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钻规范的空子,来省钢筋.doc

上传人:11xg27ws 文档编号:5379894 上传时间:2019-02-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钻规范的空子,来省钢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钻规范的空子,来省钢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钻规范的空子,来省钢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钻规范的空子,来省钢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钻规范的空子,来省钢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一、高规(1) 332 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的高宽比不宜超过表 332 的规定。解析:高层建筑的高宽比,是对结构刚度、整体稳定、承载能力和经济合理性的宏观控制;在结构设计满足本规程规定的承载力、稳定、抗倾覆、变形和舒适度等基本要求后,仅从结构安全角度讲高宽比限值不是必须满足的,主要影响结构设计的经济性。(2)抗震 等级3.9.1-2 丙类建筑:当建筑场地为 I 类时,除 6 度外,应允许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降低一度的要采取抗震构造措施。3.9.5 抗震设计的高层建筑,当地下室顶层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端时,地下一层相关范围的抗震等级应按上部结构采用,地下一层以下抗震构造措施的抗震等级可逐层降低一

2、级,但不应低于四级;地下室中超出上部主楼相关范围且无上部结构的部分,其抗震等级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三级或四级。8.1.3 框架 剪力墙结构各部分的抗震等级要结合框架部分承担的倾覆力矩比值来确定。9.1.2 对高度不超过 60m 的框架-核心筒结构,可按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解析:在对图纸进行优化过程中,经常发现抗震等级定义过高,以及对哪些是内力调整的抗震措施,哪些仅仅针对诸如箍筋加密等方面的抗震构造措施的等级常常被乱取用。(3)3.11 结构抗震性能设计3.11.1 条文说明:选择性能目标时,一般需征求业主和有关专家的意见。解析:在实际工程中发现有些项目性能目标设置的要求过高,造成浪费严重。(4

3、)4.3.17 当非承重墙体为砌体墙时,高层建筑结构的计算自振周期折减系数可按下列规定取值:框架结构可取 0.60.7 ;框架-剪力墙结构可取 0.70.8;框架-核心筒结构可取 0.80.9;剪力墙结构可取 0.81.0 。对于其他结构体系或采用其他非承重墙体时,可根据工程情况确定周期折减系数。解析:周期折减系数主要考虑填充墙对结构周期的影响,填充墙越重越多,周期折减系数越小,地震作用越大,墙柱配筋越大。因此,周期折减系数应根据填充墙实际分布情况慎重选择,纯剪力墙结构自振周期可以不折减(取 1.0)。(5)5.2.3 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可考虑框架梁端塑性变形内力重分布对梁端负弯矩乘以调幅系数

4、进行调幅,装配整体式框架梁端负弯矩调幅系数可取为 0.70.8 ,现浇框架梁端负弯矩调幅系数可取为 0.80.9。解析:调幅与否及调幅系数的取值大小直接影响经济性,尤其是次梁有些情况下次梁会被结构计算软件误判不调幅梁。(6)713 跨高比小于 5 的连梁应按本章的有关规定设计,跨高比不小于 5 的连梁宜按框架梁设计。解析:若将框架梁误作连梁定义并配筋,会增加箍筋和腰筋含量。(7)722 抗震设计时,短肢剪力墙的设计应符合:短肢剪力墙的底部加强部位应按本节 7 26 条调整剪力设计值,其他各层一、二、三级时剪力设计值应分别乘以增大系数 1.4、 1.2 和 1.1;短肢剪力墙的全部竖向钢筋的配筋

5、率,底部加强部位一、二级不宜小于 1.2,三、四级不宜小于 1.0;其他部位一、二级不宜小于 1.0,三、四级不宜小于 0.8。解析:短肢剪力墙内力计算和构造要求都很严格,设计中尽量避免短肢墙的出现,可减少构件配筋量。二、混规篇 那些你不造的“经济性条款”(1)5.4.1 混凝土连续梁和连续单向板,可采用塑性内力重分布方法进行分析。5.4.2 对于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构件,以及要求不出现裂缝或处于三 a、三 b 类环境情况下的结构,不应采用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分析方法。解析:若对不必要部位采用弹性算法,将造成成本大量增加。(2)9213 梁的腹板高度 hw 不小于 450mm 时,在梁的两个侧面

6、应沿高度配置纵向构造钢筋。解析:梁高的取值要注意技巧,如板厚 100mm,则梁高若 550mm 也可通过计算则不要取值 600mm。三、荷规(1)5.1.3 设计墙、柱时,本规范表 5.1.1 中第 8 项的消防车活荷载可按实际情况考虑;设计基础时可不考虑消防车荷载。解析:具体荷载的取值可按照覆土厚度进行折减。此外,消防车荷载准永久值系数为 0,即不考虑裂缝。故在配筋设计时要予以注意。(2)5.3.3 不上人的屋面均布活荷载,可不与雪荷载和风荷载同时组合。四、抗规篇(1)6.1.14 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时,其楼板厚度不宜小于 18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小于 C30,应采用双层双向配筋,且每层每个方向的配筋率不宜小于0.25。但在该条的条文说明的要求:地下室顶板的厚度不宜小于 180mm,若柱网内设置多个次梁时,板厚可适当减小。解析:此条用于多层建筑,地下室顶板作为嵌固端时若设置次梁,板厚可减小,如180mm 减为 160mm。但是在高规中未有此项说明。此外,混凝土的强度等级,钢材的级别,结构规则性,有无转换层,还有诸多构造要求也都严重影响着工程的结构造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规范标准 > 国内外标准规范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