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琵琶行导学案及答案.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5396631 上传时间:2019-02-28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7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琵琶行导学案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琵琶行导学案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琵琶行导学案及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琵琶行导学案及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琵琶行导学案及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琵琶行学习目标 1.理解本诗描绘音乐的语言技巧,学习通感、衬托等表现手法。 2.体会由琵琶女的遭遇引出的诗人对身世的感慨。 3.理清全文脉络,分析本诗的结构特点。 教学重难点1.品味诗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丰富内涵。 2.赏析作者描写音乐的高超技术。 相关链接1.作者简介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中唐时期现实主义的伟大诗人。青年时期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读书时期特别刻苦以至于舌上生疮。少年就以诗成,曾以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到京城拜望大诗人顾况,深得赞

2、赏。29 岁中进士,官至翰林学士、左拾遗、刑部尚书。白居易是唐代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与元稹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月,弄花草”,作品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写下了不少揭露现实黑暗,反映劳动人民痛苦的诗篇,即被称为的“讽喻诗”。白居易的诗通俗好懂,传说“ 白傅作诗,老妇皆懂”。生活在由盛转衰的中唐时期。青年时因战乱曾四处漂泊,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有“兼济天下 ”、“为民请命”的理想和信念,屡次上书针砭时弊。写下了新乐府、秦中吟为代表的“讽喻诗” ,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了统治阶级的

3、腐朽和罪恶。长篇叙事诗有琵琶行、长恨歌。2简介写作背景白居易任左拾遗官职后,由于得罪了官僚及皇帝,43 岁被改职任太子左赞善大夫,次年由于上书皇帝,言辞急切,被加上越职奏事的罪名,先被贬为江州刺史,又被贬为江州司马,琵琶行就写于第二年秋天。诗人正是借琵琶女的遭遇共鸣自身天涯沦落的不幸。3.关于歌、行、引:琵琶行(原作琵琶引)、长恨歌,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行,又叫“歌行” ,它源于汉魏乐府,是乐府名曲之一。篇幅较长,句式灵活,平仄不拘,用韵富于变化,可多次换韵。4.司马青衫:司马:古代官名,唐代诗人

4、白居易曾贬官为江州司马。司马的衣衫为泪水所湿。形容极度悲伤。 司马青衫,作为典故,出自于白居易琵琶行中的诗句:“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后来高中语文课文王实甫长亭送别“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林觉民与妻书“司马春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都用到这个典故。 白居易任江州司马,在送客上船时,偶然听得琵琶声,于是邀请琵琶女演奏。在和琵琶女对话中,白居易了解了琵琶女的身世,觉得他们两人命运相同,写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惊人句,并为之泪湿青衫。青衫,是白居易司马身份的标志。 “司马青衫”表达的是“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的意思。因此,古代诗人常用此典故来表示

5、由于内心痛苦而伤心流泪。宋司马光锦堂春“席上青衫湿透,算感旧、何止琵琶。”是说“伤心事”还不止琵琶女的身世。金吴激人月圆从“南朝千古伤心事”一直说到“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也是指伤心事太多,其中“同是天涯”还用了白居易“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句子。元白朴夺锦标在新亭眺望时触目伤心,也说到“谁念江州司马,沦落天涯,青衫未免沾湿”,这里就是写自己的悲痛了。还有反用这个典故的,如刘镇水龙吟“笑多情司马,留春无计,湿青衫泪”和辛弃疾满江红“笑江州、司马太多情,青衫湿”。不过这些反用,表面上是旷达的样子,实际上蕴含着更多的悲痛。5.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唐宣宗李忱吊白居易学

6、法指导学习本诗,要善于想象,在想象中体会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的艺术魅力。本诗在艺术上的最大特点就是把最难用语言描摹的音乐描绘得有声有色,作为欣赏者,要想真正体味出其中的奥妙,就必须进入情境当中,用心、用情来感受。课前预习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湓浦口 ( ) ( ) 铮铮( ) 悯然( )贾人( ) 转徙( ) 恬然( )迁谪 ( ) 浔阳( ) 荻 花( ) 管弦( ) 捻( ) 霓裳( ) ( )衣裳( ) 嘈嘈( ) 六幺( )幽咽( ) 西舫( ) 红绡( )呕哑( ) ( ) 嘲哳( ) ( ) 钿头( )银篦( ) 虾蟆陵( ) 春江花朝( )二重点词语1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左迁:

