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小石潭记复习课教案.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5396507 上传时间:2019-02-28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7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石潭记复习课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小石潭记复习课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小石潭记复习课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小石潭记复习课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小石潭记复习课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小石潭记复习教案 http:/www.rxyj.org/html/2009/1223/591307.php学习目标:1、文体复习:了解所学过的相关古文文体2、写作技巧:景物描写及其作用 3、文言基础:重点实词、虚词、一词多义、疑难句子及句式的翻译。学习重点:写作技巧:景物描写及其作用 学习难点:疑难句子及句式的翻译学习方法:讲授法、练习法、比较阅读法教学过程一、揭示复习目标()二、导入:复习“记”这一文体、作者及代表作()1、 “记” 是古代一种不定文体,一般来说,作者对现实生活中某件事有所感受,而后不拘一格的记下来,都可以称“记 ”。记可以全是叙事,如 桃花源记 ,也可以叙事、描写、议论相结

2、合,如 岳阳楼记 。2、提到文体,在我们学国的文言文中还有哪些以一个字代表一种文体的?(齐答,不全面的老师补充)“说”马说 爱莲说“序”送东阳马生序“传”五柳先生传“书”与朱元思书 答谢中书书 “铭”陋室铭“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三、 (自由复习1分钟)再次出示复习目标(可以自己进行,掌握不到位的地方小组合作解决)1、一词多义 ()清: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清 澈) 以其境过清(冷 清)差:参差披拂 (长短不一)其岸势犬牙差互 (交 错)可:潭中鱼可百许头 (大 约) 不可知其源 (能 够)为:全石以为底 (作为)为坻,为屿 (成 为)以:全石以为底 ( 用 )卷石底以出

3、(表承接, “而” )以其境过清 (因 为)、活用(找出活用的字并解释) ()名词作状语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向西) 下见小潭(向下,往下)皆若空游无所依(在空中)日光下彻(向下)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像北斗星那样;像长蛇爬行那样)其岸势犬牙差互(像狗的牙齿那样)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心乐之(以 为乐)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使神凄使骨寒)4、难句翻译(先打开书自己复习,然后合书提问)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斗折蛇行,明灭可见。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四、课文内容分析你掌握了吗

4、?(先回答,适当要求学生用文章中原文回答)1、本文的写作顺序是什么?(按游览的先后顺序描写景物)2、第一段围绕什么特点来写?从哪几个方面描绘的?围绕“石”的特点写潭。先用水声,水色侧面烘托,接着从正面描写石潭中石头种种形状和姿态。 (原文怎么写的)3、第二段写了潭水什么特点?用的什么写法?好处是什么(清澈,侧面烘托,动静结合)4、找出文中的比喻句,体会其表达效果。、作者游览小石潭有怎样的心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改变?六、课外延伸廿( nin)二日天稍和(h) ,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h) 。于时冰皮始解,波光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

5、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加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hu )面而髻鬟之始掠(l )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li)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li)而歌者,红装而蹇(jin )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流浃背。凡曝(p)沙之鸟,呷(xi)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知之也。4用原文填空。比喻春水清澈晶亮,水波闪烁发光的句子是比喻青山鲜妍明媚的句子是比喻寸把长的麦苗的句子是写自己愉快欢畅的心倩的句子是总写春天景物的一句是2、翻译句子山峦为晴雪所洗而城居者未之知也3下面的译文最恰当的是()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

6、于匣也A亮晶晶的,象刚打开的镜子一样。B光亮的象新磨的镜子刚从匣子里取出。C亮晶晶的,象冷光刚刚从镜子里射出来似的。D光亮的象新打开镜子,冷光突然从镜匣里闪射出来一样。4上文总写郊外景色的一项是( )A郊田之外未始无春。B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C泉而茗者,壘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D如倩女之瞆面而髻鬟之始掠也。5总写后依次分写的景物是( )A柳 土地 冰 波 山 柳条 麦田 游人 风力 鱼鸟B水 山 柳 麦 游人 鱼鸟C冰 水波 山峦 柳条 麦田 风 游人 鱼鸟D冰 山 柳 麦 风 人 鱼 鸟6用横线画出表达全文主旨的一个句子。复习课小石潭记安家中学阳天徐艳教案设计:复习目标:掌

7、握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能完整通顺地翻译句子、理解课文的景物描写体察作者的情感变化复习步骤分析试卷上古文阅读的题型解释句中加点的字(4题2分)用现代汉语写出计划线句子的意思(1题3分)课文内容理解(3)课外文言文(4至5分)2教师抽查加点字3学生互相提问句子翻译4复习本课写景方法点面结合远近结合正侧面结合虚实结合5找出作者情感的变化及其原因6课堂练习上课流程:(一) 、三分钟自由演讲(四组每组一人背诵自己准备好的美文,一人评点)(二)字词句复习1、老师明确古文学习方法(考试设题和分值)板书:字 2分 准确词 2分 完整 通顺文 4分课外 4分 与课内有联系2、作家作品简介(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韩柳)

8、3、5分钟学生自读,要求:字字落实。4、学生提问题,指名同学回答。答对得分,答错提问者很分。复习字词句。(三)找出景物和景物特点(师生共同进行)师板书(要点)景 特点 写法 感情水 清澈悦耳 1正面描写 乐潭底 石 2修辞岸 青树翠蔓 3动静鱼 活泼 4感觉器官溪 清冽 5远近 怆6情景交融7虚实结合(四)课堂测试一、解释加点的字1心乐之2水尤清洌3为坻4为堪5日光下彻6影布石上7其岸势犬牙差互8凄神寒骨9悄怆幽邃10以其境过情二、翻译1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三、默写写鱼的静

