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七章、清末民初农村经济的发展与变化,一、农业发展缓慢,基本情况:清末民初的中国农业继续维系着传统的方式,很小的变化对农业发展产生的影响也很小。大部分在20世纪初期还使用的技术,中国在14世纪的某些地方就已经为人们熟悉。传统农业生产技术的统治地位依然如故。即使如此,中国农业劳动生产率还是有所发展的,只是发展的速度及其缓慢。,清末民初中国农业生产的发展,促进农业缓慢发展的因素: 灌溉面积和耕地面积的扩大。1904-1909年,灌溉面积为3.51亿亩1924-1929年,灌溉面积为3.95亿亩1913年耕地面积为12.679亿亩1933年耕地面积为14.047亿亩,新生产要素的使用1897-189
2、8年,浙、湘、闽等省开始引进抽水机灌溉。1908年中国引进西方的近代农业机具,有畜力农机、抽水机、马达耕作机等。化肥的引进和使用。 育种事业的发端。 农民因地制宜的选择符合自身特点的生产方式。农作物的种植亩数。,总结:农业的缓慢增长,使得农业在人均产量很低的水平上维持着稳定与平衡,农业产出的很大一部分被农业生产者自己消费掉了。只有少量供应市场的剩余可用作工业原料或供给非农业部门。反过来,城市产品的实际需要也受到了限制。因此,工业化发展的直接可能或农业发展的直接可能,都被农业部门缓慢的发展紧紧束缚住了。,二、土地占有的渐趋集中,基本趋势:向少数人(地主)手中集中农民,丧失原有的土地,原有的土地规
3、模越来越小,中国近代社会最大的群体,土地集中的表现: 中国南北的土地占有情况不一。土地集中的趋势是南方比北方要高一筹。1912年自耕农占全国农民总数的比率为49%。1917年自耕农占全国农民总数的比率为50%。20世纪20年代末,浙江地主占有的耕地占80%,无锡地主占有的耕地占65%,江西地主占有的耕地占40-50%。,农民无地化趋势的加强和农场规模的不断缩小。无地化趋势自耕农不断向半佃农、半佃农不断向佃农转化。 清末民初中国农场缩小的趋势(1890-1933)单位(亩),土地集中的原因:新军阀和官僚的占有与兼并。李鸿章家族安徽合肥2/3袁世凯河南4万亩张作霖东北300万亩高利贷的加入加剧了土
4、地兼并。农民土地,高利贷,抵押品,近代工商业资本家的加入和购买土地也加剧了土地集中。经营工商业风险大农业地租收益风险小且稳定,三、租佃制度、地租形态与地租率的变化,1、租佃制度 分类租佃期限 地租的获取方式,永佃制、长期租佃制和短期租佃制,定额租佃制和分成租佃制,变化太平天国后永佃制民国后永佃制衰落有期租佃 影响 租佃者对土地的投入和长期安排 对土地的掠夺 激励作用变小,2、地租形态 分类,实物地租,劳役地租,货币地租,农村商品经济发展和小农自然经济解体的结果。,变化货币地租在中国的发展 影响理论上激励作用农民自己处理产品实际上佃农的贫穷预租制押租制,选择市场价格较好的时候出售,实现收益最大化
5、。,3、地租率 地租率成上升趋势 原因近代中国非农产业(尤其是工业)落后造成。工业落后农业外的就业机会少集中农村,人多地少地价迅速上涨,推动地租率的上升。,四、农业及农村市场的发展,1、农民参与市场的行为并不是偶然性而是有计划有目的的。 农业生产安排以市场信号为取向,表现为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市场信号价格 农民,经济作物,农业专门化区域:大豆东北地区蚕丝浙江广东棉花河北、江苏、湖北和湖南烟草、花生山东、河南皮毛内蒙古,大量农产品进入市场参与交易,表现为农产品贸易量的不断增长。粮、棉花、大豆、烟叶、茶叶、桑蚕、土丝等商品的价值量:1840年24 987.2万元1894年78 574.9万
6、元1919年217 171.9万元1936年45亿元年增长率为5%,农民对市场的依赖程度日益加深,表现为货币在农民经济收支中所占比重的不断提高。 商品经济货币经济,总结:虽然近代农民的绝大多数仍然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但农民和农民生产的农产品进入市场的步伐却是持续的和不断扩大的。商品经济的渗透与扩散、市场交易主客体的增多与繁杂,伴随着铁路等交通的发展与便捷,远程交易、异地交易在不断增加,虽然加入到市场交易中的农民的相对比例不是很高,但可以肯定的是,农民与市场的关系在不断的加深。,2、农村市场的扩大 传统的农产品流通网络被新的流通网络所代替。 传统:新:,农村市场农产品生产者(农民),农村市场中间商人农产品生产者,国外市场洋行商人买办国内行庄商人农村市场农产品生产者,初步形成了以铁路沿线、水运枢纽等城镇为中心的新兴商业网络。交通运输的现代化,国内外的交通,省内外的交通,全国市场的交通,五、农户收入与恩格尔系数,农户收入 来源:土地的产出农作物的收入,耕地的大小、耕地的类型(自有、租种),气候等自然因素、社会环境,举例北方:大多数农户30亩平均收入 200余斤/亩小麦 140斤/亩稻谷 160斤/亩每亩的平均收入 5元 6亩/人 30元/人五口之家 150元/家田赋和生产成本 5角/亩最终的收入 13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