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6年高三一轮复习 散文阅读之体会语句含意 单元测试.doc

上传人:cjc2202537 文档编号:539083 上传时间:2018-04-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年高三一轮复习 散文阅读之体会语句含意 单元测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6年高三一轮复习 散文阅读之体会语句含意 单元测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6年高三一轮复习 散文阅读之体会语句含意 单元测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6年高三一轮复习 散文阅读之体会语句含意 单元测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6年高三一轮复习 散文阅读之体会语句含意 单元测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体会语句含意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乡村铁质刘向民乡村是我永远的家园。在我全部的生活中,乡村是最重要的。虽然走进了城市,不可能与土地日日肌肤相亲,但我始终以农民的眼光审视乡村。乡村是城市的依托,没有乡村也就没有城市的存在,乡村是城市的母体,城市是乡村的延伸和延续。乡村是狗吠鸡鸣牛哞,是薄薄的晨雾和袅袅的炊烟,一条静静地流淌的小河,茂密的小草尖上晶莹的露珠闪耀着太阳的光彩。乡村的早晨是清新和鲜明的。走进田野,就走进了自我。一株株茂盛的高粱、谷子或者玉米,就是我们的兄长。闪着光芒的锄探进植物的根部,根系蔓延,锄的铁质意念就通过异常发达的根系蔓延了整个土地,广阔的原野处处闪耀着铁质的浑厚和沉重

2、,所以我们收获的每一粒粮食、每一季粮食都包含着铁质。铁质沿着血管流动,扎根于我们的每一处神经,我们的脊梁才如此坚挺。粮食的存在,使乡村有了存在的充分理由。一茬一茬的庄稼,一茬一茬的人生,在乡村的蓝天下格外亮丽。已经死去多年的大树仍然直直地挺立,黑枯的树干直指青天,乡村中许多的构思和想象缘自树干的启迪。镰刀闪着铁质的锋利,农民的梦想始终与庄稼有关,一头牛与一架犁在土地深处探寻,浑黄或者黝黑的土壤蕴涵着无穷的力量,只要播下种子,幻想就无可阻挡地蓬勃起来了。土地时刻迸发着铁质的响声。土地养育了庄稼,也养育了整个乡村。乡人们的性格和作为,任何时候都充满着铁质,欢喜时会无所顾忌地畅心大笑,发怒时会打上一

3、架,或者跑到村街上不明不白地骂上一场,悲哀时会痛痛快快淋漓尽致地大哭一场,然后又执著地走进田野,走进劳作,一切都毫无遮遮掩掩。嫉恶如仇,旗帜鲜明,高昂的气概和高亢的声音比得过任何烦琐深奥的说教。他们不怕风,不怕雨,不怕雷鸣;他们饮风露餐,吃得下千般苦,受得住万般罪;他们常说“没有吃不了的苦,没有受不了的罪” ,年景的丰歉和日子的辛苦都是岁月的点缀;他们从不怨天尤人,总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沿着太阳的方向走进田野,走进庄稼地里,走进乡村深处的每一个细节,使乡村的每一刻都充充实实和铿锵有声。哪怕只是一声劳动的号子,也如雷鸣一般响亮;哪怕只是向前迈出一步,也如山一般稳重;哪怕只是一个耕或者种的手势,

4、也都是乡村的经典动作。乡村,处处铁质,铁质处处。乡村是农民的部落。城里人已经厌烦的事情,乡村还在喜欢或者也早已厌烦,喜欢的是一种没有丢失的乡村质朴,厌烦的是曾经生活在乡村里的城里人的矫作。城里人始终也在吃着乡村的粮食,但缺少了乡村的铁质。铁质似乎已被城里人丢失殆尽。我们是否要寻找乡村的铁质,使乡村铁质在城市里闪烁,应该是我们思考的问题。乡村是我们生存的依托,也是城市生活的依据,没有了乡村就没有城市。是否有人为城市的一天天的侵占乡村沾沾自喜呢?如果缺少了乡村,缺少了乡村铁质,我们将会更加颓废,城市也将因此而变得莫名其妙地失去方向,因此,不论生活在乡村还是城市里的人们,都不能忘记永远的乡村铁质,它