9、态句写鱼的动态句四、阅读三峡和不石潭记的选段,回答问题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墓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yan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1分别从三峡和小石潭记的选文中找出描写江水或潭水十分清澈的语句。2选文运用骈散结合的语句描绘优美的意境,令人回味无究。选出其中你最喜欢的一句,并做简要分析,语言表达力求简洁。句子分析3柳宗元借小石潭的景色表达了被贬之后的苦闷抑郁之情。像这种借景抒情的表达心志的文言名篇有很多。

10、请联系记承天寺夜游 ,以小石潭凄寒幽静为上句,写出下句使之成为一组对偶句。三峡的复习一、复习目标:1、 掌握课文中重点词语的读音。2、 掌握课文中的重点实词和一词多义现象。3、 掌握文中重点语句的翻译以及特殊句式。4、 掌握课文内容,能够分析课文简练生动的语言及写作手法。二、重点及难点:2、4三、课时三排:1课时四、复习试卷一、给加点字注音略无阙( )处 素湍( ) 林寒涧( )肃 不见曦( )月 沿溯( )阻绝 飞漱( ) 叠嶂( ) 襄( )陵 属( )引二、解释加点的字1、良多趣味 2、重岩叠嶂3、自非亭午夜分 4、不见曦月5、夏水襄陵 6、沿溯阻绝7、素湍绿潭 8、不以疾也9、至于夏水

11、 10、飞漱其间11、良多趣味 12、晴初霜旦13、林寒涧肃 14、属引凄异15、空谷传响 16、猿鸣三声泪沾裳( )三、找出句中通假字,并加以解释略无阙处 哀转久绝 四、一词多义自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 班次 在绝沿溯阻绝 绝 多生怪柏哀转久绝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属属引凄异 神情与苏、黄不属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忠之属也五、区别下列加点字的古义和今义。1、自非亭午夜分 古义: 今义: 2、或王命急宣 古义: 今义: 3、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古义: 今义: 六、活用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七、翻译下列句子1、重岩叠嶂,隐天蔽日。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4、虽乘

12、奔御风,不以疾也。5、素湍绿潭,回清倒影。6、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7、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8、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八、回答问题1、 三峡选自 ,三峡是 、 和 的总称,在重庆市 和湖北宜昌之间。作者 ,字 , (朝代) 学家。2、 三峡一文中总写三峡地貌的句子是: 3、阅读“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回答。(1) “自三峡七百里中” 一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2)结合有关语句,说一说三峡两岸山有什么特点。(3) “重岩叠嶂”和“隐天蔽日” 两句写景角度有什么不同?(4

13、)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一句的表达作用是什么?4、读“至于夏水襄陵,到文章结尾”回答。(1)文中在描写春冬三峡景物时,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并填空。描写急流下滩,雪浪飞溅,文章用了一个_字;描写潭水澄碧,深沉宁静,文章用了一个_字;描写山峰极高,山势陡峭,文章用了一个_字;描写松柏奇秀,高耸突兀,文章用了一个_字。(2)试分析文章怎样描写夏天水势特征的。(3) 三峡一文中有“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两句,由此我们可以联想起李白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内容是什么?请在下面默写出来。(4)作者写三峡秋景抓住了什么事物?突出了什么气氛?(5)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这段是写三峡的秋天?理由是什么?(6) “素湍

14、绿潭,回清倒影” 是( )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是( ) 。提示:从视角的角度。(7)最后一句诗写出了渔者怎样的生活?(8)请你找出有关描写三峡险峻的古诗文。(9)请分别用一个字概括“夏”“春”“秋”季的景物特色。夏: 春: 秋: (10)作者写三峡四季景色时,为何没有按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而先写夏季景色?(11)有人认为三峡壮美,有人却说三峡秀美,请根据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记承天寺夜游复习教案复习目标:1、领会凝练含蓄,饶有余味的语言。 2、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 3、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4、学习古人写景抒情的方法。复习重点难点:1、领会凝练含

15、蓄,饶有余味的语言。2、 学习古人写景抒情的方法。复习过程:一、 解释句子中关键的词语。1月色入户 2欣然起行3、念无与乐者 4、遂至承天寺5、怀民亦未寝 6相与步于中庭 7庭下如积水空明 8、水中藻荇交横9、盖竹柏影也 10、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二、翻译句子。1、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2、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3、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4、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5、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三、理解课文内容:1、本文作者是 ,他是 朝著名文学家,我们学过他的 。2、默写出本文描写月色的句子: 。3、这篇游记将记叙、描写、抒情、议论

16、融为一体。第一段以 为主、第二段以 为主、第三段以 为主。文章感情基调十分明显,可以从 、和 等词直接流露出来。4、这篇短文含蓄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你认为哪些语句与“闲” 字有关? 5、最后一句“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在文中有何作用? 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6、对文章的分析,说得不正确的一项( )A、运用比喻描写月色,独具匠心,十分精妙,真可谓如诗如画,一个宁静淡雅的境界,真让人心醉神迷。 B、这篇短文,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透露出作者在遭贬谪中的那种凄凉、孤寂的特殊心境。 C、这篇随笔性的小品,叙事简洁,写景如绘,而抒情则寓于叙事、写景之中。叙事、写景、抒情又都集中于写人;写人又突出一点“闲” 。D、本文语言简洁、准确、形象,作者观察事物细致入微,抓住了佳境瞬间最敏感的特征,以极其少的文字,包罗较多的内容,凝练含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教学研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