发 势, 三 节 要明 , 四 稍要 齐 , 内五 行 要 合, 外 五 行相 随, 远近应时而用, 心一动而即至。
29、 其理流行于外, 发着于六合之远。承上接下 , 势如连珠箭,何虑他有邪术,知此道理神奇技矣。 第五节 战手要法 二人 初 次 见 面 , 未 交 手 前 , 要 凝 神 聚 气 , 审 视 敌 人 五 行 之 虚 实 ( 精 神 体 格 ) 注意敌 人 之 动静 , 站 近敌 人 之 身傍 , 成 三角 斜 形 式。 占 左 进右 , 上 右进 左 , 进步 进身, 灵 活 要快 , 形 似蛟 龙 翻 浪, 发 拳 要卷紧 , 拳紧 增 气 力, 发 击 要扣 手 心 ,掌 扣气 力 加 , 三 尖 四 稍 要 相 齐 , 心 要 虚 空 而 狠 毒 , 不 毒 无 名 。 俗 云 , 人 无
30、 伤 虎 心, 虎有食 人 意 。气 要 上 下三 田 联 络往 返 , 精气 能 灌 溉四 肢 。 以心 为 主 宰, 以 眼 为统 帅,以 手 足 为先 锋 。 不贪 不 歉 不即 不 离 胆要 大 心 要细 面 要 善心 要 恶 。静 似 书 生动 如雷鸣 。 审 查来 人 之 形势 , 彼 刚我 柔 , 彼柔 我 刚 ,刚 柔 要 相济 。 进 步发 拳 , 先占 中门。 肘 不 离肋 , 手 不离 心 。束身 而 起 ,长 身 而 落。 随 高 就高 , 随 低打 低 , 远发 足手, 近加膝肘, 上打咽喉下撩阴, 左右两肋在中心。 发手莫有形,身动勿有势 。 操练时 , 面 前似
31、有 人 ;交 手 时 ,面 前 似 无人 。 拳 经云 : 打 法先 上 身 ,手 足 齐 至方 为真。 身似游龙拳打烈炮, 遇敌好似火烧身。 起无形落无踪, 手似毒箭身似返弓 。 消息全凭后足蹬, 进退旋转灵活妙。 五行一动如雷声, 风吹浮云散, 雨打沉灰净 。 五行合一体,放胆即成功。 第六节 形意摘要 一要塌 腰 二 要垂 肩 , 三要 扣 胸 四要 顶 , 五要 提 , 六横 顺 要 知清 , 七 起躜 落要 分明。 塌 腰 者, 尾 闾 上提 , 而 阳气 上 升 ,督 脉 之 理, 而 又 谓之 开 督 。顶 者 , 头顶 舌顶手 顶 是 也。 头 顶 而气 冲 冠 ,舌 顶 而
32、吼狮 吞 象 ,手 顶 而 力推 山 。 提者 , 谷 道内形意拳術講義 - - - 1 1 - - - 提也。 古 仙 云, 紧 撮 谷道 内 中 提, 明 月 辉辉 顶 上 飞, 而 又 谓之 醍 醐 灌顶 。 欲 得不 老,还 精 补 脑。 垂 肩 者, 肩 垂 则气 贯 肘 ,肘 垂 则 气贯 手 , 气垂 则 气 降丹 田 。 扣胸 者,开 胸 顺 气, 而 通 任脉 之 良 缄, 能 将 精气 上 通 泥丸 , 中 通心 肾 , 下通 气 海 ,而 至于涌 泉 。 横者 起 也 ,顺 者 落 也。 起 者 躜也 , 落 者翻 也 。 起为 躜 落 为翻 , 起 为横 之始, 躜为横
