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9/2/17,走进鲁迅的心灵世界,呐喊自序,自主学习,合作探究,2019/2/17,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1918年第一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随后连续发表孔乙己、药、故乡等著名小说,1921年,发表代表作阿Q正传,成功地塑造了阿Q这一典型形象,成为具有世界影响的不朽名著,1923年集成小说集呐喊为革命现实主义的新小说奠定了基础。,鲁迅自传 鲁 迅 我于一八八一年生于浙江省绍兴府城里的一家姓周的家里。父亲是读书的;母亲姓鲁,乡下人,她以自修得到能够看书的学力。听人说,在我幼小时候,家里
2、还有四五十亩水田,并不很愁生计。但到我十三岁时,我家忽而遭了一场很大的变故,几乎什么也没有了;我寄住在一个亲戚家里,有时还被称为乞食者。我于是决心回家,而我底父亲又生了重病,约有三年多,死去了。我渐至于连极少的学费也无法可想;我底母亲便给我筹办了一点旅费,教我去寻无需学费的学校去,因为我总不肯学做幕友或商人,这是我乡衰落了的读书人家子弟所常走的两条路。 其时我是十八岁,便旅行到南京,考入水师学堂了,分在机关科。大约过了半年,我又走出,改进矿路学堂去学开矿,毕业之后,即被派往日本去留学。但待到在东京的豫备学校毕业,我已经决意要学医了。原因之一是因为我确知道了新的医学对于日本维新有很大的助力。我于
3、是进了仙台(Sendai)医学专门学校,学了两年。这时正值俄日战争,我偶然在电影上看见一个中国人因做侦探而将被斩,因此又觉得在中国医好几个人也无用,还应该有较为广大的运动先提倡新文艺。我便弃了学籍,再到东京,和几个朋友立了些小计划,但都陆续失败了。我又想往德国去,也失败了。终于,因为我底母亲和几个别的人很希望我有经济上的帮助,我便回到中国来;这时我是二十九岁。,我一回国,就在浙江杭州的两级师范学堂做化学和生理学教员,第二年就走出,到绍兴中学堂去做教务长,第三年又走出,没有地方可去,想在一个书店去做编译员,到底被拒绝了。但革命也就发生,绍兴光复后,我做了师范学校的校长。革命政府在南京成立,教育部
4、长招我去做部员,移入北京;后来又兼做北京大学,师范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的国文系讲师。到一九二六年,有几个学者到段祺瑞政府去告密,说我不好,要捕拿我,我便因了朋友林语堂的帮助逃到厦门,去做厦门大学教授,十二月走出,到广东做了中山大学教授,四月辞职,九月出广东,一直住在上海。 我在留学时候,只在杂志上登过几篇不好的文章。初做小说是一九一八年,因为一个朋友钱玄同的劝告,做来登在新青年上的。这时才用“鲁迅”的笔名(Penname);也常用别的名字做一点短论。现在汇印成书的有两本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一本论文,一本回忆记,一本散文诗,四本短评。别的,除翻译不计外,印成的又有一本中国小说史略,和一本编定的
5、唐宋传奇集。 一九三年五月十六日,补充资料,鲁迅出生时,他家已由“购地建屋,设肆营商,广置良田”的“大户”变成一个只有四五十亩水田的“小康”之家。鲁迅13岁时,祖父周福清因考场作弊案入狱打入死牢,周家变卖财产才保住祖父一条性命。三年后,父亲周伯宜病逝。去世前,那个一向来周家诊治的“名医”,于病情危急时候竟荐一个生手自代,和自己完全脱了干系。这个生手也是本城的“名医”,他的诊金同样昂贵,开的药方上还有一种特别的药引,后见用药无效,竟推说鲁迅的父亲也许在“前世”有什么“冤愆”。,周伯宜,鲁瑞,补充资料,最后一次,家里花了大洋十元的“特拨”费请他来时,他却仍旧“泰然”得开了一张方,但在当天鲁迅的父亲
6、就去世了。父亲去世后,鲁迅遭到了本家长辈的欺压和侮辱。有一次族人会商事情,议事内容有损一房利益,鲁迅说要请示祖父,当时一个叔祖就声色俱厉逼他画押,鲁迅非常气愤,终未签字。又有一次,叔祖母衍太太知道鲁迅手头拮据,就挑唆他搜寻家中首饰变卖,鲁迅觉得她不正派,就不再和她来往;而她竟放出流言,污蔑鲁迅已经拿了家里的东西变卖了。这类事对鲁迅刺激很深,使他看透了上流社会的腐朽和堕落。,药店,当铺,仙台医专,藤野先生,绍兴会馆,补充资料,鲁迅在南京求学期间,一方面对西方的新知识、新思想感到非常新鲜,另一方面对封建专制的腐败和洋务的“乌烟瘴气”很反感。到毕业时,不配作半个水兵,亦不能下洞挖矿,“所余的还只有一
