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章 细胞的基本结构,第一节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1.怎么区分显微镜视野中的气泡和细胞?2.光学显微镜下能否看见细胞膜?,气泡有一圈很粗的黑边,是光亮的,里面只有空气。细胞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的复杂立体结构。在显微镜下,通过调节焦距可以观察到细胞的不同层面。,如何确定细胞膜的存在呢?,伊红为什么不会逸出细胞?,此实验说明了什么?,材料,动动脑筋,细胞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它有边界。其边界就是细胞膜。,科学家用显微注射器将一种叫做伊红的物质注入变形虫体内,伊红很快扩散到整个细胞,却不能逸出细胞。,一、制备细胞膜,选材:原理:,使用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渗透作用使红细胞吸水涨破,差速离心去
2、除细胞内其他物质。,原因:无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易制得纯净 的细胞膜;无细胞壁,细胞容易吸水涨破。,等渗状态,正常形态的红细胞,吸水后胀破的红细胞,细胞破裂后还需用什么方法才能得到较纯的细胞膜?,离心,实验步骤 选材:猪(牛、羊、人)新鲜红细胞稀释液(血液加适量生理盐水)制作装片:滴一小滴稀释液在载玻片上,盖片观察:显微镜(低倍到高倍镜)滴蒸馏水:在盖玻片一侧滴一滴蒸馏水,同时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引流法)结果:凹陷消失,细胞体积增大,很快细胞破裂,内容物流出,获得细胞膜,1859年,E.Oerton选用500多种化学物质对植物细胞膜的通透性进行了上万次的研究。发现凡是易溶于脂质的物质,容易
3、穿过膜,反之,不容易溶于脂质的物质,不容易穿过膜。 1897年,Crijins和Hedin用红细胞做实验,证明分子通过细胞膜的通透性与其在脂质中的溶解度有关,且溶解度越大越容易通过。,你从以上实验中能得出什么结论?,细胞膜的组成成分中含有脂质。,不溶于脂质的物质,溶于脂质的物质,细胞膜,你从以上实验中能得出什么结论?,动动脑筋,材料,科学家对细胞膜化学成分深层分析发现,细胞膜会被蛋白酶分解(提示:蛋白酶是生物体内普遍存在的只对蛋白质分解起催化作用的物质)。,细胞膜的组成成分中还含有蛋白质,脂质 50% 蛋白质 40%,二、细胞膜的成分,糖类 2%-10%,磷脂(主要)、胆固醇(动物细胞膜),细
4、胞膜的功能越复杂,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是越多。,二、细 胞 膜 的 功 能,1 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2 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具有普遍性和相对性3 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选择透过性,原始地球环境,膜的存在使细胞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了一个稳定的内部环境。,营养物质,无用的、有害的物质,细胞产生的分泌物、废物,控制作用是相对的,例如:有些病毒、细菌也能侵入细胞,使生物体患病。,靶细胞:接受信号的细胞 受体:靶细胞膜上与信号特异性结合的位点,例如:精子和卵细胞的识别,例如,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也有信息交流的作用。,图二 胞间连丝切片(黑枣),植物细胞壁,细菌细胞
5、壁成分也是纤维素和果胶吗?,成分为肽聚糖,1、成分:纤维素和果胶 2、功能:支持和保护,细胞壁无生物活性,是全透性的膜。,1、在下列几组化学元素中,构成细胞膜所必需的基本元素是 ( )A. C、H、O B. C、H、O、P C. C、H、O、N D. C、H、O、N、P,课堂训练,2.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细胞膜的功能差异较大,其主要原因是构成细胞膜的成分中A、脂质不同 B、磷脂不同C、蛋白质不同 D、水不同,4.生物膜上信息交流的受体大多是属于下列哪类物质( ) A.脂质类 B.蛋白质类 C.核酸类 D.纤维素类,3.下列关于人体成熟红细胞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细胞中没有染色体 B.细胞中没有DNA C.细胞中没有细胞核 D.细胞中含有线粒体和内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