33、之终;落为顺之始, 翻为顺之终。 头顶而躜, 头缩而翻;手起而躜 , 手落而 翻 ; 足起 而 躜 ,足 落 而 翻; 腰 起 而躜 , 腰 落而 翻 。 起横 不 见 横, 落 顺 不见 顺。起 是 去 ,落 是 打 。起 亦 打 落亦 打 , 起落 如 水 之翻 浪 , 方是 真 起 落也 。 无 论如 何,起 躜 落 翻, 往 来 总要肘 不 离 肋, 手 不 离心 。 手 起如 钢 锉 ,手 落 如 钩竿 。 起者 进也, 落者退也。未起如摘字, 未落如坠字, 起如箭, 落如风,追风赶月不放松 。 起如风 , 落 如箭 , 打 倒还 嫌 慢 。足 打 七 分手 打 三 。五 营 四 稍
34、要 合 全 。气 随 心 意随 时用 , 硬 打 硬 进 无 遮 拦 。 打 人 如 走 路 , 看 人 如 蒿 草 , 胆 上 如 风 响 , 起 落 似 箭 躜。 进步不 胜 , 必有 怯 敌 之心 , 此 是初 步 明 劲, 有 形 有象 之 用 也。 至 暗 劲之 时 , 用法 更妙, 起似蛰龙升天, 落如霹雷击地。 起无形落无踪, 起意好似卷地风。起不起 , 何用再 起 ; 落不 落 , 何用 再 落 。低 之 中 望为 高 , 高之 中 望 为低 。 打 起打 落 , 如水 之翻浪 。 不 翻不 躜 , 一寸 为 先 ,足 打 七 分手打 三 , 五营 四 稍 要合 全 。 气随
35、心 意随 时用, 打 破 身势 无 遮 拦, 此 是 两步 暗 劲 ,有 无 穷 之妙 用 也 。拳 无 拳 意无 意 无 意之 中是真 意 。 拳打 三 节 不见 形 , 如见 形 影 不为 能 。 随时 而 发 ,一 言 一 默一 举 一 动行 止坐卧 以 至 于饮 食 茶 水之 间 , 皆是 能 用 ,或 有 人 处, 或 无 人处 , 无 处不 是 用 。所 以无入 而 不 自得 , 无 往而 不 得 其道 , 以 致寂 然 不 动, 感 而 遂通 , 无 可无 不 可 ,此 是三步 化 劲 神化 之 功 用也 。 然 而所 用 三 步之 功 夫 ,虚 实 奇 正, 亦 不 可专 有
36、意 用于 奇正。 虚 实 ,虚 者 , 并非 专 用 与彼 , 己 手在 彼 手 之上 , 用 劲拉 回 , 落如 钩 竿 ,谓 之实 。 彼 手 已 不 着 我 之 手 , 我 用 劲 将 彼 之 手 拉 回 , 谓 之 虚 。 并 非专 用 意 于 虚 实 , 是在人 之 形 势感 触 耳 。奇 正 之 理亦 然 , 奇无 不 正 ,正 无 不 奇, 奇 中 有正 , 正 中有 奇,奇 正 之 变化 , 如 循环 之 无 端。 所 用 无穷 也 。 拳经 云 , 拳去 不 空 回, 空 回 非奇 拳。正谓之此意也。读者深思格物此理,而要义得矣。 上编 形意拳术讲义 第一章 总纲 第一节 无
37、极论 无极者,空空静静,虚若无一物也。圣 人自阴阳以统天地,夫有形者生于无形,无 形则天地安足生, 故曰有太易太初太始太素, 而太极之五太也。胎包炁质形之本也,一惊 而生炁质形也。气之轻清而上浮者为天,气 之重浊而下凝者为地。然太易者,未见气也; 太初者,气之始也;太素者,质之始也;太 始者,炁形之始也。炁形,质具而未相离, 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寻之不得,故曰易也。 易无形状,易变为一太极生也。由太极而生 万物也,如易仍无形。太极亦不生炁,形质 混沦而相离,虚无缥缈复而谓之无极也。 第二节 虚无无极含一炁 虚无者,无形之势也;无极者,含一混 沌不分之炁也。此炁乃是先天真一之祖 炁,氤氲无形,其