7、( ) 2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 色:( ) 委身:( )贾人:( )3遂命酒,使快弹数曲 命酒:( ) 命,( )酒,( ) 快:( )4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出官: ( ) 恬然:( ) 斯: ( ) 是:( ) 5.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因:( ) 为:( )6.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凡:( ) 言: ( )命:( ) 7.寻声暗问弹者谁 暗:( ) 8弦弦掩抑声声思 思:( )9低眉信手续续弹 信手:( ) 续续:( )10间关莺语花底滑 间关:( )11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乍: ( ) 迸:( ) 铁骑:( ) 12整顿衣裳起敛容 整顿:

8、( )13妆成每被秋娘妒 每: ( )14秋月春风等闲度 等闲:( )15暮去朝来颜色故 颜色故;( )16老大嫁作商人妇 老大: ( )17梦啼妆泪红阑干 阑干: ( )18如听仙乐耳暂明 暂:( ) 19莫辞更坐弹一曲 更: ( )20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良久:( ) 却坐:( )转:( )三一词多义言 感斯人言 ( )凡六百一十六言 ( )自言本是京城女 ( )命 遂命酒 ( )命曰琵琶行 ( )是 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 )自言本是京城女。 ( )为 因为长句 ( )初为霓裳后六幺 ( )为君翻作琵琶行 ( )语 琵琶声停欲语迟 ( )今夜闻君琵琶语 ( )暂 凝绝不通声暂歇

9、 (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音乐耳暂明 ( )泣 满座重闻皆掩泣 ( )座中泣下谁最多 ( )四古今异义1因为长句 古义:( ) 今义:( ) 2凄凄不似向前声 古义:( ) 今义:( )3老大嫁作商人妇 古义:( ) 今义:( ) 4暮来朝去颜色故 古义:( ) 今义: ( )5明年秋,送客湓浦口 古义:( ) 今义: ( )6梦啼妆泪红阑干 古义:( ) 今义: ( )7铁骑突出刀枪鸣、 古义;( ) 今义: ( )8整顿衣裳起敛容 古义:( ) 今义:( ) 五诵读课文,整体感知,并回答问题:1 琵琶行是一首叙事诗,叙了什么事?2通过叙事塑造了哪几个人物形象?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3写出具

10、体描写乐声的句子,诗人是用什么手法来描写乐声的?课堂探究第一课时一检查预习二基础积累三导入唐朝有这样一位皇帝,他的名字也许早已被人们淡忘了,可是他为一位诗人写的悼亡诗却永久的流传了下来。他就是唐宣宗李忱。他写的那首悼亡诗是:缀玉连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 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他悼亡的诗人是:白居易。 其中“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中的“琵琶篇”即琵琶行“胡儿能唱琵琶篇”少数民族的儿童都能唱琵琶篇,可见这首诗流传之广泛,影响之深远。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胡儿能唱的琵琶篇。 四.文本解读(一)简析诗

11、前小序 思考:这段小序有何作用? (二)整理文章结构 1初步了解故事梗概2整理文章思路3诗歌塑造了哪几个人物形象?有什么共同点?(用课文原话作答) (三)诵读并分析段 思考:诗的开篇关于秋天月夜送别情景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四)诵读并分析段 思考:为什么演奏完毕,要添上“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这两句?(五)诵读并分析-段 思考 1:诗人塑造了一个怎样的琵琶女形象?为什么要着力刻画这一形象? 思考 2、诗人为何认为自己和琵琶女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他们同在何处?(六)诵读并分析段 思考:这首诗在结构上有何特色? 小结一个是处于封建社会底层的艺伎,一个是被压抑的真正知识分

