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检测( 十七)中国小说阅读(时间:45 分钟 满分:50 分)一、(2015石家庄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 题。(25 分)卖蚯蚓的人汪曾祺我每天到玉渊潭散步。玉渊潭有很多钓鱼的人。钓鱼旺季常可以碰见一个卖蚯蚓的人。他慢慢蹬着一辆旧自行车,有时扶着车慢慢走。走一截,扬声吆唤:蚯蚓来有的钓鱼的就从水边走上堤岸,向他买。来买的掏出一毛钱,他就从一个原来装油漆的小铁桶里,用手抓出三十来条,放在一块旧报纸里,交过去。有人只买五分钱的,也有人要求再添几条。“添几条就添几条,一个这东西!”蚯蚓这东西,泥里咕叽,原也难一条一条数得清,用北京话说, “大概其”就得了。这人长得很敦实,五短身材,腹
2、背都很宽厚,看起来是不会头疼脑热、感冒伤风的。衣服都是宽宽大大的,褪了色,而且带着泥渍,但都还整齐。脸上说不清是什么颜色,只看到风、太阳和尘土。只有他剃了头,刮了脸,才看到本来的肤色。新剃的头皮雪白,下边一张红脸,看起来就像一件旧铜器在盐酸水里刷洗一通,刚刚拿出来一样。天天见面,熟了,我们碰到了总要点点头,招呼招呼,寒暄两句。有时他在钓鱼人多的岸上把车子停下来,我们就说会子话。我问他一天能卖多少钱。“一毛钱三十条,能卖多少!块数来钱,两块,闹好了能卖四块钱。 ”“不少!”“凑合吧。 ”“您一直就卖蚯蚓?”“不是!我原来在建筑工地上当壮工。退休了。退休金四十几块,不够花的。 ”我算了算,连退休金
3、加卖蚯蚓的钱,有百十块钱,断定他一定爱喝两盅。我把手圈成一个酒杯形,问:“喝两盅?”“不喝。烟酒不动!”那他一个月的钱一个人花不完,大概还会贴补儿女一点。“我原先也不是卖蚯蚓的。我是挖药材的。后来药材公司不收购,才改了干这个。 ”他指给我看, “这是益母草,这是车前草,这是红苋草,这是地黄这玉渊潭到处是钱!”“您怎么会认药材的?是家传?是学的?”“不是家传。有个街坊,他挖药材,我跟着他,用用心,就学会了。这北京城,饿不死人,你只要肯动弹,肯学!”我在玉渊潭散步,经常遇见的还有两位,一位姓乌,一位姓莫。乌先生在大学当讲师,莫先生是一个研究所的研究员。乌先生听我和卖蚯蚓的闲谈,问我:“你为什么对这
4、样的人有兴趣?从价值哲学的观点来看,这样的人属于低级价值。 ”莫先生不同意乌先生的意见:“不能这样说。他的存在就是他的价值,你不能否认他的存在。 ”“他存在,但是充其量,他只是我们这个社会的填充物。 ”“就算是填充物, 填充就说明他存在的意义。你不能否认他也是社会结构的组成部分,哪怕是极不重要的一部分。就像自然界需要维持生态平衡一样,社会也需要有生态平衡。从某种意义说,这种人也是不可缺少的。 ”“我们需要的是走在时代前面的人,呼啸着前进的、身上带电的人!而这样的人是历史的遗留物。这样的人生活在现在,和生活在汉代没有什么区别,他长得就像一个汉俑。 ”我不得不承认,他对这个卖蚯蚓人的描绘是很准确且
5、生动的。乌先生接着说:“他就像一具石磨。从出土的明器看,汉代石磨和现在没什么不同。现在已经是原子时代”莫先生抢过话来,说:“原子时代也容许有汉代石磨,石磨可以磨豆浆,你今天早上就喝了豆浆!”他们争执不下,转过来问我什么看法。我说:“我只是想了解了解他。我对所有的人都有兴趣,包括站在时代前列的人和这个汉俑一样的卖蚯蚓的人。这样的人在北京还不少。他们的成分大概可以说是城市贫民。捡破烂的、捞鱼虫的我对他们都有兴趣;都想了解。我要了解他们吃什么和想什么。用你们的话说,是他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我是个写小说的人,对于人,我只想了解、欣赏,并对他进行描绘,我不想对任何人作出论断。对于这个世界,我所倾心的
6、是现象。我不善于作抽象的思维。我对人,更多地注意的是他的审美意义。你们可以称我是一个生活现象的美食家。这个卖蚯蚓的粗壮的老人,骑着车,吆喝着蚯蚓 蚯蚓来!不是一个丑的形象。当然,我还觉得他是个善良的、有古风的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他至少不是社会的蛀虫。 ”(选自汪曾祺全集 小说卷 ,有删改)1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 “脸上说不清是什么颜色,只看到风、太阳和尘土 ”,说明卖蚯蚓的人生活在社会最底层,饱经风霜但是身体强健。B四十几块的退休金加上卖蚯蚓的钱,卖蚯蚓的人每月有百十块钱的收入,他自己花不完,每月都会贴补儿女一点。C乌先生认为卖蚯蚓的人“长得就像一个汉
