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中国古代经济发展ppt.ppt

上传人:gnk289057 文档编号:5377256 上传时间:2019-02-25 格式:PPT 页数:85 大小:29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经济发展ppt.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5页
中国古代经济发展ppt.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5页
中国古代经济发展ppt.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5页
中国古代经济发展ppt.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5页
中国古代经济发展ppt.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国古代经济发展,主题内容认知 考点详情例析 主题学习范例 主题复习拓展 主题能力演练,主题内容认知,主题内容范围 主题复习目标 主题知识概要,主题内容范围,本主题侧重于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具体表现和特征,包括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结构、经济格局等。,主题复习目标,掌握各历史时期经济发展特征及各时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主要成就;经济结构,特别是各历史时期农工商业关系;经济格局,包括区域经济发展及经济重心的南移问题;经济发展对人民生活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等。,主题知识概要(1),基本特征:生产力发展,封建生产关系取代奴隶制生产关系 铁器和牛耕的使用 商品经济发展 中原经济发展并与周边地区

2、广泛交流,春秋战国,主题知识概要(2),基本特征:封建经济初步发展 农业生产特别是黄河流域经济发展 边疆地区得到一定开发、对外贸易发展,秦汉,北方经济的破坏与恢复 南方经济的大开发,三国两晋南北朝,基本特征:封建经济的繁荣 农工商业的繁荣发展 长江中下游地区经济发展加快,主题知识概(3),隋唐,主题知识概要(4),基本特征: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和经济重心的转移 农业经济作物的推广 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海外贸易发达 封建生产方式向边疆地区扩展,宋元,主题知识概要(5),基本特征: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 农业、手工业超过前代,商品经济空前繁荣 资本主义萌芽并缓慢发展,明清,考点详情例析,类别一经济发展

3、表现 类别二经济格局变化,类别一经济发展表现,例1(商品经济)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局部)(图略),描绘了东京汴河沿岸商业繁荣的景象。当时,汴河穿城而过,西由黄河受水,东入淮河,水量丰富,航运繁忙,大江南北物资汇集。,类别一经济发展表现,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所学历史知识,分析东京商业繁荣的主要原因。,答案 (1)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城市布局打破坊和市的界限,不再限制商业活动的时间和区域; 政治中心。,类别一经济发展表现,(2)当时经汴河运往东京的稻米主要产自 A华北平原 B汉中平原 C太湖平原 D汉江平原,C,类别一经济发展表现,(3)直接导致该城市北宋后商业衰落的社会政治原因。

4、,答案 (3)靖康之变;都城迁移,类别一经济发展表现,(4)北宋后,黄河累次泛滥,汴河河道淤浅,渐至涸废。试分析黄河该河段经常泛滥的原因。,答案 (4)泥沙淤积,形成 “地上河”; 降水集中。,类别一经济发展表现,(5)如今古城开封焕发了新的青春。旅游业已经成为该市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第三产业的龙头,2000年旅游收入已占该市国民生产总值的109%。分析该市为什么把发展旅游业作为“兴市之本”。,类别一经济发展表现,解析本题为2002年全国高考试题。以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为切入点,考查北宋商品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东京城市经济的兴衰的过程,并涉及南方经济发展的有关史实。最后的落脚点在当今开封经济发展上。是历

5、史与现实联系的典型例题,类别一经济发展表现,答案(5)古都开封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是按市场经济配置资源的必然选择。发展旅游业将带动该市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建立适合于该市市情的产业结构,推动整个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类别二经济格局变化,例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不待贾(买卖)而足,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摘自史记货殖列传,类别二经济格局变化,材料二(东晋建立后)百许年中,无风尘之警,区域之内,宴如也。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之年),则数郡忘饥。会土(会稽郡)带海傍湖,良畴亦数十万倾,膏腴上地

6、,亩值一金,荆城(荆州)跨南楚之富,扬部(扬州)有金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摘自宋书卷五十四,类别二经济格局变化,材料三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湖熟,天下足。”摘自陆游集,摘自西汉至北宋中国经济文化向南发展,材料四,类别二经济格局变化,类别二经济格局变化,回答: (1)材料一反映南方经济状况如何?材料二、三、四反映南方经济有哪些发展? ,答案(1)西汉南方地广人稀,耕作方式落后,交换不发达;东晋南方地广野丰,农业产量提高,工商业发展起来;唐代南方户口增加,数量接近北方;宋代南方户口数大大超过北方,农业迅速发展,国家赋