38、中有一点生机含藏,名为 先天之本,性命之源,生死之道,天地之始, 万物之祖,阴阳之母,四象之根,八卦之蒂, 即太极之发源而谓之无极也。 第三节 起点 开势先将身体立正,面向前,两手下垂,两 足九十度之姿势,心中要空空无物,此势谓 之顺行天地自然化生之道,又谓之无极含一 炁之势也。此势乃练拳术之要道,形意拳术 之基础也。形意拳術講義 - - - 1 2 - - - 第二章 第一节 太极论 太极者,炁形质之本,无极而有极也,自无 归有,有必归无,无能生有,有无相生,无 有尽时,太极中于四象两仪之母也,其性属 土,天地万物皆以土为本,故万物之旺由土 而生,万物之衰由土而归也,在人五脏属脾, 脾旺则人
39、之四肢百骸健全,取诸形意拳中为 横拳,内包四拳,即劈崩躜炮之拳,谓之五 德,而又谓之五行也。 第二节 太极势(一) 将无极之姿势半面向左转,左足根靠右足里 胫骨,为四十五度之姿势,随时再将身体下 沉,腰塌劲头顶劲,目平视,内中神意抱元 守一,和而不流。口似张非张,似合非合, 舌顶上腭,谷道内提,此势取名一炁含四象, 谓之揽阴阳,夺造化。转乾坤扭气机,于后 天之中,返先天之真阳,退后天之纯阴,复 本来之真面目,归自己之真性命,而谓之性 命双修也,故心以动,而万象生,其理流行 于外,发着于六合之远,无物不有。心以静, 其气缩至于心中,退藏于密,无一物之所存, 故练拳依此开势为法也。 第三节 太极(
40、二) 左足不动,右足向外斜横进步,两手攥上拳, 左手阳拳停在左胯,右手随足进时,向裹拧 劲,拧成阴拳,如托物之势,顺胸上起,往 前伸出,头顶身拗,目视右拳大拇指节 谓之鸡腿龙身熊膀虎抱头鸡腿者,独立 之势龙身者,三曲之形。熊膀者,项直 竖之劲。虎抱头者,两手相抱似猛虎离穴 之意,总而言之,即中庸不偏不倚之谓也。 第三章 第一节 两仪论 两仪者,是太极流行绵绵不息分散而生也。 太极左伸,则为阳仪,太极右缩,则为阴仪。 所谓阳极必生阴,阴极必生阳,阴阳相生, 则生生不息。天为一大天地,人为一小天地。 天以阴阳相合而生三才。三才者,天地人, 三才之象也。人以阴阳而生三身,三身者, 上中下三丹田也,三
41、田往返,阴阳相交,为 人性命之根,造化之源,生死之本,即道家 之金丹是也,拳术之理亦然,且拳术左分则 为阳仪,右分则为阴仪。阴阳伸缩,生生流 行绵绵不息,即拳内,动静起落进退伸缩开 阖之玄妙也。所以数不离理,理不离数,数 理兼用,方生神化之道。体用一源,动静一 理,分而言之为万法,合而言之仍归太极之 一炁也。形名虽殊,其理则一。正是此意义 也。 第二节 两仪生三才 将太极之姿势,右足不动,左足向前进步, 左手同足进时,往前顺右肘推出,至右手腕 向下翻劲,成半阴阳掌,右手亦同左手往前形意拳術講義 - - - 1 3 - - - 推翻时,向里扭劲,回拉至下丹田,成半阴 阳掌,两手大指虎口圆开,两肱
