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CT平扫检查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与体会高允珍 扬州市江都中医院影像科 (江苏 扬州) 225200摘要 目的: 探讨 CT 平扫检查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并总结其体会。方法:对我科 2009 年 1 月-2013 年 12 月 16 例急性胰腺炎患者 CT 影像图片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急性水肿型胰腺炎 14 例,急性坏死型胰腺炎 2 例;CT 图像共性表现为胰腺弥漫性或局限性增大,胰周形态饱满,脂肪间隙模糊、胰周渗液、肾前筋膜增厚、假性囊肿形成等表现,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可出现肿大的腺体中出现更低密度病灶影抑或伴有高密度出血灶。结论:CT 检查能直观显示胰腺的形态、大小
2、、密度的变化及病程的严重程度,可作为急性胰腺炎急诊影像诊疗首选检查,但对于胰腺形态正常,患者存在客观临床表现、血淀粉酶显著增高者要考虑轻微胰腺炎,应加强动态影像观察,以免漏诊。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CT 平扫;急诊诊疗技术;应用价值急性胰腺炎是 CT 室一种常见的急诊病种之一,患者往往病情凶险,病死率高,因此,迅速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是为积极有效治疗、抢救患者生命、防治并发症的重要举措。笔者从事多年的 CT 影像诊疗,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积累较为丰富的感性认知,现报告如下,旨在于与同道一起交流学习,为不断提高对本病的认知,减少误诊。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 16 例患者均为我科
3、2009 年 1 月-2013 年 12 月急诊诊断,且经临床及病理验证的患者。男 15 例,女 1 例,年龄在 28-65 岁之间,平均年龄(40.341.24)岁。临床表现为急性腹痛、腹胀、呕吐及发热,也有个别患者为渐进性上腹部疼痛,伴有黄疸。试验室检查白细胞升高 15 例,血、尿淀粉酶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16 例患者存在暴饮暴食 9 例,胆囊炎、胆石症病史 2 例。患者从发病到接受 CT 检查时间在 12h-48h,平均为 21.37h。1.2 检查设备及方法 采用单排全身螺旋 CT 常规横断面平扫,矩阵 256256,层厚层间距 5mm,扫描范围以膈顶为上界,向下连续扫描直至胰腺全部显
4、示为止。2 结果急性水肿型胰腺炎 14 例,急性坏死型胰腺炎 2 例;CT 表现为胰腺弥漫性或局限性增大,胰周形态饱满,脂肪间隙模糊、胰周渗液、肾前筋膜增厚、假性囊肿形成等表现,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可出现肿大的腺体中出现更低密度病灶影抑或伴有高密度出血灶。(图 1、图 2)患者,男性,56 岁,右上腹疼痛及巩膜黄染 5 天,CT 检查显示:胆总管扩张伴胆总管下端结石、胆囊体积明显增大、主胰管扩张、胰腺体积明显增大,结合实验室检查胰淀粉酶增高,诊断为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图 3、图 4)男性,37 岁。无明显诱因出现全上腹阵发性绞痛入院。疼痛以左上腹为主,无向他处放射,伴呕吐 1 次,为胃内容物,无血
5、性物。CT 检查见胰腺体尾部形态肿胀,边缘模糊不清,胰周及脾周见渗液,左侧肾前筋膜及左侧侧锥明显增厚,左侧结肠旁沟可见渗液。胆囊饱满,密度稍高。实验室检查提示:wbc 12.9x10e9/l ;血沉 87mm/h;血淀粉酶 193u;尿淀粉酶 1590u;乳酸脱氢酶 352.8u/l;谷草转氨酶 83.2u/l;肌酸磷酸激酶 1750.1u/l;血清钙 225.00mmol/l。诊断为急性胰腺炎。(图 5、图 6)患者,男性,40 岁,临床确诊胰腺炎行 CT 检查验证,胰腺弥漫性增大,其前方见低密度囊性密度区,为急性胰腺炎假囊肿形成。3 讨论急腹症行 CT 平扫是临床上常见的检查方法,特别是对