12、子,虽地位悬隔,在这风清月白的环境下自然产生强烈的感情共鸣和交流,成为知音,可见其对歌伎人格尊重的进步思想。二者的遭遇揭示 了封建社会压抑人才、不容贤能的黑暗。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蕴含着许多能使人从悲哀中出甘美的人生哲理,已超越时代、阶级的局限,成为后世饱经忧患的人邂逅时的共同心声。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二.分组讨论:作者用了哪些手法来描摹音乐?这些手法有何好处?三.师生共同品读、分析1.比喻(找出比喻句、并分析各比喻句描摹出了音乐的什么特点?并分析比喻描写的好处。)2.叠词和联绵词3.正面描摹与侧面烘托4.曲中带情:师:当然,琵琶曲如此感人,除了琵琶女弹奏之技艺高超之外,

13、是否还有其他原因?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感情。琵琶女是带着感情了弹奏的,而诗人也是带着感情来听、来描摹的。找出有关感情的诗句:师:从中我们分明可以感受到琵琶女在演奏中融入了自己的身世之感。而诗人也从乐曲中听出了其中的感情。诗人为何能听出? 四.小结:描写特色:A、大量运用比喻,化抽象无形为形象可感;B、巧用拟声词和叠词;C、正面描摹与侧面烘托结合;D、带着感情去描摹音乐。分析鉴赏诗文的技巧:咀嚼语言,分析手法,整体感知,品味感情学后感悟欣赏十面埋伏这首古曲,然后写一个 200 字左右的语段来描摹这首古曲。课后复习1.下列词语中加粗体的字的读音,正确的一组是( )A.湓浦口(pn) 憔悴(jio

14、) 六玄(yo ) 、B.铮铮然(zhng) 贾人(ji) 荻花(d)C.虾蟆陵(h) 嘈杂(co) 钿头(din)D.江浸月(jn) 呕哑(y) 嘲哳(zh)2.对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使快弹数曲 快:赶快。B.歌以赠之 歌:歌唱。C.凡六百一十六言 言:句。D.座中泣下谁最多 泣:眼泪。3.下列句子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A.弦弦掩抑声声思 掩抑:低沉抑郁。B.老大嫁作商人妇 老大:排行第一。C.去来江口守空船 去来:离去回来。D.满座重闻皆掩泣 掩泣:掩饰哭泣。4.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铁骑突出刀枪鸣 B.门前冷落鞍马稀C

15、.整顿衣裳起敛容 D.凄凄不似向前声5.找出并解释下列句子中词类活用的词。闻舟中夜弹琵琶者( )遂命酒 ( )商人重利轻离别 ( )拓展阅读 听颖师弹琴韩愈昵昵儿女语, 恩怨相尔汝。划然变轩昂, 勇士赴敌场。浮云柳絮无根蒂, 天地阔远随飞扬。喧啾百鸟群, 忽见孤凤凰。跻攀分雨不可上, 失势一落千丈强。 嗟余有两耳, 未省听丝篁。自闻颖师弹, 起坐在一旁。推手遽止之, 湿衣泪滂滂。颖乎尔诚能, 无以冰炭置我肠! 1.琵琶行描写音乐的语句“小弦切切如私语”与本诗哪一句描写的意境、意思相近?“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与本诗哪一句的意境、意思相近?2.赏析“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两句

16、诗的意境。答案课前预习一湓浦口 ( pn ) ( p)铮铮(zhng )悯然(mn )贾人( g )转徙(x)恬然(tin )迁谪 (zh )浔阳(xn)荻 花(d ) 管弦( xian ) 捻(nin )霓裳( n chng )衣裳(chng ) 嘈嘈(co )六幺( yo )幽咽( y )西舫(fng )红绡(xio)呕哑(u y )嘲哳( zho zh )钿头(din )银篦( b )虾蟆陵(h ma )春江花朝(zho )二重点词语1左迁:贬官。 2.色:容貌 委身:托身。嫁的意思。贾人:商人 3.命酒:叫(手下人)摆酒。命,叫;酒,名词作动词。 快:畅快4.出官:(京官)外调恬然:淡