7、条路:到国外去。”,鲁迅每天出入的质铺、药铺,矿路学堂(1899转入),江南水师学堂1898,在仙台医专,藤野先生,2019/2/17,作品集简况,小说集两部呐喊、彷徨 历史小说集一部故事新编 散文集一部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一部野草 杂文集十六部华盖集、且介亭杂文等 翻译俄国作家果戈里的死魂灵, 原苏联作家法捷耶夫的毁灭,呐喊是鲁迅19181922年的短篇小说集,共收集短篇小说14篇。呐喊体现了作者彻底的毫不妥协的叛逆精神,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本文是这部小说集的序言,写于1922年12月。作者在序言中回顾自己从19世纪末至“五四”时期的生活经历、思想发展及探索救国之路的过程,说明了
8、写作呐喊的缘由和自己的创作态度。,2019/2/17,呐喊篇目表(1)呐喊自序 (1922.12) (2)狂人日记 (1918.4) (3)孔乙己 (1919.3) (4)药 (1919.4) (5)明天 (1920.6) (6)一件小事 (1920.7) (7)头发的故事 (1920.10) (8)风波 (1920.10)(9)故乡 (1921.1) (10)阿Q正传 (1921.12)(11)端午节 (1922.6) (12)白光 (1922.6)(13)兔和猫 (1922.10) (14)鸭的戏剧 (1922.10)(15)社戏 (1922.10),2019/2/17,序言,简称序,是写
9、在著作正文前的文章。作者写的序叫自序,一般说明自己写书的宗旨和经过;也有他人写的,叫做他序,多介绍作者或评论书的内容;还有把与本书相关的文章放在书前来代替序言的,叫代序。而鲁迅的这篇序言中,鲁迅通过叙述自己的经历来反映思想发展过程,并说明写作呐喊的缘由,这正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书名之所以定为呐喊,先生在该书的自序中具体而详细地解释道:“在我自己,本以为现在是已经并非一个切迫而不能以于言的人了,但或者也还未能忘怀于当日的寂寞的悲哀罢,所以有时候仍不免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们不惮于前驱。”我们读狂人日记,便真切地听到发自先生体内的呐喊;读阿Q正传、故乡、药,仿佛看到先
10、生因农民的麻木、不觉醒而振臂高呼;读孔乙己,我们同样体会到先生对那些受封建社会摧残毒害而迷失自我的知识分子痛心疾首,扫清语言障碍:,忘却: 质铺: 侮蔑: 小康: 困顿:途路: 川资: 奚落:格致:卒业:,忘记。,当铺。质,典当,抵押。,轻视,蔑视。,指可以维持中等水平的家庭经济状况。,A劳累到不能支持;B(生计或境 遇)艰难窘迫。此为文中义项。,即路途。,旅费。,用尖刻的话数说别人的短处,使人 难堪;讥讽嘲笑。,格物致知的省称。意思是穷究事物的原理而获得知识。清末曾用“格致”统称物理、化学等学科。,毕业。,鲁迅之父,随喜:久违: 盛举: 不名一钱:无可告语: 驱策: 愤懑:云集:要著:折服:
11、曲笔:悬猜:,佛教用语,愿意是随着别人做善事,文中是跟随别人一起活动的意思。,客套话,好久没见。,盛大的活动。,也作“不名一文”。一个钱也没有。名, 占有。,没有可以向其诉说的人。,用鞭子赶,驱使。,气愤,抑郁不平。,鲁迅之母,比喻许多人从各处来,聚集在一起。,要务。,A说服;使屈服;B信服。,有意凭空添加。,猜想;揣测;估量。,2019/2/17,文章结构如下:第一部分: (1)总括呐喊由不能忘 却的“梦”引起的。 第二部分:(222)具体分述鲁迅生 活经历和思想变化过程。 第三部分:(2324)写作呐喊的缘由,表明为革命而作文的态度。,2.另外的一种全文结构:,一、叙述自己探索救国救民道路
12、的思想发展过程。 (1)总括呐喊由不能忘却的“梦”引起的。 (222)具体分述鲁迅生活经历和思想变化过程。 二、(2324)写作呐喊的缘由,表明为革命而作文的态度。,我在年轻时候也曾经做过许多梦,后来大半忘却了,但自己也并不以为可惜。所谓回忆者,虽说可以使人欢欣,也不免使人寂寞,使精神的丝缕还牵着已逝的寂寞的时光,又有什么意味呢,而我偏苦于不能忘却,这不能全忘的一部分,到现在便成了呐喊的来由。,写作的缘由,是缘于青年时不能全忘的许多“梦”。,梦,大半忘却了,一部分不能忘却,呐喊的来由,阅读课文,到过哪些地方 产生过哪些想法 人生道路上有哪些重大的转折,鲁迅先生在创作呐喊之前:,阅读文章的2段-
