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劳务工应当在企业中成为更受关注的群体.doc

上传人:czsj190 文档编号:5389256 上传时间:2019-02-2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劳务工应当在企业中成为更受关注的群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劳务工应当在企业中成为更受关注的群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劳务工应当在企业中成为更受关注的群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劳务工应当在企业中成为更受关注的群体.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劳务工应当在企业中成为更受关注的群体.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劳务工应当在企业中成为更受关注的群体重钢中厚板厂 何 勇劳务用工作为一种用工关系,在企业快速发展过程中,随着设备、工艺更新换代和产能的扩张,已日趋为各企业所青睐。一些操作技术要求低、体力强度大、作业环境相对恶劣的操作岗位,逐步被劳务工所替代,他们与合同制工人一道,为企业的发展并肩战斗在生产一线,并且因种种原因,劳务工的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成为了劳动生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力量。目前我厂在 岗职 工 1251 人, 劳务 工 695 人,占 56%。其中农 民工有 173 人,占 25%。但在操作过程中,不断有劳务工发生工伤事故,虽然相关单位和部门也根据“四不放 过” 原则,采取了相 应的预防措施

2、,但从近几年的事故通报来看,劳务工发生伤害事故的概率仍然一直居高不下。是劳务工更容易受伤吗?劳务工这一群体正日渐成为职工队伍中的弱势群体,劳务用工的劳动保护问题应当受到企业的高度关注。一、目前困扰劳务用工劳动保护问题的因素首先,从劳务工的构成上,决定了他们只是从事简单劳动的群体。初期公司引入劳务工,原本是为了解决綦江铁矿等单位因产业结构调整,而造成的富裕人员的就业问题,因此在劳务用工的要求上,明确为“ 达到生产操作技能要求的熟练工人” ,意即矿2业公司的生产操作人员等。在綦江铁矿、小南海矿等人员就业问题基本解决后,生产主线仍旧在不断要人,于是劳务输出方召收了一些社会上的无业、失业人员或农民工充

3、斥进了劳务队伍。这群人基本未经过专业培训,且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其中农民工又占了一定比例。可以说,除劳务用工合同没变,现在的劳务工早已不是当初的劳务工了,其操作技能和安全操作规程的执行能力远不如矿业公司的职工。其次,在劳务工的岗前培训方面,存在明显不足。新员工进厂后,通过短短几天的三级安全教育和岗位技能培训,即安排上岗作业。这些劳务工有些根本没有工厂实践的经验,有些刚从农村出来,在听安全课时还一脸茫然,对将开始的工作根本没有心理准备,甚至在上岗前也不知道自己将干什么活。在随后进入岗位操作时,他们对安全操作规程基本没弄明白,规程中的一些专业术语更是无法掌握。与之相比,从其他渠道进入企业的合同制工人

4、,无论是高校毕业生还是技校毕业生,或者退伍军人,分配到厂后都有长则一年,短则三个月的实习期。在实习期间,他们没有定量的工作任务。也正是实习期,使他们对三规两纪和操作环境的特殊防护要求等,从知晓到熟悉到掌握,完成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从而为今后的顶岗作业提供了安全保障。两相比较可以看出,劳务工的教育培训机制并没有有效建立起来。3第三, 同工不同酬造成收入上的差异,被误导为劳务工是廉价劳动力,滋生出歧视性情绪。因劳资关系不同,同在一个班组或同一个岗位,合同制工人和劳务工在收入上是不相等的,合同制工人有一种优越感,多数劳务工也因此感觉自己是“打杂”的。由此带来的影响,是劳务工的生产积极性不高

5、,与企业兴衰、荣辱与共的观念不到位,岗位操作技能基本不高,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自卑心理等等,都制约了劳务工在生产操作中的正常发挥和自我保护意识的提高。第四,劳动关系松散,造成了人员的流动性较大。劳务工与用人单位双方任一方不满意,都可以随时解除劳动合同,使劳务工的岗位成了“短工 ”,同时也制约了其操作 经验的积累。此外,个别劳务输出方从经济利益考虑,为了规避保险政策,也有意让劳务用工变成短期合同。第五,在员工的在职培训方面,劳务用工方和劳务输出方均有不作为现象。用工单位认为不是企业的正式员工,就没有继续教育的职责,中级工转高级工或高级工考技师等培训,理所当然的不安排劳务人员参加;劳务输出单位则认为

6、应该谁用工谁负责,从而造成这一群体的技能提升始终停滞不前。二、企业可以采取的应对措施“建 设 精品基地,再造百年重钢” 是几代重 钢人的共同愿景。要实现这一目标,还必须团结和引导全体员工“爱厂爱岗承传统,尽心尽责树形象”, 发扬主人翁精神,把企 业的兴衰成败与自身4价值的体现结合起来,激发创新潜能和创造活力,在打造一代金牌产品的同时,也培养出一批金牌职工,锤练出一支金牌队伍。针对前述困扰因素,试拟应对措施如下:(一)稳定队伍。首先要将每一个劳务工的当成自己工友对待,引导班组员工,互相尊重、互相帮助,作业中互相监护,使其在心理上,有了归属感和认同感,同心同德,在行动上,才能整齐划一,步调一致。其

7、次,在日常工作中,注意循循善诱,对技能稍差的员工,少一点经济处罚,多一点教育培养。第三,完善用工机制,摈弃随意解雇的陋习,使招聘和解聘工作做到有章可循,也从根本上解决了“ 短工” 现象。第四是通 过人事劳资政策的宣传,让劳务人员明白,只要业务技能和各方面要求达到了企业所需,以及相关政策要求,就能够成为企业的合同制员工,使其看到希望和努力的方向。(二)提前培训。改变目前劳务工的输入模式,使其在进入企业前有一个月的培训期,进入岗位后有一至三个月的实习期。在期满经考试合格者,方可上岗作业。企业亦可对需求量较大的工种提前计划,由劳务输出方按计划提前培训。相对于劳务输出方,应向其提出人员斟选的要求,从文