17、泊宁静的样子 斯:这 是:这5.因:于是; 为:创作。 6.凡:总共 言:字 命:命名,取名。 7.暗:悄悄 8.思:悲,伤 9信手:随手 续续:连续 10.间关:形容鸟声婉转 11.乍:突然 迸:溅射 铁骑:带甲的骑 12.整顿:整理 13.每:常 14.等闲:随随便便 15.颜色故;容貌衰老 16.老大:年纪大了17.阑干:纵横错乱的样子 18.暂:忽然,一下子 19.更:再20.良久:很久 却坐:退回(原处)坐下 转:更,越三一词多义言:感斯人言。(话,名词。) 凡六百一十六言。(字,名词。) 自言本是京城女。(说,动词。)命:遂命酒。(叫,吩咐,命令,动词。) 命曰琵琶行。(取名,动词

18、。)是:是夕始觉有迁谪意。(这,此,指示代词。) 自言本是京城女。(是,动词。)为:因为长句。(写,做,动词。) 初为霓裳后六幺。(弹奏,动词。)为君翻作琵琶行。(替,给,介词。)语:琵琶声停欲语迟。(说话,回答,动词。) 今夜闻君琵琶语。(曲,名词。)暂:凝绝不通歌暂歇。(短暂,副词。)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顿时,忽然,副词)泣:满座重闻皆掩泣。(哭泣,动词。) 座中泣下谁最多。(眼泪,名词)四古今异义1.因为长句 古义:因,因此;为,作;今义:表原因连词。2.凄凄不似向前声 古义:刚才;今义:介词和方位名词构成的两个词。3.老大嫁作商人妇 古义:年龄大;今义:兄弟排序第一。 4

19、.暮来朝去颜色故 古义:指面貌、容貌;今义:色彩。5.明年秋,送客湓浦口 古义:第二年 今义:今年的第二年6.梦啼妆泪红阑干 古义:纵横散乱、参差错杂 今义:用竹、石、金属专制成的拦挡物7.铁骑突出刀枪鸣、 古义:突然出现 今义:超出一般,冲出8.整顿衣裳起敛容 古义:整理,理一理 今义:使不健全的健全起五1 诗人谪居江州,月夜送江边,巧遇琵琶女之事。2 琵琶女和诗人自己。共同点是“同是天涯沦落人。3大弦嘈嘈如急雨(粗重急促)小弦切切如私语。 (亲切细柔)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错落有致、清脆圆润)间关莺语花底滑(婉转优美)幽咽泉流冰下难。 (低沉凝涩)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

20、鸣。 (激越雄壮、高亢激昂)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凄厉) 借助音韵摹声,兼用比喻、通感加强其形象性。 好处:把抽象无形的音乐变成形象可感的实体。课堂探究(一)明确: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的主要经过; 概述琵琶女身世; 点明写作动机; 定下全诗凄切伤怀的感情基调。 (二)整理文章结构 1.初步了解故事梗概琵琶行主要叙述了诗人与一飘泊江湖的长安歌伎邂逅相遇,并被其琴声和凄苦身世感动的故事。2.整理文章结构)江头送客闻琵琶)江上聆听琵琶曲)歌女倾诉身世苦)同病相怜伤迁谪)重闻琵琶青衫湿3诗歌塑造了哪几个人物形象?有什么共同点?(用课文原话作答) 琵琶女和诗人自己。 “同是天涯沦落人

21、,相逢何必曾相识” 。 (三)诵读并分析段 思考:诗的开篇关于秋天月夜送别情景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交代了时间,这是一个枫叶红、荻花黄、瑟瑟秋风下的夜晚;交代了地点,是浔阳江头。浔阳也就是今天的九江市;浔阳江头也就是前边序中所说的湓浦口;交代了背景,是诗人给他的朋友送别。离别本身就叫人不快,酒宴前再没有个歌女侍应,当然就更加显得寂寞难耐了。 诗一开始用景物烘托环境气氛,红枫、芦花,秋意萧索,使人油然而生悲凉;加上正是送客离别之际,越发让人伤怀;更何况送客连助酒的音乐都找不到,扫兴到了极点。惨白的月光孤照茫茫江水,诗人一开始就把萧索悲凉的氛围渲染得非常强烈,将叙事、写景、抒情融为一体。“醉不