7、税仰仗南方。,类别二经济格局变化,(2)上述材料反映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重大变化? ,答案 (2)随着南方经济发展,我国古代经济重心从北方转移到南方。,类别二经济格局变化,(3)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是什么?,答案 南方社会相对安定;人口增长,增加了劳动力,特别是北方农民南迁,带来了较进步的生产工具和技术;政府注重农业生产,重视兴修水利。,类别二经济格局变化,解析本题为1999年全国高考试题。本题围绕南方经济发展组织材料,主要考查学生再认、再现重要的历史线索和现象,阅读理解材料,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问题揭示规律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找到组织材料的中心和规律。实际上学生在带着问题读材料的过

8、程中,应注意到题目的设问已提示了组织材料的中心,即南方经济发展,然后再根据材料出处,确定每个材料反映的历史时期。,类别二经济格局变化,解析续结合教材可知,材料一是西汉之前,南方虽开始开发,但仍很落后,材料二、三、四反映东晋南朝至唐宋时,江南经济逐步赶上并超过北方。从以上结论中再概括第(2)问。对第(3)问要结合材料,从政治环境、劳动力、技术、政策等方面分析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主题学习范例,范例一 商品经济的发展 知识梳理 典型历史时期 的表现与特点 考点突破 商品经济与城市发展的关系* 商品经济与封建经济的关系* 商品种类的变化 中外贸易的发展变化,范例二我国古代经济发展重心南移问题 促进经

9、济中心南移的原因 经济重心南移的明显特征,主题学习范例,范例一商品经济的发展 知识梳理 典型历史时期的表现与特点 (1) 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商品经济得到发展,主要表现是商品种类繁多、一些商品经济繁荣的封建城市兴起。,典型历史时期的表现与特点(2),隋唐时期,比较突出的是城市经济的繁荣以及对外贸易的发达,边境民族贸易与往来也非常兴盛。 ,典型历史时期的表现与特点(3),宋元时期在城市经济、边境民族贸易和对外贸易等各方面进一步发展。城市经济以东京为代表,店铺林立,打破了“坊”与“市”的限制,并且出现了“通宵不绝”的夜市及娱乐场所“瓦肆”。北宋时期在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10、“交子”。,典型历史时期的表现与特点(4),明清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商品经济空前繁荣,主要表现在:一是大量农产品和手工业品投入市场;二是出现一批专业性的工商业城市。明朝的对外贸易和边境民族贸易发达;并在此基础上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商品经济与城市发展的关系(1),从概念上讲,“城”与“市”是两个不同历史现象。“城”是作为统治阶级政治和军事中心;而“市”则是逐渐发展起来的商品贸易中心。在我国封建社会发展过程中,二者是逐步趋向于结合的。战国时期的一些新兴封建城市既是封建地主阶级政治中心,商业也十分繁荣。,商品经济与城市发展的关系(2),此后,封建城市的经济职能逐步加强,如隋唐时

11、期的长安、洛阳,宋元时期的汴梁、临安、大都等,都兼有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的地位。到明朝时期更是出现了一些规模较大的专业工商业中心,清朝时期城市已经完全具备了“城”与“市”的双重含义了。,商品经济与封建经济的关系,在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时期,商品经济对奴隶制经济基础起着瓦解作用,而且富有的大商人是新兴地主的重要来源,即商品经济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封建制度的建立。封建制度一经确立,商品经济与封建经济就成为一对对立的矛盾双方。商品经济日益瓦解着自然经济,封建经济限制着商品经济发展。最终商品经济发展到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促使封建制度逐渐解体。,商品种类的变化,商品经济发展之初主要是为了满足统治阶级的需要,

12、商品以稀有物品、艺术品等奢侈品较多。随着商品经济发展,越来越面向人民大众,大量的农产品和手工业品进入市场。,中外贸易的发展变化,一是对外贸易路线的变化,由汉代以陆路(以丝绸之路为代表)为主,到唐朝以后逐渐发展为以水路(主要是海路)为主。二是政府的对外贸易政策的变化,总的来说是越来越重视对外贸易,特别是唐、宋、元及明前期,但明朝后期特别是清朝越来越趋向闭关。另外,随着时间推移,贸易商品的种类也越来越丰富。,范例二我国古代经济发展重心南移问题,促进经济中心南移的原因 经济重心南移的明显特征,促进经济中心南移的原因,(1)南方自然条件优越;(2)北方战乱,南方相对安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社会环境

13、;(3)北方战乱,北民南迁,农业劳动力增加,并带去先进的工具和技术;(4)统治阶级为保证国用,调整政策,重视生产的发展;(4)政治中心的南移(如南宋)对经济重心的南移也有一定影响。,经济重心南移的明显特征,第一,北方人民的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经验,体现了当时生产力发展的最高水平。 第二,南移趋势往往在国家分裂或封建割据或封建战乱时期最突出。 第三,政治中心的南移对经济重心的南移有一定的影响。,主题复习拓展,1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原因 2社会经济各部门之间的内在联系 3关于资本主义萌芽问题 4关于商品经济发展* 5中国古代的人口迁移,1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原因(1),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社会

