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一、化学反应速率1、定义:用单位时间内 反应物 物浓度的 减少量 或 生成物 物浓度的 增加量 来表示。2、计算公式: v C / t 单位: mol/(Ls ) mol/(Lmin) mol/(Lh)注意:(1)现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是平均 速率,同一反应用不同物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数值可能不同,必须注明物质。(2)起始浓度与化学计量数比无关,但是变化浓度一定与化学计量数成比例。(3)同一反应各物质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例如: 2A(g)+3B (g) C(g)+4D(g) (A):(B):(C):(D) = 2:3:1:4 【例 1】 某一反应物的初始浓度是 2 摩尔/升,经
2、过两分钟的反应,它的浓度变成了 1.6 摩尔/升,求该反应的反应速率。 0.2 mol/(Lmin) 【例 2】 在一定条件下 N2 + 3H2 2NH3 的反应中,起始 C(N2) 为 2mol/L,C(H 2)为5mol/L, 反应到 2 分钟时,测得 C(NH 3 )为 0.4mol/L.(1)分别用 N2 、 H 2、 NH 3 表示反应速率。 V(N2) = 0.1 mol/(Lmin) ;V(H 2)= 0.3 mol/(Lmin) ;V(NH3)= 0.2 mol/(Lmin) 。(2)反应到 2 分钟时 C(N2) 为_ _, C(H 2)_ 。【例 3】某温度时,2L 容器中
3、 X、Y 、Z 三种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由图中数据分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X +Y = 2Z ;反应开始至 2min ,Z 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0.05 mol/(Lmin)【例 4】 在 2A + B = 3C + 4D 的反应中, 下列表示该反应的化反速率最快的是-( B )A. V(A) = 0.5 mol/(Ls) B. V(B) = 0.3 mol/(Ls)C. V(C) = 0.8 mol/(Ls) D. V(D) = 1 mol/(Ls)【总结】 对于同一反应 ,比较用不同反应物或生成物表示的反应速率大小时,要换算成同一物质表示的速率,才能比 较 。23影响化学反
4、应速率的因素内因:由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性质决定。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有 外因: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其它因素。(1)浓度:其它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应物浓度,可以 增大 反应速率。注意:“浓度”是指“溶液中溶质的浓度”或 “气体的浓度” ;固体和纯液体的浓度可看成是一常数。对固体,反应速率与其表面积大小有关,固体的颗粒度越小(表面积越大,则反应速率越 快 。【例题 5】在温度不变时,恒容的容器中进行反应 H2 2H;H0,若反应浓度由0.1mol/L 降到 0.06mol/L 需要 20s,那么由 0.06mol/L 降到 0.036mol/L,所需时间为-( C )A.10s B.12s C.大
5、于 12s D.小于 12s(2)温度:其它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可以 增大 反应速率;降低温度可以 减小 反应速率。【实验 25】在两支大小相同的试管中各装入 23mL 约 5%的 H2O2溶液,分别加入 12滴1molL1 的 FeCl3溶液。待试管中均有适量气泡出现时,将一支放入盛有 5左右冷水的烧杯中,另将一支放入盛有 40左右热水的烧杯中,观察现象并对比。待放热水烧杯中的试管里出现大量气泡时,用带火星的火柴梗检验放出的气体。例 6把除去氧化膜的镁条放入盛有一定浓度的稀盐酸的试管中,发现 H2 的生成速率 v 随时间 t 的变化关系如图, 其中 0 t1速率变化的原因是 反应放热,温度升
6、高时速率加快 ;t1t 2速率变化的原因是 盐酸浓度变稀世反应速率减小 。现 象 结 论热 水 中 产生大量气泡 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常 温 产生气泡冷 水 中 产生少量气泡 降低温度反应速率减慢3(3)压强: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其它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可以 增大 反应速率;减小压强,可以 减小 化学反应速率。解释:在温度、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时,增大压强,必缩小容器引起气体的浓度增大,所以,反应速率加快。(4)催化剂:选择适当的催化剂可以成千上万倍的加快反应速率。“催化剂”:能 改变 反应速率,而在反应前后本身的 组成 和 化学 性质不发生变化。【实验 26】在 3 支大小相同的试管中各装入
7、 23mL 约 5%的 H2O2 溶液,再向其中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 MnO2 粉末、12 滴 1molL1 FeCl3 溶液。对比观察。现 象 结 论加入 MnO2 产生大量气泡 MnO2 加快 H2O2 分解速率加入 FeCl3 溶液 产生大量气泡 FeCl3 加快 H2O2 分解速率不加其它试剂 产生少量气泡 无催化剂时缓慢分解(5)其他:如:固体的表面积(颗粒度) 、激光、射线、超声波、紫外线、溶剂等。(6)惰性气体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恒温恒容,加入惰性气体(或不参加反应的气体) ,容器 P 增大,但各物质 C 不变,v 不变。恒温恒压,加入惰性气体(或不参加反应的气体) ,容器 V