42、曲伸,似直 不直,似曲不曲,目视左手大指稍, 两肩松 开,沉劲,两胯根塌劲,是肩与胯合;两肘 垂劲,两膝合劲,是肘与膝合;两足蹬劲, 两手五指伸劲,是手与足合,此谓三合也。 要而言之,是肩催肘,肘催手;腰催胯,胯 催膝,膝催足,上下合而唯一。此姿势不可 前裁后仰左斜右歪。正是斜,斜是正,阴是 阳,阳是阴,阴阳相合,内外如一,此谓之 六合也。总而言之,六合是内外相合,内外 相合既是阴阳相合,阴阳相合,三才因斯而 生焉。 以后无论各拳各形,开势皆用三才势为 主,熟练拳经,深默温习,法无不中。拳经 云,三才三身非无因,分明配合天地人,三 元灵根能妙用,武术之中即超群。 第一章 劈拳讲义 劈拳性属金,
43、是阴阳连环成一气之起落也。 气之一静,故形象太极;气之一动而生物。 其名为横,横属土,土生万物,故内包四拳。 按其五行循环之数,土能生金,故先练习劈 拳,上下运用而有劈物之意。其性像斧,故 名劈拳,取诸身内,则为肺,劲顺则肺气和, 劲谬则肺气乖,夫人以气为主,气和则体壮, 气乖则体弱,故学者不可大意也。步法,三 步一组,前足进为一,后足进为二,既进之 足,复跟为三,如下图: 第一节 劈拳 进步 路线 第二节 劈拳起势 三才势右足不动,先将左足尖向外前进步, 两手同时撰上拳,右手将拳阴翻靠右脐傍停 住,左手将拳往下直落至丹田(俗名小腹) 变成阴拳,不停,随时顺胸往上躜至心口, 手如托物之势,向前
44、推伸与左足相顺,高不 过口,低不过喉,两肱两股似曲非曲,似直 非直,头顶劲,腰塌劲,目视左阴拳大指跟 节。 拳经云,两手紧握,同变阴拳,左拳落出, 肘顺胸前,高不过肩,力垂左肩,右拳靠脐, 肘置肋旁,眼平舌卷,气降丹田。 第三节 劈拳落势 再换势,右足向前大进,左足后跟相离一尺 五六寸,总而言之,两足站离合自己之步法 姿势为佳,右手同足进时,上起顺左肱向前 拧劲,推伸下翻成半阴阳拳,高平乳形顺足, 左手亦同时向下翻,往后拉劲成掌,至左胯 前停住,肱股曲伸,头顶身挺,目视右手食 指稍,再演与左势图一,右势图二,手法步 法均相同,数之多寡勿拘。回身总宜出 左手左足再回身。 拳经云,左足即开,右足大
45、进,手足齐落, 推挽两迅,左足斜跟,右足仍顺,指开心齐, 后手肋近,手足与鼻,列成直阵。 第四节 回身法 左足在前右转身(右足在前左转身),转身 时,在前之足尖向回扣,稍进成斜横形势, 在后之足随转身时,前进成顺,前手亦同身 转时,挽成阴拳。紧靠左脐旁,后手亦同转 身时,向裹合劲,顺胸往前托伸,目视大指 中节 拳经云,起势躜,落势翻,行如槐虫,起挑 担。若遇人多,三摇两旋,正是转身之谓也, 劈拳,右转路线,图如下,收势仍归于 左形意拳術講義 - - - 1 4 - - - 原地。 第二章 崩拳讲义 崩拳性属木,取之身内属肝,以拳之应用为 崩拳,此拳之性能,是一气循环往来势如连 珠箭,所谓崩拳似
46、箭属木者是也,练之拳势, 顺则肝舒气平,养心神,增筋力,而无目疾 腿疾之患;拳势逆则伤肝,肝伤则两目昏花, 两腿萎痛,一身失和,心火不能下降,拳亦 不得中立地步。然崩拳势极简单。其练法, 左足前进,右足相跟,相离四五寸,此势不 换步,出左手进左足,出右手亦进左足,一 步一组,学者于此拳中,当细研究其妙道焉。 第一节 崩拳进步路线 第二节 崩拳起势 三才势,将左足极力向前直进步,右足同时 紧跟后跟步,相离四五寸,两手同足进时攥 上拳,右拳虎口朝上,肩肘暗含着劲,向前 顺左肱手腕上猛伸直出,高与心口相平,左 拳以暗含劲向里扭成阴拳,同时往回拉至左 胯前阴拳停住,目视右拳虎口,手足起落要 相齐。 拳