14、经济恢复和发展的原因有其共性,也有其个性。其共性有(1)统一稳定的政治局面,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客观环境;(2)前代农民战争推动后继王朝调整统治政策,而且政策具有连续性;(3)生产工具的改进、水利的兴修、历法的进步、科技著作的出现、外国先进技术的引入等,是社会经济恢复发展的重要条件;,1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原因(2),(4)国内各民族、各地区间的交流,相互学习,中外交往的加强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5)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这是各代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6)每一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都以前朝经济的发展为基础等。,*1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原因(3),而具体到某一朝代,调整统治政

15、策的内容又有所不同,这也就是其个性。如:西汉初年的休养生息政策;东汉光武帝刘秀释放奴婢、提倡节俭、减轻田租的政策;唐太宗推行的均田制、武则天奖励农业生产的政策;后周周世宗减免苛捐杂税、安顿流民的政策;清初实行“更名田”“摊丁入亩”的政策等。,2社会经济各部门之间的内在联系,古代主要经济部门有农业、手工业和商业。这三个部门中,农业是基础,手工业与商业的发展水平与规模取决于农业的发展水平。而农业和手工业又是商业发展的基础。商业的发展反过来又能促进农业、手工业的发展。认识到了这一点,就不难看出,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普遍以重农抑商为基本国策,是十分片面和绝对的,不仅违背了社会经济发展规律,而且最终不利于

16、农业发展,从而导致整个社会经济的落后。,3关于资本主义萌芽问题(1),资本主义萌芽就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一方面有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工人,另一方面有了购买劳动力的资本家。明朝中后期在商品经济繁荣的江南一些地区,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这是封建社会内部的新生事物。它的出现虽然会促使封建社会逐渐走向瓦解,但这种萌芽还很微弱,发展还很缓慢,直到鸦片战争前,封建的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3关于资本主义萌芽问题(2),究其原因(参见教材) 第一,封建经济基础非常顽固。由于地主制经济的存在,封建地租很重,农民极端贫困,无力从市场上购买手工业品,这影响了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又由于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紧密结合的小

17、农经济阻碍社会分工,对独立手工业和资本主义萌芽起着限制作用。,3关于资本主义萌芽问题(3),第二,封建上层建筑的反作用。封建政府为巩固政治统治,必然要采取维护封建经济基础的措施:重农抑商,闭关锁国,设立关卡征收重税,限制工场规模,残酷剥削农民等。这些措施束缚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3关于资本主义萌芽问题(4),第三,建立在封建土地所有制基础上的旧的经济观念,使地主、商人、高利贷者在其构成的三位一体的剥削体系中往往是相互转化,很少投资于手工业。,4关于商品经济发展(1),可以联系政治学科知识,了解商品经济的本质、特征。 与西方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相比较,可以认识到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的特征:力量

18、弱小,基本是自然经济占主导下的小商品经济;从属于封建经济,没有形成独立的经济力量和阶级基础。,4关于商品经济发展(2),联系到中国近代的商品经济发展状况,认识和总结近代中国商品经济的软弱性和从属性,即半殖民、半封建性。 建国后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初期为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而调整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革开放以后才开始了新中国真正意义上的商品经济发展,在初级阶段理论中特别强调发展商品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从而开辟了一条新的现代化道路。,4关于商品经济发展(3),联系到当前中国加入WTO问题,充分认识现代商品经济发展的特点及市场经济规则,以反思我国历史上的商品经济发展和关于商品经济的认识。

19、,5中国古代的人口迁移,人口的主要流向及表现 人口迁移的影响,人口的主要流向及表现(1),(1)由人口稀少的荒漠草原向黄河流域迁移。如东汉以后的五族内迁;宋元时契丹、女真、蒙古等族的南下。 (2)北方人民南迁。如从西晋末年起,北方人民南迁;五代十国时期中原人民流向江南。,人口的主要流向及表现(2),(3)内地人口向边疆迁移。主要是政府有组织的向边疆地区的移民活动,如秦朝、汉朝等。 (4)华人外流。如郑和下西洋后我国南方人口越来越多的到南洋谋生。 (5)外族内流。如唐朝时信奉伊斯兰教的波斯人、阿拉伯人到我国一些地方居住;元朝时形成回族。,人口迁移的影响,(1)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发展融合,有利于国家

20、统一,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2)有利于国内各民族人民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推动各民族的进步发展。 (3)有利于江南的开发,推动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4)对世界文明发展作出了贡献。,主题能力演练,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商代的青铜制造业是为了满足 A手工业发展的需要 B奴隶制经济发展的需要 C奴隶劳动的需要 D奴隶主贵族生活的需要,D,主题能力演练,2战国时期兼并战争连绵不断,但社会经济却得到了相当的发展,其根本原因是 A封建制度的确立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B各诸侯国为争霸的需要而注重生产 C商鞅变法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 D农民对土地的依附关

