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21 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课堂导入,赫鲁晓夫为何要改革?,推进新课,赫鲁晓夫改革,问题情境,19131950年苏联工业生产增加了12倍,农业只提高了40,1953年全苏联人均粮食低于1913年,牲畜存栏数与1913年相当,而苏联人口比1913年增加了20。,推进新课,赫鲁晓夫改革,原始资料,(1)这段材料告诉我们什么信息? (2)导致苏联经济发展不健康的症结是什么?,推进新课,赫鲁晓夫改革,思考,(1)总结:19131950年苏联工业生产发展,农业生产停滞不前。 (2)总结:“斯大林模式”的弊端,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农业的单位面积产量低;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农业、轻工业的发展,不利于
2、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1)二战结束后,苏联进入和平建设时期,_ _日益显露。 (2)1953年斯大林逝世。赫鲁晓夫稳固了自己在苏联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地位之后,开始对“_”进行改革。 (3)1956年苏共“_”召开,大会闭幕后,赫鲁晓夫作了题为关于个人迷信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这份报告在国内外引起了极大反响。,推进新课,赫鲁晓夫改革,自主学习,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斯大林模式,二十大,赫鲁晓夫经济改革的内容是什么?结果如何?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什么?,推进新课,赫鲁晓夫改革,问题情境,改革的主要内容,经济方面改革内容,农业上,工业上,取消 ,提高,鼓励 ,扩大,扩大 ,提倡,废弃 ,权力下放,承认
3、,调动,推进新课,赫鲁晓夫改革,不难看出,赫鲁晓夫改革重点在农业方面,对“斯大林模式”作了不少的变动,但你发现其中的不足了吗?,推进新课,赫鲁晓夫改革,合作探究,(1)我认为“秘密报告”没有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全盘否定斯大林,容易造成思想混乱,靠将别人踩在脚下的方式树立起来的威望是靠不住的。,(2)赫鲁晓夫的政治改革只是蜻蜓点水,据史料记载:赫鲁晓夫上台不久,苏联的党政大权又集中到他一人手中,对赫鲁晓夫的个人崇拜也开始了。赫鲁晓夫曾尖锐地批判斯大林搞个人崇拜,自己上台后又搞个人崇拜,其根源在于苏联的政治环境,显然赫鲁晓夫未从根本上改变这一导致个人崇拜的温床。,(3)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有点“头痛
4、医头”的味道,“斯大林模式”下的农业问题固然严重,但幻想通过加大农业投入、扩大耕地面积等办法解决是不科学的,甚至是幼稚的,因为盲目垦荒还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总结:赫鲁晓夫的改革冲击了“神圣不可侵犯”的“斯大林模式”,打开了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闸门,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总体上的规划和科学的实验,改革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却未能从根本上打破“斯大林模式”的框架。概括起来就一点:赫鲁晓夫改革未从根本上破除“斯大林模式”。改革成效甚微,赫鲁晓夫也因此黯然下台。但苏联的改革没有就此终止,仍在继续推行。,勃列日涅夫是如何改革的呢?结果如何?,推进新课,勃列日涅夫改革,问题情境,经济方面改
5、革内容,恢复 ,加强,坚持 ,扩大,运用,注重发展 ,特别是,推进新课,勃列日涅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为何会失败?,推进新课,勃列日涅夫改革,问题情境,探究问题一:如何评价勃列日涅夫改革?,总结:勃列日涅夫的改革也只是对苏联原有经济体制的某种修补,没有实质性的突破。他把改革的重点转移到工业方面,并坚持把发展的重点放在重工业上。在其执政期间,苏联的军备力量大为增长,一跃而成为与美国匹敌的超级大国,但人民的生活改善不多。1975年以后,苏联经济增长率逐年下降,经济发展进入停滞时期。在其执政后期,个人专断作风滋长,政治生活僵化,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活力衰退,社会矛盾丛生,国家陷入困境。,探究问题二
6、:勃列日涅夫改革为何与赫鲁晓夫改革一样以失败而告终?,两者目的相同,都是为了解决“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内容方面,两者政治改革都强调集体领导原则,经济改革前者侧重于农业,后者侧重于工业。 结果方面,前者收效甚微,后者初期效果显著,后期停滞不前。 原因方面,两者都没有从根本上破除“斯大林模式”。,总结:勃列日涅夫对苏联社会作了较大的改革,初期效果明显,以致在美苏争霸中苏联处于攻势。这种暂时的效果只不过是进一步强化了国家宏观调控功能,并没有从根本上调动广大人民的生产积极性,加之勃列日涅夫的好大喜功,推行霸权政策,1975年以后苏联经济发展日趋迟缓,进入停滞时期。,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改革的不佳效果