5、是我们永远的支撑,我们永远的方向。1下列对散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文章开篇作者说:“乡村是我永远的家园。在我全部的生活中,乡村是最重要的。 ”这一行文的好处是开门见山,直接抒发了作者对乡村的热爱之情。B. 在第 段作者运用比喻的手法把高粱、谷子、玉米等农作物比作了自己的兄弟,细致入微地描写了它们正在健康成长的模样。C第 段作者运用排比修辞,使文章的行文充满气势,生动地写出了在充满铁质的乡村中生活的农人们旺盛的生命力和他们坚强、直率、质朴的性格。D. 作者用饱含深情的笔墨,描绘了乡村生活的图景以及在乡村中生活着的人们,凸显了乡村“处处铁质,铁质处处”的风貌。E乡村是“我”永远的家

6、园, “我”的根就在乡村。与乡村比较起来,城市是让人厌恶的存在,是宁静美好的乡村的对立面,文章中处处都有“我”对城市和城市文明的批判。解析 B 作者并未对高粱、谷子、玉米等农作物进行“细致入微地描写” ,同时描写的也不是“正在健康成长的模样” 。E 作者对缺少铁质的城市的确有所批评,但不能上升为厌恶和批判, “处处批判”的断语更是不准确的。答案 BE2结合全文谈谈乡村具有怎样的意义。作者在行文中着重描写了乡村的土地,有怎样的妙处?答:_答案 乡村是我永远的家园。乡村是城市的依托,是城市的母体,城市是乡村的延伸和延续。乡村是农民的部落,是我们生存的依托,也是城市生活的依据。乡村可以为我们提供粮食

7、。妙处:土地是铁质的来源,乡村的铁质就存在于乡村的土地之中。作者写乡村土地的目的是为了更加突出乡村铁质对于乡村的重大意义。【目标对应题】3谈谈你对文中划线句的理解。(1)只要播下种子,幻想就无可阻挡地蓬勃起来了。答:_答案 对于农民来说,种子就意味着希望。当他们把种子播撒在这片坚实的土地上的时候,内心深处就已经在憧憬着未来的美好生活。(2)(他们)走进乡村深处的每一个细节,使乡村的每一刻都充充实实和铿锵有声。 答:_答案 农民勤劳工作的身影遍布乡村,他们的勤劳付出使乡村每一刻都充实丰富且充满了生气。4文章的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文章中的“铁质”具有其特殊的象征意义,根据你对文章的品读,谈谈对“铁

8、质”象征意义的理解。答:_答案 总结全文,点明主旨;与开头作者强调的乡村的重要性相呼应。人们不论面对怎样的环境都能够挺直脊梁的。它是一种人格或性格的象征,作者希望人人都能拥有铁质性格,高昂豪迈,不要被烦琐深奥的说教束缚;它是生存意义的象征,生活着的人们无论生活在乡村亦或生活在城市,都应该让自己的生活中充满了铁质,铁质是人们永远的支撑。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倾听滴水我常常因幻觉中的滴水声响而惊悸。在睡梦中,在清醒的白天。少年时为了复习迎考,我想出了一个方法(灵感来自悬梁刺股、凿壁偷光的勤学故事),在洗手间,我将水龙头关至仅能滴水的程度,下面摆放一只水桶。滴,嗒,滴,嗒,然后,我跑回房间,

9、练字,背书。间或在凝神的瞬间,在绷紧的心思稍一松弛的瞬间,我便听见那滴水的声音在催促。我知道,这会儿,水桶底部已铺上一层水膜,且正以极难察觉的速度攀升。乃至睡梦中,我也常被幻觉中的滴水声惊醒,猛然坐起,冲进洗手间,胡乱擦了把脸,又坐回书桌前,却两眼发懵,茫然无措。只好倒头又睡,总不敢睡深,半梦半醒之间,思维一片沉重的混浊。而那滴水的声响却异常清晰,粒粒分明,坚定,固执,扣人心弦。这滴水的声音就这样时时刻刻、无处不在地追逐着我。你听,这滴水是有生命的。将滴水控制在一秒钟两滴的速度,这水声听起来就像十六七岁的我,年轻,矫健,兴致勃勃,勇往直前,滴,滴,滴,滴,来不及看清什么,来不及后悔什么,细细密

10、密的日子就这样快速地过去了;稍慢一些,就像中年的我,矜持,沉稳,稍作停留,但也不及多想,被身后一大摊琐事杂务推着向前;再慢一些,那就是老年的我,慢慢地渗化出来,汇拢,凝聚,像一颗盈盈欲滴的泪,又像一颗思维的结晶体,饱满,丰硕,而后, “咚”的一声,落入耳膜,凝重、庄严,掷地有声,像一句古代的誓言。这滴水的声音,是存在的宣告。而后,一切又归至于沉默的虚无。你说,这一条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由多少颗这样微弱而真实的水滴汇成的呢?生命投入时间的长河,如一滴水跃入无边的汪洋。世间万物的历程,又与一滴水的生命有什么不同?我常常无言以对,滴水的责问。这滴水工夫,地球上,抑或宇宙间正上演着多少出剧目呢?这滴水