7、俑” ,这个比喻形神兼备,既写出人的外貌特征,又评价了他存在的价值。D “这是益母草,这是车前草,这是红苋草,这是地黄 这玉渊潭到处是钱!”这句话表明卖蚯蚓的人既用心又会赚钱。E这篇文章平铺直叙,情节比较简单,波澜不大;主要通过语言塑造人物形象,人物语言个性鲜明,生活气息浓郁。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 项“身体强健 ”无依据。B 项,错在“每月都会贴补儿女一点” ,原文只是推测。D 项, “赚钱”之意表现得不充分,这只表明他知道用什么方式赚钱。答案:CE2文中卖蚯蚓的人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 分)答:_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小说人物形象的能力。寻找文中描写卖蚯蚓人的语句,主要
8、是有关外貌、动作行为、语言、心理的句子以及别人对他的评价性语言。答案:质朴豪爽:卖蚯蚓时,随手一抓,有时添几条;吃苦耐劳、自食其力:挖药材、卖蚯蚓,自己挣钱养活自己;积极乐观:生活在社会底层,却能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勤学好问:向街坊学习药材知识等。(答出其中三点即可,意思对即可)3简析“我是一个生活现象的美食家”这句话的含意。(6 分)答:_解析:本题考查评价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抓住文中作者评论性的语句作答。答案:对这个世界,作者所倾心的是生活现象,想描绘各种人的生活;对人,不关注其存在价值,而更多地关注并发现其审美意义;作者一直在对生活现象进行审美,他从老人身上发现了人性之美;作者借此来对具
9、有高低贵贱的等级观念的乌先生之类人予以婉讽。(答出其中三点即可,意思对即可)4乌先生和莫先生对话的情节,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8 分)答:_解析:本题考查探究文本内容、提出自己见解的能力。考查作用既要有结构上的作用,又要有内容上的作用。答案:从内容上讲:这是两人对于卖蚯蚓的人的看法,表现了不同人对人生价值的不同认识。作者借此二人的议论,突出了“我”对老人人性美的关注与认识。批评乌先生高高在上的人生态度及其等级观念,暗示出不应轻蔑社会下层人民的意思。把卖蚯蚓的老人与乌先生、莫先生进行对比,批评泛泛空谈的现象,倡导对生活现象进行审美。(答出其中三点即可,意思对即可)从结构上讲:承上启下。
10、承上:接续了“我”与卖蚯蚓人对话的情节。启下:引出了“我”对生活现象的评说,从而突出文本主旨。(意思对即可)二、(2015河南豫北三校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8 题。(25 分)宿店师陀客人投进店里,已是迟暮。说是店,其实只是沿路而筑的一间小小的石屋。屋后便是岭,石隙里蓬蓬勃勃生着荆棘和野草,左边植着三五株什么树木,挺拔的身干高高插入夜空。树下有一座羊舍,用红石片砌的,倒也整齐。越过路,正临着门的是那溪涧;至此水势好像大了些,只听见汩汩的响。店家叼了烟袋,立在路旁,迎候着客人。 “路上好运气啊!”这样招呼着,他堆起笑脸,并没有什么手势。店家是一个六十余岁的老人,五短身材,倒有一副粗大的骨
11、架,走路时两脚分开,鸭子似的,足见当年挑过重担,出过大的力气。那装束,使见了的人也分不出是他像熊,或者是熊像他,总觉得可笑。“好了啊。 ”牧羊女在灶下招呼了一声。老人蹒跚地走了进去,不久就端出半钵热汤,打发客人洗脚,自己也在旁边坐下,一面吩咐那姑娘烧饭,一面慢慢装上烟袋。小狗卧在老人脚边,呼呼地打着鼾。不知从何处来的雄鸡,在路上拍着翅,咳嗽着昂然踱了进来。天色渐渐黑下来了。光辉的星星在窥着人间。悄寂的夜,沉沉地覆盖着群山,对面那岭在朦胧中露出它的尖顶。矮树同荆棘时时发出呓语的骚嚷。那在暗中发光的路,则寂然伸向远处,是纵然贪路的客人也已落店的时分。只有溪涧里的水潺潺流着,一点也不显出疲倦。灶下熊
12、熊的火光在门外的路上、在对岸的崖上跳跃着。老人忽然从沉默中抬起头来,手插进毡笠下面搔着头,大声嚷道:“要把锅烧红了啊!” “知道了!”那女孩愤愤地这样应着。虽然看见火光已经低微下去,老人仍旧咕噜着说:“知道了,不要把自己也塞进灶里去才好呢!”却说那客人将脚浸在钵里,痒痒的正要入睡,吵声忽然把他惊醒,这就想起那牧羊女。他打着哈欠,问是店家的什么人,说是倘不遇见那位大姐,保不定要在溪谷里过夜了。老人听了这话,也不作声,一面磕着烟袋,径去招呼灶下的姑娘。 “喂,喂,丫头,这客官说是你的熟人哩。 ”“熟人便怎祥?一个鼻子加两只耳朵!”“呵,你看这嘴!”老人笑着说, “你要知道,哥哥不回来,须怪不得爷爷