22、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这里的景色和气氛描写都很好,它给人一种空旷、寂寥、怅惘的感觉,和主人与客人的失意、伤别融合一体,构成一种强烈的压抑感,为下文的突然出现转机作了准备。 (四)诵读并分析段 思考:为什么演奏完毕,要添上“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这两句?明确:为了突出音乐效果。 “悄无言” 比报之以热烈的掌声或喝彩声更好,这就是一种“ 此时无声胜有声 ”。乐曲引人入胜,感人肺腑,它虽然结束了,但听众还是曲意未尽,仍然沉浸在动人的音乐中,神情恍惚,如醉如痴。这是一种最好的艺术反应,在大段的直接描写之后,续以这两句精练而意味深长的间接描写,更突出了音乐的魅力, 是画龙点睛之笔。

23、为了深化诗歌的意境。它把动态的音乐凝固在静态的画面里,曲终已经收拨,乐声已经消逝,但人们的欣赏活动仍在继续。眼前是江水茫茫,无边无际,四周寥落,万籁俱寂,中天一轮明月,江心倒映一派光辉。人们凭着诗意的想象,似乎感到这秋凉的夜色中弥漫着音乐的气氛,这粼粼的波光中荡漾着动人的旋律。总之余音绕梁,不绝如缕。这两句诗里,情和景,意和景,悲怆的乐曲和凄清的画面都融为一体,这种以景结情的写法,颇有“言有尽而意无穷 ”之妙。 (五)诵读并分析-段 思考 1:诗人塑造了一个怎样的琵琶女形象?为什么要着力刻画这一形象? 明确:琵琶女年轻时曾是京城名噪一时的歌女,色艺双绝,生活充满了欢乐。待到年老色衰,又值社会发

24、生动乱,不得已嫁作“商人妇” ,过着凄惨的生活。诗人着力刻画琵琶女的目的只是为了更好地抒写自己的“同是天涯沦落人”之恨。 思考 2:诗人为何认为自己和琵琶女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他们同在何处? 明确:1.都来自京都 本是京城女 去年辞帝京 2.皆有出色才华 名满京都的艺人 才华横溢的诗人 3.如今都落泊失意 因年长色衰而嫁商人 因直言进谏而遭贬谪 所以诗人才发出“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共鸣。 (六)诵读并分析段 思考:这首诗在结构上有何特色? 明确:全诗以人物为线索,一是以琵琶女的身世为线索,一是以诗人的感受为线索。前者是明线,后者为暗线。两条线塑造了两个人物形象

25、(琵琶女和诗人),两个形象心灵沟通,怨恨交织,谪情离恨奔涌而出,唱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的主题。 “江州司马青衫湿”更是对主题的形象阐释,是诗人同情琵琶女之泪,也是伤感自己遭贬之泪。第二课时四.师生共同品读、分析1.比喻(找出比喻句、并分析各比喻句描摹出了音乐的什么特点?并分析比喻描写的好处。)大弦嘈嘈如急雨(粗重急促)小弦切切如私语。(亲切细柔)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错落有致、清脆圆润)间关莺语花底滑(婉转优美)幽咽泉流冰下难。(低沉凝涩)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激越雄壮、高亢激昂)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凄厉)好处:把抽象无形的音乐变成形象

26、可感的实体。2.叠词和联绵词叠词:弦弦、声声、续续、嘈嘈、切切联绵词:间关(叠韵)、幽咽(双声)使音节悦耳动听3.正面描摹与侧面烘托正面描摹: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意。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如前分析)侧面烘托: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