11、之舟,究竟能承载多少的笑与泪,悲与喜,生离与死别?一滴水,谁都可以掬之于掌心,然而,谁也无法掂出一滴水的分量,谁也无法将一滴水永远留住。天地之间,万籁俱寂,惟有滴水声,如珠玑,如佛音,点点滴滴落心头。神龟虽寿,犹有尽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水滴,石穿,更何况是脆如蝉翼的生命?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有多少智者,倾听滴水之声,浊心因此而明净,他们顿悟后的长叹落在历史之河中,激起滴水的层层回音,至今不绝如缕。漫步田野,一颗颗露珠正凝于叶尖。无色,无声。一忽儿,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光芒四射。露珠们开始闪烁不定,窃窃私语,如

12、忽明忽灭的萤火。光线慢慢移过来,移过来。在一个恰当的角度,聚集。瞬时,灵犀一点,心领神会,回应着阳光的这滴水珠便折射出炫目的颜色,赤、橙、黄、绿、青、蓝、紫。雍容富丽,金碧辉煌,如梦如虹与平生的素朴纯净形成反差。任何生命拥有的色彩它都拥有,一切大红大绿,大喜大悲,都消融其间,默默包涵,而自身却是剔透无比,通体明亮,这是一种何等气度的生存智慧?甚至,这一滴水的华美比之一颗罕世的钻石更无价,因其转瞬即逝,而更富有灵性,富有生命的绚丽的喧响,因而,美得异常触目惊心,无与伦比。或许,这一滴水一生的期待,只为了这瞬间的辉煌?此时,谁敢鄙视,谁敢漠视,这一滴水的存在?此时,谁还能说,无色与沉默是一种苍白与

13、单调?无色是至色,沉默是绝响。也许,人的一生,还不够用来守望滴水升腾为云的历程,但我不能不信奉这滴水之音。1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文中引用了一些著名的诗句,为的是说明人生的短暂、脆弱,而滴水却永恒、坚韧的道理。B本文通过倾听滴水而展开联想,告诉我们要做一个像小水滴一样的人:外表不张扬,内心却无限充实、丰富。C作者笔下的小水滴,微小与宏大、柔弱与坚韧、平凡朴素与辉煌璀璨和谐统一,令人叹为观止。D文中写太阳的光芒四射,水珠折射出的炫目的颜色,为的是反衬水滴的“无色” ,因为只有无色,才能使人的浊心因此而明净。E作者在赞美滴水的精神的同时,也惋惜露珠的“闪烁不定” 、 “忽明

14、忽灭” ,追求的仅是阳光下的瞬间的辉煌。解析 D 项,写“阳光”是为了让无色的小珠折射出炫目的色彩, “浊心明净”是“倾听滴水之声”的结果。E 项, “闪烁不定” 、 “忽明忽灭”是作者用以描绘阳光下露珠的光彩,并无“惋惜”之意。答案 DE2为什么“幻觉中的滴水声响”会让作者“惊悸”?作者为什么说“这滴水是有生命的”?答:_答案 因为:(1) 那滴水的声响异常清晰,粒粒分明,坚定、固执、扣人心弦;(2)时时刻刻、无处不在地追逐着我。因为:滴水的落下,犹如生命在律动。就像我人生的三个阶段:少年时的年轻、矫健、朝气蓬勃;中年时的矜持、沉稳;老年时的凝重、庄严、充满睿智。【目标对应题】3 “一滴水,谁都可以掬之于掌心,然而,谁也无法掂出一滴水的分量” ,为什么?请分点阐述道理。答:_答案 (1)倾听滴水之声,可以使浊心明净,使人顿悟;(2) 水滴虽小,但滴水可以穿石;(3)水滴能汇聚成奔流的大海;(4) 滴水之舟不知承载( 包涵)多少悲欢、生死。4作者从阳光下水滴的光彩,领悟到了“生存智慧” ,这“生存智慧”是什么?(不超过15 个字) 并请用自己的语言对此作简要阐述。答:_答案 生存的智慧:“无色是至色,沉默是绝响” 。(如果用自己的话概括,意思对也可) 阐述:因为水滴是无色的,所以才能拥有任何生命所拥有的色彩;因为它默默包涵,所以虽然转瞬即逝,却更富有灵性,富有生命绚丽的喧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