6、于肥胖、肠腔积气干扰、腹部拒按超声检查不能配合的急腹症患者检查占有较明显的优势 1。因 CT 图像是一组连续的人体组织断面二维图像,它不受脂肪、气体的干扰,直观的显示所要观察的组织、器官的形态、周围结构的关系,在诊断与鉴别诊断中提供极大的便利 2;同时,它还可以根据其影像特征来判断某些疾病的诱发原因。如(图 1、图 2)为同一患者,我们可非常清楚的看到胆总管扩张伴胆总管下端结石,在从患者的胆囊体积明显增大、主胰管扩张、胰腺体积明显增大,结合实验室检查胰淀粉酶增高及相关临床表现,能较准确的诊断为该患者为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本组患者从发病到检查平均时间为 21.37h,这一较长病程能足以导致胰腺组的
7、形态学的改变,所以,其检查阳性率较高。相关文献报道,胰腺形态学改变是诊断急性胰腺炎的主要依据,正常情况下,胰腺的头、体、尾的厚度比例为 3:2:1,主胰管直径小于 2mm3。如急性胰腺患者病程短,其形态改变不明显,但患者的血、尿淀粉酶增高,要考虑轻微胰腺炎,应加强动态影像观察,以免漏诊。正常胰腺炎的形态改变主要表现为弥漫性或局限性增大,胰腺组织肿胀,胰周脂肪间隙模糊、消失,严重者可有胰周蜂窝组织炎,形如絮状、毛玻璃状炎性渗出物,炎性渗出物根据其性质的变化,其密度也有一定的波动,但一般在 15-20HU 之间,炎性渗出物刺激肾前筋膜、肾周筋膜使其发生肿胀、增厚(如图 3、图 4) ,还能向上刺激
8、膈肌、胸部诱发急性胸膜反应。胰腺密度减低是诊断胰腺炎的又一重要诊断依据,密度减低一般与胰腺炎的病程、病情相平行,急性单纯性胰腺炎一般密度降低较均匀或轻度减低,系胰腺间质炎性水肿所致。坏死性胰腺炎可见低密度区中出现更低密度灶。有文献报道 4:如合并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可形成胰腺脓肿,在低密度区中出现高密度、且高张力的团块状阴影。脓肿中脓性分泌物排出,可出现液气片面,但这种情况较少见。如合并出血则表现为点、片状高密度灶,其 CT 值高于胰腺组织,一般在 60-70HU。胰腺坏死区多发生在体、尾部。这可能与胰头存在丰富的侧支血供有一定的联系。急性胰腺炎的并发症,急性胰腺炎最常见的并发症为假性囊肿 5(
9、如图 5、图 6) 。由于急性胰腺炎使得腺体组织发生肿胀,对炎性渗出物的吸收和引流产生障碍,然后,这些液性渗出物被纤维组织粘连包裹而形成囊肿,囊肿可单发、可多发如串珠样改变 6。囊肿的壁一般较薄,由内向外主要有坏死组织、肉芽组织和纤维结缔组织构成。囊肿内容物呈水样密度。有文献报道胰腺炎发生囊肿一般在发病后 4-6 周,发生率为 20-30%。本组 16例患者,发生胰腺囊肿 2 例,占 12.5%。低于既往报道,可能与临床治疗及时和措施得当有关。总之,笔者体会到急性胰腺炎行 CT 平扫,一般情况下都能明显诊断,对初发,形态改变不明显者可结临床及实验室检查也可提出建议性诊断,加强随访力度,以减少误
10、诊、漏诊。参考文献1、 王耀明。CT 在急性胰腺炎中的诊断及其价值J,基层医学论坛,2009,13(2):39-40。2、 钟兰宇,王家强,上展增,等。急诊螺旋 CT 平扫在急性胰腺炎中的应用J,武警医学学报,2009,18(2):133-134 。3、 沈春林,汪浴宇,刘月军。32 例急性胰腺炎的螺旋 CT 诊断J,广西医学,2011,33(12):1603-1604。4、 崔松伟。急性胰腺炎 30 例 CT 诊断分析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13,14(3):221-223。5、 朱敏,袁昌琼,杨慧英,等。螺旋 CT 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6):92-93。6、 陆大山。急性胰腺炎的 CT 诊断及其临床意义J,当代医学,2014,20(13):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