8、化程度、身体条件和满足对应岗位操作要求的条件等,应先期预审,合格者方可进入培训阶段,以降低劳务工的更换频率,减少人员流动数量,达到相对稳定队伍的目的。(三)注重培养。对有一定操作经验的劳务工(其中也不乏技5术尖子),企业应当给予特别关注,甚至通过合理渠道破格录用等。亦可提升为班长,也可以带徒弟,只有肯定其成绩,才能使其对企业这一大家庭产生认同感。在具体操作中,尤其要对骨干人员特别关注,不仅在业务技能上进行辅导,在思想政治、企业文化等方面也需灌输观念,让其逐步成长为员工队伍的中坚。 目前我厂 劳务 工当 车间 安全 员 的有 1 人,当班 长 、副班 长 的有 6 人。三、工会组织在此工作中的作

9、用发挥推动科学发展、建设美好重钢,是对重钢人的要求,也是我们的共同追求和历史使命,各级管理工作者都肩负着重要责任。作为工会组织,要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及中国工会十五大的各项部署,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坚持“ 以人为本,和谐发展” 的指导思想,切实发挥工会组织作用、引导作用、服务作用和维权作用,把劳务工的境遇改善当作已任,引导全体员工共同发挥“热爱企业 、忠于企 业、奉献企业” 的主人翁精神,争做文明 职工,共建和谐企业。、 以劳动竞赛入手,提高劳务工队伍的整体素质,不断增强劳务工的操作技能。要把企业做精做强,必须要有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在企业中开展的各种生产劳动竞赛和技术竞赛活动中,对劳务工应

10、坚持“ 不抛弃、不放弃” 的原则,积极鼓励他 们投身其中。 “一帮一、一对红”等 师徒竞赛 活动都是提高操作技能的有效活动载体。通6过竞赛向技术能手学习爱岗敬业、争创一流、勇于创新、甘于奉献的精神则是活动的目的。只要坚持不懈地开展,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也会得到提高,同时也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了有力保证。、 以建家活动为契机,增进相互理解,以劳动关系和谐促进企业和谐发展。作为基层工会组织,用工单位(车间、作业区)应当将劳务工真正当成职工队伍的一员,积极关心他们的成长,了解他们的思想,解决他们的困难,使其能较快地溶入到企业的发展中,浸润到企业文化中。在思想上,把劳务工纳入职工队伍,一视同仁,密

11、切关心他们的成长与进步,给予技能提高的机会;在工作中,关注他们的操作规范性和安全性,为其作业期间的安全提供监护和保障;在生活上,关爱他们的家庭,把劳务工的柴米油盐、喜怒哀乐放在心里,使其感觉到“家” 的温暖。通 过“庆、访、谈”等各种活动,增进班组员工间的相互了解与沟通,大家扭成一根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让分力变合力,合力产生向心力,才能走上与企业共同繁荣、共同发展的道路。、 创建业绩展示平台,充分肯定劳务工对企业发展的贡献。以“ 创 建工人先 锋号 ”为载体,将劳务工在生 产经营活动中,在重点劳动竞赛和技术攻关等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个人、攻关能手、安全生产积极分子,大张旗鼓地加以褒扬和嘉

12、奖,使全体7员工明白,只要在推动企业的生产发展的各项活动中,做出了积极努力,展示了自己聪明才智的员工,企业都不会忘记,才能在全体劳务工中产生对企业的归属感和荣誉感,才能有效地鼓舞士气,才能在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发展中产生更大的推动力和向心力。、 创新工作方法,完善长效机制。(一)规范劳务用工制度。在劳务输出与用工双方的合同中,应当有明确的规定,以保障劳务用工过程中的劳动保护问题能够得到落实,并长期有效。亦可与劳务输出方签订安全协议,在协议中明确双方的职责。劳务输出方所提供的人员必须达到法规要求和企业所指定的要求,并开展相应的岗前培训。企业也应当为劳动者提供安全的作业环境和安全操作知识培训等。(二)

13、在劳务工相对集中的作业单元,让劳务输出方开展自主管理。让在劳务工中产生的班组长、安全员也与用工企业签订安全承包书,用“劳务 自治” 形式,使劳务输 出方也与企业的安全绩效、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捆在一起,荣辱与共,最终达到企业的安全生产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三)争取相关劳资、培训政策,将素质高、贡献突出的劳务工纳入员工范围培养。 从目前我厂 劳务 工 结 构中,本科、 专 科有47 人,中 专 84 人,高中、 职 高和中技有 198 人,考取中 级 、高 级工人的有 85 人。 对于有意在企业发展,且将企业作为施展个人才华的平台,将个人的发展与企业兴衰融为一体的劳务工,应该8给予更多职业培训的机会。而在这些人中,又有才能出众,贡献突出的,则应该以择优录取的原则,打破工龄、年龄等限制,转为合同制员工,纳入职工在职培养和管理。一个优秀的企业,一定具有他独到的核心竞争力,也通常具有一种优秀的企业文化。这个企业不但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还具有海纳百川的气魄,能够将各类优秀人才汇聚一堂共谋发展,在铸造金牌产品的同时,也打造出了金牌职工;在保持生产技术领先的同时,还有在业务技术中不断学习进取的学习型组织和知识型职工。在打造百年重钢的今天,关心关爱关注劳务工群体,应该与培养自己的员工同等重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