21、系减轻,A,主题能力演练,3战国时期新兴封建城市兴起的根本原因是 A成为诸侯国的都城 B人口增多 C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D作为封建地主阶级政权的中心,C,主题能力演练,战国后期的成都平原,洪水泛滥成灾,郡守李冰决定治理水患。他根据水流的规律和当地的自然条件,倡导兴建了历史上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改变了成都平原水旱灾交织的局面。据此回答题。,4这一事实说明人们能够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造条件,限制某些规律发生破坏作用的范围,使人们少受其害 人们能够利用规律指导自己的行动 规律的存在与发生作用常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人们能够利用对规律的认识,去能动地改造世界,为人类谋福利 A B C D,C

22、,主题能力演练,5李冰父子时期的成都平原在行政区划上属于 A秦国蜀郡 B楚国蜀郡 C魏国蜀郡 D蜀国蜀郡,A,主题能力演练,6成都平原是一个典型的冲积平原,在其形成过程中,下列哪些河流起了重大作用金沙江岷江嘉陵江沱江 A BC D,C,主题能力演练,7成都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棉基地商品粮基地油菜籽基地甘蔗甜菜基地 A B C D,B,主题能力演练,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连接东西方的重要商路,张骞通西域后,正式开通。据此回答810题。 ,主题能力演练,8汉代形成丝绸之路的历史条件有西汉丝织业的发展张骞沟通与西域的关系甘英沟通与大秦的关系西域都护的设置 A B C D,B,主题能力演练,9丝绸之路从长

23、安出发所经下列地点的先后顺序是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安息西亚大秦 A B C D,A,主题能力演练,10河西走廊成为我国丝绸之路重要通道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这里 A地势低平,道路平坦 B人口稠密,城镇较多 C有引黄灌溉的水利工程 D有祁连山冰雪融水灌溉下的绿洲,D,主题能力演练,隋朝是一个短命的朝代,但却建设了举世闻名的水利工程大运河。据此回答1113题。,主题能力演练,11隋朝时一商人从余杭经水路到长安做生意,他的正确路段是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广通渠 A B C D,A,主题能力演练,12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根本目的是 A加强南北交通 B巩固隋朝统治 C巡游享乐 D攻打高丽,B,主题能力演练,13下

24、列各项能说明隋朝开凿大运河重要原因的是 A国家的统治中心逐渐东移 B适应洛阳商业发展的需要 C江南地区的经济地位日益重要 D镇压农民起义提供运输通道,C,主题能力演练,14与唐代长安相比,北宋东京最大的特点是 A商业活动更加频繁 B城市布局整齐、环境优美 C商业活动不局限在“市”里 D傍河而建,C,15“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说的是 A北宋时,江浙地区推广占城稻所取得的结果 B王安石变法在太湖流域获得成效 C南宋时水田增加,太湖流域的稻米产量在全国占重要地位 D南宋政权重视农业生产,使江南经济超过北方,C,主题能力演练,主题能力演练,16南宋时期,新兴并迅速发展的手工业是 A造船 B棉纺织 C

25、象牙雕刻 D绘画糊裱,B,主题能力演练,17五代十国及南宋时期南方经济的发展可以说明 A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B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 C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D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B,主题能力演练,18我国古代对外贸易由汉唐的陆路贸易为主转为宋元的海上贸易为主的原因不包括 A封建王朝实行闭关政策 B北方战乱,殃及丝绸之路 C南方相对稳定,经济重心南移 D造船技术提高和指南针的应用,A,主题能力演练,19宋朝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之所以受史家关注,主要是因为该画反映了 A当时的绘画题材广阔 B画家的风格和技巧 C城市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D人们对风俗画的爱好,C,主题能力演练,20明朝时,

26、广大人民的主要衣料是 A棉布 B麻布 C丝绸 D皮毛,D,主题能力演练,21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出现在 A棉纺织业 B丝织业 C冶铁业 D造船业,B,主题能力演练,22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这标志着 A商品经济发展到新水平 B自然经济解体 C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D封建制度走向衰落,A,主题能力演练,货币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纸币的国家。据此回答2325题。,主题能力演练,23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在北宋出现,主要反映出 A商业的繁荣 B城市经济的发达 C对外贸易频繁 D手工业兴旺,A,主题能力演练,24“会子则公私买卖支给,无往而不用,千里之远,数万之缗,一夫之力克日可达。”这段史料主要反映了南宋时期 A纸币的广泛使用 B交通运输的发达 C商品交易额巨大 D经商利润丰厚,A,主题能力演练,25货币能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是因为货币 A有特殊的使用价值 B是商品交换的媒介 C自身也有价值 D可作为支付手段,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财会 > 经济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