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气象物候ppt课件.ppt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5404450 上传时间:2019-02-28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569.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气象物候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气象物候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气象物候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气象物候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气象物候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露水,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气象物候,专题,气象:气候现象。,物候:季节变化现象,气象物候,气象物候,你知道哪些预知天气的方法?,看云识天气,1、本文说明的内容是什么?2、本文是采用什么结构形式来组织全篇 的?全文的中心句是哪句?,云和天气的关系。即如何通过观察天空中各种云来识别阴晴风雨。,本文是“总说分说总说”的结构。 中心句是:云就像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整体感知 预习展示一,精读深思

2、 预习展示二,一、文章的第二部分(26段)具体说明怎样看云识天气,请仔细阅读该部分,完成下列表格。,分组:1-4组交流第3节5-8组交流第4-5节9-14组交流第6节,高积云,积云,卷积云,卷云,天气情况,形 状,名称,阅读第三节,完成表格:,像羽毛、像绫纱,天气晴朗,像鳞波,一般不会带来雨雪,像棉花团,在天空映着温和的阳光,像羊群,云块间露出碧蓝的天幕,阅读第四、五节,完成表格:,仿佛白色绸幕,它向前推进,天气将转阴,像毛玻璃,它预示将要下雨或下雪,布满天空,连绵不断的雨雪就要下降,形成高大的云山,马上就会下暴雨,卷层云,高层云,雨层云,积雨云,阅读第六节,完成表格:,晕,华,虹,霞,二、这

3、篇说明文的语言非常生动、形象。请再认真地研读一遍第二部分,看看作者是如何做到的。,(1)运用贴切的比喻:,“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形象地说明了卷云的轻盈和洁白。“好像微风吹过水面引起的粼波”比喻卷积云的形态特征; “像棉花团似的白云”比喻积云的形态特征; 写卷云聚集成卷层云时用“仿佛蒙上了白色的绸幕”作比喻。,细心品味 预习展示三,(2)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卷层云变成高层云时,用“这时的卷层云得改名换姓,该叫它高层云了”; 写高层云变成雨层云时,用“太阳和月亮都躲藏了起来”,(3)用描写的语句:,“阳光透过云层依然很清晰”,写出了“卷云”的“薄”; 用“向上凸起”、“高大

4、的云山”、“群峰争奇”、“耸入天顶”等词语写由积云到积雨云;“云底变黑”、“云峰模糊”、“云山崩溃”、“乌云弥漫”描绘“积雨云”的发展变化。,三、写“积云”变化为“积雨云”的一段用了哪些表示时间的词,找出来,说说它们的作用。,迅速、不一会、顷刻、马上用词准确又不雷同,准确地说明了变化速度之快。,文章的其他部分还有类似的语句,请找出来,认真读一读,注意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四、为了说明如何看云识天气,作者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细心品味 预习展示四,天上钩钩云,地下雨淋淋. 天上鲤鱼斑,明天晒谷不用翻.(瓦块云,晒煞人) 云往东,刮阵风;云往西,披蓑衣. 云钩向那方,风由那方来. 早上乌

5、云盖,无雨也风来. 黄云上下翻,将要下冰蛋. 山戴帽,大雨到.,拓展探究 课堂展示一,你还知道哪些有关看云识天气的谚语?,拓展探究 课堂展示二,链接参考资料一,你认为高科技条件下还有没有必要凭人们的经验来观察天气? 这种凭经验测天气的方法是有价值的。成本很高,同时需要相应的专业知识和先进的设备。“看云识天气”依据的是相对可靠的经验,这种方法简明易学,对诸如农事或出行等对天气的要求,不失为一有效的手段。卫星测天气体现的是高科技的进步,而看云识天气是一种生活的基本常识,两种方法的服务作用不同,所以并不矛盾。,观点+理由,大自然的语言,阅读大自然的语言 课堂展示,文中大自然的语言是指什么呢? 文章主