7、是否说明他们改革是错误的呢?,推进新课,勃列日涅夫改革,问题情境,自主学习:他们的改革没错,但改革的思路错了。,苏联的改革该采取一种什么样的思路呢?,必须果敢地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背景如何?,推进新课,戈尔巴乔夫改革,问题情境,材料一 二战后,出于与美国争霸的需要,以非理性的方式进行军备竞赛,致使军费开支大到国民收入的1/4。仅1979年入侵阿富汗,每年要花掉几十亿卢布,还使苏联的国际形象大大受损。 材料二 俄国历史上靠扩张起家,民族众多,但各民族发展极不平衡。无论是沙皇,还是苏联都对少数民族实行同化的高压政策。斯大林时期采取镇压和强制迁徙的政策,造成很多问题。斯大林
8、之后,高压政策被怀柔政策所取代,民族问题日益暴露,地方民族主义倾向日益明显。,推进新课,戈尔巴乔夫改革,原始资料,材料三 苏联社科院一次关于苏共性质的调查: 认为苏共代表工人的占4%; 认为苏共代表全体人民的占7%; 认为苏共代表全体党员的占11%; 认为苏共代表党的官僚、干部和机关人员的占85%。 材料四 1985年,苏联人均GNP为3.396美元,不仅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而且落后于亚洲、拉美一些国家。苏联人均生活水平从革命前居欧洲第五位下降至居世界十八位。民用工业品技术非常落后,质量低劣。工业生产中浪费惊人,劳动生产率增长幅度不断下降,农业生产长期落后。,推进新课,戈尔巴乔夫改革,原始资料
9、,分析材料得出结论:此时苏联政治、经济、民族、外交等都出现了问题。,戈尔巴乔夫如何进行改革?,推进新课,戈尔巴乔夫改革,问题情境,戈尔巴乔夫首先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改革的重点是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实际上是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戈尔巴乔夫改革还减少了指令性计划指标,代之以指导性计划指标。 戈尔巴乔夫改革还通过了一系列法规,调整了所有制结构,允许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甚至外资经济在苏联出现。 一些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也开始实行租赁制或建立家庭农场。,戈尔巴乔夫改革的结果如何?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什么?,推进新课,戈尔巴乔夫改革,问题情境,结果:失败。,原因:(1)缺少宏观决策和相应的配
10、套措施。 (2)继续优先发展重工业,致使经济不断滑坡,人民生活水平继续下降。 在经济改革没有取得预期效果的情况下,他没有放缓改革步伐,更没有耐心地等待改革成果,而是迫不及待地将改革重点转向政治领域。戈尔巴乔夫的政治体制改革更是全盘否定了“斯大林模式”,它不仅没有收到预期效果,而且酿成了更严重的后果苏联解体。,戈尔巴乔夫的政治体制改革激化了苏联社会的各种矛盾,导致了苏联的解体。苏联解体不仅宣告了一个庞大帝国的覆灭,也宣告了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失败。因此有人说“戈尔巴乔夫改革葬送了苏联,如果不改革,苏联就不会解体”。你同意这种观点吗?,推进新课,戈尔巴乔夫改革,延伸探究,如何认识社会主义改革与发展的复
11、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推进新课,戈尔巴乔夫改革,问题情境,社会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运动的曲折发展是20世纪历史发展的最明显的特征之一。 (1)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 (2)社会主义国家如果在经济现代化建设和政治民主化方面不能赶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要真正站住脚是困难的。 (3)社会主义需要一个长的历史过程才能走向成熟。 (4)资本主义多方面的敌视、围剿和遏制以及颠覆,这种外部条件对社会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的发展,无疑带来了严重影响。,比较中苏改革,课堂小结,1有人评价赫鲁晓夫“是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的一名代表人物,他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淖之中而不
12、能自拔。”其中“在旧朝代的泥淖之中而不能自拔”反映了赫鲁晓夫改革( ) A未改变工业发展落后的局面 B片面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 C未改变苏联原来的社会制度 D未突破原有的经济发展模式,D,当堂检测,2斯大林去世后,后继的苏联领导人都不同程度地进行了改革,但是都以失败而告终。其中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经济改革失败的原因,从实质上来讲都是由于( ) A把重点放在农业上 B把重点放在重工业上 C没有改变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D缺乏明确的指导思想,C,当堂检测,3戈尔巴乔夫上台后,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改革的重点是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这实际上是( ) A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B放弃党和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C接受资本主义的自由经济原则 D在维护原有模式下修补,A,当堂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