13、啊。”现在我们不妨假想,这家人原来也许并不这样冷清,只因别的人都先后死去,所以剩下了祖父、哥哥、妹妹三口,却是仍旧清苦地活着。或者是下山去置办东西时曾答应给她买头巾的哥哥还没有回来,或者是她洗手的时候把戒指落到溪里了,或者是昨天夜里黄鼠狼拖去了她养的小鸡,因此发起脾气来了。这时那小狗跳到路旁,汪汪大嗥。老人站起来,咳嗽着沿了溪涧走去,过了一刻,又慢慢地转回。那女孩直迎了出来,急切地问道:“爷爷,回来了吗?”老人眨着眼,打趣说:“爷爷是回来了,哥哥可没有。他说,一生也不回来,连爷爷也不要了,丫头太淘气!”这样打着哈哈,惹得那狗似乎也笑起来,左跳右跳只想和他亲嘴。几乎一直都沉默着的那客人,这时已经
14、洗完脚,在懒散地吸着烟。在群山上面,密布着和蔼而渊深的夜,游过淡描的云,溪涧则在荒寂中发出含糊的谵语。就在这与世隔离的山谷里,这终年喃喃的溪边,人们上山打柴或牧羊,一年一年地活着,在石头上生根。这是自然的结果,连嘴都显得笨拙起来了。当吃过饭之后,在挂在墙上的灯下,客人坐在炕上,凭着几案,问起店主人的家境。店主人则慨叹一下,慢吞吞向客人诉苦道:山货贱,洋货贵,卖点山货也得上税,祖孙三口快活不下去了。至于客人,我们权且把他当作调查民间的“调查家”吧。最后我们要讲那牧羊女了。她检查过羊舍。独自立在路上。月亮忽然从远远的溪涧的彼端升起,树木的影,小屋的影,倒映在崖上、路上,闪闪发光的水上。她遥望着隐入
15、月色中的小径,那通着无数山岭的小径,默默地站了许久,然后失望地叹了一声气,懒懒地走进小屋。“你讲什么呀,爷爷?” “山魈!”这样说了之后,三个人便都睡了。老人还咕噜着:“明天哥哥会回来的,我派老苍龙把他抓回来。 ”不久就只剩下浓浓的鼾声。一九三五年十二月底(选自 师陀散文选 ,有删改)5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这篇文章以质朴的语言,描写了主人公宿店的经历,故事虽然简单,但情节曲折、紧张,极富戏剧性。B文章善于运用生动形象的细节描写表现人物内心的情感,如爷爷“眨着眼,打趣说”等就表现了爷孙之间的深情。C “熟人便怎样?一个鼻子加两只耳朵!”这一语言描写,生
16、动地表现了牧羊女在爷爷面前的娇嗔和盼哥哥回来的焦急心情。D牧羊女最后失望地叹气,懒懒地走进屋去,是因为她担心哥哥的下落,更担心自己未来的命运。E文章中所描写的小店是旧中国人民生活的一个缩影,当时社会贫穷落后,民不聊生,人民对政府有着强烈的不满。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能力。A 项,“情节曲折、紧张,极富戏剧性”不恰当。D 项, “更担心自己未来的命运”于文无据。E 项, “民不聊生,人民对政府有着强烈的不满 ”在文中无体现。答案:BC6请简要分析店主人的形象。(6 分)答:_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店主人的形象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把店主
17、人这一形象放在小说具体的故事情节中,通过故事情节分析其形象;抓住店主人的语言和动作等描写来分析其性格;分析其性格形成原因时要考虑他那个年代特殊的生活背景。答案:店主人是旧中国贫穷山区的一个遭遇不幸(或生活贫困)、性格幽默开朗、疼爱亲人的老人。他的亲人相继离世,只有孙子孙女相伴,孙子又外出未归。虽然世事艰难,生活穷困,但他诙谐有趣,乐观开朗。尽力安慰“发了脾气”的孙女,牵挂外出未归的孙子。(只要答出两个方面的人物形象特点并加以分析即可)7请简要说明第段环境描写的作用。(6 分)答:_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能力。小说中的环境描写主要有以下几个作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场所;渲
18、染故事气氛,增强故事真实性;烘托人物形象;为下文的内容作铺垫,推动故事情节发展;衬托人物心理。答题时可结合具体内容分析。答案:环境幽静、朦胧,营造了一种冷寂的氛围;烘托牧羊女未盼到哥哥回来的失望之情。8文章说“至于客人,我们权且把他当作调查民间的调查家吧” ,假如你是那位“调查家” ,你能调查到些什么呢?试联系小说内容加以探究。(8 分)答:_解析: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地解读的能力。此题虽为探究题,但答案必须依据原文内容。小说的主人公宿店,接触到了店里的人,感受到当地的民风。从主人公接触的人看,他们虽生活艰难,却乐观开朗;祖孙之间、他们和住宿的旅客之间关系和谐,互相关爱;小店所处环境安宁,富有生活情趣。抓住这些即不难作答。答案:人们生活贫困,度日艰难,但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乡村安宁,富有生活情趣;人们相互关照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