6、要说明的内容是什么,按怎样的顺序展开的?,指物候现象,1-3 从现象说起,以四季为序,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介绍物候现象和物候学; 4-5 物候观测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6-10 介绍物候现象四个因素,又由主要到次要,由空间到时间,这样说明言之有序,有条理,表明四个因素所起的作用程度不同,不能等量齐观; 11-12 研究物候学的意义。,A、北京桃花开得比南京迟是因为 B、济南苹果开花比烟台早是因为,这是纬度差异南京的纬度比北京低, 春季先来临。,这是经度度差异济南在烟台的西边, 离大海相对远些,春天暖和些,春天 来的早些。,“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反映怎样的物候

7、现象? (泰州市中考语文),物候现象:时已届孟夏,正属大地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了。 但不期在高山古寺之中,又遇上了意想不的春景 一片始盛的桃花 物候规律:反映了物候与地势高下有关系。在大气的对流层 内,气温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降低,每上升100米气 温就下降0.65摄氏度,海拔1500米的山顶,气温比 山藨要低近10摄氏度,因此,山上的花要比山下的 迟开。,课堂展示:,你留心过身边的物候现象吗?对你的学习生活有哪些意义?课本第45页问题二,课本第45页问题二,物候现象体现着气候变化的规律,物候的来临受一定的客观因素影响,有它的基本表现,只要掌握了这些规律和变化,就能作出准确判断,合理地安排农业生产

8、。,总结与讨论:,看云识天气、大自然的语言这两篇说明文语言有什么特点?,生动形象 通俗准确,盘点收获,收藏经验,说明文,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说明顺序 说明方法说明方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 分类别、下定义、作诠释、列图表,平实说明:准确性、科学性 生动说明:生动性、形象性,课外作业: 1预习古代诗词中的物候; 2进一步完成学习指南的相关练习,第二课时,阅读古代诗词中的物候 课堂展示,展示一:四首诗的句意及主要内容各是什么?(一句话概括) 展示二:列举各诗中有关气象物候描写的诗句,说说这些景象各表现什么季节的特征。,集中赏析: 塞下曲六首(其一) 李白,(1

9、)文中所写的地方在哪里? (2)“五月”本该是春花烂漫的季节,而祁连山脉一带又是怎样的呢?为什么要写这样的景象? (3)“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一句表现了战士们怎样的情怀?,(烘托战土们英勇杀敌的可贵精神),(思念家乡),祁连山脉,1、你从李白的“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诗句中了解到怎样的物候现象,并分析形成这种物候现象的原因。,五月的天山,天气寒冷,白雪皑皑,看不到春花。时逢盛夏,可是“天山”之上却依然白雪皑皑,只有寒冷,没有烂漫的鲜花,这是由于高下的差异。“天山”海拔甚高,气温自然偏低。,思考质疑:,集中赏析: 凉州词 王之涣,注意“春风”的双关意;,2、羌笛何须

10、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是一首描写我国季风气候的诗篇。诗中的“春风”当指夏季风。请你结合所学的地理知识谈谈为什么“春风不度玉门关”。甘肃玉门关一带,深居大陆内部,四周又有高山阻挡,来自海洋的温润气流,很少能到达这里,因此,境内大部分地区属于荒漠。,3、“春风不度玉门关”,玉门关一带春天刮风多黄沙,于是有人认为“黄河远上白云间”应改为“黄沙远上白云间”,结合书中的理解,谈谈你的认为哪中更合理?,思考质疑 :课本第45页问题四,你认为究竟是“黄河远上白云间”还是“黄沙远上白云间”更正确合理?为什么? A:我认为“黄河远上白云间”更合理。凉州词是一首诗。如果是“黄沙直上白云间”的话,就显得太过直