8、增大,各物质 C 减小,v 减小。第 3 节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第 2 课时)二、化学反应的限度(一)可逆反应:1、定义:在同一条件下,同时向正、反两个方向进行的反应2、特点:(1)向两个相反的方向进行的两个化学反应,在相同的条件下同时进行、共存,两个化学反应构成了一个对立的统一体。(2)符号:“ ”号(3)通常从左向右的反应称为 正 反应,从右向左的反应称为 逆 反应;(4)在反应体系中,与化学反应有关的各种物质浓度 均不能为零 。4(二)化学反应限度1、定义:. 当一个 可逆 反应进行到正向反应速率与逆向反应速率 相等 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_ 不再改变_,达到表 面上静止 的一种“
9、_状态_” ,这就是这个反应所能达到的限度;此时这个状态就叫做 化学平衡 状态。反 应 开始: 正 逆 反应过程中: 正 逐渐 减小 , 逆 逐渐 增大 ;反应物浓度 减小 ,生成物浓度 增大 ;平 衡 时: 正 = 逆 ;各组分的浓度不再 变化。2.化学平衡的特征:等: 正 逆 ;定:各组分的 浓度 一定 ; 动: 动态 平衡 。 变:如果外界条件的改变,原有的化学平衡状态将被破坏,平衡发生移动。【例 1】 在可逆反应体系 2SO2(g)+O2(g) 2SO3(g)加入 18O2 后,哪些物质中会含有 18O?答:SO 2 、O 2 、SO 3 中均含有 18O 。3.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
10、催化剂不影响化学平衡)(1)浓度: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或减少生成物的浓度 ,平衡向 正 反应方向移动;减少反应物的浓度或增大生成物的浓度 ,平衡向 逆 反应方向移动。(2)温度:升高温度平衡向 吸热 反应方向移动;降低温度平衡向 放热 反应方向移动。(3)压强:(只对于有气体参加且反应前后气体总体积发生变化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向 气体总体积缩小 的方向移动 ;减小压强平衡向 气体总体积增大 的方向移动 。第 5 页(共 11 页)(三)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促进有利的化学反应:提高反应物的转化率即原料的利率、加快在生产和生活中 反应速率等。抑制有害的化学反应:减慢速率、减少或消除有害物质的产生,控制副
11、反应的发生等这就涉及到反应条件的控制。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可以改变反应速率(加快或减慢);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一个化学反应的限度,使可逆反应朝着有利于人们需要的方向进行。【应用】工业上合成氨的生产中:既要考虑反应的速率也要考虑反应所能达到的限度。二者兼顾,通过控制反应器的温度和压强,使反应既快又能达到较大的限度。5合成氨的反应: N 2 3H 2 催 化 剂 高 温 高 压 2NH3反 应 特 点:正反应是放热反应、气体总体积缩小的反应控 制 条 件:速 率 快:高温有利(1)温度 生产中二者兼顾,选择适宜的温度(约 500)反应限度: 低温有利 速 率 快:高压有利(2)压强 生产中采用中压
12、法(2050Mpa)反应限度:高压有力(3)催化剂:还原铁粉为主体的多成分催化剂。【随堂练习】1、高温高压催化剂条件下,3mol 氢气和 1mol 氨气置于密闭容器中反应能够得到 2mol 氨气吗?为什么?答:不能。因为该反应是可逆反应。2.对于达到平衡的可逆反应:N 2 3H2 2NH3 (正反应为放热)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C )A.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相等 B.增大压强不利于氨的合成C.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变化 D.降低温度,平衡混合物里氨的浓度减小3.下列反应达到平衡后,加压或降温都能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是-( D )A. C(s) H 2O(g) CO(g) H 2(g
13、) 正反应吸热 B. CO2(g) H 2(g) CO(g) H 2O(g) 正反应放热 C. 2H2O(g) 2H2(g) O 2(g) 正反应吸热 D. N2(g) 3H 2(g) 2NH3(g) 正反应放热 6.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 2SO 2(g) O 2(g) 2SO3(g)(正反应放热)达到平衡后,若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可采取的措施是-(BC )A.升高温度 B.增大 SO2的浓度 C.增大压强 D.使用催化剂【知识拓展】判断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方法和依据例举反应 mA(g)+nB(g) pC(g)+qD(g)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或各物质的物质的量的分数一定 平衡各物质的质量或
14、各物质质量分数一定 平衡各气体的体积或体积分数一定 平衡混合物体系中各成分的含量总体积、总压强、总物质的量一定 不一定平衡在单位时间内消耗了 m molA 同时生成 m molA,即 V(正) =V(逆) 平衡正、逆反应 在单位时间内消耗了 n molB 同时消耗了 p molC,则 V(正) =V(逆) 平衡6V(A):V(B):V(C):V(D)=m:n:p:q,V (正) 不一定等于 V(逆) 不一定平衡速率的关系 在单位时间内生成 n molB,同时消耗了 q molD,因均指V(逆)不一定平衡m+np+q 时,总压力一定(其他条件一定) 平衡压强m+n=p+q 时,总压力一定(其他条件一定) 不一定平衡Mr 一定时,只有当 m+np+q 时 平衡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MrMr 一定时,但 m+n=p+q 时 不一定平衡温度 任何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当体系温度一定时(其他不变) 平衡体系的密度 密度一定 不一定平衡其他 如体系颜色不再变化等(平衡体系中有带颜色气体参加) 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