47、经云,左足先开,右足跟进,胫对左踵, 骽曲势峻,两掌变拳,后阴前顺,顺者力挽, 阴者前奋,两手互易,步法莫紊。 第三节 崩拳落势 将前姿势左足再向前进步,右足随同跟步, 左手拳暗含着劲虎口朝上,同足进时,顺右 肱肘外手腕下往前极力发出,右手亦同左拳 外发时,极力顺左肱回拉,拉至右肱前停住, 目视左手虎口,头顶腰挺,气垂,两肩松开, 再换势,如起势第一图,落势第二图,多寡 勿拘,回身总宜出左手左足再回身。 拳经云,左足再进,右足后跟,右手力挽, 左拳阴伸,手足齐出,两手力均,后拳成阴, 前拳要顺,目视前手,理要齐心。 第四节 崩拳回身法 崩拳回身,俟左拳打出时再回身,先将左拳 向里合劲,至左胯前
48、阴拳停住,左足尖速向 回,极力扣在右足跟后,左足跟与右足尖相 对成斜八字势,右足亦同时将足外向斜横, 高提起进步,右拳亦同时足进身转时,向里 扭成阴拳,如托物之势,往前极力伸发,俟 右足着地时,将拳下翻成掌,往回拉劲至右 胯前,左手亦同右拳下翻拉时,顺右肱往前 伸发,扭劲成掌,形势左肩右膝,剪子股拗 势,取名为狸猫倒上树。 拳经云,左扣右横,随时转身,右足横提, 右拳阴伸,左拳仰抱,推挽力均,手足齐落, 两掌半阴,后掌在肋,前掌齐心。形意拳術講義 - - - 1 5 - - - 第三章 躜拳讲义 躜拳性属水, 是一气之流通曲折无微不至也, 躜上如龙,突然出水,又似涌泉趵突上翻, 取诸身内属肾,
49、以拳中为躜拳,其拳快似闪 电,形似突拳,所谓水者是也。拳势顺,则 真劲突长,肾足气顺;拳势逆,则拙力横生, 肾虚气乖,清气不能上升,浊气不能下降, 真劲不长,拙力不化矣,学者当知之三步一 组,如下图。 第一节躜 拳 进 步路线 第二节 躜拳起势 将三才势,两手同时攥上拳,左肱停住拳不 回,再将左足往前垫步,右足随后往前大进 步,左足后跟步,右拳亦同足进时向里拧劲, 拧的手心朝上,用肩之力,将拳头顺左肱肘 上极力上躜成阴拳,高与鼻齐,左拳亦同足 进拳躜时,顺右肱肘往下拉劲,至右肘下二 三寸,手心朝下,阳拳停住,目视前手小指 中节,头顶肩垂身挺,手足起落要相齐。 拳经云,左足先开,右足大进,足落拳躜, 覆拳宜迅,左足斜跟,右足仍顺,前拳取鼻, 后拳肘近,手足与鼻,列成直阵。 第三节 躜拳落势 换势时,右足向往前垫步,左足往前大进步, 右足后跟步,左拳亦同足前进时,向里合劲,形意拳術講義 - - - 1 6 - - - 合的手心朝上,顺右肱肘上极力上躜成阴拳, 高齐鼻尖,右拳亦同足进拳躜时,向下扣劲, 扣的手心朝下,顺左肱下拉至肘二三寸,阳 拳停住,目视前手小指中节,再演手足起落, 如一起势,二落势图,手数多寡勿拘。 拳经云,右足已开,左足大进,右手回撤, 左手前奋,右足紧跟,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