11、白;而“黄河远上白云间”则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动人画面:汹涌澎湃波浪滔滔的黄河竟像一条丝带迤俪飞上云端,富有美感!尽管玉门关离黄河流域甚远,但文学是可以发挥想象的,可以虚构、夸张、移用。 B:我认为“黄沙远上白云间”更合理。从地理学角度分析,玉门关离黄河流域甚远,根本看不到“黄河”,何谈“远上白云间”?从物候学的角度看,“黄沙”直上“白云间”当是当地实景,是事实。另外,“黄沙远上白云间”也描绘出一幅荒凉之景,与全文风格相协调。,集中赏析: 塞下曲 卢纶,(1)“月黑”与“夜”“雪”等写出了当时怎样的气候?(2)本诗的结尾有何意味?,思考质疑 :课本第46页问题五,北方大雪,侧面描写轻骑远追及其辉煌

12、战果,华罗庚曾对卢纶的塞下曲中“月黑雁飞高”提出质疑,想一想他的理由是什么?华罗庚的质疑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华罗庚曾针对卢纶的塞下曲中“月黑雁飞高”一句写了几句诗:“北方大雪时,群雁早南飞。月黑天高时,怎得见雁飞?”他的理由是北方大雪时,不可能有大雁,因为大雁早已南迁。华罗庚的质疑精神告诉我们:学习前人的经验,并不是说要拘泥前人的经验,我们可以也应当怀疑与批评前人的结果。当然,怀疑与批评必须从事实出发。雁,这里可以泛指所有的鸟。,【小结】文学不是考古,也不是自然科学。文学欣赏应充分考虑到文学的审美特性。如果以科学性来衡量文学,那就索然无味了。,倾听花开的声音,集中赏析: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

13、 苏轼,“春江晚景”视频中作“春江晓景” 思考质疑 :课本第45页问题六,【答】1、苏轼看到画中有鸭,故有“春江水暖鸭先知”的说法;也有人认为鸭有御寒能力,对水温变化又十分敏感。2、河豚产卵时溯江而上,因此下游首先可以捕捞到河豚,然后才是中上游。江阴、常州、南京的地理位置不同,捕捞河豚的时间自然不同,吃河豚的时间有先有后是正常的。,说一说: 下列诗句中你能读出季节、时令或者处所吗?,惟见林花落,莺啼送客闻。李白别房太尉墓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 落花寂寂啼山鸟,杨柳青青渡水人。王维寒食汜上作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李清照如梦令,活动一:三首词

14、中物候与季节的关系,细细品读三首词选文(钱塘湖春行木兰花蝶恋花) 词中哪些描写可以看出季节特点?是什么季节?,依次为: 早春、 早春二月(如木兰花中的“红杏枝头”、 暮春三月(蝶恋花中的“乱红”),活动二:,你知道哪些反映气象物候的成语、谚语或诗句呢?能说说它们所表现的意思吗?,成语示例:,春暖花开 雨后春笋 春华秋实 风起云涌 春生夏长 炎炎夏日 秋高气爽 一叶知秋 秋风扫落叶 冬裘夏葛 残冬腊月 雨过天晴 烟消云散 晴天霹雳,诗句示例:,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

15、我屋上三重茅。 停车坐爱枫叶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隆冬到来时,百花即已绝。,活动三:关于各地梅雨的特点,读课本,了解“梅雨”的概念; 细读三首诗的部分诗句(课本第47页) 三位作者写诗时所处的地点分别在哪儿? 从诗歌内容来看,三个地方的梅雨期分别是什么时候?结合地图知识,联系诗句,由此可以看出“梅雨”的“入梅期”由什么特点?,柳宗元广西柳州 杜甫四川成都 (注:南京指成都) 苏轼浙江湖州,柳州为农历三月(小春即为三月), 成都为农历四月,湖州为阳历五月 (“三时”意思是“夏至以后的十五天”),“入梅期”是从南向北逐步推进的。,中考链接 学以致用,(1)阅读下列诗句,结合所学的地理知识,探究诗中蕴含的物候现象。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反映了物候与纬度有关系。这是由于纬度的差异。“胡天”是指北方和西北少数民族地区。越往北,冬天来得越早,气温也越低。,北戴河 大连 青岛 庐山 昆明,处于海滨,由于经度差异,夏季比内陆凉爽。,海拔较高,由于高下差异,温度比低处低。,2、夏天人们往往到下列地方去避暑,根据本课知识说一说为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职业教育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