13、6段,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和思想变化,追寻鲁迅年青时候做过的梦。,请同,走进课文图片,绍 兴 1.在绍兴的四年,作者做了什么?,生活经历 侍亲疾,、鲁迅的感受如何?,看清世态,想走异路,思想发展:,南 京,2. 在洋务学堂,鲁迅所学新的知识对他的思想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渐悟中医是骗子,并由此产生对于“被骗的病人和他的家族的同情”,知道西方医学能维新。 生活经历 求新知 思想发展 选择学医,救民报国,仙 台,生活经历 攻医学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
14、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思想发展 领悟要著,弃医从文,东 京在仙台,作者主要攻读西方医学,初中学的藤野先生就是对仙台学医生活的回忆。学医之梦很美满。鲁迅后来为什么又动摇呢?,生活经历 : 领悟要著 弃医从文创办新生并失败,在东京,鲁迅为搞文艺做了许多工作,文中主要叙述了办杂志新生,新生的结局如何?鲁迅为什么感到如置身毫无边际的荒原的悲哀?,新生的失败,给鲁迅以沉重的打击,深刻的反省,看见自己“决不是一个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英雄”。 客观原因:国民精神麻木,群众不觉悟,对于呐喊, 既非赞同,也不反对。 主观原因:对自己寄托希望过高,认为自己是英雄,思想不切实际,青年人特有的狂热病。,思
15、想历程:悲哀寂寞 深刻反省,探究“文学启蒙梦”对鲁迅的影响,2、筹办新生失败后,鲁迅思想状况如何?提示:一方面感到“未尝经验的无聊”、“悲哀”和“寂寞” 另一方面,终于看清楚自己,2019/2/17,1、看时事片后,鲁迅的思想状况如何?,提示:“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梦想破灭之后,鲁迅先生是如何驱散心中的痛苦与寂寞的呢?沉默是对自己理想的绝望吗?,钞古碑。沉默苦闷并非理想破灭后的绝望,而是仍在苦苦思索追寻着国家和社会的前途与出路。,思想历程:苦闷沉默 思索追寻,我决不是一个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英雄。,在金心异前来索稿时,鲁迅改变了沉默的
16、生活状态。他的思想上有怎样的转变?,争论的结果,鲁迅否定了自己最初的看法,看到了希望,于是振笔呐喊。,我们的结论,先前的思想发展是形成呐喊的深厚的思想基础,而金心异的来访则是写作呐喊的直接契机。,双方的观点,鲁迅,铁屋子万难破毁,即使大嚷起来惊起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也无济于事。,金心异,既然有人起来,就有可能破毁。,凡有一人的主张,得了赞和,是 促其前进的,得了反对是促其奋斗 的,独有叫喊于生人中,而生人并 无反应,既非赞同,也无反对,绍兴 南京 仙台 东京 北京,洋务救国 学医救国 从文救国 精神寂寞 奋起呐喊,生活历程,思想历程,梦的探索,梦的反省,梦的追求,(呐喊),线索图一,线索图二:梦
17、的变迁,学洋务,学医 救国梦,文艺 救国梦,小康坠入困顿,倍感人间冷漠,世态炎凉,想走异路,拯救像他父亲一样的病人;战争时当军医,电影画面, 认识到国民 的劣根性,破灭,呐喊,我决不是一个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英雄,产生,产生,梦,线索图三,呐喊自序 鲁迅,2019/2/17,救国救民,不能全忘的 一部分的“梦”总起,绍兴侍父看透世态 ,南京求学想走异路 ,仙台学医 治病从军 ,惨遭打击领悟“要著”(4),东京治文 无可措手(69),“呐喊”含义:唤醒民众,毁坏铁屋;慰藉(ji)猛士,不惮前驱。,弃医从文,作文呐喊(2124),北京抄碑 寂寞苦闷 (1011),心异来访 铁屋之争(1220),假如
18、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就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走进课文深处,深究鲁迅思想,问:这一段话的深刻含义是什么(有哪些要素)?,环境 人物 情节,铁屋子,熟睡的人们,从昏睡入死灭,金心异的来访,对鲁迅的思想有何影响?提示:“铁屋子”用来比喻黑暗的、禁锢得极为严密的旧中国。“熟睡的人们”用来比喻处在长期封建专制统治之下愚昧、 麻木的国民。“大嚷起来”用来比喻为唤醒广大民众而发出的“呐喊”。“毁坏这铁屋”用来比喻摧毁这黑暗的旧世界。这