27、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写听众的反映,突出了琵琶曲感人的艺术效果。4.曲中带情:师:当然,琵琶曲如此感人,除了琵琶女弹奏之技艺高超之外,是否还有其他原因?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感情。琵琶女是带着感情了弹奏的,而诗人也是带着感情来听、来描摹的。找出有关感情的诗句:未成曲调先有情。似诉平生不得意。琵琶女以情演曲说尽心中无限事。 诗人以情绘声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师:从中我们分明可以感受到琵琶女在演奏中融入了自己的身世之感。而诗人也从乐曲中听出了其中的感情。诗人为何能听出?a、诗人是音乐大家。b、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相似的身世遭遇使然。所以,带着感情去描摹音

28、乐也是本诗描摹音乐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5.小结:描写特色:A.大量运用比喻,化抽象无形为形象可感;B.巧用拟声词和叠词;C.正面描摹与侧面烘托结合;D.带着感情去描摹音乐。课后复习1.C( A.“憔”应读为“qio” 。B.“贾”应读为“g” 。D.“浸”应读为“j n”。)2.D(A.畅快。B.作歌。C.字。 )3.A(B.老大:年纪大了。C.去来:去了以后。D.掩泣:掩面哭泣。 )4.B( A.突出:突然爆发出。C.整理。D.以前。 )拓展阅读 1.昵昵儿女语, 恩怨相尔汝;划然变轩昂, 勇士赴敌场。2. “浮云”两句写道:天朗气请,风和日丽,远处浮动着几片白云,近处摇曳着几丝柳絮,他们漂

29、浮不定,若有若无,难以捉摸,却又逗人情思。这两句给人的高远阔大,婉转悠扬之境界。简析:听颖师弹琴韩愈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琴声袅袅升起,轻柔细屑,仿佛小儿女耳鬓厮磨,窃窃私语)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琴声变得昂扬激越起来,就像勇猛的战士挥戈跃马冲入敌阵)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由刚转柔起伏回荡,如浮云柳絮飘浮不定,若有若无难于捉摸,却逗人情思。)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蓦地,百鸟齐鸣,啁啾不已,安谧的环境被喧闹的场面所代替。在众鸟翩跹之中,一只凤凰翩然高举,引吭长鸣。)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这只不甘与凡鸟为伍的孤傲的凤凰,一心向上,饱经跻攀之苦,结果还是跌落下来。

30、这里除了用形象化的比喻显示琴声的起落变化外,似乎还另有寄托。联系后面的“湿衣泪滂滂”等句,很可能包含着诗人对自己境遇的慨叹。)以上是正面描写,多用比喻,且带感情。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颖师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写自己听琴的感受和反应,从侧面烘托琴声的优美动听。)喜惧哀乐,变化倏忽,百感交集,莫可名状,这是韩愈听颖师弹琴的感受。读罢全诗,颖师高超的琴技如可闻见,难怪清人方扶南把它与白居易的琵琶行、李贺的李凭箜篌引相提并论,推许为“摹写声音至文”了。诗分两部分,前十句正面摹写声音。琴声袅袅升起,轻柔细屑,仿佛小儿女在耳鬓厮磨,窃窃私语。忽然,琴

31、声变得昂扬激越起来,就像勇猛的战士挥戈跃马冲入敌阵。接着琴声又由刚转柔,呈起伏回荡之姿。此时,天朗气清,风和日丽,远处浮动着几片白云,近处摇曳着几丝柳絮,它们飘浮不定,若有若无,难于捉摸,却逗人情思。蓦地,百鸟齐鸣,啁啾不已,安谧的环境被喧闹的场面所代替。在众鸟翩跹之中,一只凤凰翩然高举,引吭长鸣。这只不甘与凡鸟为伍的孤傲的凤凰,一心向上,饱经跻攀之苦,结果还是跌落下来。这里除了用形象化的比喻显示琴声的起落变化外,似乎还另有寄托。联系后面的“湿衣泪滂滂”等句,很可能包含着诗人对自己境遇的慨叹。“湿衣”句与琵琶行中的“江州司马青衫湿”颇相类似,只是后者表达得比较直接、显豁罢了。后八句写自己听琴的感受和反应,从侧面烘托琴声的优美动听。这种感情上的强烈刺激,实在叫人无法承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教学研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