19、正是鲁迅创作呐喊的原因,2019/2/17,通过分析,我们得出结论:先前的思想发展是形成呐喊的深厚的思想基础,而金心异的来访则是写作呐喊的直接契机。呐喊的对象:麻木的国民 革命的先驱者,“寂寞”这个词在文中出现好多次,把它们找出来,()所谓回忆者,虽说可以使人欢欣,有时也不免使人寂寞,使精神的丝缕还牵着已逝的寂寞的时光又有什么意味呢。 ()这是怎样的悲哀啊,我于是以我所感到者为寂寞 ()这寂寞又一天一天长大的起来,如大毒蛇,缠住了我的灵魂了。 ()只是我自己的寂寞是不可不驱除的,因为这与我太痛苦。 ()后来也亲历或旁观过几样更寂寞更悲哀的事,都为我所不愿追怀。 ()至于自己,却也并不愿将自以为
20、苦的寂寞,再传染给也如我那年轻时候似的正做着好梦的青年。,“寂寞”一词在文中出现九次之多,鲁迅先生陷入无边寂寞的原因何在?你是如何理解这种寂寞的?,这种寂寞感出现在弃医从文后,作者年青时的梦想相继破灭是他陷入无边寂寞的主要原因。,这种寂寞是真的无聊,真的无事可做吗?,爱国者报国无门的忧愁, 先行者曲高和寡的悲哀。,在连续不断的受挫中,鲁迅由失望转入苦闷,甚至是绝望。他开始用抄古碑、钻入故纸堆来忘掉“问题”和“主义”以此麻痹自己的灵魂,淡忘现实给自己的苦痛。文章说这麻醉法似乎奏了功,是说他彻底忘记了痛苦?,便摇着蒲扇坐在槐树下,从密叶缝里看那一点一点的青天,晚出的槐蚕又每每冰冷的落在头颈上。,从
21、他夏夜枯坐树下的神态中,读出此时的他是沉默而不是沉醉,反省自己决不是一个振臂一呼而应者云集的英雄。,金心异约稿使他看到希望,虽做不了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英雄,然而与英雄同道,为猛士呐喊助威也算尽心尽力了。,除了自己主观上的原因之外,主要是国民的精神麻木,群众不觉悟,对于呐喊既不赞同也不反对。所以在他看来,国民已经没有了希望,自己也只剩下深深的悲哀和寂寞。而猛士们的奋斗也正如我那里一样,有热情而国民没有反应,所以前驱的猛士是奔驰在寂寞里的。因此他们需要有人呐喊助威。,写作呐喊目的(含义),为唤醒精神麻木、“熟睡”的人们起来抗争,而发出战斗呼喊; 为慰藉战友,使之“不惮于前驱”的呐喊助阵。,2019
22、/2/17,阅读材料,没有伟大人物出现的 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 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 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 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 邦。因鲁迅之一死,使人们 自觉出了民族的尚可以有为; 也因鲁迅之一死,使人家看 出了中国还是奴隶性很浓厚 的半绝望的国家。郁达夫怀鲁迅,2019/2/17,2019/2/17,1、 关键词的微妙变化说明了什么?明确:叫喊、大嚷和呐喊三个词的有序运用,巧妙表现鲁迅先生由主张文艺救国到运用文艺做革命武器的心路历程。2、 详写“消沉”生活为了什么?明确:一方面表现了鲁迅先生对文艺救国失败后的无限痛苦与寂寞;另一方面,也恰恰证实了鲁迅先生并不是真正的消沉,他
23、是在沉默中反思,在反思中积蓄战斗的力量。3、 “呐喊”有什么丰富的内涵?明确:呐喊是鲁迅先生所从事的革命文艺,更是鲁迅先生的革命宣言、革命态度与革命行动,也是对前驱者的鼓励和慰籍,一种唤醒和号角,一种希望和期待革命队伍的壮大和事业的兴盛。4、 王朔在我看鲁迅一文中说:“我认为鲁迅光靠一堆杂文、几个短篇是立不住的,没听说有世界文豪只写过这些东西的。”针对王朔的这个评论,你有什么看法?注意:关键是要有理有据。,小组合作探讨,课堂小结,悲哀寂寞,奋起呐喊,五易其地:,绍兴、南京、仙台、东京、北京,三改其志:,学医,救国梦,洋务,文艺,民族魂,自题小像,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这是一首动人的爱国主义诗篇。鲁迅在诗中表达了对于祖国命运的深切关心与忧思,流露出他对于广大人民在封建统治下愚昧、不觉悟的愤慨和焦虑,抒发了心中的某种寂寞,同时他还立誓要为祖国的复兴献出自己的鲜血和生命。, 自 嘲 鲁迅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1932年12月12日写于上海,作业布置,由鲁迅回忆自己梦的产生、对梦的执著,你能不能谈谈你的梦,有什么梦?怎样形成的?如何为梦的实现而奋斗?请以“我的梦”为话题,写一篇700字左右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